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42.22KB ,
资源ID:34657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657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汇编必修1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汇编必修1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1、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汇编必修1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52016学年度全国百强校高三历史解析分项版01期必修一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百强校】2016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1670年,康熙颁布十六条箴言,意在总结儒家思想的道德价值。“圣谕十六条”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秩序,以及仁慈、服从、俭约、辛勤工作的美德。康熙又挑选一群满汉大学士,与之精研四书五经。皇帝研读儒家经典、勤练书法的消息被“走漏”给群臣知悉后,群臣盛赞康熙是“圣君”。该现象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清初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的迫切需要B传统儒家文化强大的同化功能C康熙帝对儒家思想的尊

2、崇D实行文化专制以加强君主权力【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清初治国思想2(【百强校】2016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 )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B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C法分贵贱,因人而异D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叙述了父子的法律责任,没有体现皇权至上,故A项错误;BC项反映的是该法律规定的表面现象,排除;该法律规定以法律的

3、形式维护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符合宋明理学对于礼制的要求,最终导致对个人平等权利的忽视,最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法律3(【百强校】2016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卷)据史书记载:“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4、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答案】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4(【百强校】2016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国版图之

5、确立和中国民族之聚成”指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创立,而儒学是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奉为正统思想的,综合以上情况,应该是秦汉时期,答案为B。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要求。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汉时期5(【百强校】2016届陕西西安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

6、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错误,因为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表现;C行省制度不是满洲族的政治创新,是元朝蒙古族统治者的创新;D三省六部制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所以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正确选项为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6(【百强校】2016届宁夏区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实质上说明( )A商周的政治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宗法制与礼制

7、之间是因果关系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名师点睛】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分封制宗法制目的武王伐纣灭商后,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内容(1)分封对象:将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地方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疆内对卿大夫再行分封。(2)诸侯国义务:服从周王、镇守边疆、随从作战、纳贡述职等。(3)重要诸侯国:齐、鲁、晋、燕、卫、宋等。(1)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2)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

8、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作用(1)通过分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2)周朝开发了边地,扩大了统治地区。(3)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瓦解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经济发展和边疆开发,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力量对比倒置,出现诸侯争霸局面,分封制逐渐瓦解。宗法制并没有随分封制的瓦解而瓦解,它在封建社会仍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证,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到今天在民间还有影响。关系周

9、朝的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7(【百强校】2015-2016学年安徽合肥一六八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如下图)。“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B C D【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8(【百强校】2016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10、)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说明丞相制度被废除;材料“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机构可能是明朝的内阁或者是清朝的军机处。所以答案选D。西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还没建立,排除A;BC两项都不符合题意,

11、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9(【百强校】2016届湖北襄阳五中等三校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 )A君主权力被削弱 B用人机制较完善C宦官专权已出现 D行政规则受干扰【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易错警示】此题是材料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信息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 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

12、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体现官吏的任免必须经过三省六部的程序;而“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可以看出斜封官已经干扰了三省六部的程序。当然除了从材料分析出答案以外,若能扎实地掌握相关史实否定掉其它干扰项也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10(【百强校】2016届吉林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

13、理念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杂剧二、非选择题11(【百强校】2016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一一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

14、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

15、善款应用于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阎公益组织。从1915年到1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同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摘编自李永军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历史特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6、,分析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的变化及原因。(15分)【答案】(1)特点: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兼有墨、道、宗教、宗法思想等;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公益慈善主体并存;募捐方式相对单一;公益范围较为狭窄;缺乏法律规范。(10分)(2)变化:受西方公益思想文化的影响;西方人参与中国慈善事业;新旧公益组织并存;传播媒介广泛、方式不断创新;突破地域限制、施众和受众范围扩大;对公益募捐的规范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制度化、规范化);与反帝爱国运动紧密相连。(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西方工业文明传入,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民族意识和现代意识的

17、觉醒。(7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的发展古代公益募捐事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公益募捐事业12(【百强校】2016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卷)(16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

18、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材料二 一个民族要发展壮大,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材料三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汉民族秦汉形成说。(6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

19、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4分)(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6分)【答案】(1)秦汉时汉民族的四个特征初步具备。共同语言:书同文,秦始皇以秦国小篆为基础,统一了全国文字。共同地域: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巩固。共同的经济生活: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共同的文化: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6分。答对3点即可)(2)人心的改变:先后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从人文主义走向了理性科学时代(2分)政治制度的改变:开展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资产阶级

20、代议制逐步确立。(2分)(3)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或工业革命)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分)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4分,答对2点即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民族的形成汉民族;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的确立;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13(【百强校】2016届陕西西安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天下观念是古代中国人观察世界的重要视角鸦片战争后西方世界的突兀出现对中国优势地位形成了挑

21、战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人们对西方了解日益增多,“春秋战国说”开始取代“中国中心观”成为国人认识世界的有效话语通道如王韬认为西方各国“几有与中国鼎立之势,而有似春秋战国时之列国”。彭玉麟指出:“当今日之时势,强邻日逼,俨然成战国之局,虽孔孟复生,亦不能不因时而变矣。”中国人向有以史鉴今的传统,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争雄世界的形势,自然使得中国人想到了春秋战国。王尔敏解释道:“将19世纪世界和春秋战国比较,乃反映一种新的国际意识,自然地放下中国中心观念,以古史的镜子,重新思考中国所面对的新世界。从这种历史比较,以至于古代邦交经验的参考引用,却正是由中国中心的国际观念转变为对等国际观念的一个天然的有效通道

22、。”甲午战争、庚子一役将中国仅存的一丝文化优越感冲刷殆尽,人们彻底从“中国中心观”中醒来,试图用西方政治学说认识世界。任云仙晚清中国国际秩序观念的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材料中提到的“春秋战国说”开始取代“中国中心观”。【答案】背景: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西文化的交流;洋务运动的开展。(2分)观点:中国人的世界观念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开始认识到自己失去了天下中心的地位,甚至沦为了列强瓜分的对象。(4分)评价:该学说继承了以史鉴今的文化传统;虽然还残留部分的中国中心倾向;但挑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表明了中国人对世界局势认识的加深。(6分,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思想的演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