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582.36KB ,
资源ID:34454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454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地理复习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地理复习答案.docx

1、广东地理复习答案绪论部分一、什么是乡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观点:乡土地理是区域地理学的基本单元,在区域空间尺度中属于最小、最基础 的区域。综合地理学观点:乡土地理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综合的、不可再分的结合区,通常是人地相互关系作用过程构成了其基本的地理过程。二、乡土地理学研究对象与范围乡土地理的研究即为从事中小尺度区域地理的研究。传统地理学时代:与地方志同家共源,在聚落系统的理论指导下,主要研究当地聚落及其管辖范围的地理现象,与地方志融为一体。现代地理学时代:人地关系的乡土地域系统,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三、乡土地理的学科特点:乡土性、复杂性、社会时代性四、中学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原则

2、:科学性、实践性、思想性、地方性、可读性、可教性五、乡土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2、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治理保护相结合3、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4、立足远期、重视近期、远近结合5、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六、乡土区域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1、预测经济发展方向2、合理布局工业企业3、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4、确定乡土区域城镇的性质、规模和布局5、协调各项基础设施的布局6、搞好环境保护和治理广东国土人民部分一、“广南东路”:宋太祖开宝四年平南汉后,复置岭南道,后来改为广南道,继而改道为路, 宋至道三年分广南路为东、西两路,广东就是“广南东路”的简称(今广东省名的来由)。二、行政区划:至

3、2007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11个乡、7个民族乡、1137个镇、432个街道办事处。 三、广东三大方言:广东是个汉语方言情况复杂的省份。汉语七大方言,在广东通行的就有三种:粤语、客家话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四、集中侨乡 (1)珠江三角洲(2)潮汕平原(3)兴梅山区五、广东省人口特点:1、人口总数全国第一:9449.00万 2、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高,城镇化水平高;(全国44.94%,广东省63%)3、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7.4%) 4、人口性别结构比较合理;(全国: 51.5:48.5 ,广东省: 5

4、1.2:48.8 )5、自然增长率高;(全国:12.10,6.93, 5.17; 广东省:11.96, 4.66,7.30)6、人口素质较高; 7、华侨众多; 8、人口分布不均。地质地貌部分一、地层分区:据各时代地层分布和岩相、岩性特点,全省可概括分成哪5个地层区?粤西区 粤北区 粤中区 粤东区 雷琼区二、广东铅锌矿产资源丰富,品位高,开采条件好。集中分布在粤北和粤东,特别以仁化、乐昌、韶关、梅县、五华、连平、阳春等县市最多,其中大型矿床有仁化凡口、曲江大宝山三、煤田分布概况 省内煤田的地理分布大致可划分为3个东西向的条带。自北而南分别是:第一条带,位于北纬24线以北,分布有曲仁、梅田、兴梅、

5、连阳、南岭和英翁煤田。这一条带探明的工业储量占全省65.6%,含煤性居全省之首,是省属煤矿集中的开发区。第二条带,位于北纬22-24之间,有阳春、开恩、广花-高要等煤田。探明工业储量只占全省7.8%。 第三条带,位于雷州半岛北部(北纬21-22),有茂名、洋青、界炮等煤区。探明储量占12.5%。四、地貌基本轮廓(特点)广东省北靠南岭,南临南海,地貌种类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台地和平原。五、论述广东省地貌分区1、珠江三角洲:其范围分别以西江的高要,北江的清远,东江的惠州为顶点,总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那里河网密布,地势平坦,农业发达。 2、粤东山地丘陵: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中、低山岭

6、组成,自西向东为青云山、九连山、罗浮山和莲花山。山丘之间多小盆地,沿海还有狭窄的冲积平原(潮汕平原)。 3、粤北山地:属于南岭山脉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大庾岭、骑田岭、滑石山、瑶山等。位于湘粤交界处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是广东的最高峰。区内的北部有红色砂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南端有大面积的石灰石溶岩地貌。 4、粤西山地、台地:包括珠江三角洲以西的广大地区和雷州半岛。主要山脉有云开大山和云雾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丘陵,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山间多开阔的盆地,南部多花岗岩残丘,雷州半岛则是由玄武岩台地构成。广东气候部分一、广东气温特点分布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8.723.4之间,自北向南递增。

