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4.20KB ,
资源ID:33823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823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积石山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积石山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1、积石山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积石山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根据省和州上的统一安排,县上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和广泛吸纳各部门、社会各族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积石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并经县委常委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实施好纲要顺利完成主要宏伟目标,必将有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十一五”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一)“十五”发展回顾及“十一五”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2、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增加投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圆满完成了第十个五年计划确定的预期目标,使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79亿元增加到3.24亿元,年均增长12.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亿元,年均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0.7亿元,年均增长9.17%;第三产业增加值0.96亿元,年均增长6.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90元,年均增长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达到2.07亿元,年均增长28.2%;财政收入1175万元,年均增长15.8%,人均财政收入49.3元,年均增长14.6%;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8440万元,年均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149元,年均增长5.9%。工业增加值增加到4177万元,年均增长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61万元,年均增长15.5%。 经济结构调整趋于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36.1:25.1:38.8调整到48.8:21.5:29.7。肉类总产值达到8105吨,年均增长21.8%,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投资结构有所改善,非国有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达2.5亿元,占全

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县上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认真实施项目拉动战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形成了大开发、大建设的喜人局面。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5亿元,比“九五”期间累计增长3.5倍。共实施重点项目134项,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83项,占总投资的53%,生产性建设项目25项,占总投资20%。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建成临大公路、大保公路改造及铺油、鹦鸽嘴大桥及县乡油路等交通项目,新建三级油路123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684公里。银河灌区改扩建、大峡截引工程、输水渠(马沟段)工程等农田水利项目相继建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累计达到9万亩。

5、完成退耕还林10.81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其它造林4.19万亩。建成了关家川河一级和大峡两座电站,新增装机容量3000千瓦。农网一、二期改造全面完成,城乡电网实现同网同价。沼气池逐步推广应用,能源供给结构日趋改善。积极实施了人饮解困、氟病改造等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8.3万人和6.5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了18个乡(镇)政府的危房改造、2323户“乐民新居”工程,改善了乡镇办公和群众居住条件。永积通县公路、吹桥公路吹安段、桥银段、吹麻滩中学教学楼、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等正在建设,进展顺利。 小城镇建设成绩斐然。县城新建办公、住宅、商贸等各类楼房67栋,计划总投资2.7亿元。新世纪花园住

6、宅小区一期、县城二环西路、滨河路一期工程、县城大禹广场和吹麻滩河床治理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新世纪花苑住宅小区二期、县城道路及排水工程等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建成了吹麻滩、大河家、别藏、居集综合市场。积石商贸城一期五栋铺面楼已建成使用。甘肃省乡镇企业示范园区建成水泥建材厂、饲料加工厂、新型装璜材料加工厂、进军药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了就业率,增加了群众收入。大河家经济开发园区建成了大河家建材厂、冶炼厂、砂石料厂、旭东有限公司。完成了大河家、别藏、刘集、安集、居集集镇道路硬化和石塬乡政府及乡直单位的整体搬迁工作。全县新开通公交车运营线路5条,各类出租车辆150辆,方便了群众,促进了经济发展。 社会各项事

7、业协调发展。坚持开展科普之冬(春)、送科技下乡活动,年受教育群众达8.9万人(次),完成各类科技培训235期。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增长2个百分点,2003年通过了省州组织的整县“普初”考核验收,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十五”期间全县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人数与前几个五年相比是最多的。建成国家义教、国侨办扶持、英国援教项目学校97所,总投资4125万元,建筑面积65178平方米。“少生快富”工程全面实施,计划生育率达到87.56%,人口自增率控制在8以内。“四苗”全程覆盖率达到94.24%,建成了县医院住院部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综合楼和6个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建成了69个

8、村的“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78%。建成县城和大河家、别藏、居集等重点集镇的宽带数据接入系统及无线市话网,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80%。建成图书馆和博物馆各一个,赢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歌(花儿)采录基地”称号。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污染物排放控制在了计划指标以内。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有序进行,依法治县进程加快,先进性教育进一步深入,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政策有效贯彻,促进了各民族和民族内部的大团结。工、青、妇等群团工作得到加强,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斗争深入开展,有效遏止了各类刑事案件

