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50KB ,
资源ID:336718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67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慢性冠心病的四大关键治疗原则.doc)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慢性冠心病的四大关键治疗原则.doc

1、慢性冠心病的四大关键治疗原则副主任医师 郝建国山东省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 目的 为了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的慢性状态,预防或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减轻或消除症状及异常改变,促使其康复和好转。方法 控制血压并达标,减慢心率至65次/分钟左右,保持血液正常流动状态,同时应用抗冠心病药物。结果 有效地控制血压达标在130/80mmHg,可减轻心脏的后负荷,使心脏在较轻负荷的“外环境”下轻松的工作;还可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肌血氧需求与冠脉血流供应不足的矛盾,可预防或减少心绞痛的发生,为冠心病的康复和好转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 控制心率在每分钟65次左右,可减少心脏的工作量和耗氧量,增加

2、心肌的供血时间,改善和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缓解或消除心肌与冠脉血流的供需矛盾。保持血液正常流动状态,主要是控制血脂、血糖在正常范围,常规应用阿司匹林,降低血液的粘滞性。可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应用抗冠心病药物主要是扩冠治疗,扩张冠状动脉口径,可明显地增加冠脉血流量。冠脉口径平均增加1倍时,冠脉血流量可增加16倍。结论 减轻心脏的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工作量,降低血液的粘滞性,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心肌的供血时间,扩张冠状动脉口径,增加冠脉血流量;即可从根本上缓解或消除心肌与冠脉血流的供需矛盾,促使慢性冠心病的康复和好转。【关键词】 慢性冠心病,血压,心率,心肌耗氧量,

3、冠脉血流量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CHD 的95%-99%,故习惯上将CHD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同义词。 1980年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专业组,建议冠心病的临床诊断,采用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业组通过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定义为:“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脉血流和心脏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它包括急性暂时性的和慢性的情况;可由于功能性

4、改变或器质性病变而引起”。“慢性冠心病”就是指冠心病慢性的情况状态。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冠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血氧需求是慢性冠心病的病理机制。冠脉血流与心肌血氧供需矛盾加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无症状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改变,冠脉血流与心肌血氧供需矛盾突然加大或冠脉血流阻断时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心肌长期的血供不足,致使心肌变性、萎缩、纤维组织增生和心脏扩大,可出现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治疗慢性冠心病就是要在防止心

5、绞痛、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前提下,防止或消除病因,减轻或消除症状及异常改变,促使其康复和好转。1 控制和保持正常血压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规定,冠心病的达标血压为130/80mmHg以下,如能耐受,尽可能降至130/80mmHg以下。血压增高可加重心脏的后负荷,使心脏的每一次收缩都处于超负荷状态,增加了心脏的工作强度,延长了心肌收缩时间,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因此,控制和保持正常血压,是治疗冠心病首要的关键原则。正常血压的控制和保持,有赖于规范的用药、控制血脂、血糖以及保持正常的体重。1.1 可降低心脏工作的强度130/80mmHg以下的达标血压,由于减轻了心脏的

6、后负荷,可使高血压患者心电图中重度左偏的QRS心电轴,逆转为轻度左偏甚至无偏移,其降低心脏工作强度的效果确切而明显,正常血压使心脏在较轻负荷的“外环境”下轻松的工作,有利于冠心病的康复和好转。1.2 能降低心肌耗氧量临床上常用“收缩期血压值与心率的乘积”,作为“心肌耗氧量(单位)”指标,血压越高心肌氧需求量越大,即血压越高心肌的耗氧量越大。比如每分钟心率在75次,收缩期血压值在140mmHg时,心肌每分钟的耗氧量为14075=10500个单位;而收缩期血压值降至130mmHg时,每分钟心肌耗氧量则减少到13075=9750个单位。收缩期血压值每降低10mmHg,每分钟就减少心肌耗氧量10500

7、-9750=750个单位,每小时即可减少心肌耗氧量75060=45000个单位,每天减少心肌耗氧量高达4500024=1080000个单位。控制和保持正常血压,减少了心肌耗氧量,缓解了心肌血氧需求与冠脉血流供应不足的矛盾,可预防或减少心绞痛的发生,为冠心病的康复和好转营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2 控制心率在每分钟65次左右控制心率可减少心脏的工作量和耗氧量,增加心肌的供血时间,改善和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缓解或消除心肌与冠脉血流的供需矛盾。因此,控制心率在每分钟65次左右,是治疗冠心病的第二个关键原则。控制心率可选用1受体阻滞剂或恬尔心,并根据心率多少来调整剂量和用法。2.1 可减少心脏的工作量

8、每分钟心率在65次左右,是正常心率范围的低限。比每分钟75次心率减少10次,每小时就减少了1060=600次,每天就减少了60024=14400次。也就等于让心脏休息了14400次。2.2 可增加心肌供血的时间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大部分深埋于心肌之中,心肌节律性的收缩对冠脉血流具有很大影响。心脏收缩时冠脉阻力最大,冠脉血流突然下降,有时甚至外流,心脏舒张时冠脉血流显著增加。因此,心肌的血液供应主要在心脏的舒张期。延长心脏的舒张期,即可增加冠脉血流量。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长于收缩期。以成人平均心率每分钟75次计算,每一个心动周期平均为0.8秒,其中心房收缩期为

