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报告.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3.89KB ,
资源ID:349032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903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报告.docx

1、报告浅谈陆游“工夫在诗外”和杨万里“去词”“去意”论摘要 陆游、杨万里作诗都从创作上摆脱了江西诗派的影响而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又在理论批评上有了自己的建树,其中陆游的“工夫在诗外”和杨万里的“去词”、“去意”论不仅是对江西诗派作诗只在“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和章法、句法、字法中求活计的批判,而且对后来文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 陆游 杨万里 “工夫在诗外” “去词去意”引言 南宋时期文学思想在继承北宋后期文学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比较重视对文学特征的探讨,并对违背艺术本身规律的错误倾向,展开了比较尖锐、比较激烈的批评,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

2、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在北宋南宋之交有了新的发展,由比较规矩、死板的诗法论变为吕本中的比较自由、灵便的“活法论”。如果说吕本中已经为突破江西诗法打开了通路的话,那么,陆游和杨万里则是沿着这条通路冲出了江西诗法的藩篱,从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两方面开创了诗歌美学的一个新天地。一、 陆游:“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一) 陆游的生平和思想南宋爱国诗人中,陆游是最杰出的代表。他一生都在为反对民族压迫而呼号,为恢复中原、统一祖国而歌唱。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

3、最多的诗人。 陆游的诗歌创作道路与其生平经历相适应,按照清代赵翼瓯北诗话所说陆游诗歌的“三变”,即少工藻绘,中务宏大,晚造平淡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少年到中年(46岁前)入蜀以前,以藻绘为工时期。因陆游将自己早期“但欲工藻绘”的作品删除淘汰的关系,时期最长但留存作品最少,约200首,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陆游29岁,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直到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秦桧死后,陆游方才得以启用,出任福州宁德县主

4、簿。三十二年(公元1162),孝宗即位,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这一时期写诗看重技巧,陆游学诗,与当时多数人一样,从江西诗派入手,童年喜读吕本中的诗。从18岁开始,又师从曾几,但其富于浪漫情趣的性格却是江西诗派诗法束缚不住的,所以一旦外在环境的激发,其诗就以明朗瑰丽的语言、悲壮磊落的情调,发为激越豪迈的声音,而将自己与江西诸公区别开来,自成一家。 第二个时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务宏大”时期。乾道六年(1170),陆游被启用为夔州通判,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八年入蜀生

5、活,在陕南王炎幕府中,在这宋金交界之地,陆游过栈道,入剑阁,奔驰各地,与前方战士同射骑、出猎、饮酒、彩舞、警惕敌情、枕戈待旦,度过了一段火热畅情的军中生活,从而写下了大量慷慨激越的爱国佳作,如金错刀行、关山月、胡无人等,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生活,他把平生诗文集分别命名为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 然而这段让他振奋不已的生活非常短暂,不到一年,王炎奉调回临安,陆游也改任成都安抚司参议官的闲职,后又在蜀中几经调动。淳熙二年(1175),与陆游有文字之交的范成大帅蜀,旧友异地相逢,时常饮酒酬唱。这一时期的陆游,满腔的抱负与热情却遭遇挫折,郁郁不得志,遂借酒浇愁,被人以“不拘礼法,恃酒颓放”加以饥弹,被罢去官

6、职。陆游索性自号“放翁”,然而在放浪形骸的表面下,内心的爱国激情却仍在炙热燃烧。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陆游的爱国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首先,他尽情地抒发了自己杀敌救国、北定中原的壮志,早年,他在夜读兵书诗里就说: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陂泽号饥鸿,岁月欺贫儒。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中年时期,他奔赴川陕边防前线,亲身参加抗敌复国的军事斗争,这种壮志表现得更加昂扬。如金错刀行: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

7、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诗歌充分表现了陆游杀敌立功的凌云壮志和抗敌必胜的坚定信念。 其次,陆游强烈地批评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求和政策,严厉地斥责了投降派专权误国的罪行。关山月最为典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再次,陆游深沉地抒发了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书愤其一云: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

8、伯仲间。诗中回忆自己少壮时曾以击退金兵、收复失地,甘作“塞上长城”而自许,可是如今揽镜自照,鬓发已斑,胡虏未灭,空有雄心壮志而报国无路,怎能不忧愤悲痛!所以他往往把壮志难伸,理想成灰的悲愤心情,通过幻想或梦境加以寄托,其中十一月四日夜风雨大作最有特色: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还有,陆游对金统治者奴役蹂躏下的北方沦陷区人民和南宋统治者剥削压榨下的南方人民,表示无限的关切和同情,如农家叹: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 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 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 门前谁剥啄,县吏徵租声。 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 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还家欲具说,恐伤

