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91.58KB ,
资源ID:34377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377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九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练结合学案doc.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九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练结合学案doc.docx

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九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练结合学案doc第十九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丨城市化的进程识记一基础梳理1.城市化的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城市化的标志(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化的意义4.城市化动力机制(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城市发展与丁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o(3)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5.城市化特点的地区差异地区特点发达国家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城市化水平匾;大城市中心区表 现出衰落的迹彖;城市外围地带发展较快,建设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但推进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不平衡,水平较 低的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水平较高的分布在南美洲中国的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快;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图文助记1.郊区城市化:城市的引力使许多农村人口rti农村或小城镇迁往城市郊区;同时,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坏境污染加重等问题,使部分市区人口迁往坏境较好的郊区。2.逆城市化:rti于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现代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

3、心地价的上涨 和环境恶化,导致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或小城镇。理解一要点突破1.城市化进程的吋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I可差异如下表所示。发展阶段特点问题趋势国家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 屮国 家中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 通拥挤、住房紧张、环 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 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 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 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

4、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屮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起步早(自工业革命开始)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目前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较低 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发展趋势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 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 迅速膨胀合理性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出现许多社会问题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20世纪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 市,农村地域

5、转化为 城市地域人口市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一 O运用一考向通关考向1世界城市化进程(2018 河北唐山市质检)读我国某市1980年至2012年间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建成区面 积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完成12题。变化水平()301 市区人口变化25/; i城儀化水平变化20Ai /! 超成区面积变化151 i i/I/i 1 /101 1 A A/ 1 /r j、 丿 /0! (丿1980 19R4 1988 1992 1996

6、2000 2004 2008 2012 (年)1.19802012年间,该城镇( )城市总面积逐年增加城镇化水平有的年份升高,有的年份下降市区人口基本没有变化建成 区面积与市区人口都有增加的趋势A. B.C. D.2 .该市城镇化进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商业服务地域范围扩大B.城市级别提升C.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提高D.郊区城市化1.C 2.C 第1题,注意图中的纵轴是变化水平,而不是变化值。图中三条曲线的取值都是正值,也就 是都在增长,只不过有些年份增长快,而有些年份增长缓慢。所以,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建成 区面积有所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因此农业区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减少,商业

7、服务地域范围会有所扩大,城市等级有所提高。3.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B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说明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 推进速度很快,应该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考向2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国家屮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 3381 15582307比重/%17138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屮国的城市化水平已

8、经明显超过了徳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徳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D 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 国,故A选项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选项错误;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 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屮国百万人口 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2018湖北武汉二小测试)因逆城市化

9、而衰败的城市屮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被称为再城市化。下图显示欧洲西部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完成56题。5.19841989年,出现再城市化的国家是( )C. D.6.促使欧洲西部部分国家再城市化的因素是()A.传统工业的复苏B.人口增长率提高C.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D.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5. A 6.D 第5题,从图中看两国19801984年为逆城市化,19841989年出现再城市化;19841989年,仍然是逆城市化;没有出现逆城市化,所以也就不存在再城市化;选A。第6题,对于欧洲西 部地区来说传统工业的复苏、人口增长率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不符合现实,A、B、C错;经过产业 结构

10、调整和城市环境治理,城市中心地区利于人类居住,出现再城市化,D对。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笫115页)识记一基础梳理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2)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使城乡差距缩小。2.城市环境问题(1)产生原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生态坏境遭到破坏。(2)表现: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比较闲难,社会不太安定等。(3)逆城市化: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理解一要点突破1 城市化对自然坏境的不利影响对原來的地形地貌进行改

11、世J容易造成水十流失、滑 造,使之趋于平坦 菇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紳灰白勺廉肴 形应应帝页;蒋胜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气大气污染物带到郊 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篌匚区,也可把郊区工厂 t I 围地区的局部气候 的废气带到城区2.城市化对社会坏境的不利影响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 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

12、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 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保护城市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大城市规模 人文地理环境的改善JI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丿运用一考向通关考向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2题。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血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

13、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1. D 2.C 第1题,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由图可知,林地面积自2003年到2009年增加,2009年到2013年减少,故选项A中“林地面积持续增加”错误;水域面积2003年到2006年有所减少,2006年到2009年有所增加,2009年到2013年有所减少,故选项B中“水域而积不断减少”错误;未利用地面积2003年到2006年增加,2006年到2009年减少,2009年到2013年基本上没有变化,故选项C “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错误;由图可知,自2003年到2013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由

