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29.89KB ,
资源ID:347373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737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内除法一docx.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内除法一docx.docx

1、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内除法一docx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表内除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2.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

2、础上。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时,把“怎样求出商”的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索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3.合理组织学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

3、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除了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从乘除法的关系中理解求商的思路外,还应当合理组织练习。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知识结构】 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1) 【教学内容】本教材第89页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4、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重点难点】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情景导入】1.出示教材第7页准备参观科技园食品的情景图。2.谈话。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准备去科技园春游,高兴吗?二(1)班的同学也高兴,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昨天,他们去超市准备了春游的食品。我们来看看,他们准备了哪些食品。3.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新课讲授】1.教学教材第8页例1,引出“平均分”。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6位小

5、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每份应该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教师给出食品总数:24颗糖果,12个果冻,18个橘子。学生边分边口述操作过程,教师巡视。(3)演示汇报,学生分组汇报分的结果。生1:把24颗糖果分成6份,每组得到4颗。生2:把12个果冻分成6份,每组得到2个。生3:把18个橘子分成6份,每组得到3个。(4)提问:看看你们组分得的每份有什么特点?(同样多)(5)讲解: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6)让学生把自己组平均分的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3个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

6、8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2)让学生用16张卡片代替枫叶,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平均分,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得的结果填空。3.教学教材第9页例2,探索平均分的方法。(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请同学们按照例2的要求分组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到6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2)学生分组活动:用实物图片或小圆片分一分。(3)交流汇报。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出示教材第9页

7、中做一做。(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2)同桌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3)把10盒换成12盒、18盒酸奶实物图,仿上例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多次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平均分的方法。5.巩固应用迎新年列队展示活动。(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一个最佳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4)教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5)小结列队方法。方法1:2 2 2 2 2 2 2 2 2

8、 方法2:3 3 3 3 3 3 方法3:6 6 6方法4:9 9【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中第1题。(1)学生自己读题,弄清题意。(2)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哪种分法对”,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3)交流。答案:( )()( )【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新的数学名词。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希望大家下去多多练习、体会。【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平均分(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时由情境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通过动手

9、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等,帮助学生进行大量的感知,形成一定的表象,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平均分(2)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重点难点】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复习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春游时分配食物的问题。大家都能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现在,我们来分果冻

10、,看看又出现了什么问题。2.出示教材第10页例3分果冻情景图。3.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4.汇报、交流信息。【新课讲授】1.教学例3。(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师:看到分果冻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分几份?(2)分组探讨解决“分几份?”提问:根据你收集到的信息,能帮助他解决分果冻的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小结:8个果冻,每2个一份,8里面包含4个2,能分成4份。2.拓展应用。师: 如果每4个一份,要怎么分?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分一分,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小结:如果每4个一份,8里

11、面包含2个4,能分成2份。【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题。首先让学生思考题目。提问:12根木棒,每2根一份,能怎么分?每6根一份,能怎么分?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12里面有几个6。答案:6 2【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习的“平均分”的知识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我们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平均分(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安

12、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题,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更好地掌握除法,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除法(1) 【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和读写法(教材第13页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2.通过“熊猫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1.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2.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情景导入】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

13、什么?生:大熊猫。师:对,真聪明!出示教材第13页例4情景图。师:这只熊猫叫欢欢。这只可爱的熊猫十分好客,今天它要请朋友们来它家做客。于是一大早,欢欢就起床去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它要把这美味的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吃,每个朋友分一盘。瞧!它的朋友华华、盼盼、亮亮和晶晶来了。【新课讲授】1.自主探究(教学教材第13页例4)。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生: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师:对,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棒!你愿意帮小欢欢分一分吗?学生活动:分一分,说一说。(1)用小棒代替竹笋,请分一分。(2)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3)指名汇报。演示: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

14、他学生认真观察。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2名学生)。小结: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生:每个盘子里放的都是3个。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2.引入除法。(1)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助小欢欢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我可以告诉大家,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除法)(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的同样多,是平均分吗?生:是。师:对,那么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

15、算。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叫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师:除号我们已经会写了,那么要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应该怎样写呢?首先,我们先看分几个竹笋?生:12个。师:那么,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前面。分成了几份?生:4份。师: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后面。师:每盘放几个?生:3个。师:最后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124=3。师: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3)想一想

16、。如果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如果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先动手分一分,再想一想怎样列式。【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出示实物图。(1)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2)读题要求。(3)独立完成,学生互相检查。2.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答案: 1.3 32.(1)5 2 5 (2)2 5 2【课堂小结】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地学习除法,希望大

17、家能够像今天一样表现出色!【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除法(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124=3 除号读作:12除以4等于3。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出发,依据例题组织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每盘放几个”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以“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激起学生学习新计算方法的欲望,进而引入除法运算,列出算式,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除法(2) 【教学内容】认识除法的各

18、部分名称(教材第14页例5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复习导入】1.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知识。2.动手操作。出示6个圆片。提问:要把这6个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呢?学生动手分一分,边分边叙述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巡视,指名汇报。演示:教师先把小

