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363.77KB ,
资源ID:34157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157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

1、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8小题)1(2019年4月绍兴市质检13题)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设“中朝” B置枢密院 C置刺史 D设内阁【解析】“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大意是:道、德出自于皇帝,制度政令出自于丞相,反映了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威胁。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设立中朝,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本题选A项,B项北宋时设立枢密院;C项汉武帝为加

2、强对地方监督,设立刺史;D项明成祖时设立内阁。【答案】A2(2019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12题)读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 )A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 B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C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 D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中信息分析秦朝实行皇帝之下的三公九卿,西汉实行皇帝之下“内朝”和“外朝”并行制度,“内朝”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等级较低的官员担任,区别与由丞相组成的“外朝”形成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答案】A3(2019年3月莆田市质检6题)下列历史小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A独特的自然环

3、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B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君主专制的削弱C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进程D巴黎公社与国际工人运动【解析】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答案】B4(2019年3月北京海淀区13题)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三司使【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宋代中央机构。结合宋朝相关史实回答。宋朝在中央削弱相权。宋虽沿唐朝制度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但其主要职权被置于内庭的政事堂所控制;并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凡军机大事,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无权过问。设三司行使

4、财权。又设谏院,以弹劾大臣,使宰相难以在处理朝政中施展作为。【答案】B5(2019年4月乌鲁木齐三模24题)“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解析】据材料推断A、B属于史

5、实,C属于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只有D属于史识。故选D。【答案】D6(2019年3月长望浏宁四县调研25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实施三省六部制 B宋代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唐代以谏官制约皇帝的权力 D宋代谏官向皇帝负责【解析】选项中A、B史实正确,但与题目要求无关。C不符合中国古代政治基本原则。【答案】D7(2019年3月洛阳市统考24题)“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

6、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由此可见,该部门负责政令的封驳,应该属于门下省的职责。【答案】A8(2019年1月福州市质检题)隋朝时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民、工等六部,到唐太宗李世民时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唐朝六部名称变化反映了( )A丞相权力的削弱 B避讳制度的沿袭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民本思想的强化【解析】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

7、,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材料中的民部改为户部,是因为唐太宗名字中有“民”字,所以为了避讳的 需要 。【答案】B9(2019年1月福州高级中学高一期末3题)“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该制度是( )A秦朝三公制 B秦朝“朝议”制C隋唐三省制 D明朝内阁制【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三省六部。提取提干信息:引文中提及了中书省、门下省的职能和

8、相互牵制的关系,由此分析是隋唐时期出现的三省六部制。秦朝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九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供皇帝裁决。“明朝内阁官员称大学士。【答案】C10(2019年1月佛山市质检2题)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认为唐朝(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B三省相互牵制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 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和所学史实反映了唐朝皇帝的最终决策要受到三省的的影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答

9、案】D11(2019年4月阳泉市一模24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三省六部制 明朝的内阁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清朝的军机处A B C D【解析】材料黄宗羲的话反映的就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化事权的特点,最高统治者为防止官员权力太高威胁统治往往通过设置多名官员相互牵制的办法,涉及此特点的就是B项。【答案】B12(2019年1月福师大附中高一期末4题)唐朝与宋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 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

10、兵权【解析】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唐宋的表现。最相似的为B项,唐设三省分化相权、宋则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化相权。A项为唐朝措施、C、D两项为宋代措施。【答案】B13(2019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2题)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三公和三省六部制度都是针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而九卿主要是处理皇室事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答案

11、】C14(2019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3题)监察体制是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重要一环。下列有关古代中国的监察体制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有过御史台、都察院等不同名称的机构设置B元朝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完善地方监察体制C提点刑狱司是唐朝的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D大体有“世官制”、“察举制”等几个阶段【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元朝的监察机关,中央为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全国分为二十七道监察区,又置提刑按察使;唐朝的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是御史而提点刑狱司是宋朝开始设立的监察刑狱的官员;“世官制”、“察举制”说明官员的产生方式而非特指监察体制故都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答案】A15(201

12、9年1月永州市一模4题)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解析】从汉到宋,反映了中国古政治体制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集权不断地加强。到宋时,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经验教训,分化事权,地方所有大权集中于中央,这样体制弊端致使出现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答案】A16(2019年3月深圳市一模13题)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

13、,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此大臣主张( )A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 B废除宰相制以强化皇权C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 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指的是宋朝因加强皇权过分削弱相权而导致中央政府的权力过于松散,因此主张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答案】D17(2019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2题)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解析】明太祖

14、为加强皇权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再设丞相,所以“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是错误的。【答案】D18(2019年3月太原市测试3题)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是( )A秦朝设立太尉 B隋唐设立三省 C宋代设枢密院 D清代设军机处【解析】虎符为调兵的凭证,供调兵之用,只有C项枢密院有调兵职权。【答案】C18(2019年4月湖南高考仿真27题)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15、)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解析】三公和三省长官都是宰辅大臣,而六部长官只是三省的下属,所以排除有六部制的选项B、C;清朝的军机处则纯粹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都在皇帝,军机处以“君权附庸”的地位,成为凌驾于内阁及各部、院之上的全国政务的总汇机关,军国大计,无不总揽。内阁大学士虽然不是宰相,但也是明代皇帝的重要辅佐大臣。所以选D。【答案】D20(2019年3月汕头市一模13题)唐中宗曾未经三省同意封过一些官职,事后,这些官员大都被人瞧不起。这说明( )A唐代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B皇权一