7、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南北温差最大, 北部月平均气温可降至9以下,而雷州半岛在16以上。7月是全年最热的月份,月平均气温大多数地区2829。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640之间,韶关市区可达到42;年极端最低气温南部沿海不低于0,北部梅县则可低至零下 7.3 。以年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来划分季节,则各地都是夏季很长,夏冬季很短,四季分配很不均匀。北部山区自12月下旬进入冬季,至次年2月中旬冬季结束,其余地区均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 二、广东降水特点年平均雨日114187天,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年平均降水量13402310毫米,其中大多数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之间。境内

8、有三个多雨区,分别在云雾山东南麓的阳江阳春恩平一带,莲花山东南侧的海丰普宁一带及北江谷地的清远佛冈龙门一带,这些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均在2000毫米以上。此外,还有三个相对少雨区,分别以南澳、罗定、徐闻为中心,其年平均降水量均在1400毫米以下。全年雨季分为两段:46月为前汛期,主要是锋面低槽带来的降水;79月为后汛期,主要是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等引起的降水。4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三、广东气候特点:1、夏长冬暖深冬有阵寒 2、夏雨冬干,春秋常有旱3、春季多低温阴雨,春末夏初多暴雨 4、夏秋常有热带风暴袭击5、秋冬冷空气活动频繁四、形成广东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地 理 纬 度

9、广东位处欧亚大陆的东南边陲,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过大陆的中部。全省终年太阳高度比较大,回归线以南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因此,全省地面全年的太阳辐射流入量都比较多,而且南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使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从北到南跨亚热带、热带2个的热量带。2、海 陆 位 置广东省不仅地处低纬,而且面向海洋,海岸线长,岛屿多。南海又是全国4个边缘海中最大最深的一个,海岸线近东西走向,北部湾深入省区的西部,粤北距海岸最远也不到400公里,海洋影响遍及全省,导致广东省东西之间的气候差异远不如南北之间的差异。 广东省北依南岭山脉,东北面接武夷山,西南的云开大山接广西与内陆相连,陆地对广东气候也有显著影响

10、。3、地 形 地 势广东地势大体北高南低,南岭山脉横亘于北面,粤北为多列向南突出的弧形山地,粤东和粤西为北东向的平行岭谷,山脉与气流呈直交或斜交,对气候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冬季削弱寒冷空气势力,使地处南岭山脉之南的广东气候比较温暖,基本上没有气候意义上的冬季。故有“南岭两枝梅,南枝已暖北枝寒”之说。由于山形破碎,使省内气候复杂化。较强的北风可翻越山脊,较弱的北风可经山口、隘道南下或沿山脉走向迂回移动。 北东走向和北西走向的山脉与夏季风(东南、西南)和热带风暴的主要风向(东、东南)成直交或斜交,使山前山后雨量有显著差异。4、环 流 形 势(季 风 环 流) 广东省位处南北不同季风风系的通道上,是

11、中国季风环流比较发达的地区。夏季风期间,广东近地面层盛行的偏南风来自热带海洋和赤道海洋的暖湿气团,空气中水气含量大,从地面到200百帕高空,气层平均水汽含量52-58毫米。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冬季风期间,广东近地面层盛行的偏北风来自蒙古或西伯利亚的大陆气团,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从地面到200百帕高空,大气层平均水汽含量20-30毫米。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随着冬夏季风的进退,广东各地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广东水文部分一、全省河流含沙量情况。含沙量小因境内植被较完好,农作物全年生长,土地裸露时间较短,且流域内有不少石灰岩地区,省内大多数

12、河流含砂量不多。西江(高要站)平均含沙量仅0.35公斤/立方米,是黄河含沙量的1/105、长江的1/1.5。但因河川总径流量大,主客水量较多,故年总输沙量仍相当大。全省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西江支流罗定河和韩江上游的梅江,平均含沙量分别为0.65公斤/立方米和0.62公斤/立方米。二、广东河流的水文特征。(一)水量丰富 (二)涨水期长 (三)流量变化大(四)含沙量小 (五)常年不冻,且多河道与海洋相沟通三、珠江流域范围珠江流域位于北纬2131-2649、东径10214-11553之间。流域北起南岭,南至云雾、云开、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等山脉;东起莲花山,西至乌蒙山山脉。地处滇、黔、桂、粤、湘、赣等6

