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58.45KB ,
资源ID:34796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796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学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学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

1、中学教育心理学总结 本文由applepieccccc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章 第一节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绪论 心理学概述 2.(心理学诞生时间)1879 年,德国 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 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把德国莱比锡大学 创建了世界上第一门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 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 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 始人,随后,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 研究。 3.心理学成

2、为一门实验的科学,具有科学活动的可观察性、可控制性 和可重复性 等一般特征。 4.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 与人格 两大方面。 5.(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感情过程 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等。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世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 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6.(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

3、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 或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1)(人格倾向性)是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识 等。(人格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心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人格结构 中最活跃的因素。 (2)(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 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 能力、 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性格 是人格心理特征的核心,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7.心理现象虽然分成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他们是密切联

4、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人格是通过心理过 程形成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事实上,心理过程 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它是实验 科学普遍采取的方法,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 和自然实验法。 (二)测验法 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三)调查法 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可分为书面调查 和口头调查

5、。 (四)临床法 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五)个案法 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也是研究 儿童心理常用的方法。 9.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 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和机制。这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 导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 并从实际的需

6、要出发,最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10.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应用这些 规律为人类生活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要对人的心理现象(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11.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其中包括心理学史、理论心理学、心理统计测量 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 (2).心理现象研究:包括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维心理学、情绪心理学、需要心理 学、动机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能力心理学、气质心理学和性格性理学等。 (3).心理对象研究:按照人的某一

7、年龄阶段或人的某一特定社会生活领域。我们又可以把心理学细分为儿 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妇女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民族心理 学、社会心理学等。 (4).活动领域层次:心理学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相结合,可以产生以应用为研究目的的心理学分支, 其主要目的是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教育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劳动 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商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航空心理学、航海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网络心理学、交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领导心理学等等。 第二节 1.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

8、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第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亚里士多德 2.理性主义:笛卡尔 经验主义:洛克 生物学:达尔文 生理学:缪勒、赫尔姆霍兹、费希纳 3.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创始人)、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华生(创始人) 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韦特默、考夫卡、 完形主义心理学(也称格式塔心理学派)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创始人)、霍妮、沙利文、弗罗姆 弗洛伊德(创始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创始人)、罗杰斯 马斯洛(创始人)、 )、罗杰斯 第三节 第三节 教师职业与心理学 1

9、.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 1.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 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 (一)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 教育 教育活动 育活动首先要遵循社会发展的政治 经济 文化的规律。教育最终要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有其 自身的规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存在 在教育活动中 如教育目标的确立 教育内容的安排 教育方法的选择等适合了青少年身 心发展

10、规律 就会使教育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 (二)教育工作要有心理学指导。 2 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 育人是目的。教师通过讲授,使学生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塑 造出完美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掌握和运用学生学习的规律和人格形成的规律。教师只有掌 握了学生学习的本质规律、不同学习的类型划分、学习的过程阶段特点等心理学理论,才能顺利的实 施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目的。教师也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人格结构及其特征表现,才能针对学生的人 格差异,因材施教,依据品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三)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具有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素养,教育理论

11、知识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条件,而 心理学理论则是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的水平就成为检验教师专 业化程度的主要指标。 2.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 (一)高尚的职业品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 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情操和品质 (二)广博的知识。 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这不仅包括所教授学科的专业知识 教学活动所必需 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还应包括广泛的人文 社会和自然等学科方面的知识 (三)完善的人格。 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智力结构 情感意志

12、 行为修养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倾向性。教 师的人格魅力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渗透融合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四)全面的能力。 1.教育教学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系统学习能力。 (五)专业的技能 1.教学设计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 3.教学监控技能。4.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 5.教学评价技能。6.教学研究技能。 7.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 3.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 (一)关注技术。 关注是心理辅导的首要技术之一,意思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向被辅导的学生表达:你是我现 在唯一关心的对象。关注过程应注意: (1)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 (2)不要在学生讲话时东张西望 (

