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89KB ,
资源ID:34653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653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行业完全碳排放的测算及应用.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行业完全碳排放的测算及应用.docx

1、行业完全碳排放的测算及应用行业完全碳排放的测算及应用何艳秋 2012-09-17 15:04:47来源:统计研究(京)2012年3期第6772页【作者简介】何艳秋,女,1983年生,重庆市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现为四川省统计局科研所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经济、能源统计【内容提要】碳排放的测量是研究碳排放的核心问题,本文遵循消费碳足迹的思想,利用投入产出法,在全面考虑了行业直接碳排放和消费中间产品的间接碳排放的基础上,对我国42个行业的完全碳排放量、边际完全碳排放量进行了精确测量。并对碳排放量较大、较小的行业及行业碳进出口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在综合考虑碳排放和影响力的基础上对行业进

2、行了分类,并提出相应的行业发展政策,对我国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关 键 词】碳排放/碳强度/边际/分类碳排放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从全球来看,能源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本文的碳排放是指能源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而行业能源燃烧产生的碳排放不仅包括直接能源燃烧产生的碳排放,还包括中间投入品能源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所以为便于全面测算行业碳排放,本文使用了行业完全碳排放的概念。一、研究现状及本文创新点化石能源使用是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原因之一,不同行业对化石能源使用的数量、种类、方式和效率都存在差异。Ang等(1998)认为中国工业增加值和行业能源强

3、度下降分别对工业二氧化碳排放起到了最大的拉动作用和最大的抑制效应;王中英,王礼茂(2006)认为中国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法国学者Leeschipper采用自适应权重迪氏(AdaptiveWeightingDivision)方法表明产业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不大;还有一些学者通过指数分解的方法研究产业结构对碳排的影响。这些研究只是笼统地说明了产业结构变动是否会引起碳排放量的变动,并未落脚到具体行业,未研究具体行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的影响,难以用于实际的操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遵循消费碳足迹的思想,利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行业完全碳排放量和行业边际完

4、全碳排放量进行准确测算,并进一步利用行业的完全碳排放量、行业的边际完全碳排放量和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对42个行业进行了划分,对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测算方法及分析(一)测算方法1.行业完全碳排量的测算方法。行业碳排放既包括消耗能源的直接排放,又包括消耗中间投入品的间接排放,所以行业碳排放量的测算要从行业整个投入产出链进行全面考虑。虽然投入产出表五年编一次,行业完全碳排放的测量结果时间跨度较大,且投入产出表假定产品类型与行业部门类型一一对应与实际有一定差异,但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于行业碳排放问题的研究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另外,由于某些国家可以通过进口能源密集

5、型或者碳排放密集型产品以人为达到减排的目的,而另一些国家却成为碳排放的牺牲品,于是“消费碳足迹”的测算思想更便于明确国家的碳减排责任。因此,本文遵循“消费碳足迹”的思想,利用投入产出法从消费碳足迹的角度提出测算行业能源使用的完全碳排放量的方法。第一步,计算各行业的碳强度E(指行业直接消耗能源量除以总产出得到的行业单位产值排碳量)。 此公式表明第j行业能源消费的完全碳排放为生产碳足迹角度的总碳排放加上进口载碳量再减去出口载碳量。2.行业边际完全碳排的测算方法。通过投入产出法还可研究第N个行业总产出的变化对其他N-1个行业碳排放的影响,从而判断哪些行业对碳排总量影响大,现将某行业单位产值变动对总碳

6、排放量的影响定义为行业的边际完全碳排放,具体算法如下: (二)测算结果分析本文采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和2007年的行业能源消费数据,研究的行业包括工业的39个子行业,农林牧渔业,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1.行业的完全碳强度分析。经测算,42个行业的完全碳强度(指行业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能源总和除以行业总产出得到的行业单位产值碳排量)都高于碳强度(指行业直接消耗能源量除以总产出得到的行业单位产值排碳量)。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的碳强度较为突出,2007年,完全碳强度分别为1.07吨/万

