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58.03KB ,
资源ID:33552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552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政治复习知识与检测必修4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与检测必修4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

1、高考政治复习知识与检测必修4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知识经纬【知识清单】1、实践是人们改造_的_活动。2、实践具有_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_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_、_和_ 。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_、_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4、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_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_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_

2、的发展着的,都受到一定_的制约,是一定_的产物。5、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有三种:一种是改造自然的_,二是_,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_。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_,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实践是检验认识的_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_和_。参考答案:客观世界 物质性 客观物质性 构成要素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对象 实践的手段 有目的 有意识 单个人的孤立 社会关系 历史 历史条件 历史条件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来源 动力 真理性 目的 归宿【要点精析】要点一:关于实践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

3、,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基本特征。 首先,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一方面:实践的三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其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表现在:第一,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们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物质生活资料;第二,在改造社会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

4、客观世界打上了人的烙印。 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第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实践能够成为联系主客观的桥梁。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在阶级社会中,

5、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要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举例:西红柿的食用之迷揭开过程; 名言: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表现在:第

6、一,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总是旧的矛盾不断解决、新的矛盾不断产生的过程,这就推动人们不断去探索。第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第三,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归根结底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人们在实践的同时,不断总结新经验,获得新知识,产生新科学,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的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推动人类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举例: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3、实践是检验认识

7、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个人的认识、权威的观点、多数人的意见不能用来检验认识;科学理论作为主观的东西,也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主观的东西不能用主观本身来检验。(3)客观事物也无法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因为认识的对象本身也不会“自言其明”。(4)只有实践是主观和客观联系的桥梁。实践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在实践过程中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就有了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

8、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般来说,如果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举例:哥白尼的太阳系假说被加勒证实。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脱离了实践,认识也失去了意义。 举例: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思维拓展 根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一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的死亡,输血医疗手段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

9、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兴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了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类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审题过程:首先,审设问,题目明确要求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因此我们要明确这一原理所包含的知识层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后基本明确本题应该从这四个方面,结合材料,加以阐释。第二步,分析材料,提取与理论知识相吻合的关键信息。“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一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 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治病救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

10、源。但是随着医学实践的发展,为输血技术提出了新的问题,出现了新的矛盾,最后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至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接着,我们需要通观材料,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至最后,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到成功解决,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最后,从输羊血成功救人到输血失败,直至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类血型系统,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这意味着认识世界本身不是目的,最终归宿是运用医学知识去指导实践,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第三步,理论结合实际,分层阐述,注意语言简练和表达准确。参考答案:(1)第一次输羊

11、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治病救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至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至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到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讨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疑点突破】疑点一:实践观点的三个误区误区一: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只有人的活动,才谈得上实践,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改造世界的活动可分为改造

12、客观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误区二: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的活动。这一观点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构成实践的要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因而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不是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界的本能活动,人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也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它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误区三: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不存在盲目的实践。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意识的支配之下进行的,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我们

13、所讲的盲目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导致失败。疑点二:“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但这并不排除通过读书获得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前者是认识的产生问题,是“源”;后者是知识的传授问题,是“流”,两者并不矛盾。所以,既不能因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否认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也不能因强

14、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而否认读书的必要性,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疑点三: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唯一标准就是说没有其他标准了:(1)不能把科学理论作为标准。人的认识不具备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征,即使是科学理论,也只能起指导作用,不能起检验作用。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不能把客观事物作为检验的标准,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不会把主观认识同自身加以对照,因而也无法判断一种认识是否正确。【课外拓展】河神与海神的对话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

15、,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浚,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选自庄子秋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受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水平的制约。(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2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

16、认识的无限性。知识经纬【知识清单】1.真理是标志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_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真理与_的界限不容混淆。3.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和_,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都会变成谬误。4.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_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_的统一。5.认识具有_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6.认识具有_性。认识的对象是_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_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

17、止境的过程。7.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_ 或_ 。8.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_ 和永恒的_。参考答案:1.主观同客观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2.客观性 谬误 3.条件 范围 4.特定的过程 具体的历史 5.反复 6.无限 无限变化着 社会实践 7.波浪式的前进 螺旋式的上升 8.追求 使命【要点精析】要点一:真理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1)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