13、个省区,其二级支流左江的上游在越南境内。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在国内部分为44.2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4.6%。年径流量仅次于长江,长度和流域面积均为全国第四位。四、珠江水系是一个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的复合水系。五、8大口门珠江水系是一个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的复合水系。在广东的珠江水系中,东江、流溪河、北江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流,西江、潭江大致自西向东流,并都汇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最后分别由崖门、虎跳门、鸡啼门、磨刀门、横门、蕉门、洪奇沥、虎门等8大口门注入南海,整个水系呈扇状水系。六、西江是珠江水系的干流,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北东麓。干流

14、流经滇、黔、桂、粤4个省(区)。七、北江上游、中游、下游的分界点1)上游段:在韶关市沙洲尾以上为上游,称浈江(2)中游段:韶关沙洲尾至清远飞来峡为中游,(3)下游段:飞来峡至三水县思贤滘为下游段,八、东江上游、中游、下游的分界点(1)上游段:在龙川梅树塘村西3公里处的枫树坝水库以上为东江上游,称寻乌水。(2)中游段:从枫树坝水库中的原合河坝村至博罗县观音阁为东江中游,3)下游段:从观音阁至东莞石龙为东江下游段。主要支流有公庄水、西枝江和石马河等。九、韩江上游、中游、下游的分界点韩江自源头至大埔县三河坝的梅江为上游段,自源头至五华县水寨镇称琴江中游段:三河坝至潮安为中游段。下游段:潮安以下至入海

15、口为下游段,属三角洲网河区,称韩江东溪。十、广东径流时间变化(一)径流年内分配本省径流的年内分配基本上与降水一致。粤北地区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出现于4-7月,自此由北向南推迟,韩江中上游、东江和北江中下游、西江下游出现于5-8月,韩江下游、粤东和粤西沿海为6-9月,雷州半岛为7-10月,全省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55%-70%,汛期(4-9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0%-85%,径流的集中程度高。冬季径流在12月至次年2月。 (二)径流年际变化年径流的多年变化较年降水量的多年变化大,最大径流为最小年径流的3-6倍;最小倍比为滨江珠坑站2.3倍。径流变差系数等值线与年降水变差系数等值线是

16、基本一致的。年径流变差系数是沿海和北部大,中部小,变幅为0.30-0.45,主线0.35横贯本省中南部,北部南雄、翁源、蕉岭以北地区在0.40-0.45之间,粤西滨海地区及雷州半岛在0.40以上,粤东沿海为0.35-0.40,绥江及西江下游北岸最小在0.30以下十一、广东径流空间分布(一)粤东沿海莲花山脉东南迎风坡高值区有榕江上游、龙江上游和螺河中下游、黄江和西枝江上游,以及潮安的凤凰山几个高值中心,平均年径流深为1000-1800毫米,包括潮安、丰顺、揭西、普宁、陆丰、海丰、惠东、深圳一带。(二)东、北江中下游高值区平均年径流深为1000-1600毫米,分别以清远以北的笔架山、南水上游、连江

17、及绥江上游、增江及流溪河上游为中心,最大1600毫米。(三)粤西沿海高值区包括台山、恩平、阳春、阳江一带,平均年径流深为1000-1600毫米,以台山大隆洞上游为最大,达1800毫米;其次分布在潭江上游,漠阳江上游的支流西山河与潭水河的分水岭及漠阳江流域与儒洞河、袂花河分水岭的鹅凰嶂等三处,为1600毫米。(四)兴梅盆地低值区包括大埔、蕉岭、平远、梅县、兴宁、五华、龙川、紫金一带,平均年径流深为600800毫米,以宁江、程江中下游为最低,仅600毫米。(五)粤北南雄坪石低值区 包括南雄、始兴、仁化、乐昌、曲江、连县一带,平均年径流深为800-1000毫米。(六)西江下游河谷低值区包括高要以上的

18、西江下游两岸,平均年径流深为700-800毫米。(七)珠江三角洲低值区包括广州市、东莞、番禺、顺德、南海,平均年径流深为800毫米。土壤部分1、由于纬度因素影响,使本省由南向北具有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形成了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3个地带性土壤类型。2、从成土母质、气候、植被、地形、时间、人为等方面分析广东省境内的土壤形成;一、成土母质及其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岩石露出地表风化为疏松的碎屑物质即母质。本省的地质较复杂,主要岩石有花岗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凝灰岩、片麻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石英岩、砂页岩、紫色砂页岩、石灰岩、第四纪红土以及近代海河沉积物等。不同岩石对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的性