9、、治安案件、毒品案件等发案率,提高了破案率。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十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277万元,解决绝对贫困人口2.12万人,解决低收入人口4.64万人,农村贫困面由2000年的74.4%下降到2005年的58.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750元,比“九五”末增加1100元,年均增长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9元,净增287元,年均增长5.9%。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五”时期,是自治县成立以来,建设资金投入最大、经济增长速度最高、基础设施改善最快和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除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外,各

10、项宏观调控指标均能如期实现或超额完成。五年来值得总结和继续加以贯彻的成功经验有:一是坚持以农为主,发展多种经济成份,提高群众收入。二是加快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必须高举发展的旗帜,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加快发展来进行。三是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是加快发展的核心动力,必须根据发展变化的形势,结合全县实际,创新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抓主抓重抓突破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措施,必须抓住加快发展的主要矛盾,努力实现重点突破。五是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始终咬定发展抓项目不放松,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全力以赴搞好项目建设。六是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立足特色资源,充分发挥

11、比较优势,着力培育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走出特色发展之路。七是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的前提保证,必须加倍珍惜团结,倍加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八是“团结奋进、自力更生、走南闯北、敢闯敢干”的积石山精神是全县人民凝聚力量、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丰富,进一步弘扬广大。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经济结构尚不合理,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二是“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差,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缓慢,自然灾害频繁,边远山区群众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实现稳定解决

12、温饱、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任务十分艰巨。三是经济建设后劲不足,财源建设滞后,收支矛盾突出。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五是项目建设投资形式单一,利用外资和激活民间资本的领域不广。六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七是各类优惠政策尚未用足用活。 (三)发展环境 1、政策环境。一是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是我县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的现实机遇。二是国家和省上将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放在更加突

13、出的位置,继续执行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将我县的保安族、撒拉族列入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扶持,“十一五”期间,国家和省上将投入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资金5610万元,使我县的区域优势更加显现。三是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逐步实现公共财政均等化方针政策,将为我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新的机遇。四是国家将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东部部分产业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和融入全球性生产体系提供了发展空间。五是发达地区将继续出现劳动力紧缺现象,为我县输转大量剩余劳动力、做强做大劳务

14、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六是州上制定实施的临夏回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临夏回族自治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全省民营经济示范区若干优惠政策、临夏回族自治州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积石山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放开搞活、扶持发展区域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2、经济环境。一是资源开发潜力大。境内有银川河、吹麻滩河、刘集河等流域,总长210公里,流域面积850平方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5030千瓦。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28.52亿立方米,可利用的地表水1.42亿立方米,可利用的地下水174.5万立方米。草场面积45万亩,林地面积6.4万亩,宜农宜林荒地和滩涂地3

15、2万亩。旅游资源丰富,有三坪遗址、古冰川遗址、积石关、香水坪等名胜旅游景点。二是以保安腰刀生产和皮革、饲草料、中药材、新型装璜材料、太阳灶、沼气池加工及建材、冶炼等构建起了我县工业产业体系。三是劳务经济有望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农村剩余劳动力8万多人,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务经济的发展。四是以商贸业、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和服务行业,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3、社会环境。一是各族人民求发展、奔小康的愿望非常强烈,全社会发展氛围浓厚。二是少数民族善于经商的传统有利于培育壮大成为民族贸易现代物流产业。三是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形成的特有文化和生活习俗,增添了人文环境的区域性特色。我县具有“大禹治水的源头

16、、中国彩陶王的故乡、保安族聚居的地方、生态旅游的乐园、中国花椒之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歌(花儿)采录基地”等六张名片,对于提高我县知名度,加大招商力度,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条件。 未来五年,我县面临的发展环境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自力更生、勇于创新和敢闯敢干的精神,积极推进我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 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是全国发展战略机遇期,是我县夯实基础、创造条件、改善环境、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追赶全州发展

17、水平的重要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加快小城镇建设,振兴科技教育,全力抓好项目,发展优势工业,开发劳务经济,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城市农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 (二)发展定位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建成六大基地。即建成特色种植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民族特需用品基地、民俗风情生态旅游基地、水能资源开发基地。经过努力,力争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