19、圆片拿2个分给第一个同学,然后拿出2个圆片分给另外一个同学,最后拿出2个圆片分给第3个同学,也就是每2个圆片分给一位同学。提问:分给了几个同学?生:3个。小结:把6个圆片,每2个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3个同学,正好分完。【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14页例5熊猫分竹笋情景图。(1)指导观察,弄清题意。师:图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生:能放几盘。师:熊猫妈妈是怎样分的?生:每4个放一盘。师:能放几盘呢?生:放5盘。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因为20里面有5个4,所以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2.分一分,说一说。(1)用小棒代替竹笋,请分一分。(2)指名汇报。(3)演示: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

20、的过程。(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4)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5)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做用除法来计算。3.指导除法算式的写法。(1)师: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4.指导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提问:我们学习过加法

21、、减法、乘法,它们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师: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你知道吗?“204=5”中,20叫做被除数,4叫做除数,5叫做商。 学生自由读一读,记一记。5.想一想。师:20个竹笋还可以怎样分?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出来?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总结。【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份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份?(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份2个,除号后面写2;可以分成6份,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2等于6)再说一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2、(把12按照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6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2.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跟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答案: 1.(1)6 2 6 (2)4 12 3 4(3)2 12 6 22.略【课堂小结】提问:(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你还有哪些体会?小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同时学习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名称记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除法(2) 本课教学,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出示熊猫分竹笋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

23、息,弄明白要分多少竹笋,分的要求是什么。接着,让学生在动手分的基础上,思考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写出算式。让学生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说一说204=5的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教学内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18页例1,19页例2、“做一做”及第2021页练习四的第16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

24、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重点难点】1.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景导入】1.出示教材第18页例1情景图。2.讲故事引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有一天,小猴和他的好伙伴下山去玩,走着走着,他们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急忙摘了一些,兴冲冲地回家了。猴妈妈看到孩子们拿回来了这么多桃,可高兴了,说:“今天,妈妈给你们分桃吃。”【新课讲授】1.教学例1。(1)引导提出问题。提问:从图上的画面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25、题?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师:你会列式吗?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结果。 板书:123=(2)探究计算方法。师:你会计算“123=”吗,先想一想,再把你的好方法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小组交流。展示算法。生1:我是用学具摆的,把12分成4个3,所以可分给4只猴子。 生2:我是这样想的,有12个桃,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后剩下9个,分给第二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6个,分给第三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3个,最后把剩下的3个桃分给第四只小猴,正好分完。第1只分3个,12-39;第2只分3个,9-36;第3只分3个,6-33;第4只分3个,正好分完。生3:我是这样想的,1只小

26、猴分3个,两只小猴就分6个,3只小猴就分9个,4只小猴分的正好是12个桃。1只分3个,3;2只分6个,3+36;3只分9个,3+3+39;4只分12个,3+3+3+312。生4:我认为这道题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想:三(四)十二,商是4。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就想了这么多好办法来帮助猴妈妈。如果你是猴妈妈,你会选择哪个小组的办法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最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提问:用乘法口诀求商应该怎样想呢?学生自由发言。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

27、先想几和几相乘得几,再想对应的口诀,确定商是几。例如:105?,想:几个5相乘得10,(二)五一十,商是2。2.教学例1拓展。(1)出示例1图,问将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时,每只小猴分几个?(2)学生读题,并列出算式。124=(3)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同桌两人说一说)(4)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使用了哪句口诀。(5)小结:我们学会了通过动手分一分算出123的商,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还知道用“三四十二”这句口诀不仅可以计算123等于几,还可以求出124的商。3.观察比较。师:从例1及其拓展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123=4,124=3)(学生独立思考,汇报)小结:大家的

28、发现可真了不起,这两个除法算式我们用了同一句口诀。4.教材例2。教学教材第19页例2。(1)引导提出问题。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展示。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每屉装4个,可以装6屉,一共包了多少个包子?一共包了24个,每屉装4个,可以装多少屉?一共包了24个,装了6屉,平均每屉装多少个?(2)引导解决问题。师:刚才,大家开动脑筋,提出了3个问题。现在你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汇报、交流。生1:第题用乘法计算,算式是46=24。生2:第题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446。生3:第题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46=4。提问:46

29、=24、244=6、2464这三道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生1:46=24,表示6个4是24。生2:244=6,表示24里面有6个4。生3:246=4,表示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师:说得非常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地求出两道除法算式的商的?生:用“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求出这两道除法算式的商。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又快又好。【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之后,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2题。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完成填空。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教

30、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可以用哪句口诀想出商”。3.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1)学生看图编故事。(2)根据故事收集信息。(3)提出问题,写出乘法算式,算出积。(4)根据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并说说怎样求出商。学生交流。4.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1)做成挂图,写有算式的玩具卡做成可以摘取的。(2)让学生读一道题,口算出结果,并说出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算对了,就把玩具卡片摘下来。这是一道选玩具游戏性练习。5.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四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答案:1.22.12 4 124=33.第5题:54=20 205=4 204=54.略5.1 4 5 2 6 5 4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哪些本领?生1: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生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