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9.34KB ,
资源ID:33663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663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禁忌语.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禁忌语.docx

1、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禁忌语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论文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使用禁忌语How to Avoid Taboo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姓 名: 林茗茗 周萍萍 学 号: 1202990711 1202990717 院 别: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师本英语 年 级: 12级 指导教师: 吴浩浩 2014年 11 月 27 日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使用禁忌语【中文摘要】:为了避免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触犯对方语言禁忌,本研究选取禁忌语为研究对象,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中、西禁忌语进行了对比,进而提出在交流中避免使用禁忌语的策略,即学习外来文化、比较文化

2、差异和使用委婉语。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交际双方了解禁忌语,主动有效地避免禁忌语,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关键词】:禁忌语;跨文化交际;禁忌语;避免措施 How to Avoid Taboo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Abstract:In order to avoid the misuse of taboo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question by making a comparison of taboos between that of wes

3、t and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proposes that communicators need to adopt strategies, i.e. learn foreign culture, make cultural comparison and make use of euphemism, for the purpose of achieving smooth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4、 lies in that it can help communicators of both parties to learn taboos and take effectively strategies to avoid them so that successfu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be realized.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ounter measures 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一、介绍 (1)(一)禁忌语的定义 (1

5、)(二)禁忌语的起源 (1)(三)禁忌语的发展 (1)二、跨文化交际理论(2)(一)跨文化交际理论简介 (2)(二)跨文化交际理论对避免使用禁忌语的作用 (2)三、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3)(一)中西方禁忌语的相似之处 (3)(二)中西方禁忌语的不同之处 (6)四、避免使用禁忌语的措施 (7)(一)学习外来文化 (7)(二)比较文化差异 (7)(三)使用委婉语 (8)五、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一、介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为了更好的达到沟通的目的,人们开始学习外语。尽管有些人已经熟练掌握了语音、语法、词汇等等技能,他们仍然觉得与

6、外国人交流时难免力不从心,有时候还容易踩到“雷区”,无意识地冒犯了他人。究其原因,就在于学习者过多关注的是语言本身,而忽略了隐含在语言背后的文化,缺乏跨文化交际理论修养和意识。由此,本研究认为实现成功地交流基于跨文化交际双方深刻了解彼此文化的基础之上。然而禁忌语正是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正确了解中西方语言禁忌现象有助于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言语不当的行为,帮助双方建立友好的关系。(一)禁忌语的定义基于传统文化、社会风俗、使用习惯、心理承受等等多方面的因素,人们在日常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中存在一些刻意避讳的话语,也就是禁忌语。禁忌语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禁忌的一部分,也是各国之间普遍

7、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语的构造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一是在人文宗教、风俗习惯上敬畏的某些神明或禁止的某些行为;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约定俗成不在公共场合讨论的某些话题和做的某些事情;三是人们为了文明礼貌,避免说的一些粗俗的词语;四是人们为了表达尊重,刻意避免的一些冒犯到他人的话语。(二) 禁忌语的起源据悉,在中国,禁忌语又简称 “语讳”。早在汉书艺文志阴阳家中就有关于禁忌的记载“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曲礼中也曾记载:“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在西方,禁忌语(taboo)一词则源于汤加语(汤加语是位于南太平洋汤加群岛上的居民使用的语言),意思

8、是“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情”,在当地,禁忌指的是神圣的、被禁止的或者需要特别注意的人、事物或者活动。18世纪英国水手 James Cook 首次在汤加语习俗中注意到,而后把这个单词带到了英语中。(三) 禁忌语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禁忌现象不止存在于汤加群岛,也不只与神明挂钩,而是广泛地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之中。禁忌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每个时代,不论是哪个国家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禁忌语和与其相应的规避形式。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探索还未深入,出于对安抚那掌控着宇宙万物的神秘力量的害怕和渴望或许是产生禁忌语的最初原因。时至今日,这些潜在的动力仍然以一种淡化了的、微妙的形式存在,人们会不自

