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271.60KB ,
资源ID:34679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679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1、历史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题)两部分,共12页。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 商周时代,土地为国家公有,由贵族组织人力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 都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范畴B. 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C. 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 有利

2、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商周时代土地为国家公有属于井田制范畴,故A项错误;商周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发展,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两种耕作方式都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故B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出现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商周时代土地为国家公有,属于井田制,井田制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需要掌握井田制与小农经济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对井田制与小农经济出现原因的识记。2.

3、 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 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B. 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C. 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D. 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答案】B【解析】从第一幅图中可以看出,家庭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后三幅图反映的是农耕经济的发展,因此四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第一和第四幅图,排除;四幅图片没有体现出江南经济的发展,故C项排除;D项不符合第一幅图,排除。3. 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A. 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C. 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 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

4、主的利益【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曹魏、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的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唐代、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授田者缴纳粮捐布痳”,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材料体现了政府为了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的惠农的政策,再现了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的史实,故A符合题意;B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所述材料无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及其作用等,要求学生理解均田制,屯田制等基础知识。4. 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

5、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 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 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 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答案】B【解析】根据“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可知允许官营的产品可以被人贩卖到民间市场,B正确;A不符合材料“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排除A;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紧扣材料分析解答即可。5. 外藩首领或使臣携贡品来朝参见皇帝,唐朝必回赠丰厚物产。回馈时必须先估定所得贡物的价值,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回馈多少,这些

6、回赠物品多系手工业精品,有不少出自官府手工业部门。这些回馈的手工业品A. 都来自官营手工业B. 旨在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系C. 与市场联系紧密D. 其政治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外藩首领或使臣携贡品来朝参见唐朝皇帝,皇帝回赠精美手工业品,宣传王朝的富强,其政治价值大于经济价值,D项正确。材料体现回赠物品有不少来自官营手工业,不是都来自官营手工业,排除A。回馈的手工业品的目的不是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系,而是宣扬中原王朝的富强,排除B。回赠物品有不少来自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产品没有进入市场流通,排除C。6.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南翔镇是著名棉布贸易中心,“地不产米,仰食外郡”

7、。盛泽镇“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丝绸畅销海内外。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A.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 出现早期工业化特点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 农民已率先成为市民【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南翔镇和盛泽镇手工业发展,纺织业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体现了早期工业化城镇的特点,B符合题意;A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C不正确;D与材料信息无关。7. 黄道婆之前,闽广棉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A. 优良棉种的引人种植B. 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C. 先进棉

8、纺技术的推广D. 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答案】C8. 下图为唐朝长安城西市行业分布示意图。,从中可以反映出当时A. 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B. 商业具有开放交易特点C. 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 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答案】A【解析】从“唐朝长安城西市”“市署”“平准署”中可以看出,市内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署”“平准署”,西市进行的是封闭式的集中交易,交易区也都是集中在一个四面有墙、开设市门的较为封闭的场所内,这体现了唐朝时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故A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后私营手工业才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农产品商品化的情况,故D项排除。点睛:本题是个图片

9、型的选择题。这样题目首先从图中找出关键信息,关键信息是材料“唐朝长安城西市”“市署”“平准署”;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关键信息分析四个选项。9. 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这一现象A. 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B. 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C. 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D.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以末致财”的大商人,仍须“用本守之”,即发财致富后大量购买土地,这会造成土地兼并现象,从而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出商人的经商热情遭到打击,故A项错误;大商人 “用本守之”,成为大地主,这容易造成地方势力的扩大,故C项错

10、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的税收问题,故D项错误。10. 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些现象反映了A. 经济重心的南移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城市规模的扩大D. 长途运输的便利【答案】B【解析】成都虽然是丝织业中心,但是当地无人从事种桑养蚕,说明当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导致当地丝织业的不景气,故A正确;材料显示手工业发展信息,故B错误;城市规模发展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原因,故C错误;D中长途贩运与材料中信息不符合。11. 明嘉靖年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按亩征银;清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征地丁银。这些

