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9.21KB ,
资源ID:347720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772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州气候概况.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州气候概况.docx

1、苏州气候概况苏州气候概况苏州气候概况 苏州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无霜期年平均长达233天。境内因地形、纬度等差异,形成各种独特的小气候。太阳辐射、日照及气温以太湖为高中心,沿江地区为低值区。降水量分布也具有同样规律。这种小区域气候差异将全市作物种类分成太湖林果气候区、南部双、三熟制气候区、中部稻麦二熟和三熟并存气候区、沿江棉、粮轮作气候区。 一、辐射和日照 苏州境内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651.1焦耳平方米,最多的1967年为5188.3焦耳平方米,最少的1970年为4348.9焦耳平方米。太阳辐射量以夏季为最大,为1580.8焦耳平方米

2、;春季次之,为1256.0焦耳平方米;秋季为1045.9焦耳平方米;冬季仅为7682焦耳平方米。 由春到夏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加,太阳辐射月,总量持续增值。至7月份,总量最大为560.6焦耳平方米,之后又呈递减状态;2月份,月总量最小为253.3焦耳平方米。 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65.0小时,最多年份1967年为2357.6小时,最少年份1952年为 l630.4小时。 日照时数的季节分布是:春季(3?5月)454.9小时,夏季(6?8月)624.8小时,秋季(9一 l1月)486.7小时,冬季(12?2月)398.6小时。日照时数的月 ,总量2月份最少,仅 l19.1小时,以后逐月递增;8月

3、份最多,达240小时。以后又逐渐减少。10月份因晴天日数增多,日照时数比9月份略有回升, l1月份起又呈递减状态。 日照百分率全年平均为44,夏季最大为49,其次是秋季为47,冬季为42春季最小为39。 二、气温 (公元前3000一公元1900年)据各类资料记载,大致可划分为新石器时代温暖期、春秋战国温暖期、三国寒冷期、隋唐温暖期、北宋寒冷期、南宋元初温暖期、元明寒冷期、清代寒冷期。苏州与全国的温暖变化稍有不同,即使与属于同气候区的南京、上海相比,冬季比南京暖,但比上海冷;夏季比南京凉,而比上海热。 20世纪苏州的气温变化(1901一1985年),前30年温度较低,30年代后期气温上升到多年平

4、均值之上,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前期高于平均值0.2?0.5。60年代后期气温又趋下降。1969年冬季气温较低,但年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1980年。 据1951一1985年资料分析,苏州市年平均气温为15.7,最高为1953年的17.0,最低为1980年的14.9,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为2.1。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2;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3.0。气温的平均年较差为25.2。 春季(3?5月)由于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快,平均气温为14.2,月平均升温幅度达5。尤以4月份升温最快,平均升温6。但由于冷暖空气频频在长江中下游交流,温度升降不稳定,骤冷骤热变化较大。4月上旬还时常出现低于0的

5、“倒春寒”天气。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升温幅度不大。7月份出梅后进入盛夏,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最高,月平均28.2,平均最高气温32,是全年最热的月份。日最高气温30的酷暑天气夏季(6?8月)就占97。 1951-1998年,苏州市日最高气温38的仅有9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2,出现在1992年7月16日。9月上旬气温仍较高,平均每年有4?5天日最高气温30,有的年份整个9月上旬日最高气温都在30以上,但出现35.O的日数较少,为7年一遇。但是95年9月2日9月7日出现了连续6日的高温天气。由于冷空气势力加强和太阳辐射减弱,秋季平均气温17.6。9月上旬,副热带高压仍有一定势力,时有炎热天气

6、出现,俗称“秋老虎”,但一般持续时间不长。9月中旬起,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迅速南撤,冷空气日趋活跃,气温下降明显,月平均降温幅度在5以上。 冬季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在全年日最低气温低于0的日数中冬季占了93。冬季平均气温4.3,平均最低气温1.1。1月中下旬,是全年最冷时期,平均日气温3.0;平均最低气温-0.1;日最低气温-8的严寒天气大都在1月份,平均2?3年一遇。极端最低气温-9.8,出现在1958年1月16日。 气温平均日较差为7.5,春季最大为8.2,秋季次之为7.7,冬季为7.5,夏季最小为6.9。4月份气温日较差最大,为8.5;而7、8月份则最小,为6.8。 年平均气温的