9、父母情。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 第三个时期是晚年家居(66岁以后),“造平淡”时期。从绍熙元年(1190)陆游66岁以后,直至嘉定二年(1210)12月去世的20年之间归居山阴,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仍然一定程度留有中期的豪放风格,但退居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了他最习见的诗题,风格渐趋闲适淡泊,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如梅花绝句第三首云: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是诗人晚年闲居家乡时所作,诗人的爱国热情遭到打击,政治上失意,因而就把报国理想和雄心壮志寄托在日常生活中,转化为对祖国山川草木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

10、的向往。 陆游这个时期的作品不得不提到沈园二首,这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加之唐婉不孕,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

11、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31岁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琬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挥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

12、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1由

13、于伤心过度,唐琬不久便郁郁而亡。陆游得知,心灵创伤格外加重,直到老犹恋恋于怀。七十五岁时,他住在沈园的附近,这年唐琬逝去四十年,重游故园,挥笔和泪作沈园诗:(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烟雨沈园中,恍恍惚惚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诗人,正缓步踱过伤心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已无蝉声,也无画角,只有一个默然凝望断墙柳絮的老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评这两首诗说:“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2.诗人八十四岁,离逝世只一年,再次重游沈园,怀

14、念唐琬,此情至死难忘。春游诗云: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自知不久于人世,仍然念念不忘当日眷侣,这一梦长达五十年半个世纪,虽然仍自感匆匆,却赢得了天长地久,这正是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崇高的精神境界。 从那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词、传说中唐琬的唱和开始,加上他几十年后陆续以沈园为题悼念唐琬的几首诗,陆游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段流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悲剧。 嘉定二年除夕,八十五岁的陆游抱着“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临终,他还念念不忘叮咛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被冠以“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名号是当之无愧的!(二) 陆游诗论1、诗论“功夫

15、在诗外”的提出背景 宋史本传说陆游十二岁能诗文,陆游自说十七八岁学作诗,当然,他那时离屈原,杜甫的道路是很遥远的。他从事诗歌创作活动时,面临着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局面。江西诗派对北宋乃至南宋诗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陆游早期师从江西诗派的大诗人曾几,陈与义。陆游的这一诗论就是在江西诗派一统诗坛的背景下提出的。江西诗派出现于北宋中期,开山祖是黄庭坚,他为了纠正宋初晚唐体的纤弱和西昆体的花靡诗风,寻求自己的创作道路,提倡学习杜甫。但是,他学杜甫, 却没有抓住杜诗的根本。杜诗之所以有“诗史”之称,主要在于杜甫有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广阔的生活经历,对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认识,对

16、优秀的文化遗产有广泛的继承和发展,对事物有高度的概括力和精道的表现力,对创作有千锤百炼和语必惊人的刻苦精神,因而他的诗篇中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黄庭坚学杜甫,虽然没有忘记诗的内容,但主要着眼于诗的形式与技巧。这除了艺术上的客观原因之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北宋的党争中,苏轼的“乌台诗案”和他本人的屡遭贬谪,使他不敢议论朝政,因此,在诗歌创作上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诗的形式技巧的探索上,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的创作方法。其主要的倾向是背离杜诗的时代内容和现实主义道路,片面的强调杜诗的“诗法”,“句法”等等,从而带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其后果

17、是引导诗人脱离现实斗争和忽视深入现实生活,颠倒了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 江西诗派都致力于模仿学杜,并且江西诗派的另一开创者陈师道在黄的基础上提出了的“换骨法”与“模仿法”。黄庭坚,陈师道开创的江西诗派,以有别于唐人的生新瘦硬的诗风崛起于诗坛,反映了宋人与唐人争胜,力求自居面目的创新精神。二人后,一些作家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诗学见解,诗学主张,如韩驹指出作诗的基本方法是“禅悟”,范温提出了“诗眼”说,随着后来学习江西诗派的人越来越多,其影响日增,其弊端也渐渐显露。其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不善学诗,拘首定法,使诗变得拙硬枯涩。吕本中的“活法”说,就是针对江西诗派流弊,在其内部进行的自我调整, 自我更新

18、。吕本中的“活法”说,实欲救江西末流的“定法”,“死法”之失。“法”从何而得?又需“悟”,悟得之法,是活法而非死法。所以陆游对吕本中等提倡的“活法”、“悟入”的主张比较感兴趣,认为文章要“能超脱自然”(曾文清公墓志铭),“切忌参死句”(赠应秀才),并由此而脱出江西诗派的窠臼。陆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工夫在诗外”这一诗论的。 2、对“功夫在诗外”的诠释 陆游的诗论“功夫在诗外”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有关诗歌创作的一个影响深 远的重要命题,是陆游在示子遹中讨论了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后,提出的一个著名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我们知道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南宋,苟安江南的宋王朝岌岌可危, 陆游认为

