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0.05KB ,
资源ID:335033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503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公共政策分析单元复习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公共政策分析单元复习要点.docx

1、公共政策分析单元复习要点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陈庆主编公共政策单元复习要点第一章【公共政策】是由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其实施效果的研究。1、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公共政策的实质之一是如何增进社会利益。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从社会利益中,由利益选择到利益整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4)增

2、进社会利益(5)公共政策的本质我们认为,在对公共政策本质的理解上,应突出以下内容:要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对全社会的利益分配;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要在增进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中突出公平。2、公共政策的历史沿革(了解)两种路径:(1)拉斯韦尔、德洛尔模式:政策科学(政治角度、价值、民主)(2)政策分析途径:(数据分析、不考虑价值问题、运筹学基础)3、公共政策综合分析框架(1)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2)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3)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4)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第二章【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各方

3、在掌握对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性的信息的量和质上出现了差异。【阿罗不可能定理】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了一套基本上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标准,然后证明了:同时满足这些标准的加总方式是不存在的。这一结论被称为“阿罗不可能定理”。它的意义在于,它说明了我们在集体行动中无论采用何种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都是存在缺陷的。【市场失灵】(1)主要内容:与现实世界中所有的事物一样,市场本身也是不完美的。在市场不完美的情况下,市场保证经济效率的优势就或多或少的要打一些折扣。另一方面,及时不考虑不完美的市场造成效率损失的可能性,市场在促进另一个价值标准公平的实现也往往不能令人满意。(2)市场不完美造成效率的损失主要包括:垄断

4、与效率损失公共物品与效率损失外部效应与效率损失信息不对称与效率损失【政府失灵】(1)作为一种加总社会中所有个体的意见的途径,政府是不完美的。(2)政府中的决策者可能会被少数人的利益所引导,从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的利益。(3)行政机关的低效率问题。(4)政府失灵的其他方面:民主投票过程的高成本、直接民主过程可能缺乏保护少数人利益的机制、代议制民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政治周期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等。【志愿失灵】(1)与政府途径相比,单纯依靠第三部门一般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或服务)。(2)与政府途径不同,第三部门说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分布上可能具有不平衡性。(3)第三部

5、门的志愿组织很可能会受到其捐助者过多的影响,从而将违背民主原则的家长制作风带入其服务过程中。(4)第三部门可能会由于不能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而制约其服务能力。【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存在与市场之外因此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进一步讲,如果发生在市场之内的某种活动,其影响范围超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即这种活动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市场之内,但其延伸部分扩展到了不存在市场的地方,那么,这种市场之内的活动在不存在市场的地方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外部效应。)1、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及其

6、优缺点(1)作为非正式部门的社区:社区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最基本途径,无论对于私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都是如此。与其他三个部门相比,社区的最主要特点是它的非正式性,我们可以将其称作第四部门。作用:社区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般来说,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越是滞后,社区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越大。比如,到目前为止,社区仍然是我国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2)三个正式部门:政府(第一部门)、市场(第二部门)、第三部门(志愿部门)作用:以养老问题的解决为例。政府在养老问题的解决方面所发挥的首要作用是通过立法来强制性地筹集养老基金;私人企业所运营的养老保险通常是社会保险体系的一个必

7、要的补充;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救助、为特定的老年人群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直接参与到养老问题的解决过程中。2、关于政府角色定位和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一些事实(了解)(1)市场化趋势。(第一,20世纪中后期之后,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许多国家进行了全面的政府管制改革,政府干预的程度趋向于不断减少。第二,在同一时期中,许多原先由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包括原先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开始了全面转轨过程。转轨的目的就是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性途径的经济和社会。第三,发达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在参与解决许多国家的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以所谓的“华盛顿共识”为基础,推动发生危机的国家重新

8、定位其政府角色,加强市场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2)第三部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社区角色的变迁(两个趋势: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非政府部门的角色不断地被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侵蚀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实践也越来越强调社区的重要性,包括依靠社区解决社会问题和通过政府与社区的合作来解决社会问题。)第三章【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公共政策客体】是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说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