13、3)要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在专心的听他讲话 (4)要以口头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你对他的关注与理解 (二)倾听技术。 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心理辅导条件下的倾听不同于一般社交场合谈话中的聆听。应注意: (1)要鼓励学生多讲话 (2)要让学生感到你愿意听他讲话 (3)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来感受他们讲话时的内心体验 (4)谈话时要注意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 (三)沉默技术。 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学生自我反省的需要。应注意: (1)不要怕辅导谈话中出现沉默 (2)要学会鉴别思考性的沉默与对抗性的沉默 3 (3)要学会以各种非语言的举动表达对学生停止讲话的理解与继续讲话期盼 (4)要让学

14、生感觉到你在他沉默时并没有走神或想其他事情 (四)宣泄技术。 是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诉给辅导教师的过程。应注意: (1)保证心理辅导是一个清晰化的过程 (2)没有情绪的表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理辅导 (3)不要对学生的情感表露麻木不仁 (4)要让学生感到你很关心他的感受 (五)探讨技术。 是辅导老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 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的过程。应注意: (1)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做讨论,少做评论 (2)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面临的问题 (3)要以商量的口吻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所谈论问题的观点与立场 (4)要帮助学生辩证的看待个人成长中出现的困难与挫折 (六)面质技术 指辅导

15、教师对受辅导学生认知方面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应注意: (1)要理解学生 (2)要对学生的认知方法做到知彼知己,这样才能使学生真心的接受面质 (3)要学会以事实来改变学生认知中的偏差 (4)要让学生感觉到面质不是为了以势压人 (七)自我表露技术。 指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分享个人成长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来推动其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的过程。 应 注意: (1)自我表露的时机要适当 (2)不要为了增强与学生的沟通去刻意表露自己,甚至不惜编造假话 (3)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自我表露是为了启发他的思维 (八)行为矫正技术。 指辅导教师对学生自我完善与自我改变的努力给予奖励与惩罚的过程 应注意: (

16、1)要制定十分具体明确的行动计划 (2)要赏罚分明 (3)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 (4)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是为了自己 第二章 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人的发展 第一节 1.胚胎发育过程:胚种阶段;胚胎阶段;胚儿阶段; 产前环境的影响(生育年龄、孕期营养、胎教、母亲的情绪)。 2.心理是身体的机能。 3 脑学说的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定位说;整体说; 机能系统说;模块说。 4.大脑可分为: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 5.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 规律性回应。 6.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和效应器 五 个部分组

17、成。 4 7.反射活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形式。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 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 无条件反射) (条件发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 条件发射) 式。 8.(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的人。(斯金纳)发明了著名的“斯金纳箱”。提出了操作性 条 经典条件反射 件反射,也叫工具性 条件反射。 9.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发射存在着很多的异同点。 相同点: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发射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以强化为基本条件,同时都有 相同点 消退抑制和自然

18、恢复现象。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发射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不同点:在刺激方面的不同。在经典条件反射的活动中,刺激物在行为之前已经呈现,刺激是作为引发 不同点 行为的一种手段。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中,刺激物在行为之后呈现,它是用做强化的,即强化实验 者所期望被试做出的行为。在反应方面的不同。反应的先天性与后天性是两种条件反射的根本区别。在 经典 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的反应是天生就有;而在操作性条件发射的实验中,反应是后天塑造起来的。从 神经系统的操作水平来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实验中被试的动作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产生的,是 不随意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躯体性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

19、成的,往往有高级的神经系统参与到活动中, 是一种随意的行为。就学习模式而言,二者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意义。 望梅止渴属于经典 条件反射;写字、唱歌、跳舞属于操作性 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元阿里更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强化原理)和(消 退原理)。例如,父母可以用微笑、爱抚、奖品等来强化孩子的自利行为,也可以用不理睬的方式来对待 孩子无休止的哭泣。 10.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从广义上来讲,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分为(种系心理的发生发展)和(个体心理)的发展(填空)。所 个体心理) 谓种系心理的发生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的过程。 狭义的心理发展指的就是个体的心理发展,

20、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 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一)(种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1).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了感觉阶段、知觉阶段 和思维萌芽阶段三个阶段。 (2).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身体的形成在人类心理产生中的作用、劳动在人类心理产生的作用和语言在 人类心理产生的作用。 (语言)的产生对人类的心理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人类的心理产生了(质的飞跃)。 (二)(个体心理)的发展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 (1).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阶段划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初期;青年中期; 成年期;中年期;老

21、年期。 (2).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 理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的特点。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和教育向儿童不断提出 新的要求并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相矛盾。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矛盾,也是儿童心 理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心理发展是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的,(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在儿童心理发 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主导活动,这种主导活动就是心理形

22、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直接决定着心理发 展的方向、内容和水平。 5 1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1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1).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指上代的许多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 物质前提。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结构和机能发育完善的程度,它依赖于个体种族遗传的发展程序,有一 定的规律性。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包含的因素很多,其中空气质量、噪声、拥挤和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影响很大。 (三)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 (1).文化传统。 (2).

