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4 ,大小:907.97KB ,
资源ID:34553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553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docx

1、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物流管理专业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 1(一)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1(二)物流人才需求 2二、专业建设基础 2三、建设目标 3(一)总体目标 3(二)具体目标 4四、建设内容 5(一)建立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运行机制,推进校企对接 5(二)实施“四段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3”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 9(三)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15(四)建设“校企互动、双向传送”的教学平台,转变培养方式 19(五)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三大工程”,建设教学科研团队 22(六)构建多方参与的动态教

2、学评价体系,实施第三方评价 25(七)发挥物流管理专业引领作用,带动专业群建设 26五、建设进度及预期成效 27(一)建设进度 27(二)预期成效 32六、保障措施 32(一)组织保障 33(二)质量保障 33(三)制度保障 33(四)资金保障 33七、经费预算 34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易善安 何信桦(江苏华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裁,高级物流师)项目组主要成员:沈钢毅 王大旭 谢振华 周剑锋 陈勇 刘伯超 陈建新 王晓明 于斌 陈文佳刘克俭(江苏新誉能源物流有限公司 总经理 EMBA)孙建忠(中国物流公司常州分公司 副总经理、经济师)凌 杰(常州联运有限公司物流分公司 总经理、物流师

3、)聂 军(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部部长、经济师)郑达林(无锡顺丰速运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主任)何华彬(常州亚邦三方物流有限公司 事业部经理、高级物流师)陈建平(江苏正大富通汽配连锁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薛亚华(常州金蝶软件有限公司 培训部主任 高级工程师)一、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一)物流行业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业成为经济领域中最活跃、增速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发改委3月1日在其官网通报全国物流运行情况称,201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25.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增幅提高3.7个百分点。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2.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1%,增幅提高2.

4、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6.9%,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同比基本持平。2009年国务院关于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201138号,出台大量优惠政策,推进物流业的发展。江苏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把江苏打造成“现代物流强省、长三角物流业核心区和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先导区”。此前出台的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指出,今后重点发展宁镇扬,苏锡常,通盐泰,徐连淮宿四大物流区域,并紧密集合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建设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7个各具特色的区域

5、性物流枢纽城市。在常州构建3个保税区,4个铁路货场和5个综合物流园区的总体布局。2010年常州市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0.01%,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5.82%,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提高。常州市物流业运行情况良好,行业继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二)物流人才需求国家关于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物流专业人才的数量、在职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物流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在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基础上,具有较强的物流业务管理能力和设施设备的操作能力,具有独立处理业务的工作能力。因此培养大批既有真才实学又符合物流行业发展要求

6、的专业化人才成为当务之急。2008年,我国物流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达2133.8万人。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物流专业教育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每年需要新增一线操作技能人员约110万人,而国内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人数约40万,远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经调查,江苏物流人才缺乏严重,在江苏省发改委提供的“千人服务业人才赴德培训计划”实施方案中发现,现代物流业人才成为江苏省发展现代服务业最缺的一类人才。江苏市政府为培养紧缺的现代物流人才,大力宣扬物流人才的培训,甚至推出“政府埋单培养现代物流人才”举动。目前常州市工商注册的物流企业已经达1万多家,其中年收入2000万以上物流

7、企业和物流基地由2005年的8家发展到2010年的近百家,形成了50余个特色物流基地,物流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按国际通用计算法则,每年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需要25个物流从业人员,则2010年常州市GDP2976.7亿,实际需要7.44万人,而常州高职类及本科类院校每年共输送物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约400人,远远不能满足区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且社会从业人员物流技能培训需求也不断加大。二、专业建设基础2003年我院在常州市各高校中率先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已毕业学生6届。在近几年的建设过程中,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及校内专业教师组成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了专业培养目

8、标、规格、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基本具备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基础。具体见表1。表1 物流管理专业基础项目成果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本专业作为院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已形成“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做一体课程体系,建成院级精品课程3门。校内外实训条件校内:拥有6个校内实训室,其中包括2个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习基地和1个常州科教城共享的现代物流技术中心,并安装有仓储、运输、货运代理、供应链和金蝶K3等专业软件。校外:江苏华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国物流公司常州分公司等12家校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专业专任教师11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人,双师型教

