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5 ,大小:96.04KB ,
资源ID:34191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191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docx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1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一、说教材北京的春节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一篇课文,作者是老舍。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

2、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三、说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热情、自傲”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

3、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链接,对比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四、说教学重难点1.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重点)2.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我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齐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分男女生读等形式,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语文学习具有生活性与实践性。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4、,所以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把教材与生活有机融合。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风俗习惯,激发他们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将所学写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我们刚刚过了春节,春节贴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课件出示: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横批:新春大吉。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横批:国泰民安)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家贴的什么春联吗?(生自由回答)2.每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为什么喜欢过春节? (生自由回答)3.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课件出示:小孩小孩你别馋,过

5、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4.简介作者老舍。(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5.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快速浏览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3.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本文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

6、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三)深入读文,感受民俗在作者详写的四天中,你最想经历哪天呢?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选择最喜欢的一天细读文本,走进课文描述的场景,边读边画出印象最深的地方,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批注,然后课堂交流所得。在交流时,按照学生发言的先后顺序来学习,重点学习描写除夕和元宵节的段落。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给我们留

7、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生自由回答)(五)激发兴趣,以读促说课文描写了老北京的小孩子们在春节里的快乐生活,你们在今年的春节里也一定会有印象深刻的事,能把你的美好回忆与大家分享吗?(六)迁移拓展,学以致用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中华儿女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七、说板书设计 1北京的春节腊八 忙碌 除夕 热闹正月初一 悠闲 元宵 红火、

8、美丽 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2 腊八粥说课稿一、说教材腊八粥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腊八节的腊八粥是中国传统佳节的传统食品。本课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详写等粥,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对话贯穿全文,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写

9、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三、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本篇课堂教学的开展。在教学本文时,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法,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感悟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三、说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

10、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3.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四、说教学重难点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重点)2.通过细节描写,品析八儿的心理变化。(难点)3.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本文的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了八儿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我们

11、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分角色朗读法、品析句子法、交流探究法等。六、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点击课件,伴着轻松明快的音乐,眼前出现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3.简介作者沈从文。(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4.板书课题:腊八粥,齐读课题。(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教师利用多媒体检查

12、自学效果。 启发思考,引导整体感知: (1)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分析第一部分: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运用排比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

13、。)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介绍腊八粥的手法。(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1.指名学生回答用一个词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等粥)2.想一想,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小部分?(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精读感悟。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垂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4.盼粥。默读第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14、? (2)“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3)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38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4)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问句?(5)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5.想粥。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儿的分粥计划体现了什么?(纯真可爱) (1)“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2)

15、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6.猜粥。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1)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2)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7.看粥。师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1)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她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3)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五)学习课

16、文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1.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喝粥) 2.齐读第19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腊八粥的美味,家庭氛围的温馨) 3.与“等粥”部分相比,“喝粥”写得比较简略,思考这种写法的好处。提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那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的积累本上。(六)课文小结 本课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课文详写了“等粥”的过程,略写“吃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质朴。(七)作业设计 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七

17、、说板书设计 2 腊八粥 盼 迫不及待 想苦苦等待 猜美妙 看惊异 吃十分美味 3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三课,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

18、诗借神话传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

19、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人过中秋节的习俗,引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四、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三、说教学目标1.会写“侯、章”等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3.了解古诗大意,了解古诗中的传统习俗,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四、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0、(重点)2.了解古诗中的传统习俗,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竞猜节日,导入新课1.出示传统节日习俗的图片,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传统节日。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五)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指导学生自由读寒食迢迢牵牛星两首古诗。2.指导学生读古诗,读出节奏。 3.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 4.指导学生交流对古诗大意的理解。(六)品析古诗,体会情感1.指导学生品读 寒食的前两句,在你眼前形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21、.指导朗读。3.了解寒食节的相关典故及习俗。 4.指导品析寒食后两句中包含的情感。 5.指导学生交流,想象体会: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四)自主学习,品析感悟1.组织学生交流“牛郎织女”的故事。2.组织学生自读感悟,理解古诗大意。出示自学提示:结合对“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了解,抓住重要叠词,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抓住关键叠词,体会诗人的情感。4.指导朗读。5.练习背诵。(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作业:背诵这两首古诗。第二课时(一)背诵检查,回顾方法1.指名背诵寒食迢迢牵牛星。2.回顾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二)

22、迁移运用,自主学习1.出示自读提示, 组织学生自学古诗十五夜望月。(1)理解诗中描写的画面。 (2)借助资料了解相关习俗。 (3)体会诗人情感。2.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小组交流情况。 3.指导学生在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点拨。 (1)体会诗中景。(2)指导朗读。(3)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4.多种形式朗读及练习背诵。(三)拓展延伸,丰富阅读1.推荐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拓展古诗中写到传统习俗的诗句。(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1.回顾三首古诗的学习过程。2.布置作业:练习背诵课文,搜集其他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4* 藏戏说课稿一、说教材藏戏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一篇略读课文

23、。这篇课文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比喻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藏戏的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选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方法;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24、五、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体系,具备了对具体事物的认知能力,但学习缺乏稳定性,所以,针对这种趣味性较强的文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三、说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的特点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4.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四、说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体会藏戏的特色以及艺术魅力。(重点)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难点)五、说教法学法1.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

25、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2.以读代讲,让学生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充分读文,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3.创建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话、思考、总结能力。六、说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图片?(生回答是藏戏),师板书:藏戏。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藏戏,去了解它,感悟它的魅力吧! 2.介绍藏戏(出示藏戏知识幻灯片)藏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来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藏语叫“阿

26、吉拉姆”,“阿吉”是大姐或女性的意思,“拉姆”是仙女的意思,都是藏族人民对藏戏的昵称。(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3.默读“文前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讲了藏戏的形成、开山鼻祖唐东杰布、藏戏面具的特点,讲了它的发展等。)(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交流讨论 (第13自然段概括藏戏的特点;第47自然段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第81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特点;第18自然段总结全文。)(四)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1.阅读第1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部分告诉了我们哪些

27、内容?(藏戏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一部戏可以演出三到五天。)2.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特点?(这三句都是反问句,以三个反问句开篇,先声夺人,强调了藏戏的三大特点:藏戏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一部戏可以演出三到五天。这种写作方法叫反问开篇法。)(板书第一部分用反问句揭示藏戏的特点。)3.藏戏的创始人是谁?关于他又有怎样的故事呢?读第47自然段。(1)交流汇报 (2)补充有关唐东杰布资料。 (3)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4.有感情的朗读第817自然段并思考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讲了藏戏面具的特点。)5.面具各有什么特点?(展示面具图片)(白色面具是善者面

28、具,代表纯洁;红色面具是国王面具,代表威严;绿色面具是王妃面具,代表柔顺;黄色面具是活佛面具,代表吉祥;半黑半白是巫女的面具,代表其两面三刀的性格;青面獠牙是妖魔的面具,以示压抑和恐怖;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的面具是村民老人的面具,以示朴实敦厚。)6.藏戏有什么特点?舞台简朴;剧情靠解、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7.藏戏的延续方式是什么?(师传身授,代代相传)8.交流搜集到的藏戏资料 9.感情朗读,感受藏戏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五)了解藏戏的形成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2.交流(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

29、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六)朗读全文,体会写法(写作特点: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

30、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明事物。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2.模仿本课的写法,写一写其它剧种的形成及特色。七、说板书设计 4* 藏戏形成:传奇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特色: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不受时间限制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说课稿一、说教材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鲁滨逊不屑守成,出海闯天下。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的故事。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六、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思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