18、结、文明开放、环境友好、风情独特、全面发展的新积石。 (三)遵循原则 1、坚持抢抓机遇,努力加快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深刻认识我县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机遇意识,落实“五个统筹”,遵循发展规划,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落实各项加快发展措施,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逐步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2、坚持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加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城乡结构。巩固提高一产,向产业化、特色化、工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升发展二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新技术化方向发展,全面壮大三产,向人性化、主体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

19、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品牌,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宽经济增长空间,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3、坚持节约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技术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最大限度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完善资源节约体系,科学高效的利用资源,创建循环经济模式,加大生态环境改善保护力度,建设资源节约性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搞好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力量。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之间的关系,在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巩固扩大民族团结进步成果,凝聚各族各界力量,众志成城,促进发展。 (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到2010年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支柱

20、产业基本形成,人口资源环境进一步协调发展,与省、州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步缩小。 总量调控目标。努力实现经济总量的较快增长,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增幅达到或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5%,逐步实现稳定解决温饱。 结构调整目标。到2010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达到40:25:35,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84%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对外贸易出口额实现零突破。 社会发展目标。到201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7%以下,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3%和85%,农村新型合

21、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10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治理率达到6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城镇绿化水平达到30%。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 人口与就业目标。到2010年,计划生育率达到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不突破4.7%,非农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有较大增长。 人民生活预期目标。人民群众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 三、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抓好项目建设,树立“发展抓项目”意识 1、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立足全局发展

22、,增强经济整体实力,精心论证、筛选、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以项目引资金,以项目促开发、以项目促发展。“十一五”期间,县列重点建设项目157项,总投资40.2亿元。重点实施大峡引水灌溉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永积通县公路、县城垃圾处理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及110千伏变电所建设、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寄宿制学校、国家开发银行县域经济发展贷款、国外政府贷款等骨干工程。继续抓好吹麻滩中学教学楼、关家川电站、吹桥公路改造等续建工程。积极争取2万吨马铃薯淀粉加工项目的动工建设。创新

23、项目运作思路,拓宽融资理念,建立广泛筛选、深度论证、梯次运作、纵横关联、储备充裕的金字塔型项目库立体构架。 2、创新项目管理体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州关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投资咨询评估管理、核准管理、备案管理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到位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重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监管,保证项目前期经费。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升项目前期工作质量。规范招投标行为,充分利用计划、财政、审计、监察等各种行政职能,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工程质量不断创优。建立竣工项目跟踪制度,开展效益评价工作,配套完善后续工程,

24、使项目投资发挥最大效益。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城镇基础设施。以促进城镇化建设为目标,按照“强化县城、培育重点集镇”的思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拓宽发展空间,扩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经济实力。促进城镇道路、给排水、通讯、抗震设防、美化亮化等基础条件改善。建成垃圾处理工程和大河家集镇道路及排水工程,逐步增强县城辐射带动功能。充分利用大河家集镇被列为全国试点小集镇和黄河水资源开发的有利机遇,加快大河家集镇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城镇综合抗御地震能力达到6级以上。加快开放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健全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体系,强化物业管理,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平方米。 2、交通基础设施。

25、全面提高县乡公路等级,建好干线路、改造县乡路、延伸乡村路。“十一五”重点建设好境内“一横四环六纵”路网主骨架。“一横”即临大公路;“四环”即吹桥路:吹麻滩-安集银川铺川桥头;柳大路:柳沟斜套樊家沟上坪三二家韩陕家四堡子大河家;曹铺路:曹姚徐扈家郭干张巴铺川;前居路:前庄瓦窖沟业卜湾劳动居集;“六纵”即桥银路:桥头银川;李中公路:李鲁家中咀岭;曹郭路:曹姚郭干;吹关路:吹麻滩关家川;柳关路:柳沟关家川;刘大公路:刘集肖家崔家梅坡大墩大河家公路改造及铺油。县乡公路全部建成油路,并完成部分乡村、村社的道路硬化。“十一五”末,公路行车总里程达到750公里,所有川源区行政村实现通油路和水泥路,山区行政村