9、师的比例达到54.5%,硕士学位比例100%。社会服务能力常州东风农机集团、常州亚邦三方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员工开展物流师考证辅导、专业培训,实现年社会培训300人次以上。人才培养效果获得2009、2010年常州市高校企业经营模拟大赛一等奖,2010年全国物流职业技能大赛江苏赛区三等奖、2010年全国商科院校物流专业竞赛三等奖等,历届毕业就业率均超95%。三、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提升专业服务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为出发点,实施“四段递进、学训交互”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3”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开发“一个平台,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高水平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科研团队

10、,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培养适应仓储、配送、采购和物流营销等岗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继续保持100%,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初次就业对口率超过85%。(二)具体目标1.建立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运行机制,推进校企对接对接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在原有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下设教学管理工作组、实习就业工作组、师资培养工作组、社会服务工作组和质量保障工作组,并制定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探索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运行机制。2.实施“四段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3”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由行业、企业、

11、学校等多方共同参与,实施“四段递进、学训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第1、2学期校内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培养基本素质;第二阶段为第3学期校外企业物流管理岗位群真实体验,形成岗位认识;第三阶段为第4,5学期校内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提升专业核心能力;第四阶段为第6学期校外顶岗实习,培养专业综合能力。基于企业物流岗位的技能要求,按照物流师职业标准要求,构建“一个平台、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即一个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课程平台和拓展课程模块、专业综合能力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模块等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建设包含1个专业信息子资源库和5门课程教学子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库。围

12、绕江苏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政策,立足江苏省现代物流职业教育联盟,探索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通道。整体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对接;建立基于双证融通的“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形成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制。3.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以常州科教城物流服务站为基础,建设顺丰速运“校中厂”,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新建仓储技术应用实训室,建设物流实训中心,为企事业单位、学院部门和其他“校中厂”提供物流服务。新建6家校外实训基地,将江苏正大富通汽配连锁有限公司建成“厂

13、中校”,实现课堂建到企业现场,优化实践教学方案,保障实训实习安全。4建设“校企互动、双向传送”的教学平台,转变培养方式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校企互动、双向传送”的教学平台。将物流作业场景和工艺直接融入教学过程,将企业兼职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学生及培训人员组成网络教学团队,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在江苏正大富通汽配连锁有限公司内部署移动教学终端,在校内建成数据存储与控制中心,开展虚拟现场教学,同步记录真实教学案例,开展实时远程教学和技术服务。5.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三大工程”,建设教学科研团队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双师素质提升工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等三大工程。培养校内专业带头

14、人1名、骨干教师5名,使双师教师比例达90%以上,同时聘请校外专业带头人1名、企业兼职教师20名,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建成50人规模的兼职教师库。建立武进区物流技术服务中心,组建科研服务团队,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实现纵横向科研课题立项。联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心和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培训考试点,开展企业员工的物流培训和证书考试,提升团队技术服务能力,为社会终身学习提供服务。6.构建多方参与的动态教学评价体系,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企业、行业协会、学生(毕业生)及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引入麦可思调研报告,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平台,实施网

15、上随机在线反馈、定期网上调查。追踪与评价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及以上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况,根据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培养规格和课程教学内容。7.发挥物流管理专业引领作用,带动专业群建设本专业群有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和会计等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可在市场营销和会计等专业中进行推广,带动专业群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产业升级转型能力。建成4门课程教学资源库、新建2个校内实训室和6家校外实训基地。四、建设内容(一)建立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运行机制,推进校企对接1.构建理事会组织架构学院组建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代

16、表成员组成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区域合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形成“四方三层”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架构。见图1。图1 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架构2.明确相关机构职责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负责制订章程及有关制度,明确理事会职责、理事成员单位的推荐和选举办法、各方权利义务等事项。理事会具备三大职责:第一,参与议事。对学校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大发展目标、重大改革项目、基本建设等重大事项提出建议,学校对理事会提出的议案应及时通报反馈;第二,协调各方关系,保障各方利益。负责协调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统筹各方资源支持合作办学;第三,实施监督。负责对学校办学行为实施监督,参与学院

