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9.70KB ,
资源ID:34501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501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南通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复习题小学科学.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南通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复习题小学科学.docx

1、南通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复习题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师实验能力培养与训练一、科学教师应有操作技能训练重点掌握:1、玻璃制品加工技能5、加热10、仪器维护保养二、科学教师应能熟练使用的器材重点掌握:2、酒精灯5、量筒、量杯10、托盘天平12、显微镜无线电测向基础知识第一节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内容第二节 无线电测向原理一、无线电波的发射1. 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1)天波 (2)地波 (3) 直射波(4) 地面反射波无线电测向竞赛的距离通常都在10公里以内,160米和80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地波;2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直射波和地面发射波。2.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1)

2、直线传播 (2)反射与折射 (3)绕射 (4)干涉3.天线的架设与电波传播形式的关系当发射天线垂直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垂直于地面,我们称它垂直极化波;当天线平行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平行于地面,我们叫它水平极化波。160米波段和80米波段,规定发射垂直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垂直架设;2米波段规定发射水平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水平架设。二、无线电测向机的组成与特点一部测向机,都是由测向天线、收信机和指示器三部分组成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一、关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过程技能1.科学探究的过程完成一项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包括如下步骤:提出问题(假说)-收集数据(观察、实验

3、)-分析数据资料-得出结论(证明或修正假说)-提出新的假说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各环节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科学探究是指特定的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初始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的过程。经历的完整程度决定了形成概念的质量。2.程序技能训练程序技能训练是对探究过程中某一个程序(环节)的训练活动,这种活动不一定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也没有一个特定的教学程序。我们可以设计各种活动来训练科学探究的程序技能,但不能认为参加了这些活动就可以称之为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特征:1.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各环节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2.适宜探究的科学问题来源于观察

4、和思考;3.对适宜探究的科学问题提出基于初始经验的猜想和假设(预测、推测);4.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假设;5.在一个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中,由学生主动进行的探究过程。二、关于提出问题1.问题的科学性科学性的问题就是试图探究对客观现象的解释,是科学家遇到不解和矛盾时提出的。遇到不解和矛盾时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提问者有一种内驱力,希望自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自己有解释自己提出问题的欲望;老师所逼而提出的问题是那些脱离了解释世界的目的,或是没有足够的活动或情景准备的,或相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过分开放性的无的放矢的问题,学生被逼提出的问题,没有自己探求答案的欲望,只是希望别人帮助解答,这样

5、的问题虽然有可能是科学性问题,但不可能是一个可探究性问题。真正的科学问题是一个暗含着理论假说的问题,是启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和假说的梯子。2. 发现问题的情景问题的提出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情景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活动时必须考虑提出问题应该放在学生充分活动之后,这种活动需要在真实情境下展开,只有当观察实验之后学生的提问才更具价值。3. 在矛盾中发现问题要提出可探究的问题,仅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可探究的问题需要从学生的初始概念出发,而引发学生的初始概念,最好的方法是观察实验,在观察中发现事实与初始概念的矛盾,由矛盾引发问题。我们要在设计观察实验活动时想方设法激化矛盾,让学生在矛盾中发现问题。4.

6、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三、关于猜想、假设与预测1.关于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对观察现象的一个假定性的解释,或者说是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一个推测性的回答。假说之后必定有验证的活动,通过验证才能成为科学结论。科学假说是有一定的理论(经验)准备的,是符合逻辑的,而不是随意的猜测。2.假说要以现有认识成果为基础猜想和假设是架构在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猜想与假设要以现有认识成果为基础,没有知识作基础的学习是不成立的。构建模型就是一个科学假说形成的过程。构建模型就是一个科学假说形成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强化猜想和假说的教学,可以唤醒学生的前概念,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新旧概念之间寻求链接点。3.假说直接

7、影响探究路径的设计一个成功的探究活动,往往具有路径清晰的依据假说的实验验证计划,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假说可以被多次修正、调整;而每调整一次,就会带来下一步研究设计方案的变化三、关于理性思维探究式教学区别与科技活动之处就在于,科学探究已经不仅限于儿童动手做的实践活动或实验,而是基于学生自己已有的经验-起始概念(潜概念、错念或认知框架)的基础上对科学概念的探究。1.逻辑思维归纳法:从具体到一般演绎法:从一般到具体反证法类比法2.语言表达在学生逻辑思维中的作用描述 :用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特征表现出来。我们应该把学生对事物现象的描述,作为训练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指导学生观察方法的同