19、在这样的民族存亡关头,士大夫不应当只写一些风花雪月,留恋光景之作,而应该抒发自己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激励整个民族同仇敌忾的高昂精神,所以他对花间派词人的创作十分不满,他在花间集跋一文中曾说:“方斯时, 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这虽然是对唐末五代文人提出的尖锐批评,实际上也是针对现实有感而发之辞.由此可见,陆游重视文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文学创作积极地干预现实,这是他的诗论非常突出的一点。因而在他的创作中处处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也正是他的这种对文学和现实关系的看法,促使着他不得不背离江西诗派而走自己的创作道路。陆游继承和发扬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思想,在淡斋居士诗

20、集序中说: 诗首国风,无非变者,虽周公之豳,亦变也。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苏武、李陵、陶潜、谢灵运、杜甫、李白,激于不能自已,故其诗为百代法。国朝林逋,魏野以布衣死,梅尧臣、石延年弃不用,苏瞬钦、黄庭坚以废绌死。近时江西名家者,例以党籍禁锢,乃有才名。盖诗之兴本如是。绍兴间,秦丞相桧用事,动以言语罪士大夫,士气抑而不伸,大抵窃寓于诗,亦多不免。若淡斋居士陈公德召者,故与秦公有学校旧,自揣必不合,因不复与相闻。退以文章自娱,诗尤中律吕,不恕不怒,而愤世疾邪之气,凛然不少回挠,其不坐此得祸,亦仅脱尔。3在这里,陆游列举了历代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因抑郁不得志而借诗抒发

21、其愤 激之情,说明诗歌的产生本是情积于中而不得不发的结果。他认为不论是陶谢, 还是李杜,其诗歌之所以为百代法,主要不是艺术上的登峰造极,而是诗中无法 自已的汹涌激情。文学必须以真情实感来感动人,而这首先要求诗人自己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能够把自己的切身遭遇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因此, 陆游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功夫在诗外”,而不是在诗内。这就是说,诗人要写出好诗,不能只在写作技巧如遣辞造句,设章布局,节奏韵律等方面下功夫,而必须首先重视诗人自己的品德修养,要具备高尚的精神情操,有高昂强烈的爱国激情,疾恶如仇的鲜明爱憎,“悲愤积于中而无言”,满怀“愤世疾邪之气”,这才是根本的关键。其示子遹云:我初学诗日

22、,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4他总结了自己切身的创作经验,体会到了早年的“但欲工藻绘”,对诗歌创作来说实际上并没有入门,至中年而稍有觉悟以“宏大”为目标,虽然有了进步,但仍没有领悟到诗歌“三昧”,直到晚年,他才懂得了“功夫在诗外”的道理。那什么是陆游所说的“功夫在诗外”呢?历来说法不一,一般都遵从已故罗根泽先生的见解:“诗外工夫就是道德学问”。从表面看是有道理的,陆游曾诗从 江西诗派曾几、吕本中,且这二人都是道学家人物,当然陆游不免受道学家的

23、影响。并且陆游确实有近似道学家的观点,如 “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齿豁头童方悟此,乃翁见事可怜迟。”(示儿)这是近于道学家“自得”的观点。然而,陆游的道德学问与一般的道学家的不同,而是有很强的现实性。主要在于关心国计民生,民族存亡,所以他的“诗外工夫”主要是指诗人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诗材诗情,获得创作的冲动和不可自已的激荡,这才是真正的“诗家三昧”。其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云: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

24、,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翦裁妙处非刀尺。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5陆游在汉中一带的从戎征战,“酣宴军中”,“打球筑场”,“阅马列厩”,“花灯纵搏”, “宝钗艳舞”等等这些丰富充满活力而具有浪漫色彩的现实生活,给陆游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他的诗兴大发,左右逢源,进入了不能自已的状态,也给他带来了诗歌创作的高潮。创作实践使他体会到了这才是创作的正路, 并在不知不觉之中深深地领略了“诗家三昧”的涌现。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江西诗派仅从古人堆里找到的出路,不管怎样地“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也还是“从人乞”,毕竟是一条死胡同。诗法不是固定不变

25、的,而是应当不断有所创新的。诗歌创作如果能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诗人要投身于广阔的客观世界中,把诗歌的根深深地扎在现实生活的肥土沃壤之中,对现实生活进行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取得诗材,诗歌创作就会有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活力,并且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3、“功夫在诗外”这一诗论的意义从整体上看,陆游的“功夫在诗外”这一诗论并不复杂,但它的提出在中国诗论史上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功夫在诗外”这一诗论,正确解决了诗歌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有力的批判了江西诗派。江西诗派风行两宋诗坛,其根本弱点之一是主张创作乞灵于古人和书本,忽视了社会生活,从而颠倒了诗歌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内容干瘪苍白,

26、而是重诗法,重学问,忽视了诗歌的审美特征。因此理论家大多是针对江西诗派忽视诗歌的审美特征而展开的批判,并没有真正击中江西诗派的要害颠倒了诗歌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而陆游曾经师从江西诗派,受害甚深,因身受其害,所以他的批判就能击中要害,他深深地抓住江西诗派脱离生活的这一根本性的弊端,对其致命的弱点而展开批判。陆游对江西诗派追求“字字有出处”,“无一字无来历”的诗歌创作倾向,做出了相当有力的抨击。他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且如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此岂可以出处求哉?