19、质有显著的影响。(在含颜色深浅矿物方面:由于含暗色的铁、锰矿质颗粒较多,土壤吸热性强,土温上升快;砂岩、砂砾岩等发育的土壤,含浅色硅、铝矿质颗粒较多,土壤吸热性弱,土温上升慢。)二、气候因素及其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本省是中国大陆的最南部,纬度偏低,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大陆中部,接受太阳直射机会较多,热量丰富,雨量也相当多,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1500-1800毫米,因而使本省具有高温多雨的赤道带热带和亚热带的生物气候特点。高温多雨的气候,使岩石矿物风化比较快,风化层深厚,硅酸盐类矿物强烈分解,盐基和硅大量淋失,粘粒和次生粘土矿物不断形成,铁铝氧化物明显富集,富铝化成土过程强烈。另一方面生物循环旺盛,作

20、物生长快,成熟快,物质能量循环转化快,使土壤保持着一定的肥力状态。由于纬度因素影响,使本省由南向北具有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形成了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3个地带性土壤类型。由于海拔高度影响,热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使各地带的土壤性质随海拔高度也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由于本省南北纬度的差异,东西有别,北东南西走向山脉排列,山河分隔,地势高低不一,地形复杂,反映到各地带内的气候条件亦有差异,在热带地区,东部气候相对湿润,发育着黄色砖红壤,而在西部气候比较干燥,发育着燥红土、褐色砖红壤,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形更复杂,气候多样,反映到土壤类型更为丰富多样。三、植被因素及其

21、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本省植被种类复杂而多样,构成了本省的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森林景观。植被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往往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下一般发育砖红壤,热带稀树草原下一般发育燥红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通常发育红壤,在热带和亚热带过渡之间的南亚热带季雨林下发育赤红壤,滨海红树林下发育酸性硫酸盐土。山地随着海拔增高,水热组合状况随着发生变化,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也相应发生变化。地面植被的有无对本省土壤侵蚀有深刻的影响。在良好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侵蚀率低,防止冲刷,能保护土壤;无植被覆盖的土壤,侵蚀率高,表土层易被冲刷,心土层裸露,肥力下降。四、地

22、形因素及其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地形地貌构架形式对土壤和环境条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水热条件的再分配有很大的影响。本省大陆北高南低,向南海倾斜,大、小河流向南入海的地势,使土壤物质和能量由北向南输送,促进着三角洲和海岸滩涂的发育。地势的高低制约着水、热和植物的分布,从而影响各类土壤形成与发育。低海拔的平原,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漠阳江等冲积平原,光、热、水十分丰富,并历经长期的人类耕作多发育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水稻土,主要有泥肉田、油格田、潮沙泥田、沙泥田、泥田等。海拔50-100米的台地、岗地,如各大小河流两岸的岗地、粤东、粤西台地等,光、热、水比较丰富,多发育成砖红壤、赤红壤、赤土田、黄泥

23、田、红黄泥田等。 海拔100-300米主要是丘、岗、溪谷平原及山地坡麓地带,水热条件较好,多发育成砖红壤、赤红壤、红壤、赤土、红赤土、红泥土以及黄泥田、红黄泥田等土壤类型。五、时 间 因 素时间因素,即土壤的年龄,从本省地形演替的角度上看,本省土壤年龄有从北部丘陵台地向南部沿海平原由老到新发展的趋势。3、论述广东土壤的分布规律一、地带性分布规律由南而北可分为3个土壤地带,即砖红壤(赤土)地带、砖红壤性红壤(赤红壤)地带和红壤地带。二、垂直分布规律本省的土壤分布除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外,土壤垂直分布也很明显。在不同的土壤水平地带内,土壤垂直地带的结构也不相同。(一)赤红壤地带的土壤垂直结构由低至高

24、为赤红壤(海拔300米以下)山地红壤(海拔300700米)黄壤(海拔700米以上)山地草甸土(零星分布在1000米以上)。(二)红壤地带的土壤垂直结构由低至高为红壤(海拔700以下)黄壤(海拔700-1800米)山地草甸土(海拔1000-1600米以上局部地区)。此外,即使在同一土壤地带内,土壤的垂直分布界线也常常随距海的远近,山体的大小、坡向、植被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三、地方性分布规律本省土壤分布规律除了上述以外,尚有一些特殊的分布规律,如非地带性的土壤的石灰岩分布区发育成的红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石灰性紫色页岩母质土发育的紫色土,滨海地区海相沉积母质上发育的磷质石灰土和滨海砂土等。广东工业部