9、个方面。【公共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它是连接目标和结果的桥梁,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1、政策主体类型(1)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组成部分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2)非官方决策者:利益集团政党大众传媒:广播、报纸、电视、书刊、电影、国际互联网等思想库:官方思想库、半官方思想库、民间思想库、国际思想库公民个人2、利益集团如何影响政策(1)直接游说:包括直接与议员和政府官员沟通、提供情报、起草议案、在听证会上作证、影响重要人事任命等。(2)间接游说:又称为公

10、众游说或基层游说,通过传媒对某一政治问题进行引导和宣传,行为舆论压力,或发起基层选民通过邮寄信件等手段向有关议员、官员提出要求。(3)司法诉讼(4)政治捐款(5)示威抗议等。3、政策工具的类型(1)自愿性工具: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2)强制性工具:管制、公共成本、直接提供(3)混合型工具:信息与规劝、补贴、产权拍卖、税收与使用者付费。第四章【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政策议程】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采取行动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但只有一小部分被公共决策者所关注,那些被选中的政策问题进入具体决策的过程即为公共政策议程。【

11、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一一种政策议程。【正式议程】又称为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引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议程。【不决策】(1)“通过控制共同体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程序,从而将实际决策的范围限制于“安全”的问题的实践。”西方学者认为不决策包含四种形式:缺席、节制、隐藏、误判。(2)“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把现存利益和特权分配的格局进行调整的需要,在其尚未发出声音时就使其窒息或使其隐蔽起来,或在找到相关的决

12、策舞台的有关途径之前将其消灭;即使以上这些都失败了,那么也要在政策过程的实施阶段使其荒废,将其摧毁。”1、政策问题的特征(1)政策问题的关联性(2)政策问题的主观性(3)政策问题的人为性(4)政策问题的动态性2、洛维、邓恩对政策问题的分类(1)洛维:分配型问题:是把物品和服务、成本、义务分配给社会中特定群体而引发的政策问题。管制型问题:是政府等管制者设定明确一致的管制标准与管制规则,对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或处理不同利益的行为加以限制所引发的政策问题。再分配型问题:是政府将某一标的团体的的利益或义务,转移给另一标的团体享受或承担所引发的问题。(2)邓恩: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包含了一个或几个政策制

13、定者,和一组为数很少的政策选择方案。结构适度的政策问题:包括一个或几个决策者,和相对来说有限数量的政策选择方案。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决策者,其价值观或者是不为人们所知,或者是不可能按着连贯形式给予排列。3、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第一阶段: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第二阶段: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第三阶段: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第四阶段: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4、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1)公民个人的作用(2)利益团体的作用(3)政治领袖的作用(4)政府体制的作用(5)大众传媒的作用(6)专家学者的作用(7)问题自身的作用第五章【公共决策体制

14、】是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公共政策合法化】广义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是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狭义主要偏重从法律角度来解释,它包括决策主体合法化、决策程序合法化、政策内容合法化等内容。【公共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向法律的转化。具体来说,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法律。【政策过程】公共政策过程,从政策问题的确认开始一直到

15、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为止。(这个概念老师说看p138页的图)1、政策方案规划的研究途径(1)政策方案规划是公共政策适应政治环境的过程(2)政策方案规划是分析政策方案的系统思考过程(3)政策方案规划是发明政策方案的过程(4)政策方案规划是考验可行性的过程2、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1)政策目标的确定(2)备择方案的设计(3)政策方案的评估(4)政策方案的优选3、政策方案评价的内容(1)政策方案的价值评估(2)政策方案的效果评估(3)政策方案的风险评估(4)政策方案可行性的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政治可行性行政可行性第六章【政策执行】是将已取得合法化的政策方案付诸实施,将

