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4.01KB ,
资源ID:34070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070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文人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文人画.docx

1、浅谈文人画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名称 浅谈文人画的审美品格 学生姓名 邱鹏 学号 * 学 院 美术学院 专业年级 美术教育 2009级 指导教师 田爱华 职称 副教授 完成时间 2013年3月28日 吉首大学教务处制 提 要 3关键词 3一、 文人画的概述及发展4(一)文人画的形成背景4(二)文人画的历史发展背景5(三)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及艺术主张6二、 文人画的基本特征7(一)修养深厚7(二)言之有物8 (三)格调高雅9三、 文人画的基本审美品格10(一)书卷与艺术的融合文10(二)艺成而下 道成而上真11(三) 画风之品格清12 (四)诗 书 画 印 的结合化13 四、总结14 参考文献 16

2、 致谢17 浅谈文人画的审美品格 【内容提要】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大的一个画派。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由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王维为其创始者,并且为南宗之祖。“文人画”的作者,一般回避社会现实,多取材于山水、花鸟、竹木,以发抒“性灵”或者个人精神,其间有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文人画家标举“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这些都是文人画的独特审美品格的体现。所以本文从文人画的形成、发展和文人画的基本特征出发来加以说明文人画的基本审美品格。【关键词】文人画;审

3、美品格 ;人品 一、文人画的概述及发展(一)、文人画的形成背景“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风格体系。从表义层面来看,它的作者多属具备较全面、有较深厚文化修养的文人,它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的自然产物,它的出现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其概念是由北宋苏轼提到的“士夫画”,到明末画家董其昌更进一步提出“文人之画”的概念。在近代学者陈师曾对“文人画”有这样一番解释: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流入文人思想的绘画。”同时也讲到“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

4、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文人”即“士人”,指的是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他们是社会中的精英阶层,他们集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于一身,在社会历史的进程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起,就有关于文人参与绘画的记载,文人自觉参与绘画的人数也大量增加,其作品也被后人复制并保存下来,有关文人画的理论也被记载下来了。如唐代的张彦远说:“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说的是:“自古以来善画画的人不是那些高官贵族,而是一些逸士高人,能够表达得精妙并且

5、流传广远,不是那些职业画工可以比拟的”。张彦远对画家和画工作了界定,而界定的标准是画人的身份地位。这为后来文人画的确立产生了影响。虽然唐代文人画家从自身的审美角度发展了水墨山水画,但没有从理论上提出有关于“文人画”的概念,直到北宋苏轼的“士人画”的提出,就明确了它的范畴。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正说明了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色,即诗画结合。并明确提出了文人画与画工的区别,并在他的倡导下,一批文人士大夫直接参与绘画,形成了一股可与宋朝画院抗衡的艺术流派。由此“文人画”也开始明确的出现在绘画史上,所以文人画在北宋正式形成,后成熟于元代,极盛于明清。(二)、文人画的历史

6、发展背景当“文人画”正式产生后,其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文人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其战争、分裂、民族大融合等时代特征,致使当时的玄学风靡一时,由玄学的儒、道、佛思想合流所形成的新型哲学给中国人的艺术思维和美学观念带来一系列变革。东晋时期的顾恺之以“才绝、画绝、痴绝”驰名于世,这里的才绝指的是他的文化修养颇高,文章词采精妙,同时他的画论中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概念,强调“传神”和“悟对通神”,还提出“迁想妙得”等绘画思想,表现诗境和画境统一的道路,这对后来的文人画影响极大。可以看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文人画”在这时期就开始形成,文人画不仅在艺术实

7、践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可贵的是他们建构的艺术理论框架为后世文人得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到隋唐时期,南北朝文化的相互融合,儒、道、佛的高度重视,文人参与绘画的数量增多这些学养深厚的文人发展了山水画的另一种形式水墨山水画。他们都是集儒、道、佛三家文化为一体的画家,以儒家的格物致知,道家的自然无为,佛家的超世解脱,以表现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超然性、高尚性和完美性。水墨山水直接体现了士大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后世文人画家对水墨山水的意境的追求提供了范本。进一步推进文人画的发展。也促使文人画进入五代时期。当文人画进入五代时期,文人画也像是进入了一个高昂发展的时期,由于五代处于分裂状态,绘画也由唐代的一个

