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30.13KB ,
资源ID:34229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229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docx

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1 成都锦华茶楼向市政府请求允许演大鼓书,并承诺每日加唱抗战歌曲,藉资宣传。成都市长认为茶馆观众集中,如遇空袭,十分危险,拒绝了这个请求。这一情节最有可能发生于( )A 1931年1937年B 1937年1938年C 1938年1945年D 1946年1949年2 1937年10月30日,蒋介石在其日记中记述道:“今谢晋元死守(上海)闸北一隅,任

2、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与材料中“任务与目的”有关的言论是( )A “使全世界意识到中国之存在”B “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C “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D “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3 下列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辛亥革命的推动B 五四运动的影响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 国民革命的推动4 周恩来1946年4月在重庆曾对大公报记者说:“重庆是个谈判的城市”,“差不多十年了,我一直为团结商谈奔走渝延之间。谈判耗去了我现有生命的五分之一,我已经谈老了!”在这“差不多十年”间,周恩来在重庆参与的谈判事务不包括( )A 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3、B 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局面C 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D 谈判签署双十协定5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 挽救民族危亡B 发展资本主义C 提倡民主科学D 推动实业救国6 对漫画呜呼鲁民,呜呼圣地(但杜宇1919年)的解读,最符合作者创作意图的是( )A “山东披上枷锁”B “鲁民圣地蒙羞”C “列强为虎作伥”D “日本狼子野心”7 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

4、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 B C D 8 钱理群认为其母校北京市大学是“思想的实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下列史实与北大有关的是(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戊戌变法A B C D 9 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与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两者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A 都主张用和平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 都主张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C 都结合本国国情,为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D 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照搬了俄国经验10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 )A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B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C 将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D 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11“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_,中国存亡,就

6、此一举了。今与全民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文中空白处应填上(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 联合抗日,共赴国难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 打倒列强,除军阀12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 )A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 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D 开始重构中国的价值体系13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7、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14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A 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B 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C 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D 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15宋庆龄说:“孙中山和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说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 孙中山在多次维护共和斗争失败后思想

8、转变B 中共在组织工人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后认识提高C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D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心愿16陈独秀、毛泽东等人曾给孙中山去信,建议“在上海、广州建立强有力的执行委员会”,“我们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与此建议信直接相关的是( )A 辛亥革命B 新文化运动C 第一次国共合作D 第二次国共合作17民初在华外国人传教士费吴生曾提到说:“北伐战争不仅是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的内战,而且是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及文艺复兴于一身的大运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他主张国民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统一全国B 他认为中国应召开议会,实

9、现工业化C 他认为北伐战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D 他肯定北伐战争是国民党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改革18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市,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市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A 对民主科学的质疑B 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 对独立参政的渴盼D 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1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 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B 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C 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

10、北平谈判D 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20依据逻辑进行推理,划线部分应该是( )A 辛亥革命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 国民大革命D 抗日战争21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孙中山的“这个办法”( )A 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B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C 确立了民主法治政治基础D 强化了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22一则电讯称:“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于6月3日上午召开第一百四十二次常会,决定恢复陈独秀、张国焘、毛泽东、周恩来、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二十六人的国民党党籍。”这则

11、电讯最有可能发出于( )A 国民大革命时期B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23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这是因为这两大事件( )A 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B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C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志D 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了理论依据24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过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运动的参与者有:王公贵族、平民、商人、店员、农民、地主、工厂主、工人、教师、学生、残障人士;等等。这场政治运动最可能属于什么性质( )A 社会主义 B 法西斯主义 C

12、自由主义D 民族主义251925年9月,现代评论杂志刊文指出:现在社会里面尤其是在知识阶级里面,有一个流行名词,专用以加于政敌或异己者。只这三个字便可以完全取消异己者之人格,否认异己者之举动。这个名词应该是( )A 卖国贼B 反革命C 顽固派D “走资派”二、非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袁世凯政府于1914年8月6日宣布严守中立,然而9月日本便登陆山东与德开战,很快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中国政府屡次要求其撤军均被无视。袁世凯急召在欧洲休假的陆征祥回国,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包括曹汝霖、顾维钧等,研究怎样解决青岛问题,至袁氏倒

13、台之前,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此外,政府还委派驻外使节与欧美日俄各国首脑及公法家联系,取各方建议和支持。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材料二 日本意识到,中国势必在战后提出山东问题,遂抓紧进行秘密外交,寻求霸占山东的法理依据。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英国提出,日本应以同样精神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德国各岛屿的领土要求,两国一拍即合,达成密约。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材料三 关于五国暂管青岛之议,以外交上急遽之变化,未必能见实行,本社昨已报

14、告。兹确闻某方面接到巴黎紧要可靠消息,言意大利之出和会,我国外交大受其恶影响。因意国如不出会,则日本之态度尚不敢过于强硬,亦不敢轻言脱离和会以要挟也。自意大利有此一举,日本乃声言如不彻底其所主张,即将仿照意大利之办法。美总统与英法等对于意国之出会已极感其困难,今见日本态度如此,则和会殆有动摇之虞,山东问题或将因此而生极大之变化。 明知日本利用机会,而三国不能不有所踌躇。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此种条约如不废除,日本即永远据为外交口实。一方又有可惊之消息,英法因山东问题其先亦与日本订有密约,故英法虽明知日本之野心欲对我国有所尽力,然为条约所束缚,