16、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是将政策理想化转化为政策现实、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效益的唯一途径。【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此种途径认为上层政府及其官员确定政策目标,形成政策偏好,基层政府及其官员执行政策内容,落实政策目标;强调层级节制的指挥命令关系,某些中央控制的变量对于地方执行的影响优于其他因素;注重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政策指挥、监督与控制的角色与责任,以达成政策预期目标。【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不是由高层政府及其官员的法令和规则所控制的,而是由政策行为者之间的讨价还价所塑造的。(后面两个概念老师说知道大体意思即可)1、政策执行研究基本理论(1)行为

17、理论:强调政策执行是对某一项公共政策说要采取的广泛行动。政策执行虽然只是政策过程的环节之一,但就本身来说,它却包含着政策执行者一连串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偶然的与必然的行动。因此,行动是政策的关键,政策执行的研究要以行动过程和行为性质为中心。代表人物:范霍恩和范米特,G.爱德华三世和I.沙坎斯基、查尔斯琼斯。(2)组织理论:组织是政策执行的主体,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执行的。不论是政策方案本身还是执行环节导致的政策成功或失败,都可以通过组织得到集中反映。组织的研究可以从政策执行角度反映公共政策的过程和特征。(3)博弈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交易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

18、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在政治交易的情况下,公共政策目标与方案的重要性和可靠性都要大打折扣。2、政策执行过程(1)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a、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b、做好组织准备;c、进行物质准备;d、制定执行计划:客观原则、弹性原则、统筹原则(2)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a、政策实验;b、全面推广;c、指挥协调;d、监督控制(3)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a、绩效评估;b、追踪决策第七章【公共政策评价】是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评价的着眼点应该是政策效果,简单来讲,公共政策评价就是对公共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前后对比法】是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

19、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测度公共政策效果及价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内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内部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它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价和由专职评价人员实施的评价。【外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外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它可以分为受委托进行的评价和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价。1、政策效果的类型(1)直接效果:是指公共政策的实施对所要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及目标群体所产生的作用。(2)附带效果:公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对并非作用对象的个人、团体或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超乎公共政策制定者原来的目标和期望,成为该

20、项公共政策的副产品,这类影响就是公共政策的附带效果。(3)潜在效果:有些公共政策的效果和成本在短期内不易为人们察觉,但有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表现出来,这就是潜在效果。(4)象征性效果。2、邓恩的政策评价标准(1)效率:是指特定政策方案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它主要是一个量的概念。(2)效益:指政策产出给社会公众带来的正面的、积极的福利的程度,它包含有质的概念。(3)充足性:指特定的政策效益满足引起政策问题的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它明确了对政策方案和有价值的结果之间关系强度的期望。(4)公平性:是指政策效果在社会中不同群体间被公平或公正的分配,它与法律和社会理性密切相关。(5)回应性:指

21、政策满足特定群体的需要、偏好或价值观的程度。(6)适宜性:是一项政策目标的价值和支持这些目标的前提是否站得住脚,它与实质理性密切相关。3、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1)简单“前后”对比分析:是先确定公共政策对象在接受公共政策作用后可以衡量出的值,再减去作用前衡量出的值。优点是简单、方便、明了;缺陷是不够精确,无法将公共政策执行所产生的效果和其他因素如公共政策对象自身因素、外在因素、偶发事件、社会变动等所造成的效果加以明确区分。(2)“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优点:结果更加精确;困难:如何详尽地收集政策执行前的相关资料、数据,以建立起政策执行前的趋向线。(3)“有无”对比分析:优点:排除了非公共政策

22、因素的作用,能够较精确地测度出一项公共政策的效果,是测量公共政策净影响的主要方法。(4)“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4、分析影响公共政策评价的因素(1)公共政策目标的多元性和弹性(2)公共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4)行动与效果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5)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6)公共政策评价的资源保障水平(7)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态度5、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1)功能(2)组织(3)政策(4)计划第八章【事实分析】要对社会的事物、事件、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与推理。在政策分析中,人们常讲的事实,多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事件与过程的描述与判断