8、中心变为多个中心,致使文人画领域变宽,这一时期水墨山水高度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文人画大家,紧接着水墨花鸟画也在这时期开始出现,至此文人画进入高昂发展的时代。并由此进入宋元时期。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由于宋朝的经济高度发展,为绘画艺术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宋朝也是中国绘画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成体系,彼此相互吸收有相互渗透,构成宋朝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在此时期苏轼明确提出了“士大夫”的概念,将绘画现象提升到文化内涵的纯艺术境界。是中国绘画的高峰期,也是文人画的崛起时期,在这时期“四君子”题材的出现又进一步强调了文化性,文人们也有意识的区分文人画与画工的差别。文人

9、画也正式产生了。并慢慢的开始进入了它的成熟期元代元朝是我国美术史的一个转折时期,因为它是文人画发展的高峰期,从元代开始,文人画成为传统绘画的主要角色,这是和元朝的政治社会等特点密切相关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时代,由于受历史条件、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元朝的国家制度简陋,法令粗疏,种族等级森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汉族文人阶层地位低下,加之罢科举长达八十余年之久,更使文人士子失去上升阶梯。在此期间深受儒学熏陶的汉族知识分子,深感失落苦闷,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压抑感,为保持气节和获取心理平衡,很多儒生投身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寄情于笔墨山水,在诗文书画里自娱自乐,抒发思想感情。

10、文人士大夫于是逐渐形成强大的画坛主力,并自此后直至中国封建后期所形成一种风气,长期成为画坛的中坚力量。由于元朝的民族歧视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更多的文人归隐山林,避世离俗,文人画的隐逸心理表现在绘画上就注重达意,使文人画走向了书法化、写意化的道路。 当到明清时期,文人画已成为成为画坛主流。但由于文人相轻的陋习,画坛门户之见相当严重,形成了复古派和创新派两大阵营。二者在艺术思想创作态度和表现风格方面有不小的差异。明朝文人画,早中晚三个时期,导致文人画的发展有些复杂,有复古现象 有创新现象 有商业化现象,这些都是基于明朝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到清朝文人画时,在续明朝的发展趋势,文人画也牢牢地占据艺

11、术的主流,同时文人内部出现了剧烈的分化,有仕官知识分子绘画也有世俗文人绘画。在正统画坛很保守、复古的情况下,民间文人画家则张扬个性,所以从民间艺术中找到灵感,为发展水墨的表现功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对文人画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中国绘画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打破了文人画和各类艺术的隔阂,促进了艺术的多元化交流。文人画在此期间表现出别具一格的风采,显得更加光彩夺目。纵观文人画的产生和历史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艺术发展带来强大影响,也出现了大量代表人物和他们的艺术主张。(三)、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及艺术主张 提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北宋苏轼绝对是重量级代表,其明确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其艺

12、术主张是儒道佛融为一体,其在绘画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绘画理论,他认为,如果以形似论画,那真是儿童的见识了,士人画要清新、疏澹,疏澹中含有精匀。讲究“常理”,“理”就是“意气”、“性情”,“非高人逸才不能辩”。在元初又以赵孟頫、高克恭等为代表的士大夫画家,提倡复古,回归唐和北宋的传统,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因此开出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的元画风气。元代中晚期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等画家,则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到晚明董其昌一出,拓展文人山水画新境界。至此,文人画在实践和理论上均已发展成熟,而董其昌则予以总结,遂使以文人画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山水画臻于完全成熟的境地。董