26、通砂砾路面农二级以上公路。 3、能源开发利用。建成积石山县110千伏变电所及县城城网改造工程,四堡子电站、大河家电站、关家川电站、居集电站、崔家峡电站等,新增装机容量21.3万千瓦。完成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工程。依托 “涩宁兰”天然气输配工程,力争县城用上天然气。挖掘利用太阳能、沼气等各类再生能源,发展节能示范和循环经济等相关产业。 4、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走“蓄水、节水、用水”相结合的路子,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快以大峡引水灌溉工程、四堡子电力提灌改扩建工程为重点的水利体系建设。积极推广节水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满足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建设千亩以上

27、灌区等节水灌溉工程,加强重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到2010年,节水灌溉率达到60%以上,新修改造梯田5万亩。 (三)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工业带动农业的理念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继续实施“南油北药、东椒西畜”的经济发展布局,坚持突出特色、龙头牵动、利益联结、集中开发的原则,围绕产业重点和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加快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在确保粮食安全、稳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同时,扩大花椒、双低油菜、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种植、水产养殖、啤特果、鸡蛋皮核桃及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比重,增强农产品竞

28、争力。到2010年,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花椒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坚持把畜产品加工和特色产业发展放在主导性产业地位。积极推进标准化养殖规模,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养殖专业村50个,养殖小区10000户,肉牛饲养量达到7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15万只。推行“公司十协会十农户”和“公司十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提升技术装备、生产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创品牌、打优势,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形成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的产业化格局。重点抓好2万吨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药材加工、花椒加工和粮油加工企业。

29、 2、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顺应城镇化导向,作强作大劳务产业,鼓励、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进城、异地输转、梯次迁移、立体就业,变劳务资源存量为劳务经济增量,实施走出积石富积石路子。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拓宽劳务市场,有组织地输转劳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以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农业机械使用技术、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增加劳务培训投入,每个乡镇至少建立2个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年均常规培训2千人次,技能培训1500人次,使受训人数占到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40%以上,外出务工人员受训率达到60%以上。完善和规范农村劳动力市场,加强对

30、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在信息咨询、维护权益等方面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3、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工程。以稳定解决温饱为目标,充分用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继续实施以工代赈、两州一地、社会帮扶、能源建设、移民和农村 “六小”工程,完成90个参与式整村推进项目和5000人的易地搬迁任务,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扶助,重点解决好干旱山区、高寒阴湿区和库区移民的贫困问题,努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4、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扶持壮大农村合作组织,支持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建设服务和村镇规划工作。积极促进城乡结合部和集镇的经济发展。继续抓好生

31、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村道路、通信、电网、安全饮水、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第三产业,逐步解决农民饮水、住房、上学、看病、行路“五难”的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搞活商贸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1、完善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以“专业市场、特色商品街、大商场”建设为突破,加强硬件建设,规范经营管理,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集中力量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推进商贸流通,发展连

32、锁经营、便民超市、网络代理、社区服务等新兴业态,辐射带动城乡群众参与商贸流通。不断提升商贸业的水平和档次,抓好物流集散综合市场、农副产品专业市场,配套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扩大对外开放,发展进出口贸易,培育清真品牌为特色的劳务性、外向性商贸产业。 2、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加快旅游区硬件建设,建成古冰川遗址公园、积石民俗村、香水坪、盖新坪自然风景区、三坪遗址基础设施等旅游项目。加快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完善生态游、民俗风情游和文化遗产游,培育陶艺苑、传统工艺等旅游新品牌,使我县成为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新型特色旅游区域。“十一五”末年旅游的人数达到8.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821万元。占生产总值的3.3%以上。 3、整合三产资源。建立完善邮政综合服务体系和覆盖全县的高速宽带通信网络平台。到2010年,行政村通话率达到100%,移动用户达到1.5万户。鼓励企业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和生产装备的投资力度,积极引导信息、技术、信用、中介等新型行业和餐饮服务业发展。 (五)全面壮大民营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1、壮大民营经济发展实力。以建成乡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