23、。实现描述和判断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进行观察。对社会的观察,最本质的是对人的观察,是对有利益追求的人的观察。(1)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来看,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必须搞清楚。同样一个客观事实,人们在观察上明显地表现出主体的价值观。(2)从政策分析的目的来看,政府行为的选择,既依赖于政府目标,又会考虑到政府资源。【价值分析】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客观规律、对不同主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结果,反应了政府的偏爱,或者说集中体现了政府的价值取向。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主要是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提供的信息是评价性的。【规范分析】社会规范是指人们为实现其理想,根据特定的观念制定的,供一个社会群体诸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

24、标准,它限定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如何行动。规范研究的形式有科学规范、道德规范、审美规范、宗教规范和法律规范等,这些规范形式及内容均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中,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事实判断) 牺牲环境发展经济是十分有害的。(价值判断) 我们应当保护生态环境。(规范判断) 必须严禁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命令判断)【可行性分析】是对规范研究中所提出的而方案进行考证,论述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否具备了条件与能力。因为规范分析中提出的“应该是什么”,仍是理性上的东西。在政策分析中,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方面,表现在政治、技术及经济的可行性上。1、模型方法的基本思想对于模型,公共政策

25、分析感兴趣的是理论研究中的以科学概念、科学假说和数学形态出现的理论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人们运用抽象思维,从整体上与动态中分析复杂的政策系统。(1)模型,粗略地说是为了某种特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或选择一种系统,用于代表被研究的对象。通常把模型分为实物模型和理论模型。模型方法在满足政策系统整体性的要求下,力求抓住本质、化繁为简,为处理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工具。(2)理论模型的特点:直观性、近似性、假设性。2、利益分析框架(1)利益主体及利益结构分析(2)利益需求分析。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可以是政治层面的,也可以是经济、文化等层面。(3)利益实现方式分析。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体现效率

26、与公平的统一。(4)利益分配结果分析。重要的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在公共政策中实现社会利益的维护与增进。第九章1、多角度分析(1)技术角度:以最优化模型分析政策问题,具体使用的理论与技术是:概率统计、成本效益分析、决策分析、经济计量学分析以及系统分析等。用技术观点强调客观的因果推断,突出科学技术的作用。(2)组织角度:强调标准化程序与规划,经常是组织观点的主要特征,它常与技术观点相抵触。(3)个人角度:它突出决策者的悟性、能力以及自我利益,在支配政策制定中所起的作用,它可以提供从技术、组织角度无法提供的认识。2、决策树法(1)决策树是决策过程的一种有序的概率图解表示。它能使多阶段决策清楚、有条件地进

27、行,是分析决定方案优劣的十分有价值的基本工具。由一系列决策环节构成的决策过程,可用树状图表示。(2)具体步骤是:画决策树,把某个决策问题未来发展状况的可能性和可能结果所做的预测,用树状图反映出来;预计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其数值可依过去历史资料或特定方法计算,把确定好的概率标在相应的位置上;计算益损期望值,可利用益损值与相应概率计算出每个方案益损期望值;选取期望最大值,若是费用支出则选取期望最小值。(3)优点:它构成了简单的决策过程,使决策者有顺序、有步骤地进行决策;它比较直观,使决策者按照逻辑推理去周密地考虑各有关因素;它对于比较复杂的决策,尤其对多级决策比较有效。3、特尔菲法简单地说,特尔菲法是采用函询调查,对所预测问题涉及到的有关领域分别提出问题,并将回答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加以综合、反馈。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循环,而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且可靠性也较大的意见。4、回归分析预测根据一组实测数据,去设想某种关系函数,以使得这一函数轨迹尽可能接近于已测数据。这个构造出来的函数与实测值之间的差距应最小,这种函数被称为“回归函数”。它反映了事件内部各因素的变化关系的发展趋势,即利用回归分析,预测对象y与影响y的因素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再依据自变量x的未来值,来推断预测对象的相应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