13、其昌之于绘画的最大影响,在于他提出了山水画“南北宗”和“文人画”的理论。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及文人画理论的绘画实践,也哺育了明清一大批山水画家,其中佼佼者,当为画史所称的“四王”。四王借鉴董其昌之理论,对山水画南宗运动推行、绍述,他们以仿古为名,对南宗画的创作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在四王正统画派之外,还有石涛、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为代表的革新派,八大山人的简练、石涛的奇僻。但究其本质,四王和石涛、八大山人等人的绘画虽有区别,但都是为了表现各自的笔墨趣味和独特个性,因而,四王画派和石涛一路都是文人画内部的两条路子,一条是从创作实践进行总结和提炼,使中国绘画走向程式化的道路;另一条路是继续进行笔墨的艺术实验

14、与大胆革新,以求进一步发展,两者皆有显著的历史功绩,体现了变与继承的辩证关系。但不管这些文人画的艺术主张如何,都有着同样的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影响着文人画的发展和审美。二、文人画的基本特征(一)、修养深厚“修养”,指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所谓“修”,乃吸取、学习,为的是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所谓“养”,是在“修”得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提炼、批判、反思乃至升华。文化修养总的来说,则是对人文文化有了解、研究、分析, 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同时在“文人画”当中,修养深厚不止是“学问”,还指“哲学”、“思想”、“人品”。我们知道。“读书最上乘,

15、养气亦有以;气充可意造,学力久相倚”。这里说的养气是指思想品性方面的修养,这是与读书学问方面的修养分不开的。所以说学问与品性对于一个画家来说特别重要,所谓“意造”,含有“创造”的意思在内,创造得靠文学艺术上的扎实功力,当文人画家的学问、思想等修养达到一定程度时,艺术的出现就会达到一种境界。在纵观从“文人画”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文人画”从发展到至今,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文人出身,闲余时间较多的官吏,他能长期专心作画,如东晋的顾恺之,北宋的李公麟,元朝的赵孟頫,明朝的陈洪绶等。第二类:文人出身,并做文职官吏,用部分时间和精力作画。主要是为了抒情遗兴,追求自我表现,并把诗文书法直接与绘画结合,可以称

16、他们为典型的文人画家。如北宋的文同 苏轼 米芾 南宋的米友仁,杨无咎等。第三类:文人出身,但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成为隐士或以画为生的专心于书画的艺术家。如五代的荆浩 北宋的李成 元朝的元四家 明朝的沈周 唐寅 陈淳 徐渭等。第四类:文人出身,自晚明到20世纪初的几百年中,有大量在朝或在野的文人画家。缺乏创造精神,轻视职业画家的绘画及其流派,得到皇室贵族认可欣赏并之合作,扩大了文人画的消极影响。如清初四王等 。第五类:来自民间或出身贫苦的画工,在一定条件下,长期受到文人的熏陶,也具有文学书法的修养,如明朝的仇英 清末的任伯年等。综上所述,文人画的主体都是文人,都是修养深厚之人,凡是有成就的画家,都

17、是注重艺术修养的,这在许多画论当中也有论及,体现在以下方面:如首重“人品”的修养。所谓“人品不高,用墨无法”。如“读万卷书”,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文艺理论等,以提高文化和理论水平。如“行万里路”即要求艺术家们深入生活,开阔胸襟,积累创作素材。如“目饱前代奇迹”,继承一切优秀艺术传统,借古开今。这些论述,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修养深厚能够代表文人的人文素养,也是文人画的基本特征之一,同时这里说的“文气”又指“书卷气”也是文人画的基本审美品格的一种体现。(二)、言之有物“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古时的文人画不是忙三火四画出来立马就要卖钱的,而是兴之所至,信笔拈来,承载的是亦忧亦乐,表达的是真

18、性真情,文人画,当然有其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倪云林一再说:“仆之所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余之竹聊以为写胸中之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吴镇也说:“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诗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绘本身线条、笔墨本身。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它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 兴味。我们看八大山人在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鸟山水册中第一幅仅画一只雏鸡,小鸡置于画面中右偏下,这一位置的重心,将画面分割成四大块空间,每块空间的大小都不一样,