11、改革A. 加速了新经济因素萌芽B. 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C. 加剧明清后期政局混乱D. 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答案】A【解析】明代赋税征银两,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取消人头税,有利于口增殖和人口自由流动,自由劳动力增多,这些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故A正确;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以土地为征税标准,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有效遏制了”说法不正确,故B错误;C说法与史实不符;取消人头税,旨在减轻农民负担,但明代一条鞭法体现不出减轻民众负担,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的史实,要求学生掌握赋税制度发展演变的规律,即由人头税为主,到以财产多少为主,直至人头税被取消等。12. 有学者

12、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文化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A. 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统治基础B. 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C. “别人富、自己穷”的不忿之情D. “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出现的原因包括经济和物质方面原因,也包括文化方面的重义轻利的观念,强调商业活动或商业理念,应以农为本和道德仁义为先,D项正确。AB项属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与设问不符,排除。C项属于个人观念的原因,与设问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3. 淸顺治年间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而到了雍正时期“开闽省洋禁

13、”,允许浙江“一体贸易”。以下关于这两种记载说法正确的是A. 淸政府允许民间对外贸易B. 淸政府一度开放海禁但控制严格C. 淸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D. 淸政府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答案】B【解析】从“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允许浙江“一体贸易”,可知淸政府一度开放海禁,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故 B 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对外贸易由官方垄断,A错误;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贸易的限制,不能体现“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排除D。【名师点睛】本题容易错选D,清朝的海禁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材料没有体现“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14. “自道光年间(1821

14、1850),西人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由此可见A. 政府统治危机严重B. 中国已经全面开放C. 自然经济正在解体D. 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答案】C【解析】材料所述为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放,洋布洋纱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导致中国传统织布业的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政治问题,A不正确;B“全面”开放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外国商品冲击下,自然经济破产,没有体现民族矛盾尖锐的问题,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导致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和农业破产,

15、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15. “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A.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B. 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C.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D. 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买办”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反帝反封建,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买办与外商联系紧密,两者基本要求不一致,故A项错误;买办的出现,客

16、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是地主、买办、商人,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为外商服务、代理买卖是买办的主要任务,故D项错误。故选B。16.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2100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A. 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B. 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C. 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D. 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答案】A【解析】材料“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减少了企业的注

17、册费”说明民国政府给新办企业保息,减少企业注册费等信息表明政府对投资办厂的鼓励,故A项正确。B、D项与材料无关。C项选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是解题的关键。17. 据统计,中国销往外国的面粉数量,从1914年的不足7万担上升到1915年的近20万担,到1918年已超过200万担,1920年更接近400万担。中国面粉外销数量剧增主要得益于A. 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B. 民众抵制洋货的运动C. 国内面粉工业的发展D. 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时间为一战期间,结合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可

18、知,一战期间西方国家对战略物资的需求增加,导致中国面粉出口剧增,D符合题意;AB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材料所述为面粉出口的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国内面粉业的发展不是主要原因,C不正确。18. 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由此可以看出A. 争尝异味乃国人之普遍心理B. 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C. 反映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D. 不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根据“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

19、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说明资本家并不是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所以C项正确,BD两项表述错误;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9. 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墓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立A. 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B. 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C. 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 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1935年资源委员会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侵华形势日益严重,资

20、源委员会主要集中军事工业相关产业,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故B选项正确;官僚资本空前膨胀在解放战争时期,故A选项错误;资源委员会主要集中军事工业,与民族工业发展艰难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C选项错误;当时军事工业相关产业发展主要是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与轻工业的发展之间也没有直接联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如时间“1935年“和”军事工业“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持久抗战需要大量的军事工业的基础和支持,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0. 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

21、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 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B. 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C. 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D. 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成的工业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通货膨胀了64%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布局的改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在材料亦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近代一直没有实现,且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21. 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

22、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A. 主人公出身低微B. 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C. 他从一创业起就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生存D. 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歌曲反映了以印染厂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开始就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在夹缝中生存,所以选C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产生特点22. 1882年10月,顺天乡试在北京发榜,申报驻京记者将江、浙、皖三省上榜者名单当