27、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益远矣。盖后人元不知杜诗所以妙绝古今者在何处,但以一字亦有出处为工。如西昆酬唱集中诗,何曾有一字无出处者,便以为追配少陵可乎?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处出,渠自不知。若为之笺注,亦字字有出处,但不妨其为恶诗耳。6这是对江西诗派学杜而不得法的形式主义的沉重致命的一击,他把现实生活的题材引入了诗家的创作和理论中,把自身的生活实践与实际的社会政治相结合,这就与当时以来的文学观念中文学对社会实践的疏远态度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陆游这种大声疾呼诗人要投入生活,要在现实生活中取得诗材,强调诗歌创作对现实生活的依赖,这不仅仅是对江西诗派的批判,而且更是对那些不重视诗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的诗

28、歌理论家的批判。这对整个宋代诗坛来说,无疑具有一种纠偏拨正的作用。二、 杨万里“去词去意,而诗有在矣”(一)杨万里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杨万里是和陆游一样从江西诗派中脱出来而独自成家的另一位重要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江西吉水人。曾经三次求见道学家及爱国人士张浚,受正心诚意之学,遂把自己的读书室取名为“诚斋”,自号“诚斋野客”,诗文著作名为诚斋集,共存诗四千二百多首。同陆游相比,杨万里不仅在政治思想上同道学家有更为紧密的联系,在文学思想上也同江西诗派有更多的瓜葛。但这种瓜葛并没有让他停留在江西诗派的范围里,而只是使他成了一个从江西派入又能从江西派出的典型代表。在

29、荆溪集序中说他学诗的经历道: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寤,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试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采掘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仇,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 7杨万里以自然景物和现实生活为法,不再跟在古人脚后亦步亦趋,这既是对吕本中“活法”的继承,又是对“活法”的重大发展。他大胆地甩掉了“脱胎换骨”、“点铁成金”这些法度规矩的束缚

30、,在创作中以自然为标准,他对大自然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感情,凡自然界的一切,大而高山流水,蓝天白云,小而花草树木,游蜂戏蝶,无不摄取入诗,并能寓情于景,物我交融,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诚斋体”。诚斋体具有活脱通透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在幽默诙谐的喜剧性情调中透出理趣。在其笔下,山水从神性自然转向了人化的自然,诗歌情调也从宁静典雅肃穆一变而为热闹活泼欢快,有一种幽默诙谐的意趣。如夜宿东渚放歌:其一前山欺我船兀兀,结约江妃行小谲。乘我船摇忽远逃,见我船定还孤出。老夫敢与山争强,受侮不可更禁当。醉立船头看到夕,不知山于何许藏?其二看山须看山表里,不然看山还误事。平时只爱万峰青,落日惟存数尖紫。

31、浙江船上多少人,往来看山谁识真。丁宁舟人莫浪语,却恐儿辈不肯去。其三天公要饱诗人眼,生愁秋山太枯淡。旋裁蜀锦展吴霞,低低抹在秋山半。须臾红锦作翠纱,机头织出暮归鸦。暮鸦翠纱忽不见,只见澄江静如练。淳熙十六年(1189),杨万里从筠州(今江西高安)召赴临安(今浙江杭州)途中所作,以人拟物,物竞我斗,两者间便有了戏剧性关系,因而写出了喜剧性的情趣。二是善于表现日常生活中瞬间感受的隽永滋味。如小池: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三是想象奇特,构思新巧别致。如戏笔: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野菊”是黄色的,古钱是铜的,当然也是黄色的,这就有了相似的地方。铜钱嘛,有时会生锈,所谓的“铜绿”。“天公”看咱“穷诗客”可怜见才“支与”的,可惜,这钱可不能随意花,这钱是“只买清愁不买田”!似是嘲笑天公的吝啬和自己的贫穷,其实透露出诗人为性情怡悦于自然而感到的快乐,表现了诗人乐观洒脱的人生态度。此外,杨万里虽对自然界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并未因此忘怀现实,他是一个刚正廉明和富有爱国精神的儒者,他往往把自己对时事的感愤,寓于对自然景物的诙谐描写之中。如初入淮河四绝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