7、元、2.05吨/万元、1.04吨/万元和2.28吨/万元。而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碳强度较低,都不足0.1吨/万元。2.行业的边际完全碳排量分析。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边际完全碳排量最大,为3.3吨/万元,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边际完全碳排量最小,为0.17吨/万元。另外,建筑业、农林牧渔业和水的生产供应业边际完全碳排量也较大,分别为1.99吨/万元、1.87吨/万元和1.79吨/万元。从表1看,电、热、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的

8、边际完全排碳量最大,为2.27吨/万元;其次是石化业,为2.05吨/万元,其中,医药制造业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边际完全排碳量最小,分别为1.11吨/万元和1.39吨/万元;再次是采掘业,为1.75吨/万元;金属冶炼加工业的边际完全排碳量居第四,为1.61吨/万元,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的边际完全排碳量为1.22吨/万元,比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低0.78吨/万元;装备制造业的边际完全排碳量居第五位,为1.33吨/万元,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边际完全排碳量最小,仅为0.6吨/万元;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边际完全排碳量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的两倍左右,为1.78吨/万元;

9、纺织服装业和食品饮料制造业的边际完全排碳量较小,分别为0.9吨/万元和0.8吨/万元。3.生产碳足迹角度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分析。行业的碳排放总量为直接消耗能源和间接消耗能源的碳排量之和。直接碳排放较为突出的三个行业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2007年三行业的直接碳排放量分别为3.9亿吨、3.3亿吨、1.1亿吨和6.6亿吨,而直接碳排放量较少的行业为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为1.1万吨、0.8万吨、1.1万吨和0.1万吨。间接碳排放较为突出的行业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10、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2007年间接碳排放量分别为1.3亿吨、1.8亿吨、1.5亿吨、2.6亿吨和1.5亿吨。可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两大行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的总碳排放主要是由间接碳排放构成,而工业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量都较多。4.行业进出口载碳量分析。表2列出了碳净进口的所有行业,可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农林牧渔业不但生产碳足迹下的总碳排放量较大,碳净进口量也较高,2007年分别为2876.95万吨、1398.70万吨和517.49万吨,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

11、收加工业生产碳足迹下的总碳排放量在42个行业中最低,2007年仅为112万吨,但碳净进口量却高达35万吨,占生产碳足迹下总碳排放量的31.2%。采掘业的五大行业中,有四个行业都为碳净进口,仅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为碳净出口行业,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洗选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007年的碳净进口量分别为2621万吨和1450万吨。可见,在2007年时,煤、石油和天然气三大能源中,只有煤在满足我国需求的同时还能满足很大一部分国外需求,而石油需要大量进口。装备制造业的七大子行业中,有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行业为碳净进口行业,且数量不大。从碳净出口行业来看,第三产业的

12、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的碳净出口量居前两位,2007年分别为2356.43万吨和1416.32万吨。金属冶炼业中,上游产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为碳净进口,而中游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碳净出口量却高达2105.16万吨。另外,纺织业、家具制造业等的碳净出口量也较大。5.行业的完全碳排放量分析。从表3看,完全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掘业、金属冶炼业、石化业、电热能源业等中上游行业,这些行业恰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如何在不影响我国能源及基础原材料需求的情况下减少这些行业的碳排放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采掘业中煤炭开采洗选业的完全碳排放量大主要是由我国直接生产造成的,

13、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完全碳排放量大主要是由我国大量进口造成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完全碳排放量大主要是直接碳排量大引起的,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完全碳排量大是因为其直接碳排和间接碳排量都很大。在总碳排放为负的行业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总碳排放绝对值居前两位,由于第三产业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的特性,其进出口量是通过境外人员在东道国的需求体现的,可见,这两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碳转移。另外,总碳排放为负的行业中集聚了纺织、电子、机械设备、家具等制造业,更说明了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角色,在把大量产品输出国

14、外的同时承担了其他国家本应承担的碳排放责任。三、碳排放量测算的应用(一)行业分类标准本文提出的行业划分既要考虑行业对总体经济的影响,又要考虑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所以从以下三个指标入手,一是行业的影响力系数,二是行业的完全碳排放量,三是行业的边际完全碳排量。行业在经济中的重要程度主要通过行业的影响力系数体现,某个行业的影响力系数越大,则说明这个行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越大,此行业在经济中越重要,行业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行业分类过程如下:第一步:把完全碳排放为负值的10个行业和完全碳排放为正值的32个行业分成两组。第二步:分别就三个指标中每一个指标对两组中的行业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得到按三个指标