15、亦甚难于为力。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支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殆足以亡国云。1919年5月1日天津大公报(1)根据材料一说明北洋政府对1919年巴黎和会的态度如何?(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妄图侵占中国山东的因素。(3)结合所学指出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每个时代都要书写他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节奏指数逐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

16、球通史第七版前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格中一个历史评价的对象,指出其历史评价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19年“五四事件”前大阪朝日新闻关于山东问题的主要报道材料二 日本报纸关于“五四事件”的报道主题王润泽政治、外交与媒体:1919年日本报纸关于五四运动的报道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关注报道山东问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处“报道关键词”评述日本报纸关于“五四事件”的报道。29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阿克

17、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

18、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材料四 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市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5月5日,北京市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

19、一致行动”。1919年6月3日,北京市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市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6月23日,徐世昌总统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大事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在国

20、家结构形式上体现了哪两大原则?(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理解。(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与妥协的认识。3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

21、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

22、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1 【答案】C【解析】19311937年日军只是占领东北,制造华北事变,不可能空袭成都,故A项错误;19371938年日军进攻北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地,不可能空袭成都,故B项错误;19381945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可能会空袭成都,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唱抗战歌曲”说明是抗战时期,而194619

23、49年抗战已结束,故D项错误。2 【答案】A【解析】材料中淞沪会战虽然失利,但它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显示了中国反抗侵略的决心,“使全世界意识到中国之存在”,达到既定的“任务与目的”,故A项正确;B项反映出蒋介石还未坚定抗战的决心,故B项错误;C项反映出蒋介石虽然决定抗战,但仍然还在犹豫,故C项错误;D项出现在1937年7月底,淞沪会战之前,蒋介石此时才坚定了抗战的决心,故D项错误。3 【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大量的关于妇女的杂志、报纸的出现,这是20世纪初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推动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结果,故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924年国

24、民党一大的召开,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4 【答案】A【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后,周恩来任党中央的代表,长期驻在国民党政府所在地,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结合史实可知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是在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失败后,而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在1937年8月开始的,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而B、C、D项都是在周恩来在重庆工作期间,中共与国民党协商谈判的内容,故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 【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出现的时代背景是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维护清王朝统治,不是发展资本主义,也与实业救国无关,故B、D项错误;提倡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

25、,故C项错误。6 【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1919年及图中山东被套上日本国旗样枷锁,可知所指为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一事,反映了日本的侵略意图,故D项正确;A、B项未指明日本的侵略,故A、B项错误;C项指出了该事件中列强牺牲中国权益的事件,但未指出材料中突出的日本侵略之意,故C项错误。7 【答案】C【解析】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表述错误;排除,武汉空战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武汉会战的组成部分,表述正确。故选C。8 【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的中央领导机构是总理衙门,与北京市大学无关,故错误;北京市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故正确;北京市大学的

26、学生是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先锋,故正确;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市大学的前身,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9 【答案】C【解析】题干要求将四月提纲与中共二大纲领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四月提纲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但中共二大中并未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方式,故A、B项错误;在当时俄国国情下提出和平夺权是符合国情的,而制定最低纲领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都为两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故C项正确;中共二大纲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故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革命实际需要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纲领,其内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理论的,故A项错误;B项表述

27、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C项体现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提出后却没有被普遍认可的现象,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题中没有提到伪马克思主义者,故D项错误。11【答案】A【解析】从材料呼吁的对象是“全国工商各界”以及要求是“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可以看出属于五四运动时期,故A项正确;“联合抗日,共赴国难”的口号属于抗战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的口号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属于国民革命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意义。结合教材知识可知,A、B、D项都不是五四运动

28、的历史意义,故A、B、D项错误;五四运动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C项正确。13【答案】D【解析】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没有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因此没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故B、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D项正确。14【答案】D【解析】报刊报道和回忆录都属于二手资料,真实性相似,故A项错误;亲历者杨振声的回忆基本是回忆自己所见所闻,猜测性不大,故B项错误;两者都基本是支持学生的,故C

29、项错误;通过材料“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可知该报把责任推在了曹汝霖身上,故D项正确。15【答案】D【解析】在民主革命视野下,国共合作的国内原因,孙中山思想转变只是条件之一,而非主要,故A项错误;中共思想转变也只是条件之一,并非主要,故B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日民族矛盾未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C项错误;要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即“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心愿,需要国内各革命阶级联合,故D项正确。16【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并没有联合“农民、工人”,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不涉及政治领域,故B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1924年1月起至

30、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展开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运动,与材料“在上海、广州建立强有力的执行委员会”和“我们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已经去世,故D项错误。17【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分别侧重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故选D项。18【答案】B【解析】1918年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倡导民主、科学,故A项错误;“公理战胜强权”说明反对强权政治,再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可知这里的公理应该是指民主,即平等、自由,故B项正确;C项与题干信息“公理”的含义不符,故C项错误;从“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市,中国知识分子欢呼公理战胜强权”的信息可知,中国知识分子对协约国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故D项错误。19【答案】B【解析】黄埔军校成立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北伐战争仍然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重庆谈判是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时期,长征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时期,故B项正确;国民党一大召开是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南昌起义是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