7、分布大致随纬度而变化,南高北低,南北差异为0.9。另有两种差异:一为太湖水体对沿湖地区的温度调节作用,以冬季最为明显。地处太湖边的东山站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比市区高出0.8.比北部各县(市)高 l以上,这种在广阔水体影响下的小气候为沿湖地区的柑桔及其他果林安全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二为市区的“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区的地表性质,工商业及人口密度都不同于郊县,因而形成了“城市热岛”。市区夏季最高气温35”C的曰数比南部的吴江多1.1天,比东南部的昆山多3.5天。 三、降水 据各类史料记载,苏州从汉代至清代的2000多年中,大水灾有一百几十次其中隋唐至1949年的1300多年中,大水灾有107次。从三

8、国至1949年由雨涝引起的太湖水溢为20次,平均84年一遇;由干旱引起的太湖水枯有9次,平均185年一遇。可见苏州历史上多雨潮湿年代多于少雨干旱年代。如将冷暖变化一起考虑,则苏的冷暖、干湿变化总是交替进行,其周期长短不一。 在最近的100多年(1875一1998年)中,苏州市有四个多雨期和三个少雨期。三个多雨期分别是19世纪70年代、20世纪10年代、40年代及90年代,平均年降水量约1200一1250毫米;三个少雨期分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平均年降水量约900?980毫米。 据1924一1995年的资料分析,常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094毫

9、米,年降水日125天。年降水量最多的1957年为1555毫米,最少的民国23年(1934)仅575毫米,年际变幅为980毫米。年降水日最多的1980年计154天,最少的民国15年仅80天。 一年中以6月份降水量及降水日为最多,常年平均月降水量为160毫米,降水日12.5天。12月份月降水量最少,为40毫米。10月份降水日最少,平均为7.8天。 春季由于暖空气势力不断加强,降水量、降水日数逐月增多。常年春季降水总量为278毫米,最多年份的1967年达486毫米,最少年份的1971年仅180毫米。春季平均降水日为36.3天。夏季常年季降水总量为420毫米,为各季降水量之首。最多的年份民国30年为7

10、60毫米,最少的年份民国23年为l16毫米。夏季平均降水曰为34.8天,最多的1989年有55天,最少的民国23年只有22天。秋季常年降水量为220毫米,但各年悬殊较大,最多的1962年为627毫米,最少的民国21年仅45毫米。秋季平均降水日为27天,是全年降水日数最少的季节。但多的年份也有42天。冬季降水总量为144毫米,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季节,但多的年份如1953年有302毫米,少的年份如1985年仅42毫米。冬季平均降水日为271天,最多的1968年有48天,最少的1962年仅10天。 连续降水的最长日数为18天,出现在1969年6月30日-7月17日,降水量154毫 米。连续无降水最长

11、日数为66天,出现在1973年 l1月9日-1974年1月13日。平均降水强度以夏季最大,为 11.8毫米日;冬季最小,为6.5毫米日。6月份是全年降水强度最大的月份,强度为12.7毫米日;日降水最太强度为343毫米日,出现在1962年9月6日。年降水变率为17,以冬季的降水变率为最大,达34;春季最小为24。月降水变率以10月份最大,为68;6月份最小为36。 苏州市因地形不同而引起的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不明显,约为100毫米,最多的是吴县东山,最少的是张家港。但在夏季某些局部地域性降水,区域差异就比较明显。 平均初雪日为12月24日,最早的1976年 l1月17日已见初雪;平均终雪日为3月8日

12、,最迟的1980年要到4月下旬。常年平均降雪日数为67天,最多的1976一1977年度有20天,最少的1926-1927年度及1970-1971年度无雪日。降雪的年分布,1月份平均为2.7天,2月份平均为1.2天。1984年1月17-19日连续3天共降雪62,3毫米,为百年罕见的大雪。全市l米以上的电信线路因断杆、倒杆使通信中断,不少高压电线先后跳闸停电,输电线被大雪压断。由于雪量大积雪深,各地还发生了房屋倒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1984年1月18日降雪47.5毫米,为日降雪量最大记录。 年平均积雪日数为5天,最多的1976-1977年度有22天,但也有8年无积雪日。积雪初日最早是1985年1

13、2月10日,积雪日最迟的为1976年3月19日。积雪深度最大的为26厘米,出现在1984年1月19日。苏州中国参考气候资料气候资料日期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月11月12月平均最高气温(摄氏度)1961-19907.78.612.718.623.527.231.631.527.222.316.710.6平均气温(摄氏度)1961-19903.74.68.514.219.223.427.827.723.618.312.46.1平均最低气温(摄氏度)1961-19900.51.55.110.615.720.324.824.720.514.78.62.4降雨量 (毫米)1961-199039.058.881.2102.3114.5152.0128.2133.0155.660.551.234.7降雨日数*1961-19906.07.49.410.09.610.38.77.69.05.95.14.7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