9、0.1秒,心房舒张期为0.7秒,心室收缩期为0.3秒,心室舒张期为0.5秒。也就是说在平均心率每分钟75次时,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肌血液供应时间为0.7秒,心室肌的血液供应时间为0.5秒。每分钟减少10次心率,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肌血液供应时间可增加0.11秒,心室肌的血液供应时间可增加0.077秒。如按此计算每分钟减少10次心率,每天可增加的心房肌血液供应时间171.6分钟,心室肌的血液供应时间120.12分钟。2.3 可减少心肌的耗氧量由于“心肌氧耗氧量(单位)= 收缩期血压心率”。如每分钟心率在65次收缩期血压值在130mmHg时,每分钟心肌耗氧量为13065=8450个单位,比每分钟

10、心率在75次收缩期血压值在130mmHg时,13075=9750个单位,每分钟就减少心肌耗氧量9750-8450=1300个单位。每分钟减少10次心率,就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1300个单位,每小时即可减少心肌耗氧量130060=78000个单位,每天减少心肌耗氧量高达7800024=1872000个单位。比降低10mmHg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的效果更为明显。2.4 可降低右心房内压力冠脉血流量的多少,取决于舒张期主动脉血压与右心房血压之差以及血流通过冠状动脉的阻力。每条冠状动脉通过冠状静脉最后与右心房相通,右心房的压力大小直接影响着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可使心率较快患者的心电图中高大的P波降低甚至正

11、常。由于减慢心率延长了心房的舒张期,使心房内血压降低,与舒张期主动脉血压之差增大,故可增加冠脉血流量。3 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通过冠状动脉的阻力主要是冠状小动脉的口径。冠状小动脉口径的变化是影响冠脉血流量最重要的因素。据估计,主动脉血压增加1倍使冠脉血流量增加1倍,而冠状动脉平均口径增加1倍时冠脉血流量可增加16倍。扩张冠状动脉口径,可明显地增加冠脉血流量。因此,在心脏处于良好内、外环境的前提下,扩张冠状动脉口径,就是治疗冠心病的第三个关键原则。3.1 应用冠脉扩张剂如“乙氧黄酮”能选择性的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对周围血管、呼吸、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心脏功能等无影响。还可

12、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适用于治疗慢性冠心病、心绞痛和预防心肌梗死。副作用较少,可长期服用。治疗量:每次口服60mg,一日23次,重症者可酌情增加剂量。维持量:每次口服30mg,一日23次.3.2 应用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如“扩冠嗪”具有明显、持久的选择性的扩张冠脉作用,能降低冠脉阻力,从而增加冠脉血流量。该药口服吸收良好,26小时达血药峰浓度,半衰期约为24小时,其在心肌的浓度比在脑及其他组织高26倍。副作用很少,可长期服用。适用于冠脉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预防和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治疗。与强心甙并用可增强对慢性心衰的控制效果。注意禁用于新近心肌梗死的患者。口服:每次60mg,一日23次。静脉

13、注射:一次10mg,一日12次。3.3 应用抗心绞痛药如“曲美他嗪”具有对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加压素的作用,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周围循环血量,促进心肌代谢和心肌能量的产生,减轻心脏工作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心肌能量的消耗,从而使心肌的供需平衡。适用于冠脉功能不全、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注意禁用于新近心肌梗死的患者。口服:每次饭前20mg,一日3次。3.4 应用中药丹参制剂如“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适用于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对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异常有一定疗效,疗程越长效果越显著。口服:每次10丸,一日3次。

14、静脉注射:一日一次,每次81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滴注。4 降低血液的粘滞性血液的粘滞性是冠状动脉阻力的三大因素之一。血细胞聚集、血脂增高均可使血液粘滞性升高。血液粘滞性升高,加大了冠脉阻力,减少了冠脉血流量。餐后心绞痛可能与餐后血液含脂量增多,血液粘滞性升高有关。因此,降低血液的粘滞性,是治疗冠心病的第四个关键原则。4.1 常规应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推荐的心脑血管病化学预防药品,中国专家共识也建议慢性冠心病等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常规应用阿司匹林一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的粘滞性;二是可有效地防止血栓事件的发生;三是可以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存

15、率,而且是应用时间越长,生存优势越显著。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阻断血小板血栓素A2的产生,每日口服180mg的阿司匹林就能使血小板血栓素A2合成酶99%的受到抑制。最佳剂型是“阿司匹林精确肠溶片”,最佳剂量是每日100mg,最佳疗程是长期服用。 4.2 控制异常脂血症血脂异常除外可使血液粘滞性升高,更重要的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因。如不能有效地控制血脂异常,不但慢性冠心病不能得到控制,而且还能加速和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甚至发生心肌梗死。控制血脂异常的主要方法是饮食调节、药物控制。4.2.1 饮食调节主要是按照200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调节。首先是控制食用

16、油脂每人每天在30克以内,过量食入油脂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其次是控制肉、禽、鱼、蛋类食品总量每人每天在200克以内,过量食入肉禽鱼蛋可引起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异常酯血症;再次就是控制面食类等高能食品每人每天在400克以内,过量食入面食类等高能食品,易引起热能过剩、肥胖和血脂增高。提倡多食用新鲜蔬菜,既能增加饱腹感,又能提高维生素和钙磷等无机盐的营养水平,还不会引起血脂异常。4.2.2药物控制主要是应用降脂药物。目前,尚没有确定合适降脂药物的公认标准,主要是根据病人血脂异常的类型而选择用药。对严重的血脂异常患者,单用一种降脂药物难以达到降脂效果的,可考虑采用联合用药。4.2.2.1 混合性高血脂症的用药首选“他汀类”降脂药,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合成胆固醇的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使胆固醇合成减少,触发肝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