17、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区域合作委员会。在学院学生实习和就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依托各地高新园区,成立区域合作委员会。主要包括常州、武进、无锡、苏州、昆山、南通、南京、扬州等8个区域合作委员会。负责选举产生区域内的理事单位、制订区域内校企合作工作规划、统筹四方资源建设校企合作工作站。专门委员会。根据校企合作载体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成立政策与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招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社会服务、经费保障等8个专门委员会。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和教学骨干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在区域合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指导下,开展校企合作

18、专业建设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等建设。3.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对接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完善现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能,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章程和议事制度,并做好会议记录。设立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名,秘书长1名,委员会成员任期3年,可以连任。委员会下设教学管理工作组、实习就业工作组、师资培养工作组、社会服务工作组和质量保障工作组,见图2。赋予每个工作组具体职责,见表2。质量保障工作组图2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结构图表2 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工作组构成及职责工作组人员构成工作职责教学管

19、理工作组企业技术骨干、系教学副主任、教学督导、教学秘书等开展市场调研,落实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的动态调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等工作。师资培养工作组企业领导、系主任、综合办相关人员等校内专职教师的培养;校外兼职教师选聘和培养。实习就业工作组企业一线管理人员、系教学副主任、系副书记、实习指导老师、辅导员等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等校企合作事宜;指导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工作组政府人员、企业人事部门管理人员、系综合办主任、产学研办公室成员等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多样化继续教育及职业证书考试培训;联合申报课题,做好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转化和物流技术服务等工作。质量保障工作组企业

20、(行业)人员、学生、家长、教学督导、教学副主任等监控人才培养质量、追踪毕业生发展轨迹;监控专业建设的进度及质量等4.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1)人才共育运行机制建设与顺丰速运等企业合作设立订单班,制订订单培养实施细则等文件。校企双方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研讨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开发、实习实训资源共享、学生就业、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合作。(2)人员互聘运行机制建设制订双师培养、人才互聘实施细则,与中国物流公司常州分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2个双师素质培养基地和3个兼职教师储备基地,见表3。建立教师轮训制度,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培养基地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学能力,并帮助企业解决生

21、产难题,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制度,从储备基地及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表3 专业双师素质培养与兼职师资储备基地明细表基地类型合作企业双师素质培养基地中国物流公司常州分公司常州亚邦三方物流有限公司兼职教师储备基地顺丰速运集团中国物流公司常州分公司江苏正大富通汽配连锁有限公司(3)实训基地共建运行机制建设与顺丰速运集团开展深度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及人才,共同探索“校中厂”运行机制,制订顺丰速运“校中厂”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在人才培养、人员互聘、产学研等方面开展合作。以订单培养为载体,与江苏正大富通汽配连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厂中校”,由企业提供教学场所,建立校企互动

22、平台,在作业现场开展双向传输的课程教学。校企共同探索“厂中校”运行机制,制订“厂中校”管理实施细则、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习管理制度等,明确校企双方权利与义务,在学生实习、就业、人员互聘、产学研等方面开展合作。(4)技术服务协作运行机制建设联合行业企业专家组建物流技术服务团队,与武进区交通局、兄弟院校合作共建“武进区物流技术服务中心”,共同探索中心运行机制,制订物流技术服务中心产学研合作实施细则。整合多方的设备、人才及技术资源,帮助企业分析查找运行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横向项目研究,同时对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资金投入见表4表4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经费预算表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

23、来源(万元)申请中央财政其他(来源:自筹)合计责任人2012年度2013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学校企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74/112易善安何信桦合计74/112(二)实施“四段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3”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1.构建“四段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本专业各院校毕业生调查显示,行业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第一就业岗位环境较差,工作强度大,学生在行业企业的流动性较大。因此,根据物流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共同商讨,构建的“四段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本培养模式的改革有效改善本专业毕业生与企业的供需矛盾,提高毕业生综合

24、素质,促进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第一阶段,第1,2学期在校内学习。通过思想政治、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通过校外专家讲座、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以物流基础、物流法规等课程载体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和专业基本能力,拓展职业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外以我院国家级和省级实训基地为依托,利用教学实习,组织本专业学生参与产品项目生产、制作及工艺流程,增强对相关产品性质、特征的了解和认识。第二阶段,第3学期在校外企业训练。通过第一阶段校内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基本知识和素质,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有了一定了解后,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职业认知和岗位体验,按物流管理岗位群进

