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0.98KB ,
资源ID:34625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625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docx

1、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 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 篇一:论姓名的起源与时代特征 论姓名的起源以及时代特征 摘要:姓名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又是一定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反映。人名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姓名也在不断变化并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名字 姓氏 起源 时代特征 文化 Abstract:Name as part of the culture of the surnames, it is not only a symbol of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reflected the historical cultu

2、re and social is a linguistic phonemenon and a cultural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 name also changed and endowed with distinct features of the times. 姓名作为姓氏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人类传承文化以及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姓名反映了世界各民族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可追溯的历史根源,是社会意识以及历史文化的映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 姓名的起源以及特征 汉语的姓氏原本是指“姓”和“氏”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图腾崇拜到以母系姓氏 划分部落

3、,是中国姓氏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在父系时代,姓氏的决定从依随母系变为跟随父系,是中国姓氏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春秋以前,中国是“性别婚姻”,“氏明贵贱”,“姓氏相别”,“胙土命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郡县制取代宗法制,“胙土命氏”的分封制开始逐渐消亡,“氏明贵贱”的社会功能也随之消失,姓氏制度开始了姓氏通用,姓氏合一是中国姓氏发展史中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姓氏发展史的第三个里程碑。 中国的姓氏历史悠久,种类繁杂。据所载,中国的单姓多达442个, 复姓61个,共计503个。收录古今姓氏已达12000多个。综观中国姓氏的起源,我们发现中国的姓氏有如下几种:以原始的图腾崇拜以及母系氏族为姓,如:

4、龙、凤、马、熊、羊、山、花、水、叶、姬、姜、姒等。以国名为姓,如:齐、鲁、晋、宋、吴、卫、越、秦、楚、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以居处为姓,如:东郭、西门、邱、闾等。以乡、亭之名为姓,如:裴、陆、阎、郝、欧阳等。以次第为姓,家族里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以管职为姓,如卜、籍、上官、司徒、司空、司马、司寇、司土等。以谥号为姓,如穆、文、康、庄丁等。以少数民族部落名为姓,如呼延、慕容、宇文、尉迟等。 汉语讲究韵律的和谐,因此早在先秦时代起名字时就出现了双声、叠韵的人名, 如胡亥、扶苏等。同时汉语人名的长度也受汉语语音特点的制约,双音步是汉语的

5、基本结构,因而汉语人名以2个和3个字为最多,最多4个,即使是3个字的人名,人们也喜欢用两个音节来称呼,如果是单姓,就称双名;如果是复姓,就乐于用姓来称呼。 在古代中国,实行的是多名制度。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人名,所谓幼 有名,长有字,死有谥。除了名和字外,古人还有别号,别号为自己所取,体现了不同的追求和个性。进入社会后,由于社会地位的原因,又有了地望名、官爵名;由于所从事的职业,艺人又有了艺名,僧道也有法名和道号。此外,封建帝王还有庙号,年号,尊号等称呼。所以,古代中国的人名制度相当复杂。从文化内涵上看,中国人名具有浓厚的礼教色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封建礼教渗透到人名系统的各个角落,

6、重姓轻名,讲究辈分,崇尚美德,诸如方孝孺、高崇礼、韩安礼等。 与中国人名相比,英文名字同样包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它不但折射英语国 家的历史文化,反映某个时代特征,还寄予着人们的情感和希望。在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汉字角度来看,英文中姓名的构造方法有很大区别。英文姓名的构造一般为教名+自取名+姓。如William Jafferson Clinton。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如George Bush,而且许多人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如Bill Clinton。上述教名和中间名又称个人名。.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成为教名。以后本人可以再取

7、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英语个人名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作为教名。采用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的名称作为教名。教名的不同异体。采用构词技术制造新的教名,如倒叙,合并。将母亲的娘家姓氏作为中间名。英语民族常用的男子名有:James、John、David、Daniel、Michael,常见的女子名为:Jane、Mary、Elizabeth、Ann、Catherine、Sarah。.英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英语姓氏的词源主要有:直接借用教名,如Clinton。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

8、统关系的词缀,如后缀-s、-son、-ing;前缀M-、Mc-、Mac-、Fitz-等均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在教名钱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如St.-、De-、Du-、La-、Le-。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如:Brook、Hill等。反映身份或职业的,如:Carter、Smith等。反映个人特征的,如:Black、Longfellow等。借用动植物名的,如:Bird、Rice等。由双姓合并而来,如:Burne-Jones。英语姓氏虽然出现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常用的有:Smith、Miller、Johnson、Brown、Jones、Williams。 二、姓名的时代特征 姓名具有其独特的