9、觉的避讳一些现象以求心理上的安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未知领域的认识和了解,这种最初的动机会逐渐衰落,而为他人着想的情感趋向将成为禁忌语产生的另外一股动力。对可能会使他人受到精神伤害的担心以及为他人着想的愿望促使人们去使用善意的言辞(kind words)。比如说我们在形容老年期(old age)的时候,我们往往不直白的表达,而是用黄金岁月(the golden age)来替代。二、跨文化交际理论(一)跨文化交际理论简介 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分享彼此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以达到顺利交际的

10、目的的一门多学科渗透的边缘学科。跨文化交际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Hall)率先提出的。而由EdwarHall编著的无声的语言则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它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究。发展到现在,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核心已经确立为是普通交际学的交际论,它主要研究交际和文化的关系.其研究内容包括学科的理论概念,学科的哲学思想,影响跨文化交际过程及交际行为的诸因素等等。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因素即为文化差异,包括社会文化的差异、知识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风俗习惯的差异和身体语言的差异。目前跨文化交际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语言学界研究的热

11、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迫切需要在思想和文化等领域进行广泛交流,诸多因素都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产生了三门既非常相似又相互独立的语言学科,它们分别是“跨文化交际学”、“语言国情学”和“文化语言学”。(2)跨文化交际理论对避免使用禁忌语的作用在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人民需要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相应地,外国人也希望学习中国深厚的社会文化底蕴。而由于不同文化对在一定语境下什么是禁忌语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如果对其缺乏了解或使用不当就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对于禁忌语,许多人采用回避的方式,但是

12、禁忌语作为人类语言的一部分,在生活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无论人们主观上有意还是无意。语言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禁忌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与文化背景紧密相连。正如上文所述,影响跨文化交际最主要的因素即为文化差异,因此学好跨文化交际学无疑会极大促进文化认知,进而对避免使用禁忌语有直接的作用。 总之,交际者掌握跨文化交际理论,并且运用其原理分析跨文化交际实践中的文化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有效沟通,那么跨文化交际就能顺利地进行。对于禁忌语,交际者需要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基础上对比其文化差异,提出处理方法,避免由禁忌语产生的交际障碍。这既能丰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发展,同时对交际者个人或交际者所在的国家顺利开展

13、对外交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中西方禁忌语如同前面我们所提及的那样,禁忌语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存在于每个民族、每种文化之中。中西方在宗教信仰、社会风俗、认知角度等等方面的异同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有相似,也有不同。(一) 中西方禁忌语的相似之处尽管中西方有着各自独立的文化体系,但是对于不幸和灾难的避讳,对于宗教神明的信奉以及对于歧视的规避这几个方面,二者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 1、 不幸和灾难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有一些情况似乎是无法抗拒的,比如死亡、重大的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等。人们害怕它们的到来,甚至会觉得灾难的发生都是由于有人提及,所以,避而不谈成为求得心理安稳最好的良方。人们对“死”

14、(death)这个字眼最为敏感,也最为害怕。因为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止,冷冰冰的躯体再也感受不到世界的温暖,对于亲朋好友来说,这也将是巨大的灾难。所以,人们会尽量避免谈及到这个字眼的话题,对于家里刚刚有人过世的人来说,在交谈中避免这个字眼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必须要提及,那也要尽可能用一些委婉语来替代。西方人经常使用的一些指代词汇是:“pass away”、“pass on”、“pass out”、“close ones day”、“fall asleep”、“join the great majority”、“pay the debt of nature”、“depart to god”、“be

15、 no more”、“expire”等等。这些词汇不仅婉转地表明了死亡这种状态,而且很多还表达出了对逝世者衷心的祝愿。不仅如此,对于安放棺材的地方,西方人也采取了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原先,他们把这样的地方称为“mortuary”或者是“cemetery”,这样的表达让人觉得过于无情和随便。为了给冷冰冰的死亡增加一点温度,他们用“funeral home” 和 “memorial park”这样的词汇来取代,显然,“home”和“park”这样的单词往往可以营造出一种温暖、舒适、宁静的氛围,尽管结果没有得到任何改变,但是这样的表达却能让人更容易接受既定的事实。从古至今,在我们所熟知的中文词汇里面,