8、时,指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序的描述。解释:把这些加工处理后形成的信息表达出来。小学生的思维,除了语言思维,还有一种是图像思维。这两种思维有时是单独的,有时是兼而有之的。图像思维的优点是形象,缺点是思维速度慢;语言思维的优点是快捷,缺点是不直观。如果语言比较丰富,那么相关信息的表达和存储就会比较丰富。这些知识提取到工作记忆系统中时,就会有助于认知。在学生语言表达还有一定困难的阶段,我们要借助图像辅助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猜想、观察实验都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记录,在描述、解释中借助图画进行表达,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1+1+4=?-原来好课如此简单我们该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最大可能地完成好科学教学。(一

9、、一、四)1.提出一个好问题怎样的科学问题才是好的科学问题问题要是个科学问题问题要具有封闭型问题要适合学生研究(不宜大、不宜多、不宜难)如何产生好的科学问题在矛盾中产生问题在研讨中产生问题在实践中产生问题2.准备一份好材料什么是有结构的材料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就是材料的结构;所谓结构严密指的是各个材料之间、材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具有这种功能的材料叫做具有严密结构的材料,简称有结构的材料。3.树立几个观点不要把知识告诉学生,只讨论怎样可以获得这个知识?不要幻想自己会成为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超级博士,能把所有的一切都告诉学生。?教科学,不在于告诉学生

10、多少科学知识,而是帮助他们掌握多少种获得这些科学知识的方法与途径。?告诉他们,他们只得到了知识,让他们自己去研究,他们不仅得到了知识,还形成了科学的习惯,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更新了科学的思想。尽量做一个旁观者?最高的境界是老师的无为之治,表面上老师既没说什么又没做什么,事实上在那里起了大作用,那是最好的了。最不可取的是老师讲得是头头是道,像梅兰芳唱戏似的,表演得淋漓尽致,可是小孩子很被动,没听进去什么,只是看着好玩,那是不可取的。教师必须花巨大的精力去特别注意每一个孩子的探究表现和研讨发言,但却要保持态度自然而不流露任何赞许或否定的神情。?学生的思维才是关键?探究不一定就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种

11、有目的的思考、一种有意识的观察都可以成为有质量的探究。反之,也不是所有强调动手的活动都是探究,没有思维参与的,没有问题指引的模仿式的操作就不是探究。不要总是担心时间?一堂课能够提出一两个基于思考的、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或者能够对一种科学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又或对一组复杂的数据能进行整理、排序、分类,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课也是有效的、成功的科学探究课 。?课堂的进程常常随着探究程度的深入而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可能会陷入前所未及的困难,如果能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走出迷途,这对提高他们的探究素养和解决问题的信心都大有裨益。有的老师不敢让他们越雷池半步,生怕

12、节外生枝。学生只要稍稍露出一点与教师的预设相悖的苗头,老师立即就给他扼杀掉。这种思想往往会扼杀学生许多精彩的生成资源,让他们敏锐的观察力重新变得迟钝,让他们注意力的重心离开科学问题和科学探究本身,而是掉过头重新来揣摩老师的教学意图。小学科学为概念转变而教一、什么是概念?孩子就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如太阳东升西落,人也走月亮也走)、通过成人所讲的童话故事(山羊一定公公,老牛一定伯伯,兔子一定妈妈等),形成了这些看法和想法,这些看法和想法就是概念。孩子们就用他们的这套概念(也可说成是理论和模式)再去认识和解释其周围的世界。他们的这套理论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自如,没觉得有不对的地方。我们成人的也有一

13、套理论和模式,也就是概念,这是社会普遍认同的、科学家们认可的理论。这就是我们科学课上所要学习的东西。二、为什么要转变?显而易见,不转变他的概念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平日给他的知识也仅仅是教室内的知识,一旦离开教室对他而言变成了一无用处。1.让孩子建构科学的概念远比刻板地记忆科学事实来得重要。2.让孩子习得学习方法比单纯的掌握实验技能、模仿操作来得重要。3.科学课要注重科学的质而不在科学的量。4.学习科学时,不但要手到更重要的是心到。一般概念转变具有的条件:1.你的理论使他在日常生活中解释得通。(有道理)2.认识他的理论存在着缺陷,在有些事情上解释不通。(是不对)3.与自己先前的概念