14、此可以推知,该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因此本题的正确 选项是D项。笫2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大,不利于地表径流的 下渗,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内的交通线 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 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 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2018 浙江温州中学测试)植被浅沟一般用于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下图为该 植

15、被浅沟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3.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硬质地面可以削减()A.蒸发 B.地表径流C.下渗 D.地下径流4.城市建设或城市道路改造采用植被浅沟,可以()A.减少城市内涝 B.拓展城市空间C.缓解交通拥挤 D.提高城市等级3.B 4. A 第3题,植被可以增加蒸发,A错;有植物拦截地表径流减慢,B对;植被增加下渗,C错; 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D错。第4题,城市建设或城市道路改造采用植被浅沟,增加下渗,减少城市内 涝,A对;不会拓展城市空间,B错;对交通没有影响,C错;不会增加城市人口,不会提高城市等级,D 错。考向2城市化问题的应对措施(2018 江西百所名校联考)城市森林花园是

16、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 , 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 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宙地就会带来数十宙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 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根据材料完成56题。5.建设“住房4.0”可以()增加城市绿地 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 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 改善市内大气环境A. B.C. D.6.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大城市风强度增加城市地下径流增加城市空气湿度A. B.C. D.5. B

17、6.C 第5题,“住房4.0”通过植树种草,增加绿地,从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但增加的土地是 在空中的建筑物上,不占用陆地实际空间,不能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第6题,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 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市风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起较弱的减轻作用。一、选择题城市扩散度(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数值越大说明城 市对周边地区影响越强烈。读大连市核心区20002009年扩散度统计图,冋答12题。扩散度1大连市核心区扩散度升高带来的影响有()A.拉大城市核心区与郊区的差距B.人口空间布局趋向市屮心C.带动郊区经济发展D.逆城市化进程延缓2.图示期间大

18、连市核心区扩散度出现两个升高幅度较人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 政府政策干预 郊区农业发展加快A. B.C. D.1. C 2.D 第1题,大连市核心区扩散度升高说明该市城市化逐步发展,使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扩 大,帯动周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第2题,两个扩散度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说明城市发展受到变化性因 素的推动作用,对比选项可知,经济发展不可能在短吋期内迅猛增加,而郊区农业对城市化影响不大,因 此为工程建设和政策的影响。(2018 河北衡水中学测试)半城市化地区为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 区,在中国主要指城乡结合部、小

19、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据此回答34题。3.半城市化的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郊区大力发展农业B.外来资本的投入C.乡村工业化D.政府规划形成4.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B.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C.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D.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3. C 4.C 第3题,郊区大力发展农业不是城市化,A错;资本主要来自当地,外来资本投入很少,B 错;乡村工业化可以带动城市化,C对;多数是自发形成的,非政府规划形成,D错。第4题,半城市化 主要集屮在乡镇,加快屮小城镇的

20、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加大对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促进 城市化发展;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对城乡结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影响不大;推动城乡 一体化,实现劳动力均衡分配,促进乡镇城市化发展,选C。(2018 广东实验中学测试)进入21世纪的中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人口城市化、非农 化水平的加速,不仅有人口数量控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复杂的人口流动、管理、保障和发展的问题。 在人口总量增长趋缓的同时,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则在快速增长。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读我国部分城市近年来平均人口增量变化情况表,完成56题。重庆武汉长沙上海杭州苏州2000-

21、2010年均增量 (单位:万人)-20. 5817.39. 0562.81&2135.42010-2015 年均增量 (单位:万人)44. 3916. 457.822. 746. 335.关于表中所示城市人口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部城市人口增速加快B.东部城市人口数量增加C.中部城市人口增速加快D.西部城市人口数量减少6.引起表中城市人口增量变化的原因是()A.上海环境质量变差B.杭州工资水平上升C.武汉经济发展速度最快D.重庆承接产业转移5.B 6.D 第5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东部城市人口增速减慢,但增速仍是大于零,所以东部城市人 口数量增加;中部城市武汉和长沙的人口增速减慢;西

22、部城市重庆人口增速由负值到正值,人口数量在增 力口。第6题,上海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导致人口增速减慢;杭州人口增速减 慢和上海相似;武汉经济发展速度不是最快;西部城市重庆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增速 最快。B.(2018哈师大附中测试)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 过程屮人口的变化率图。读图,完成79题。7.据图推测,都市核心区衰弱开始于()A.D.B.再城市化D.逆城市化C.8.II阶段为()A.郊区城市化C.虚假城市化9.IV阶段的特征是()A.区域不平衡状态加速发展B.高科技是区域发展主导力量C.第二产业的比重