16、也有许多是委婉地表达“死亡”的,比如“呜呼哀哉”、“去世”、“逝世”、“谢世”、“寿终”、“作古”、“与世长辞”、“去见马克思”、“心脏停止了跳动”、“翘辫子”、“见阎王爷”等等。这些词都没有涉及到“死”这个字眼,而是借用另外一种意向表达。在巴金先生的著作家中就曾经描写过这样一个场景,仆人因为直接说老太爷死了而遭受到毒打,由此可以看出,“死”这个字眼在中国人眼中是多么不吉利,就算是实事求是也不能直接说出。除了死亡之外,人们对一些特殊疾病也十分忌讳,因为提及这些名词总是会增加一种莫名的紧张感和恐惧。比如说癌症(cancer),众所知周,这是一种直接威胁到生命的疾病,所以,西方人就使用“The B

17、ig C”或者“terminal disease”这样的说法来指代,而中国人往往会用“身患绝症”和“得了不治之症”来形容病患。尽管病情并不会因为称呼的改变得到缓解,但是相对于赤裸裸的听到疾病的名称,这样的表达或多或少可以减轻一点心理负担。无独有偶,在19世纪,人们赋予了“肺炎”一个好听的名字“the old mans friend”,而对于一些精神疾病,人们也倾向于委婉地表达,比如“Hes not all there.”,“Hes a little confused/ eccentric等等,人们用这样的方式缓解对疾病的恐惧,舒缓精神上的压力。面对还未发生的不幸时,人们也是唯恐避之不及。比如“

18、怀孕”(pregnancy)本来是一件相当美好的事情,但是人们也不会直截了当地说,似乎这样一来就会有“流产”(abortion)的风险。所以西方人一般会说,“She is expecting.”, “She is about to be in the family way.”,“She is in a delicate condition.”以及“She is about to have a bless event.”。这样的说法不仅惟妙惟肖,而且使孕者和她的家人都感到很安心。而中国人也是用一种欢欣中带着谨慎的态度来形容这件神圣的事情,“她有喜啦”,“她有啦”或者是“她要做妈妈啦”是比较常见的

19、几种说法。 2、 人体隐私部位、性爱行为以及排泄从猿猴进化到人类,不仅是身体发生了变化,思维也产生了明显的改变。人类开始有了“文明”的概念,知廉耻,懂礼仪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符合社会的行为规范,人们逐渐形成共识,在公共场合讨论诸如人体隐私部位、性爱行为以及排泄这样话题和谈及一些粗俗的词汇都被认为是粗鲁的行为。一般认为,西方人在性的问题上非常开放,的确,在19世纪60年代,性解放就已经席卷整个西方国家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方人可以接受任何形容这件事的词汇,比较能被人接受的是“make it” 或者“sleep together”。美剧中的高频词汇,如“fuck”,“

20、fuck you”其实在西方人眼中也是十分不礼貌的,在正式的公共场合这些词汇是绝不容许出现的。相对来说“性保守”的中国人则一般用“那事”, “房事”, “男女关系”这样比较隐晦的词来指代。自然,人体的隐私部位也是人们不会直接提及的词汇,经常使用的是“secret parts” 或者“privacy parts”,对应中文里面的“那个”、“下部”。而关于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提到的事情上厕所(go to toilet),中西方都是尽量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英语中常见的有“use the bathroom”、“go to the restroom/washroom”、“do ones needs”, “w

21、ash ones hands”等,中文里面也有类似的表达,如“净手”、“如厕”、“方便”、“解手”, “上大/小号”。 3、 种族和歧视“人人生而平等”,这是美国独立宣言里的第一句话。实现平等的愿望曾让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奉献一生,但是在种族主义者眼里,有些人生来就是低人一等的,他们用言语进行人身攻击,以显示“高人一等”的姿态。美国是一个种族大熔炉,不仅有原来所属新大陆各族群,也有各种来自旧大陆的族群。主流人种是白人,还有黑人、亚裔、华人、日本人、韩国人、原住民印地安人等等,种族歧视相当普遍,有部分美国人甚至把印地安人当作异类。就连颜色也带上了歧视的色彩,“white”(白色)往往被当作是一个积极