25、行轮流训练,期间实现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和评价学生。一方面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明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使学生体验岗位工作,初步形成自己的职业定位,初步养成学生职业道德,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第三阶段,第4、5学期,在校内学习。通过第二阶段在企业物流管理岗位群轮流训练后,使学生明确岗位群的具体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和素质要求。第4学期主要通过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仓储作业、运输与配送作业、供应商与客户管理、物流营销等专业核心能力。在第二阶段的校外训练后学生能够在核心课程学习时有所侧重,注重专项能力的培养。第5学期主要通过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管

26、理等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提高职业技能,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第四阶段,第6学期在校外顶岗实习。通过第三阶段核心能力课程的侧重学习,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实习企业和岗位,在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下,学生独立操作。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有效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意义,完成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专业职业技能。如图3所示。图3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搭建“一个平台,四个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结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实际需要,按照物流师职业标准要求,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能体现企业物流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项目课程,

27、并配套建设基于工作过程具有“教、学、做”特色、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1)在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后,学院召开专题研讨会,分析对应专业的能力与素质要求,确定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工作过程任务和专项能力要求岗位能力分析。物流管理岗位对应的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如表5所示。表5 物流管理岗位对应的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岗位工作过程分析专项能力要求相关知识采购采购需求制定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下订单跟单到货能够填写和识读采购单证;能够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作业;能够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与供应商传递采购信息;能够记录和反馈供应商的供货信息。1.采购单据;2.采购的基本流程;3.采购计划的基本知识;4.现代

28、信息技术及办公自动化;5.采购信息传递方法运输配送按单拣货流通加工配货包装与搬运出库装车;制定运输计划运输过程控制行程与车辆跟踪货物送达能够执行运输作业;能够安排和监管现场货物装卸;能够执行特殊货物装卸搬运和运输;能够识读制作修改运输单证;能够录入运输信息;能够根据配送计划进行分拣作业;能够根据配送计划进行配载作业;能够根据配送计划进行送货作业;能够根据客户要求对货品进行分装、剪切、组装等流通加工处理;能够制作配送单据。1.五种运输方式;2.集装技术和集装运输;3.特殊货物运输管理;4.运输设施与设备基础;5.运输单证和计算机应用技术;6.配送方式及流程;7.流通加工;8.配送单据仓储核对清单

29、验收货品签收清单入库分类储存商品保管养护(仓库盘点)出库能够检验单证;能够进行入库验收和堆垛作业;能够合理选择装卸搬运工具开展装卸搬运工作;能够开展储位管理;能够根据货品特性进行货物养护;能够进行仓储安全工作;能够对仓库货物进行大盘点;能够对库存货物进行自动盘点;能够开展出库验收和退货处理;能够制作入库、转库、出库单证;能够合理选择包装形式和包装方法;能够正确确定包装单元进行包装作业。1.商品验收和堆垛;2.单证填写技术;3.仓库装卸搬运设施设备;4.特殊货物装卸搬运合理化;5.货物养护;6.仓库安全;7.盘点业务与统计基础;8.物品出库作业规范;9.商品质量检验;10.仓储作业单证制作流程、

30、方法和要求;11.包装设备设施及作业流程和需求物流营销物流市场调研与供需分析市场拓展售后服务能够按照营销计划进行营销作业;能够运用推销技巧;能够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能够受理客户投诉1.相关法律;2.营销技巧;3.公共关系;4.心理学;5.货物养护技术(2)课程体系设置结合物流“大专业,小方向”的特点,在具备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后,夯实专业基础能力,重点打造专业核心能力,突破专业综合能力,有效开展关联学习,真正培养素质和能力并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共建一个平台,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并将物流师职业标准分解后融入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一个平台即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课程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

31、端正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计算机应用,基本英语应用和数学应用能力,为持续提高奠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健康体魄。四个模块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专业综合能力课程模块和拓展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法律知识应用能力、经济知识应用能力和贸易知识应用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主要针对物流管理主要岗位工作要求,开展专项教学,培养学生开展岗位工作的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课程模块主要为学生毕业就业后在未来发展岗位上的能力储备;拓展课程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知识的能力。善于坚守,勇于实践等专业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各模块。课程体系见表6。表6 物流管理专业“一个平台,四个模块”课程体系对应课程教学场所模块4:拓展模块学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