18、,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因为:一方面真理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2)由于人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1)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里的特定过程是从时间上讲的,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9、,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里的条件和范围是从空间上讲的,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4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1)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要点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

20、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

21、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4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思维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

2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12分)审题过程:本题要求运用真理的观点,结合材料阐述论证分析。首先,同学们需要明确真理的观点所涉及的知识串,第一,真理从本质上作为正确的认识,它的来源和发展的基础都是实践。第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第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往往需要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然后,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佐证哲学原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23、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这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对引起气候变暖的原因,这一认识,是一个逐渐接近真理的过程,不断的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向前推移,证明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最后,需要同学们将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加以阐述。注意原理的表述完整。参考答案: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

24、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多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疑点突破】疑点一:关于真理问题的几个误区:误区一: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 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误区二:认为真理是认识,不

25、具有客观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人们的认识,属于主观范畴,但真理不应当包括同客观实际相违背的主观成分。一切科学的定律、学说、理论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们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如果不符合,就是谬误。因此,凡真理都具有客观性。 【高清课堂:求索真理的历程(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3:4434:41) 误区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因而是永恒不变的。 真理是客观的,但真理又是发展的。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疑点二:认识论原理总结范畴标题世界观方法论第

26、六课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中检验发展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正确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反之,错误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认识和发展真理真理真理的属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课外拓展】 “知”与“行” 知,指认识和知识;行,指行动和行为,即实践。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的关系有过多次尖锐的争论。先秦学者认为知易行难,语出左传昭公十年:“非知之实

27、难,将在行之。”认为知固然困难,而更难的则在于付诸行动。北宋程颐认为知先行后,知难行亦难。明王守仁认为:“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提倡知行合一,其实质是以知代行。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知行相合以为用”,强调:“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近代的孙中山在承认知统于行的基础上,提出了“知难行易”说,强调知对于行的重要作用。辩证唯物论认为行(实践)是知(认识)的基础,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从感性认识而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实践无穷、认识也无限。一、单选题1甲醛与酚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颜色深浅与甲醛含量成正比,据此人们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

28、酚试剂检测甲醛方法,现在已被许多专业除甲醛公司及各甲醛检测仪制造商所采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有:酚具有反应特性是发现酚试剂法的物质基础意识活动的创造性为检测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必须超出认识的范畴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酚试剂检测方法的适用条件及范围是相对的A B C D2针对全球抗疟的重要武器、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推广的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抗药性”卫生难题,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数年,终于揭开青蒿素抗疟机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疗应对方案,用事实告诉世界:青蒿素依然是人类抗疟首选高效药物。这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以造福人类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永恒真理实践是检

29、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B C D3嫦娥四号在世界上首次借助地月中继通信卫星实现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并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其搭载的科学实验项目验证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理论,这为我国未来的太空探索打下坚实基础。这主要说明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具有真理性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并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获得认识是为了填补人类对于月球背面认知上的空白A B C D4某作家说,一些所谓“心灵鸡汤”并不接近生活真相,不但没有养分甚至还有害。因为生活是庞大复杂,青少年如果真正相信一句看起来很精致的话,并用它去解读自己尚未开启的人

30、生的时候,就会放弃探索生命这复杂事物的可能性。对上述观点解读合理的是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对生活真相的揭示具有主体差异性亲身参与生活实践所获得的感悟比间接经验更具有科学性感悟人生意义有赖于对庞大而复杂生命历程的不懈探索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A B C D5科学家目前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认知非常有限,“科学家不知道病毒的生命周期,也不知道病毒感染以后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是什么,更不了解它的共进化规律,甚至不知道病毒长什么样、包含哪些蛋白、这些蛋白分别什么作用。”目前,欧洲、美国等国家相继有科研团队和公司宣布开发相关疫苗,但尚无成功投入使用。中国作为非洲猪瘟疫苗研究的“新手”,“任重而道远”。从认识的客体看,中国专家“任重而道远”的原因是专家们的认识能力水平是有限的 病毒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病毒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A B C D6“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