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6.06KB ,
资源ID:343311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331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语文课时精练6离骚.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语文课时精练6离骚.docx

1、学年高中语文课时精练6离骚离骚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修姱(ku) 谇(zh) 谣诼(zhu) 揽茝(chi)B.溘死(k) 侘傺(ch ch) 鸷鸟(zh) 方枘(ru)C.芰荷(zh) 偭规矩(min) 羁(j) 攘诟(rng)D.方圜(hun) 杂糅(ru) 岌岌(j) 兰皋(go)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离骚中,屈原为真理百折不挠、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我们学习的人物榜样。B.屈原如同一朵生长在杂草丛里的玫瑰,绚烂而“不合时宜”。他奇异的美让周围的一切感到自惭形秽,但他高洁的光芒也把自己刺得鲜血淋漓。C.我躺在乌篷小船里,就着一盏昏暗的小马灯读离骚。这

2、时,我好像听到了屈原的喘息, 仿佛还有他的哭声。D.日前,“楚辞文献丛刊出版暨楚辞文献整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海内外的30余位楚辞学专家学者列席了会议。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鼓舞。B.现实中许多单位都有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人。从管理学角度看,这些人大多因为实际能力不足才得不到上司重视,从而产生抱怨。C.每个人都向往着一份忠贞不渝的爱情,但由于大家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不同,最终的结果也就不同。D.房子和古董不同,并非越老越好,随着“年龄” 的增长,很多老房子犹如美人迟暮,门

3、庭冷落成为必然。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来说,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B.步余马于兰皋兮C.哀民生之多艰D.固前圣之所厚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固前圣之所厚及其所之既倦B.既替余以蕙纕兮竞周容以为度C.哀民生之多艰又申之以揽茝D.偭规矩而改错忍尤而攘垢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B.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D.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菊是中国的特产。菊于

4、肃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不过,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_。对此,_,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_。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2.屈原在离骚中用“_,_”两句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理想和信念。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

5、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生查(zh)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所作,西岩为上饶城南风景优美的地方。偃蹇(yn jin):高耸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B.下阙先写高天的明月由山头下来,使人不敢置信又渴望得到解释,后写明月是被词人读离骚的声音打动吸引而来,并用月影代替月亮,解释生动巧妙。C.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写青山明月,青山貌似傲慢却充满情意,明月高洁又善解人意,他们是词人独居时的知心朋友。D.这首词意境开阔,音调悲怆。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包含的

6、意思却极为丰富、深刻,可以说是言近旨远,辞浅意深。2.结尾两句“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诧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

7、所厚。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时俗之工巧兮 时俗:世俗B.竞周容以为度 周容:苟合取容C.忳郁邑余佗傺兮 佗傺:失意的样子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穷困:贫穷,困苦2.下列有关选段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心胸。B.“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以香花香草装饰自己,实际上是以此比喻自己高洁的志向。C.“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D.“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指责当时世俗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8、)A.诗中表达了屈原不被人理解、遭人诽谤的不满和愤懑。B.诗人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引出议论感叹。C.诗中表明了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D.诗中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译文:_(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译文:_(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译文:_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

9、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

10、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擅长B.平伐其功 伐:夸耀C.王怒而疏屈平 疏:疏远D.明道德之广崇 明:光明2.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

11、/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述近世的齐桓公,称道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

12、,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

13、后只好身投汩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

14、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

15、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

16、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立不迁”是屈原崇高人格的核心,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是屈原这种“独立不迁”人格最为集中的体现。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C.“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渔父截然不同的人格:大概是隐者的渔父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屈

17、原最后投身汩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各国国君没有一个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B.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C.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D.全文采用了层层递进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人格的丰富内涵,逐层深入,结构谨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

18、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C.尽管王逸和司马迁在渔父是否是屈原的作品的问题上看法完全不同,但其史料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D.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13、屈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对此, 你有怎样的感悟呢?请围绕“敢为天下先”写一个片段,300 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A项,“谇”应读su;C项,“芰”应读j;D项,“圜”应读yun。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项,搭配不当,可将“是我们学习的人物榜样”改为“值得我们学习”。B项,语意重复,“自渐形秽”有“感到”的意思,可删去“感到”。D项