22、的词汇,常常跟 “pure”(纯洁),“clear”(干净),“innocent”(天真)相联系,然后,“black”(黑色)却总是跟“evil”(邪恶),“sin”(罪恶),“dirty”(不净)相关联。如果一个人名声相当不好,人们就会叫他“a black sheep”,而不是“a white sheep”。 而诸如“nigger”, “Negron”这样的词汇更是充斥着对黑人的轻视和不尊重。这种对其他种族的不敬不仅仅存在于美国,其他国家也是比比皆是,比如用“dagos”称呼印度人,用“kikes”称呼犹太人,用“Pollacks”称呼波兰人,用“chinks” 称呼中国人,这样的称呼充分显

23、示出强者对弱者居高临下的态度。这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称谓也出现在古代中国。众所周知,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古代用“蛮夷戎狄”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一开始,这个词只是用地理位置的概念来称呼其他民族,并没有带有任何贬义,但是随着少数民族的崛起,华夏民族受到的威胁日益严重,夷夏之间开始划出了明确的界限,“蛮、夷、戎、狄”的称呼也就随之被赋予了歧视和侮辱性的含义。在越来越重视社会公正平等的今天,这些带有歧视性的称谓也渐渐被人们所摒弃,成为社会禁忌语的一部分。(二) 中西方禁忌语的不同之处如同我们前面提及的那样,中西方在诸多方面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二者在禁忌语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同。 1、 数字和颜色

24、不知源于何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一些数字和颜色。这种对某些数字和颜色厌恶的情感趋向存在于每个国家,但是对某一颜色或数字的具体态度又不尽相同。在英国和美国,“13”这个数字总是让人惴惴不安。如果要追溯原因,或许是起于耶稣的第13个弟子犹大为贪图三十块银币将耶酥出卖这个故事,西方人憎恶犹大,故把“13”这个数字当作“不幸的象征”。人们极力避免凡是跟“13”沾上关系的事物,比如说,西方许多楼房都没有第“13”层,人们拒绝座第“13”排,在任何月份的“13”号人们都会感到十分不安等等。但是在中国,这个数字就十分普通,并没有给人们带来任何困扰。不过,中国人也有自己忌讳的数字,也就是“四”

25、(4),原因就在于这个数字的中文发音与“死”相近,在我国,很多医院都没有四号病房和病床,比较忌讳的人在非提到不可时,还会用“两个二”或者“两双”这样的说法来替代。颜色也是一样,往往被人们赋予情感色彩,那些被人们当做“不吉利”的色彩也就渐渐演变成社会禁忌语的一部分。在这方面,中西方国家对同一种颜色所持的态度也常常截然相反。比如说,在西方,白色总是被认为是“纯洁”, “明亮” 的象征,新娘的礼服是白色的,神圣的教堂外壁是白色的,许多人的私人住宅也被漆成白色。中国人可就不这么认为了,白色常常让中国人觉得很阴郁,特别是一些思想传统的老人家认为白衣白裤只能在葬礼上穿。跟“白”有关的形容词也多是形容一些不

26、好的状态,比如一个人脸色不好,我们会说她脸色“惨白”,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会说“白得渗人”等等。 2、 动植物 动植物的存在为我们的世界增色不少。在西方国家,人们爱猫,但是却憎恶“黑猫”(black cats),它们常常被跟女巫联系在一起,电影电视剧中,有女巫出现的地方,往往就会有黑猫的镜头。在街上如果看见黑猫,人们第一个念头是赶紧避开,就像中国人看见乌鸦的反应一样。中国却一直有黑猫辟邪的说法,古语有云“玄猫置屋东南,辟邪”,而黑猫是猫类里最有灵性的动物,它们能看见不洁的东西并震慑住那些不净之物,所以中国古代的屋檐上常常有猫的图腾和小雕象。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送花都是一件非常得体,有礼貌