25、分一、广东工业的主要成就一、工业规模增长,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1、工业产品产量在全国排位稳居第一2、重点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在全国居首3、重点行业企业利润总额在全国居前列4、广东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显现出强劲的集聚效应5、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产业向高级化和程度重型化迈进1、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带初步形成2、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3、工业适度重型化趋势进一步加快4、九大产业对全省经济支撑作用增强(广东统计年鉴)三、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取得重大突破1、珠三角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2、山区工业发

26、展提速3、东西两翼特色工业化优势明显二、什么是东莞模式,它有哪些不足?一、东莞模式 东莞位于广州到香港的地理中心线上。前有香港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国际贸易、航运和金融中心,后有广州这样个华南地区的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改革开放后,依托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东莞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发展“三来一补”工业起步,承接香港转移进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迅速推进全市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 出现的问题:1、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和分散化的工业,导致了人口的激增、土地资源的迅速消耗和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社会生活环境的恶化。2、过多依赖外商和外地劳动力,虽然推进了本地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迅速转变,但也酿成了一部分

27、人的失业(失去了土地却进不了工厂)和另一部分人的游手好闲(依靠租让土地、厂房获得收入而无所事事),它给社会转型带来消极的影响。三、什么是顺德模式与东莞工业发展的模式不同,顺德工业是以市办和乡镇办公有企业为主的方式发展起来的。顺德遍地是乡企 ,村村有工 厂。乡镇企业的比例达到80 。这个时期所诞生的顺德模式,其实质就是乡镇企业 发展模式。其核心就是 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工 业 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思 路。四、广东工业的发展历史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工业发展广东解放,各级人民政权一建立,便开始了对国民党统治时期公营企业的接管和恢复生产的工作。1950年6月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后,对中国实行经济

28、封锁,使广东工业生产在采购原料和产品销售方面遭遇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国营经济部门大力组织工商企业面向国内市场,召开各种物资交流会、商品订货会,开展城乡物资交流,同全国各地建立广泛的购销关系。随着农村经济的好转,城乡市场趋向活跃,工业生产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二、“一五”计划时期的广东工业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由于广东地处国防前线,毗邻港澳,地下资源不清,国家没有在广东部署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再加上当时粮食紧张,农业需要加速发展等情况,广东省把“一五”建设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在工业方面,则主要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如蔗糖、蚕丝、纺织、食品、罐头、造纸等;适当发展

29、采煤、电力、机械、建材、船舶修造等重工业。这个时期,生产关系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革,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三大改造从1953年开始,1956年形成高潮,到同年冬基本结束。三、“二五“前期的盲目冒进与全民大办钢铁、大办工业相配合,农村兴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原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大集体、公有化转变,在仅仅两个月时间内,将全省23万个合作社合并为1625个公社,形成半军事化组织。在城镇,手工业合作社也进行了经济改组,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四、国民经济的调整1958-1960年上半年的“大跃进”所造成的弊端很快显露出来。1960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

30、、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按照中央的部署,19631965年继续证订调整。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继续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五、在内乱中缓慢前行正当国民经济刚刚从“大跃进”所造成的衰退中走出来的时候,毛泽东从阶级斗争的理论出发,错误地分析和估计了形势,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中国国内长达10年的动乱,经济发展又陷入了低潮。1967年和1968年,是动乱最严重的时期。正常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完全被打乱,各级政府机关和经济管理机构基本瘫痪,大批工人、干部离开生产岗位,许

31、多企业停工停产,导致工业生产连年下降。1969年之后,社会秩序有所好转,生产也得以缓慢回升。但是,在“备战、备荒”的方针指导下、工业建设突出了以军事工业为主的“小三线” 建设和以支农工业为主的“五小工业”(小化肥、小农药、小水泥、小农机、小水电)建设。“小三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建设条件差,还要实行所谓“山(靠山)、散(分散)、洞(进洞)”的布局策略,造成投资大、建设难、生产难、效益差等问题。六、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工业的发展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随后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决定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1979-1984年为起飞的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抓了3件事:(1)调整农村经济关系,加快商品农业的发展;(2)设立经济特区,积极吸引外商投资;(3)改善基础条件,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业务2、 1985-1995年为高速起飞阶段这一阶段,广东工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先后发展饮料、食品、服装等轻纺工业,彩电、音响、冰箱、空调等家电产业。“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粤家电”为代表的“广货”风靡全国,部分产品开始走出国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