14、系统产生意义联结。(我认可)转变方式一般有两种:1.弱转变 2.强转变弱转变:是渐进式的变化,是慢慢地把他原有的想法变化过来。(如地球是圆的,用打比方,蚂蚁与大西瓜;用模型-地球仪,渐渐建立起地球的心理模型)。弱转变的前提是要有不断的事实冲击他的脑袋。强转变:是不同本体类别的转变。如:力的概念,我很有力,杯子放在台上的力。常用的策略:1.多样化的策略:即用很多的例子、事例去冲击孩子的前概念。研究表明:当新的信息从多方面冲击儿童的前概念时,最易发生概念的转变。2.认知冲突策略:提供相反的事实使其原有的概念走不通。如:三年级的孩子认为30度水加30度水是60度的概念。3.桥梁策略:利用孩子已有的概

15、念建立桥梁与新概念联结。如磁力-地球引力学生概念架构:学习科学的成果建构论研究诸多论点概念架构 另有架构 迷思概念 迷你理论 儿童科学观传统教学中学生概念架构的角色的研究发现:1.概念指引了观察研究显示学生经常没有从科学观点来观察演示,而是以学生的概念架构来指引观察。2.证据亦无法使学生自觉是不适当的概念单一的反例通常不会动摇一个已被接受认同的科学派典。3.观察者有一个倾向只去观察可以支持他自己观点的实验部分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去观察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操作过程,他们只注意看能支持他们观点的那一部分。4.概念指引了由教师、教科书等所提供的信息学生会使用科学概念和原理,只是在科学课中才用到,一旦遇到的课

16、题稍微难一点,或现象或过程不是他们所熟悉的,他们就不再相信他们的科学知识了。而使用他们自己的日常解释法。学生概念架构的来源1.感官的印象2.日常用语3.大脑内部构造4.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科普阅读方法指导小学生科普阅读现状分析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长片面的孩子成长观,影响学生的阅读倾向。2.科普作者缺少儿童心理学的研究3. 家长对科普阅读缺少科学的辅导。4.文学作品和童话与科普读物表达方式的差异影响孩子对科普读物阅读的兴趣。5.学校课程的开设与学习生活缺少与科学的紧密接触6.传统的阅读观和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观相悖,影响了科普读物的出版质量。阅读目的:阅读是为了写作阅读方式:重在阅字量,忽视

17、阅读量 重记忆轻理解,重感悟轻质疑表达方式:擅长直叙,缺少质疑。小学阶段科普阅读辅导建议一、指导孩子的科普阅读是家长和小学老师的天职小学阶段的科普阅读活动是孩子在家长、老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获取科技信息,形成科学志向和科学思维方式,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技能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一种社会的义务。辅导孩子的科普阅读是家长和小学老师不可推辞的责任,家长、老师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孩子科学志向的形成和发展。孩子的母亲和小学老师是儿童阅读最有力也最重要的推动者二、关注孩子科普阅读动机的发展,培养孩子的科学志向一个孩子能不能对科普读物产生兴趣,是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动机有密切的联系小学生的阅读动

18、机可以归为两类: 一类是远大的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一类是直接与阅读本身相联系的动机。这两种动机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三、以科普阅读资源的多样性抓住儿童对自然科技的好奇心,培养儿童爱科学、做科学的兴趣。1.在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阅读兴趣最初是不分学科的,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的分化性兴趣。低年级孩子由于识字量不够,阅读有一定的困难,在培养孩子的科普阅读兴趣方面,可以从视频动画到卡通绘本的观赏,从童话故事发展到科普作品的阅读,从课内阅读逐步发展到课外阅读,老师通过课内的阅读指导,进行形象化的、富有兴味的讲述和朗读介绍科学家童年的故事,科学发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9、,描述各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帮助孩子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其中的科学现象,还可以从童话故事中寻找科学的奥秘。童话故事同样能体现科学的道理,关键的是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能不能挖掘其中的科学元素。2.在整个小学阶段,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学习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逐步发展着。了解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对于我们选择适宜孩子阅读的科普读物大有帮助。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切入的角度很小,我们老师和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科学志趣方面,要从一个个小的现象、苗头抓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孩子的好奇心逐步放大,转化为兴趣,对某一个专门类科学的兴趣。科普读物的选择要迎合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对哪方面的科技感兴趣,家长就要帮助

20、孩子选择哪方面的科普作品,科普阅读不求广,但求专,对小学孩子,不求博览群书(科普类)只求专其一门,围绕孩子的兴趣有选择的阅读。在阅读指导方面,家长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从对自然界的好奇转化为对科普读物的兴趣,从直观信息的获取向抽象信息的采集过渡。三个途径:从观察自然事物-阅读相关的科普读物从卡通画-卡通+文字说明-文字读物从科学故事-科学现象-科学原理四、把阅读科普读物看做是一种游戏,以功能的多样性引导儿童经历科学探究,培养儿童的观察实验、理性思维、动手实践的技能。科学游戏有别于学前阶段,隐含的目标和方法的指导逐步出现,如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活动,阅读卡通画,兴趣小组动手制作活动等都可以作为孩子的游戏活