19、平衡而有变化。由于小鸡头部方向朝左,故题诗在右第二大块空间中,使空荡的背景顿时活跃起来,视觉上起到突破平衡和内容丰富的作用。小鸡的刻画生动传神,动态像小孩刚学走路,蹒跚得十分可爱,瞪着大眼警惕着前方,特别是眼后加三撇,像电波一样,好似前方有什么声响传来,使小鸡心惊胆怯。这只小雏鸡我们可以理解为它刚出蛋壳,表示出对这个世界的惊异与警惕;也可以理解为走失了群体,找不到妈妈,感到孤独而害怕,如何理解,任人们驰骋想象的翅膀,所以有时候少画,反而思想的容量更大,所以后人才能从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中看出他的忧愤和巨恨,他的笔中有怒骂声,墨中似有愤恨气,鱼翻怪眼,鸟睁怒目,张口鼓肚,一种求生不得生,求死不得死的

20、痛苦煎熬之状跃然纸上。皆是他精神状态的自然流入。所以说,文人画表达的是真性真情。这也是近代学者陈师曾对文人画总结的其中一点:“思想”。所以文人画家在用笔墨代表自己艺术上的个性,风格,生活感受,强调抒发性灵,这是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和感情的。其画中“言之有物”,也是文人画区别与其他艺术的审美特征。也在画中表现出高雅的格调。(三)、格调高雅北宋郭若虚有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的精论,这就突出地显现了对修养品德的看重,它可以直接和画品气韵的高低相联系,若人品不高则用墨无法,所以画作的品位也一定高不了。郭熙说:“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

21、则价低。”文人画中将画家的品德与精神强调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几乎成了其作品成败、优劣的关键。另一方面文人画家又总是表现出追求虚静淡泊的精神境界和高沽的人品。他们总是以画为寄托,以画为乐,无论自己身在庙堂还是心在老庄,其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畅神、写意。以表达自己的格调不同一般。文人画家大部分都是饱学博雅之士,文才学识是必须具备的基础,这对画作格调的赏析与品位有极大的影响。明代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言简意赅的表明了饱读诗书是文人教育的重要内容。画家高尚的人品在文人画中也很受重视和强调,很多人看画品的优劣与否就在于看其人品之高下。我们可以看看黄公望,黄公望三十一岁才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

22、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由于他热爱自然,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早期又在临摹众多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练就了深厚的功力,胸中积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显示了艺术上的高格调。他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这幅山水画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其格调高雅体现尽致。“文人画”的格调也表现在“诗书画”的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相同等结合,以表现出文人画的格调与之其他绘画的不同,表现出高雅的一面,也表现

23、出其审美特征。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文人画的基本特征,也能表现出其基本的审美品格。三、文人画的基本审美品格(一)、书卷与艺术的融合文文人画的基本特征中也强调其审美的品格,“学养深厚、言之有物、格调高雅”也道出了其基本的审美“文、真、清、化”。文人画的修养深厚也就是体现在文人画的“文气”即“书卷气”,“文人画”在前面也有解释到,是“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流入文人思想的绘画”。所以从文人之画来阐述文人画的“文”。那何谓“书卷气”?“书卷气”与“文”有何种联系?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外在表现。书卷气自然采自

24、于书卷,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读书,所以文人画之“书卷气”就是“文气”。文人又因其诗书画“三绝”的素养,从“书卷气”的表现由绘画内容到风格的诸多方面。就是“人文的素养”。文人画家不管从身份上来说还是从自身来说都与“文”离不开,他们的“文”可以转变为“人文素养”,因为文人画家不管从画题上的取材、还是画意上的情趣、画品上的文品、风格上的温润平淡。都表现出文气与艺术的融合。书卷与艺术的表现又在“自古以来善画画的人不是那些高官贵族,而是一些逸士高人,能够表达得精妙并且流传广远,不是那些职业画工可以比拟的,”可以看出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区别,其重要的区别是身份上的区别,文人画家的背后是社会地位、人品、思想、文化