9、表达方式,可以按照其起源以及语义分类,从中可以看出在历 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姓名的形式结构以及它所反映的信仰、习俗、道德观、价值观、文化心理、美学观念等的变化。姓名具有文化载体的功能,因此常被人类学家看成是人类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记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姓名都与其时代背景有着深切的联系。回望历史长河,不少姓名都烙下了时代的印记,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审美风尚,闪耀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远古时期的姓名特征 上古时期崇拜图腾,崇尚德操,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故有伏羲、神农、太昊、女娲、轩辕、炎、黄、尧、舜、禹、桀等这样的贤德之名,后来开始用干支纪年,于是便有了孔甲、外丙、雍巳

10、、盘庚、武丁、小辛等干支人名。 春秋战国至先秦时期的姓名特征 春秋战国至先秦时期,各种学术思想与流派百花齐放,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纷纷 著书立说,创立学说的人都自命不凡,纷纷以“子”自居,故以“子”为命名成为流行时尚。所以有了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无数带“子” 的名字。 两汉魏晋时期的姓名特征 西汉统治者崇尚黄老之术,祈求长生不老,于是社会取名就以延年益寿为尚,如: 严延年、毛延寿、霍去病、车千秋、陈万年等。 东汉时期,对人格、道德的追求更多,名字更讲究稳压含蓄。在的人 物中,“文、仁、德”等字频频出现在字号中,如刘备字玄德、张飞字翼德、曹操字孟德。这些枭雄的字号中不约而同

11、地都出现了“德”字,这并非偶然,因为按儒家学说来说,“德”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是基础。 魏晋时期,儒学式微,老庄玄学大行其道,“道、玄、元、真”等字眼,流行于 人们的名或字之中。例如,东晋时著名的南、北二玄,北有谢玄、南有张玄,两个都 是文武兼备的人才,他们的名字皆出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纵观两汉魏晋南北时期的名字变化,其间观念变更,价值取向,可窥见一斑。 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姓名特征 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住中原,民族融合成一个特色。北朝人不仅接受了 汉姓,还学着汉人的方式起名字,不过由于缺乏深厚的文化素养,名字往往起得随意率真,比如什么杨大眼、闾大肥、傅竖眼、卢丑、孙小等

12、,颇具生活情趣。 南朝人,士族大家居多,讲究门第之风盛行,“士、彦、之”等字眼很受垂青,例 如,著名的王羲之家族,还有祖冲之、裴松之等。此时,佛教风靡一时,名字中的佛家语也颇为多见,如“昙生、僧荣、法真、慧修”等。 唐朝国泰民安,社会安定,佛儒道三教盛行,文学也很昌盛,所以取名比较讲究, 强调立意。如房玄龄、张昌宗、颜师古、薛仁贵、狄仁杰等。善于运用古代经典文句和古代圣贤名字来取名,也是唐朝开始出现的另一特点。如杜如晦,源自“风雨如晦”;李孟尝,借用战国时孟尝君的号,以示侠义。 宋元明清时期的姓名特征 宋代重文德而轻武功,理学发达,所以宋人取名偏爱表示美德善行的字眼,如“子 厚、延德、执中、师

13、道、德明”等。与此同时,宋人以老唯美,绘画中常出现枯枝、落日、瘦马,相应地,名字中也常出现“老、翁、叟”等字样,意趣相通。比如撰写的宋代文学家,叫作孟元老;再比如,与李清照齐名的词人刘辰翁,以及宋代理学家徐荣叟等。 元代因为北方蒙古族入住中原,所以出现了蒙语汉译的特殊名字,如“成吉思汗、 窝阔台、帖木儿”等。 明时人们常用自备谱命名法,至今仍可以从农村族谱中看出这一现象,其字也多 是寓意吉祥的字眼,如“文昌、昭庆、德祥”等。 清代“文字狱”盛行,起名立意开始变得迂回曲折,很多人假托古代的青铜器、 玉器的名称为名,免惹祸端,如“姚鼐、和珅、姬璜”等。清人的双名很少直接从古代经典文句中提取,而是含

14、蓄表达,如“黄宗羲、洪承畴、梁诗正”等。而满清贵族则喜欢用“安、福、永、泰、保全、常荣、桂祥”等吉利字命名。 近代以及建国以后至今的人名特色 1949年以前,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代表性的名字是:赵财顺、钱满仓、孙福禄、李 寿生等,反映出人们对富裕、丰收、幸福、长寿的期盼。 1949至1975年间的姓名,显示出与时事政治相关的的特点,从一个人具体的人 名可以判断出此人出生的年代。如郑解放、李建国、叶南下等出生在1949至1950年间;张抗美、李援朝、周卫国等出生在1951到1953年间;孙建设、尹互助、卫和平等出生在1954至1957年之间;高跃进、张超英、钟卫星等出生在1958到1959年之间;周