15、区分的高、中、低三个等级各自有哪些行业。第三步:可以得到三个指标都为高等级的行业(影响力大且污染也大的行业),三个指标中影响力为高等级,其余两个指标为低等级的行业(影响力大但污染较小的行业),三个指标中影响力为低等级,其余两个指标为高等级的行业(影响力小但污染较大的行业)这三种典型的行业类别。(二)结果分析依据上面的分类标准,结果如表4所示:完全碳排为正的32个行业中,影响大且碳排放也大的行业,主要是煤炭开采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等能源行业和石油化工、黑色金属冶炼等中上游工业行业,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影响大但碳排较小的行业中,有水的生产供应业,设备制造业中的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以

16、及石化业中的塑料制品业等;建筑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和纺织业影响力大但碳排量一般;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影响力一般,但碳排量却较大。完全碳排为负的10个行业中,影响大且碳排也较大的行业为金属制品业;影响大但碳排较小的行业中七大设备制造业占两个,为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还有纺织业中的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以及石化业中的橡胶制品业;影响小但碳排较大为第三产业的两个行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三)政策建议1.对于碳排量较大且影响力也较大的行业,如煤炭开采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石油化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等,我们

17、应该做两方面考虑:一方面通过生产技术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降低行业完全碳强度,减少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可以逐渐以进口替代国内生产,这样不但可以在满足我国需求的情况下降低碳排放,还可以使我国真正实现产业升级。而对于完全碳排为负的金属制品业,我国为国外需求承担了过多的碳排放,可以考虑在出口的时候提高价格或者征收碳关税。2.对于碳排小但影响力较大的行业,如水的生产供应业,设备制造业中的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化业中的塑料制品业和橡胶制品业,以及纺织业、建筑业、食品饮料制造业等,应该大力支持国内生产,一方面要提高设备制造业的自主研发能

18、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在行业中造就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的附加值。3.对于碳排较大且影响力较小的行业,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我们应该考虑给行业加上环境污染成本约束,使其适度发展,并加大对新能源的研发。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承担了国外大量碳转移,但这两个行业作为基础性的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应该充分激发它们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力。【参考文献】1余慧超,王礼茂.中美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9(10):1837-1846. 2帅通,袁雯.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0):8

19、85-889. 3陈红敏.包含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的产业部门隐含碳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25-30. 4姜晨,王虹.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经济论坛,2009(3):42-44. 5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8(8):46-55. 6向蓉美,孟彦菊.国外投入产出法研究述评.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7):97-98. 7宁学敏.我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研究.生态经济,2009(11):51-55. 8潘家华,郑艳.基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及其理论涵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10):6-16.

20、 9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地理科学进展,2009(3):285-292. 10陈向东,王娜.国际贸易框架下出口国能耗环境成本问题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3):117-121. 11曾贤刚,庞含霜.我国各省区CO2排放状况、趋势及其减排对策.中国软科学增刊,2009(8):64-70. 12ROBERT E. KOHN. The Rate of Emission and the Optimal Scale of the Polluting Firm.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Revue canadienne dEc

21、onomique, Vol. 19, No. 3,1986(Aug): 574-581. 13Dale W. Jorgenson, Daniel T. Slesnick, Peter J. Wilcoxen, Paul L. Joskow, Raymond Kopp. Carbon Taxes and Economic Welfare,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Microeconomics, 1992:393-454. 14ALAN S. MANNE AND RICHARD G. RICHELS. International Trade i

22、n Carbon Emission Rights: A Decomposition Procedure.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81, No. 2, 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Hundred and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1991(May):135-139. 15Bin Shuia, Robert C. Harriss. The Role of CO2 Embodiment in US-China Trade. Energy Policy, 2006(34): 4063-4068. 16Richard Schmalensee, Thomas M. Stoker, and Ruth A. Judson. Worl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1950-2050.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80, No. 1, 1998(Feb): 15-27.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