25、修养、上升至画品等一些特质,这些特质就已经区别了那些职业画工是不能与之比拟的。也规定了文人画的本质文。然后从画题的取材上来说: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竹木,如唐王维以佛家的超世解脱开创了文人水墨山水,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发挥了山水画的单纯朴素,直接体现了文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到宋朝“四君子”题材的出现,比德为美,注重道德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在画意上,文人画家注重情趣意境的表达,王国维人间词话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才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我们可以看出,文艺作品中的境界,是作者的感情结合外界的景象的统一体。“有情有景”、“情景统一”是文

26、人画家创造的艺术意境。同时在画中体现的画品和文品,这里的文是指画中要有文学的气味。南宋邓椿有说:“画者文之极也,故古今之人,颇多著意。”可以看出画上的文气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文人画的风格上,表现出自己的审美趣味和较高的文化修养,追求一种平淡温润的境界,体现出“人文素养”,这就是文人画的书卷与艺术的融合文,也是文人画的基本审美品格“文”的体现。(二)、艺成而下 道成而上真 文人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注重人格的修养,那在传统文化当中又以什么样的文化为思想源泉?在中国画论中认为艺与道有着本来的联系,所谓“艺既是道,道既是艺”,而“画亦是艺也”,所以画既是道,又称“画道”。体现着中国

27、画特有的本质,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儒、道、佛、皆言道,那何谓道?老子有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当然也包括人与绘画,所以绘画也是由道而生。同时也是“道法自然”的表现,自然对于道来说,它是根本的东西,也是人取法的最根本的对象,这里的自然不只是客观的自然界,是指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完全自在的天然的状态。道家讲道“任自然”的思想已成为中国文人画家口头禅,中国画强调“当法自然”、“心师造化”、“天人合一”等无画处皆成妙境,合乎道的原则,故画既是“道”。 孔子也有说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又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所论道,重在人道,道不是在本

28、体意义上,而是在政治伦理意义上使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谓教化说、比德说、文质说等等,无不对中国文学艺术有极大影响,更体现了画通于人道。在王维开创的文人画以佛理禅趣入画,把画意与禅心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禅意画,所以苏轼才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如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黄公望因参禅而识画,或为以禅论画之始,同时他在参禅的过程中,也达到了庄学的境界,后做了全真教的道士,作画去甜、邪、俗、赖,体现出他的艺道。吴镇一心一意探索自己的艺术境界,信奉全真教,体现了他与世无争的精神。倪瓒其同父异母的兄长是全真教的道官,学养渊博,照顾倪瓒使三十岁之前的倪瓒不问世事,专

29、心读书作画,其画如其人,画面干净,超尘绝俗,给人一种清冷戚然之感,表现出内心高洁之境。同时画、禅都需要通过悟,得其妙境,而文人画所追求的“画外之画”闲、静、清、空、淡等深层次意境,正是禅境的体现,再之画、禅都不为前法所 拘泥,文人画家“不必循格,要在胸中实有吐出”的画风。在儒道佛三家中皆讲“一”这里的“一”,皆各家所言之道,如儒家:“吾道一以贯之”、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家:“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再引用到中国书画中来,则有石涛的“一画”论,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美学内涵。所以文人画的审美品格与道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在儒道佛三家合流中达到天人合一的本根。对于绘画各有其影响,儒学讲现在,道学讲未来,佛学讲过去和未来,比较起来,也就是让大家自由发展的意思,也让大家表现真实、真诚的自我。故文人画家以艺成而下 道成而上为“本真”。以表现出其“真”的品格。在艺成与道成的情况下,文人画家的画风也表现独特的审美。(三)、画风之品格清当文人画家体现出文人画的审美本质的时候就是以人文素养落实于具体的表现“笔墨”当中,其作品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比如:清、静、空、雅、远、韵等等,衍生出丰富微妙的画境。清恽寿平有语:“关仝苍莽之气惟乌目山人能得之,董巨气韵自然,虚实相生,此董巨神髓也”,是说:“关仝用笔老辣,皴、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