23、拷贝世界。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一定的教育内容、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对个体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 的积极影响的过程。学校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第二节 1.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 (一)过渡性,即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主要表现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 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的独立方面。 (二)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

24、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三)社会性,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个体通过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而逐渐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及指导 学会认识自己、了解别人。 2.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这一特点体现在:运用假设;逻辑推理;运用 逻辑法则。 3.初中生的思维品质中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 (1)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 (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 (3)思维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出现。 4.高中生思维的发展特点: (1)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 (2)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抽象逻辑思

25、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5.初中生情绪的发展特点: .初中生情绪的发展特点 (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6.初中生的情感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需要迫切。 (2)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 (3)情感容易受挫折,忍受能力差。 6 7.高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由于高中生认知能力、意识水平的提高,其情绪体验呈如下特点: (1)情绪的延续性。 (2)情绪的丰富性。 (3)情绪的特异性。 8.高中生情感发展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1)情感逐渐由不稳定到稳定。 (2)情感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 9

26、.初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 初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 随着初中生生理和心理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人格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主要表现在: (1)意识高涨。 (2)反抗意识。 特点:交友范围缩小;重视友谊;与异性朋友之间 (3)初中生在结交朋友方面也显示出与儿童完全不同的特点 初中生在结交朋友方面 特点 的关系;与父母关系的变化;与教师关系的变化。 10.高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 与认知能力发展相呼应,高中生的各种人格品质也已趋于稳定和成熟,而且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经 验的积累,高中生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2)价值观的确立。 (3)自治需求。 高中

27、生的自治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父母的关系;选择职业;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影响高中生 产生自治需求的因素包括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家教环境、心理成熟水平等。 11.指导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原则 11.指导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原则 (一)初中生心理指导 (1)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2)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3)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 (二)高中生心理指导 (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高中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完全正确、客观的评价生活现实。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压力无疑是高中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3)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教师应注意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展开丰富多彩

28、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 艺、体育、制作等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 (4)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进入高中以后,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有些学生则失去了以往的优势,这就容易 引起心理上的失衡,而产生心理障碍。 第三章 中学生的学习 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 1.广义的学习 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 过程。 2.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经验及个体经验 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 3.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 成技能,发展智

29、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的特点 特点有: 特点 7 (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 (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4.学习的种类 (一)以学习水平划分 1970 年,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 这八类学习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系列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系列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 反应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二)以学习内容

30、和方式划分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根据 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三)以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 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 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5.学习理论 (一)刺激-反应理论 刺激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创立的。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他用 S 和 R 表示刺激和反应,从而得出结论:S-R。情 境与反应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

31、)建立起来的。他提出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联结的增强或减弱 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练习律):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会因为练习得到加强;(效果律):指 奖惩对联结效果有重要影响,奖励则联结增强,惩罚则联结削弱。 桑代克的(联结说)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二)认知理论 (布鲁纳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模型较有代表性,其基本观点如下: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 布鲁纳 知结构)。 布鲁纳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班拉)认为,人类的许多学习,可以通过(观察)获取代替性的间接经验。这种学习称为(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社会

32、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异化)或(干扰)现象。其实质就是把学得的知识经 验(包括概念、原理、原则、技能、技巧、方法等)加工重组改变后运用于新情境的过程。 7.学习迁移的种类 (1)根据迁移作用的性质,迁移分为正迁移 和负迁移。 (2)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迁移分为顺向迁移 和逆向迁移。 (3)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分为水平迁移 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 水平迁移 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 和具体迁移。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将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 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形式训练说。洛克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经验概括说。贾德 关系转换理论。苛勒 8 认知结构说。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性;原有认知结;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心向与定势。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法;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提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水平 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 知识理解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理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