23、日送到天津,转电上海,次日见报,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24小时。材料反映了A. 申报突出的教化功能B. 科举仍是重要的选官途径C. 近代电报快速传讯的功能D. 申报为政府需要服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转电上海,次日见报”、“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24小时”等,材料揭示的是近代中国通讯业电报的进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电报快速传讯的功能,C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教化功能”的说法,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提及科举考试,排除B;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23. 1919年末大公报报道了一则故事: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

24、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以下表述最符合上述报道主题的是A. 中国政治无比黑暗落后B. 青年学生思想前卫开放C. 社会进步促进女性解放D. 婚姻自主成为社会时尚【答案】C【解析】“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可知,反映的是女性思想的解放。结合时间“1919年”和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促进女性解放,故C正确。材料无法反映中国政治无比黑暗落后,排除A;B不能反映时代特征,排除;材料中的

25、李欣淑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婚姻自主成为社会时尚,故D错误。24.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这是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 曹先生与徐小姐在剧院看电影B. 张小姐基本上是乘坐电车上班C. 谭先生积极收集全国各地的战况D. 夏太太在家收看上海电视台的节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电影已经出现,故曹先生与徐小姐在剧院看电影可能出现,故A正确,排除。当时电车已经出现,故张

26、小姐基本上是乘坐电车上班可能出现,故B正确,排除。当时抗日战争时期,谭先生积极收集全国各地的战况可能出现,故C正确,排除。当时没有电视台,故D错误,符合题意。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表现2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将

27、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发生于1971年,“恢复自由市场秩序”发生于改革开放以后,均与“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的时间信息不符。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建国后初期建设26.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进入了一个看背影难辨男女的年代”,有人戏称“十亿人民一款衣,三种颜色盖大地”。这种现象表明A. 政治生活影响深刻B. 舒适休闲意识强烈C. 综合国力大大提升D. 审美情趣高度一致【答案】A【解析】题干时间为“20世纪5060年代”,此时的中国正处

28、于阶级斗争意识形态之中,政治影响了服装的变化,才出现题文中的现象,A项正确;BD表述与题意不符;C表述题干不能体现,三项都与史实不符,均排除。27.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禁止私营商自由经营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 消灭当时中国存在的私有制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材料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无关,排除A;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有利于稳定粮食市场,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顺利开展,故选B;材料和消灭私有制无关,排除

29、C;到1953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已经恢复,排除D。28. 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 三大改造的实行B. “一五计划”的实施C. 大跃进运动的推动D. 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新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超额完成,材料中涉及的成就明显与“一五计划”的实施有关,故B正确;三大改造的实行是在19531956年,涉及的是生产关系变革,故A错误;大跃进运动还未开始,故C错误;中共八大在1956年召

30、开,而且方针并没很好的贯彻,故D错误。29. 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照片及作者的回忆表明A. 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B. 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C. 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盛行的事实D. 照片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真实史料【答案】C【解析】材料所述为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的现象,C符合题意;材料是左倾错误的结果,不是对农业发展的真实反映,A不正确;材料中照片是大跃进的真实写照,对研究大跃进时期的历史有重要意义,B与材料不符;材料对照片的出处无法考证,因此不一定是真实史料,D不正确。3

31、0. 1978年8月,中国农业代表团应邀到加拿大访问,代表团重点考察加拿大的农牧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农业科学研究、农场管理经验、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A. 指导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B. 借鉴西方农业的发展模式C. 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D. 为农村经济改革提供参考【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1978年8月”可以得出,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前夕,中国代表团重点参观了加拿大的农业发展项目,旨在为我国即将到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吸取经验,D符合题意;我国农村改革尚未展开,涉及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A不正确;参观学习,并不表示要学习其发展模式,B不正确;C与当时中国农业发展的需求不符。31. “(1992年)消息很快传了出来。不久前还在说市场经济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一个个垂头丧气那些整日里惶惶不可终日、担心打开门被警察拷走的民营企业家确定了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后,当即抱头痛哭。”“这条消息”指的是A. 十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