23、持续扩大D.较大中心城市出现于此阶段7.B 8. A 9.B 第7题,图中都市核心区在位置时,人口变化率最大,是人口大规模迁入期,是核 心区发展最鼎盛期;在位置时人口变化率为0,核心区开始衰退;在时期,人口变化率为负,是人口 外迁最大吋期,是核心区最不景气吋期;在吋期,人口变化率回升,核心区有重新发展的趋势。第8题,II阶段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瓦城市规模在向外扩展,是城市发展向郊区扩展的时期,即郊区城市化阶段。选A。第9题,IV阶段人口变化率为负,说明城市化进程缓慢,核心城市区有重新发展的趋势,是再城市化现彖;该时期主要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表现,高科技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发展趋于平衡,第三产

24、 业发展持续扩大;较大城市屮心岀现在第II阶段,在IV阶段时城市规模已经形成。(2018 河南郸城一高测试)城市风道也叫城市通风廊道。下图为“北京市城市风道规划示意图”。读图完 成1011题。畫舄發注饗r 公园一太阳公皿。学宫-天坛-十里河 东扩区-东四环绿化带京幣路东五环绿化带通风廊道、城区主干道10.北京市城市规划与设计优先参考的依据是()A.盛行风向及城市热力环流B.河流流向及城市主干道的走向C.城市功能区的结构及分布D.地面高大建筑及河流湿地的分布11.规划设计城市风道的根本目的是()A.调节局地气候,减轻沙尘暴对主城区带来的危害B.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地表水下渗量,提高地下水位C.

25、为主城区输入新鲜空气和充足水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D.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驱散雾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10. A 11.D 第10题,北京市城市风道规划首先考虑盛行风向及城市热力环流,风道和盛行风向一致 可以疏散城市的污染物,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综合考虑河流流向及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功能区的结 构及分布和地面高大建筑及河流湿地的分布,借助河流、主干道等建设风道。第11题,规划设计城市风 道的根本目的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驱散雾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D正确;风道不能减轻沙尘暴对主城 区带来的危害,A错;也不能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地表水下渗量,提高地下水位,B错;输入新鲜空 气和充足水汽,提高城市环境

26、质量这不是主要目的,C错。二、非选择题12.(2018 南京师大附中质检)图甲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轻纺和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图乙是该城市不同地点人口变动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勿工业X 岛速公路 注:人口迁移总额率二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图甲图乙(1)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则该市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OA.西南偏西 B.西北偏西C.东北偏东 D.偏北(2)由此可知,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个城市()A.上海 B.孟买C.新加坡 D.伦敦(3)该城市道路分布有明显不合理之处,表现在哪里?(4)该城市的A、B、C、D、E五地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 ,人口增加最快的是

27、 ,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 。(5)根据图示信息,简述该城市城市化的发展特征。解析(1)由自来水厂的位置,断定该市河流干流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由图甲中工业区的位置,可知 该地常年盛行偏西风,再根据该地南北两侧工业区的位置断定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南风。(2)由(1)题分析, 该地最可能为伦敦,因其终年处于西风带内(北半球西南风)。(3)该城高速公路穿过城区,严重干扰了城 内交通。(4)读图乙可知,A城人口迁移差额率最小且为负值,而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故人口不断减少。 E城人口迁移差额率最大且为正值,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故其人口增长最快。B城人口迁移差额率为 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相互抵消

28、,人口数量不增不减。(5)读图可知,老城区向四周扩张,城区 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与工业区迁移,在远郊区形成新的卫星城。答案(1)C (2)0 (3)高速公路穿越老城区。(4)A E B (5)老城区向四周扩张,城区面积不断扩 大;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与工业区迁移;可能形成新的卫星城(或出现逆城市化现象)。13.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图1示意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演变路径(图中数据经某种标准化处理所得,数据并不是城 市化率和人均GDP的绝对数据值)。图2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图,图中

29、将二者关系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读图1,简述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的特点。(2)结合图1、图2,判断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型的主要特点O(3)评价1995年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可的关系,并提出改进措施。解析第题,图1中显示,19651975年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说明城市化进程 缓慢,1975以后,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第(2)题,整体上看,19652005年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 平二者Z间关系为低级协调型。第(3)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进程快,二者Z间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应防止二者之间的不协调发展。答案(1) 19651975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缓慢。1975 1995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稳步回升。19952005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 城市化进程增速加快。(2)低级协调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3)经济发展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