19、,句式杂揉参加座谈会的有”与“列席了会议”去掉其中一个。 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不合语境,使用不当。B项,怀才不遇:有才能而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使用恰当。C项,忠贞不渝: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使用恰当。D项,美人迟暮:形容青春易逝,晚年已到。使用恰当。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A项,善: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步:名词用作动词;C项,哀:形容词用作动词;D项,厚:形容词用作动词。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A.都是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B.介词,因为;介词,把。C.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我。

20、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项中“错”通“措”;B项中“章”通“彰”;D项中“离”通“罹”。 7答案及解析:答案:而是菊有什么用(或“而是菊的食用功能”); 屈原已经给出了答案(或“屈原有过吟咏”); 菊是可吃的(或“菊可用于食用”)解析:由“不是”可以想见下句用“而是”连接,成为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联系下文,此处应当谈菊花的“功用”。句的后面引用屈原的名句,自然是为了解说屈原是怎么解释菊花的功用的。“可见”后面引出结论。 8答案及解析: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解

21、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太;(2)岂。 9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夜夜”表明游山逗留不止一日,明月夜夜听读,实则是表达自己夜不能寐。月夜诵读离骚,有力地抒发了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爱国之情和被贬独游的孤愤之情,同时也有对“明月”相伴的感谢之意。解析:1.“音调悲怆”错2.理解结尾情感,要抓住“夜夜”,明月听诗人读离骚,结合对典故本身含义的理解,再结合注释,可以理解为“忧愤之情、爱国之情、感谢之情”。 10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C; 3.C; 4.(1)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可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2)鹰、雕和一般的鸟不同群啊,自古以来

22、就是这样。(3)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解析:1.穷困:(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2.诗人不是在“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而是埋怨怀王太荒唐,没有准则,不理解诗人。3.诗中表明的不是“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而是诗人对世俗的理解,突出世俗违背准绳,歪曲事实,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 11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A; 3.B; 4.(1)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2)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解析:1.D项,

23、明:形容词作动词,阐明。2.将这段话通读后大致弄清其意思,“濯淖/污泥”是一个并列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皭然/泥而不滓”中,“皭然”与后面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3.B项理解错误,不是“在楚怀王面前”,应为“在离骚之中”。4.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词的含义:“为”,写作;“莫”,没有谁;“伐”,夸耀;“称”,运用;“容”,被容纳。【参考译文】屈原,名平,与楚国国君同姓。他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见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白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辞令。在朝廷内与国君商量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

24、相同,想争夺国君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干。怀王让屈原起草国家的重要法令,这个法令还未定稿时,被上官大夫看见了,上官大夫想夺过来修改,屈原不给,他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说:“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起草这种法令。”怀王听了很恼怒,从此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被谗言媚语蒙蔽了眼睛,以致让邪恶的人陷害公正的人,使端方正直的君子为朝廷所不容,所以屈原忧愁郁闷,写下了长诗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开端;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没有不喊天的;遇到病

25、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原正道直行,用自己全部的忠诚和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处在了困难穷尽的境地。他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怎么能没有怨恨呢?屈原创作离骚正是由这种怨恨所引起的。它称赞远古的帝喾,称述近世的齐桓公,称道中古的商汤和周武王,用他们的史事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练,用辞精微;他的志向高洁,行为清廉。他的作品描写的事物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大,写得虽然浅近,但含义极其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他虽出自污泥之中,但就像蝉脱壳一

26、样,浮游于尘世之外,不沾染浊世的污垢,清清白白,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断言,他的这种志向,即使与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12答案及解析:答案:1.A; 2.B; 3.C解析:1.“最为集中的体现”过于绝对,原文是说“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2.A“各国国君”错,原文说“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但屈原始终还是“不能他迁”,因而屈原身投汩罗的原因只能是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C“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错,这是作者的观点。D“层层递进”错,全文采用的是“总分”式。3.文中没有涉及王逸和司马迁对渔父真实性的看法,因而不能看出两者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完全不同,所以C错。

27、13答案及解析:答案: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作为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者,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了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辅佐楚王振兴国家的坚定决心。这在当时的楚国,是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的。鲁迅指出:“先觉的人, 历来总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迫压排挤倾陷放逐杀戮。”鲁迅还说过,也一定有猴子站立行走过,但被其他猴子视为“异类”而咬死。这只猴子以生命为“天下先”付出了代价。邓小平同志力排众议创办经济特区,提出要划出一块地方搞特区,鼓励地方杀出一条“血路”,并意味深长地喻之为当年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这充分表现出邓小平同志过人的胆识。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当代青年应多一些铁肩担道义的英雄气概,多一些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