21、动,其特点是引导孩子在没有约束的前提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五、结合科学课教学,指导学生收集证据,拓展科技视野1.结合科学概念课的教学,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科普读物,收集验证科学猜想和假设的证据;了解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和方法、科学发现、科技发明;查阅相关生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生物进化进程,学写科技小论文。2.在科学课活动单中设计相关科学知识链接和科技制作说明,指导学生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学会通过阅读掌握科技制作的方法,拓展学习成果。3.在每学期科学调研考试中插入与本学期学习内容相关的科普短文,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改变传统

22、的阅读观,把辅导孩子的科普阅读与质疑思考,科普阅读与科技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构中国小学科学教育过程技能显性化体系的尝试与思考课程标准中的过程技能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的一级表述:提出问题 收集证据 分析解释 交流置疑 结论拓展。收集证据:o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o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o能对搜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o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o过程技能二级内容:观察,测量,分类,推理,预测,猜想与假设,识别与控制变量,建立模型。提出问题o与科学有关的问题o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探究活动可以获得答案的问题o

23、不复杂(不需要丰富的知识、身边就能获得探究必需的材料)的问题o道德的问题o英威尼-哈恩对儿童问题的分类o表现兴趣的问题o获取信息的问题o具有复杂性和哲学性的问题o儿童可进行调查的问题,即科学教育中最具有价值的问题。o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类型: 描述性问题 关联性问题 因果问题观察与测量o观察:是一种收集证据的方法,在我们想要了解身边的物体或者现象的时候,就运用我们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仪器,来收集有关的证据。o测量:许多证据都是数据,测量就是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与有单位的标准进行比较。小学科学物质世界领域教学参考资料第一部分: 物体与物质物体与物质的关系: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基本特性:第一、物质

24、在不断运动。同时在运动中变化。 第二、物质是永恒的。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成分,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两大类。混合物:由不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简单机械地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第一、固态。第二、液态。 三、气态。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 复合材料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第二部分:运动和力空间:是用来描述物体的位形的。时间:是事物间的一种次序。时刻:指时间流逝中的一刹。时间间隔:指某一起始时刻至终了时刻所经过的间隔,简称时间。时间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和小时。参照物:科学上把描述一

25、个物体的位置时,选择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指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弹力:指物体间由于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作用。摩擦力:指由于相互接触,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方向的力。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杠杆平衡条件: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杠杆的分类:等力杠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滑轮: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简单机械。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定滑轮:中心轴

26、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是变形的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中心轴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是变形的不等臂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轮轴:就是装上轮子的轴。轮轴是变形的杠杆。斜面:简单机械的一种,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面叫斜面,也叫斜坡或山坡。第三部分:能量的表现形式一、声现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必须靠介质传播。声音的三要素:音色 音调 音量。声波: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物质中传播的。超声波:超声波的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超过一般正常人听觉所能接收到的频率上限,是不能引起耳感的声波。次声波

27、:又称亚声波。是低于20Hz,不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波。声速:又为音速,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乐音:凡由声源按周期性振动而发出的有规则的声音,令人悦耳动听谓之乐音。噪声:是由声源作无规则的、非周期性振动所产生的,或是由不同强度和不同频率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二、热现象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热传递:又称传热。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热传递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热传导:又称传导。热量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热对流:依靠液体或者气体本身的流动而

28、传热的过程,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热辐射:物体因自身的温度而以电磁波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三、光现象光的传播: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指光在传播中遇到其他物体表面改变方向后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指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光的色散:指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为各种色光的现象。光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三原色和印刷三原色:红(Red)、绿(Green)、蓝(Blue),简称RGB,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四、电现象形成电流的条件:电源、可自由移动的电荷、闭合回路。电路:把电源和电器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29、绝缘体:也叫非导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短路:是指将电路中电势差比较大的两点用一根很短的导线连起来。五、磁现象磁性: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在磁性非常强的情况下,铝也可以被吸引。磁极: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每块磁铁都有两个磁极。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作磁化。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六、能量转换和开发利用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新能源的类型:新能源主要包括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能量的表现形式:一般而言,能量存在的形式有光能、热能、位能、动能、声能、磁力能、化学能、核能、电能等。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各种能量形式可以互相转化新能源的类型:新能源主要包括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能量守恒:能量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