16、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约C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D唐代出现君主立宪制的雏形【解析】判断各选项,D项较容易排除。分析材料可知,唐代未经三省同意而受皇帝直接封赏的官职被歧视,反映了当时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约。本题选B项,AC项未反映材料。【答案】B21(2019年4月海口调研5题)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解

17、析】考查汉代中外朝制度。中外朝制度的创立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曾经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参与国家政治中枢主要决策的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 由于既有官署、官属,又有具体的职司,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中朝逐渐居于核心地位,属于决策机构,而丞相、御史等演变为外朝,是为执行机构。【答案】D22(2019年3月嘉兴市一模13题)“相”是中国古代帝王的重要政治助手。下列与“相”的权位最相符的是( )A唐朝的兵部尚书 B宋朝的同平章事 C明朝的进士 D清朝的军机大臣【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秦朝开始设立

18、丞相,其主要职务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是百官之首;而唐朝的兵部尚书掌管的是军权;宋朝的同平章事掌管的是行政权;明朝的进士只是科举考试中举,并不掌握丞相权力;清朝的军机大臣只是跪奏笔录无相权不掌决策大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23(2019年4月揭阳二模13题)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表明唐朝时期( )A政治民主化出现 B皇帝大权已旁落C三省体制存有弊端 D社会纷争错综复杂【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主要政治制度。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尚书省负责执行。三个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因此出现题干中“

19、是非蜂起,上不能决”的现象,因此C项正确。【答案】C24(2019年1月宁波市高一期末2题) 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设置参知政事废丞相、设内阁设立军机处创立三省六部制A B C D【解析】北宋设置参知政事;明朝明太祖时期废丞相、设内阁;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本题选D。【答案】D25(2019年1月珠海市质检1题)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20、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隋及初唐时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和所学史实应该指的是三省六部制,而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权力的制约且平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答案】C25(2019年4月邵阳洞口县联考26题)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解析】由材料“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

21、劾奏罢之”可以推断出御史中丞具有监督百官的职能,三司使和枢密使根据所学应该是分管财政和军事的。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26(2019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6题)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知州负责管理地方行政 B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放又名“监州”C参知政事行使中央监察权 D通判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宋朝中央与地方官员职权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参知政事行使丞相的行政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答案】C27(2019年4月北京东城示范校

22、)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指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宰相的委员制指( )A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B相权分立制衡C削弱了相权 D行政权实现了真正的三权分立【解析】本题考查了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材料中钱穆先生认为: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汉朝只有一个宰相,但遇政府有大政事,亦常有大会议,这是皇帝宰相和其他廷臣的会议。唐代则把相权划分成几个机关,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这几个机关相互分立制衡,共同商讨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唐代宰相的委员制”指相权分立制衡。【答案】B28(

23、2019年3月安徽“江南十校”一模12题)“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材料反映了豪门世族中尚处幼年的儿童已垄断官位,根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本题选C项。【答案】C29(2019年3月鹰潭市一模25题)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时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时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下列有关九品中正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24、)士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并享有政治、经济特权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在这种选官制度下,真正有才学、但出身卑微的人不可能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隋文帝设进士科,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A B C D【解析】考查九品中正制知识点,九品中正制是选官制度,其标准是门第声望,因此,正确;就法错误,与题干无关。正确选项为B。【答案】B30(2019年4月江苏百校样本分析1题)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

25、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考查主要内容为儒家经典,考查目的是选拔封建官吏,与科技素养无关,故排除B项;自秦朝开始,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察举制是官僚政治体制下的选官制度,排除C项;科举制打破贵族垄断,拓展了官吏来源,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排除D项;根据材料,察举制强调“品德”、“学问”,德才兼备,故答案选A。【答案】A31(2019年5月潍坊市二模11题)“每岁得第之人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材料中的“是”指(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材料出自唐人沈既济对科举制的评论。从“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可

26、以看出有才华和能力的人被录用,可以推断出是科举制。科举制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得第”一词也可以判断是科举制度。故选D 。 【答案】D32(2019年4月茂名市二模13题)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解析】A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B项反映的是科举制;C项反

27、映的嫡长子继承制,反映在选官制度上就是世袭制;D项反映的察举制。故选B项。【答案】B33(2019年4月深圳调研14题)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解析】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衰废于清末。科举制度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成为重要的理念。本题选A项,BCD三项说法与问题中“

28、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要求不符。【答案】A34(2019年3月福州市质检16题)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解析】考查科举制度。解题须阅读分析材料,把握材料观点,“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说明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ACD并未从材料中反映出。【答案】B35(2019年4

29、月福建省质检14题)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在他看来,该制度有利于( )提高行政效率 保证官员文化素养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公平公正选拔人才A B C D【解析】从材料信息“无法连成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可判断正确,从“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可判断正确,从“对任何人开放”可判断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正确。【答案】D36(2019年3月忻州市联考5题)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

30、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解析】雅典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的特权;郡县制下,地方长官都由皇帝任免,有期限,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是考试选拔人才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的把持,C项正确。【答案】C37(2019年3月莆田市质检2题)宋代福建产生了7607名进士,约占进士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19人考中状元,最为著名的是永福县(今永泰县)“七年连中三状元”,一时传为佳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宋朝以文治国,重视科举取士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和政治中心南移,促进福建经济文化发展 福建是朱子学的发源地,教育事业发展A B C D【解析】南宋时期少数民族入侵,战火不断,故的说法不正确,排除含的选项。说法符合史实。【答案】C38(2019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13题)中国隋唐科举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C扩大了统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