15、自力、冯图强、李抗洪等出生在1960至1963年间;张志农、赵学锋、董四清等出生在1964至1965年间。 而60年代文化大革命以及大跃进时期,在这个特殊年代,一切事物都要向“革命” 看齐,与“立场”统一,因此出现了大量的诸如“红卫、跃进、文革、卫东、向阳”等名字,借以表明自己坚定的政治信仰。 在70年代的改革前期和改革转折阶段,中国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人们名字相对 多元化,两个字的名字多了起来,如“庆、辉、栋”等单名。 中国于80年代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过了动乱的“文革”十年,社会从大萧 条的局面开始艰难扭转,人们也重新投身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去。“单名风”也随之盛行,出现了大量的“

16、李刚、王勇、张伟”等名字,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众 经历浩劫之后,一心追求简单宁静、朴实无华、健康向上的生活的心态。 从1995年开始,“五格剖象”论逐渐开始影响越来越多父母的起名观念,而名字 也逐发雅致起来。为求“家宅平安”和“大吉大利”,出现了大量的以“张馨月、张馨文、张露馨”等为代表的名字。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70后、80后一代年轻人开始成为父母,他们的思想意识 更为独特和个性,一些打破常规的姓名越来越多。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字姓名逐渐增多,如“唐林婉儿、马陆辞玉”等。这些四字姓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复姓,大多哦是包括了父母双方形势的组合。这体现了现代年轻人意识上的独立与平等。此外,还有

17、一些四字姓名不包括母姓也非复姓,却拥有更好的意境,如”杨柳娉婷、叶子翩翩、燕莺呢喃、王宸欣慰、齐佳若楠”等令人耳目一新。与此同时,更多年轻父母为孩子征集姓名时,都非常注重其寓意。名字不但琅琅上口,还独特、巧妙、富有内涵,如倪臻好、颜开乐(取笑逐颜开、欢乐之意)、林奖(谐音领奖)、王子、田蜜蜜、李享(谐音理想)等。这种取名意识也是时代精神之使然,它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精髓,显示出冲破几千年的传统模式,探索取名新路径的趋向。 无可否认,名字不仅是个人的符号,更是文化的一部分,社会的烟雨沧桑可以在 姓名这个时代镜像里得以映现。姓名多与当前社会意识形态相吻合,它往往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思想

18、状况,有着厚重的时代烙印,体现了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参考书目: 窦学田编纂 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郝晨曦 连雯雯 篇二:中国各个省份名称由来的简介 中国各个省份由来的简介 一、 四个直辖市 1、 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 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

19、,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 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 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

20、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 五个自治区 1、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 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

21、,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 西藏自治区(藏) 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称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4、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党项族

22、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广西简称“桂”。另一说认为广西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三、 两个特别行政区 1、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宋代以前,

23、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2、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

24、是门,故曰澳门。 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 四、 23个省 1、 黑龙江省(黑) 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 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一说简称源于河流黑龙江。 2、 吉林省(吉) 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 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3、 辽宁省(辽) 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辽金时代设置辽

25、阳府。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4、 河北省(冀)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5、 山西省(晋)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处设山西省。 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6、 青海省(

26、青) 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据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这里就称青海了,也有写作西海的。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1928年设青海省。 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青”。 7、 山东省(鲁)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东省。 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 8、 河南省(豫)古称 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汉设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设河南省。 辖区相当于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9、 江苏省(苏) 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

27、,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 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 10、 安徽省(皖) 1667年,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 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一说认为因境内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称皖公山,故简称“皖”。 11、 浙江省(浙) 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 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称浙江,故简称“浙”。 12、 福建

28、省(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唐开元年间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至今。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称“闽”。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 13、 江西省(赣) 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 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14、 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省。 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15、 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

29、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16、 广东省(粤)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 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17、 台湾省(台) 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三国时称“东夷”。元时称“瑠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 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 18、 海南省(琼) 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

30、 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 19、 甘肃省(甘或陇)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 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 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20、 陕西省(陕或秦) 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设陕西省。 篇三:各省市名字的由来 各省市名字的由来 截至2001年底,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下面按照“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庆回归,爱我祖国好河山。”的记忆口诀,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简称的由来简单介绍如下: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位于长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