27、的事情,特别是去探望病人时,人们往往会送上一束鲜花表达希望痊愈的期许。但是在花的颜色,种类和数量的选择上都是需要十分讲究的,比如说西方人就十分忌讳白色的花,他们认为这将招来更大的祸患,而在中国,病人却乐意接受一大捧的百合。 3、 个人隐私西方人很看重个人隐私,在他们眼里,年龄、收入、家庭住址、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见解等等都是他们的私事,外人无权过问。询问这些事情会被当做是粗俗、没有教养的行为。中国人却没有那么多的禁忌,有时候询问这些问题反倒让人觉得很亲切。中国人热衷于建立密切的联系,无话不谈常常被认为是互相信任的一种表现,这样一些话题经常出现在第一次见面的谈话中,一来二往就熟络起来了,中国

28、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切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表现,根本就没有什么必要去刻意避讳。四、避免使用禁忌语的措施 避免禁忌语的使用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了解和掌握中西方禁忌语的基本知识对于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以求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时代,不论是哪个国家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禁忌语和与其相应的规避形式。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对中西方禁忌语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对于避免禁忌语带来的伤害的措施和补救方法有如下几点。 (一) 学习外来文化时代在变化,禁忌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观念的转变也在发生着变化。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

29、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不能始终停留在我们我们已知的认知领域,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素养的提高,以便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外来文化。禁忌语受限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同样的物象,同样的单词在不同国家可能都是人们禁忌的对象,但更多的则是不同。一个人若是想要尽量避免使用禁忌语,就要对外来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如果不能做到细致入微的了解每个方面,也应该要宏观把握外来文化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发展趋势等等方面.(二) 比较语言差异总的来说,任何文化间都存在着共性和差异,禁忌语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禁忌语也存在异同。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从共同性达到交际的共识,从差异性中了解不同文化,避免交际时

30、的尴尬。汉英禁忌语的语言共同性主要表现在对不幸和灾难,人体排泄和私密部位,粗俗的语言和事物,宗教上以及心理上的一些禁忌。相对来说,中西方禁忌语的语言差异则更多,更明显,不仅仅是存在于诸如个人隐私等方面,也存在于因文化差异对事物的不同评价和看法中。语言禁忌背后所依托的是深厚的文化蕴涵。在进行汉英禁忌语的比较时,我们发现,汉英禁忌语的差异性其实就是汉英文化差异性的具体体现,即便是那些总体相似的禁忌语,在特定的语境下也会略有不同,这都是根植于相异的文化内涵中。所以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应多注意汉英禁忌语的差异,不断去总结这两种语言的差异并积累,以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三) 使用委婉语如果有些禁忌语不

31、可避免, 非要提及, 也应使用婉转的语言表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委婉语,即用婉转含蓄的规避形式去表达。委婉语就是双方为了达到愉快交流的目的而使用的一种避免禁忌内容的充满智慧的表达方式。它常常用一种不明说的,含糊的说法代替令人不悦或对人不敬的内容。委婉语几乎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它们往往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达到“委婉”的目的,如比喻、借代、双关、反语等等。借助比喻(Metaphor)委婉的最大特点就是使用喻体掩盖了事物的真实面目。比如我们前面提到对“死亡”(death)的一些称呼,英文中的fall asleep”,中文中的“回老家”、“安眠”等等。又比如说,当一个犯人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时,他的

32、家人为了保存脸面,会说“他被送去一所大房子了”,而不会直接说“他进监狱了”。借助借代(Synecdoche)委婉则是用一个对象代替不愿启齿的另外一个对象,比如汉语用“走”代替“死亡”,用“阿飞”代替地痞流氓。无独有偶,英语中也有类似的用法,比如用“look off color”(颜色不好)代替身体状况不好,用“insane”(不清醒)代替发疯等等。利用双关(Pun)委婉是用一个词语兼顾表达表层和内层意思。比如我们经常在卫生间看见的标语“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样的表达意思明了又不至于太过直白,易于让人接受。运用反语(Irony)进行委婉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表达方式。也就是使用与要表达的意思相反的语句来表达本意,有的表达一种讽刺的意味,有的则能使语气轻松,内容生动活泼。我们前面提到将肺炎婉称为the old mans friend, 就是因为在青霉素发现之前, 体质较弱的老年人特别害怕肺炎, 所以用反语来表示表达。许多领导人也善于英语这一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