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71.12KB ,
资源ID:33491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491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x.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x.docx

1、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x2004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为了巩固地 质地貌学的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 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 2004年7月9-11 日,我们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02级150名同学在高全洲老师、刘祖发 老师和杨清书老师的带领下到肇庆市七星沿地区进行为期三天的地质地貌实习。 尽管只是三天的时间,而且我们目前专业知识的匮乏、 能力的有限,确实很难对 肇庆七星沿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有很透彻的认识, 但在已经掌握了当地详细地质 地貌情况的

2、高老师等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 加上不少学者之前做的调查资料, 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了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 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肇庆市位于广东省的中西部,地跨珠江的主干流一西、北江流域。地势由北 部、东北部渐次向中部和东南部倾斜,具有山地、丘陵、平原、湖泊等多种地貌。 市区背靠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北部为北岭山地和西江古河道 形成的沥湖,中部为河谷冲积平原,东西两端重峦叠峰紧锁江流,形成三榕峡、 大鼎峡和羚羊峡。境内孤丘台地疏落散布,石山拔地而起,湖泊池塘星罗棋布, 形成五湖、六岗、七峰、八洞的独特自然景观,成为驰名中外的七星岩风景区。 正因为肇庆独

3、特的地质地貌风光,它才成为我们实习的首选之地。本次实习从7月9日开始,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出发,路经中山,江门、高 要等市,并在途中的西江大桥到南岸卸煤码头考察滑坡和河流阶地, 然后才到肇庆党校。下午到北岭考察洪积扇,最后是东岗村观察并讨论了当地地貌。 10日主要是在七星岩风景区对其地质地貌进行考察, 主要考察地貌有地下溶洞,落水 洞,干溶洞,断层带等。第三天上午考察了西江三榕峡东岸的北岭背斜,总结了 实习成果,下午离开肇庆返回珠海,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具体路线如下:7月9日:告别中大珠海校区一一西江大桥一一卸媒码头 (上南岸)肇庆党校一一北岭山南一一东岗村附近。此次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滑坡和

4、二三级阶地地7月10日:肇庆党校一一七星岩公园,考察七个秀丽的喀斯特石峰:阆风岩, 玉屏岩,观音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和阿婆岩。这次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水 平溶洞(双源洞)和断层及洼地地貌。7月11日:上午:肇庆党校一一三榕峡(位于西江的峡谷地段)一一采石场 此次目的是观察断层及其层理结构。下午实习结束,返回中大珠海校区。我们这次考察的地区常见的七种地貌类型分别如下:于侵蚀低山和侵蚀丘陵之间的低矮的高地喀斯特丘陵。岩性为壶天灰岩或石磴子灰岩,主要是指七星岩等喀斯特石 峰。实习内容:以看到公路有很7月9日早上7点,我们从中大珠海校区乘车出发。沿路可 多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岩石大多已经风化成砖红

5、壤了, 很少有完整的基岩保 存下来。而正是由于肇庆的基岩出露状况比较好, 所以我们选择它作为地质、地 貌实习的基地。整体上来看,肇庆七星岩地区北部是山地,南部是丘陵,中部是西江冲积平原, 肇庆七星岩喀斯特丘陵就是位于这个平原上。我们三天考察的地貌类型按顺序大 概如下:滑坡与阶地,冲洪扇与洪积平原,充填构造,喀斯特丘陵与溶洞,落水 洞,背斜与断层。下面我就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肇庆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第一天:我们从珠海出发乘车经过江门、新会、高要,在开往肇庆党校的途中顺道考察了西江大桥南岸东侧的卸煤码头(上南岸),这是一个半埋藏阶地。上南岸是一个潜在的滑坡,但是目前没有再次滑坡的趋势和迹象。滑

6、坡是坡 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 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它是山区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自然灾害。 据老师介绍,该地在20年前发生过一次大滑坡,现仍可以看到当年的滑坡壁 (上图山坡凹处), 滑坡体由于采山取石和植树造林等原因已经看不出。1983年12月16日上午约9 时至11时该地发生一般规模的突然滑坡,塌方200多米,沉降深度10米。事发 时该处卸煤码头上有四个民工在小屋内睡觉, 后来只有一人逃脱。据首先发现滑坡的当地民工讲,滑动是首先从下面开始的,后来才看到上部滑动,由此可分析 判断此滑坡属牵引式或称拖带式滑坡,广东地区的滑坡多是这种小型滑坡。根据老师

7、的分析介绍,我们知道了造成这次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1该地处于西江凹岸,终年被流水冲刷而造成岸壁不稳定 ;2滑坡的上部阶地上有一个水塘(现在已经填平),并且有地下渗透带,水塘 中的水以地下水的形式与江水互渗, 使中间土体遭到破坏,土质疏松,有些地方 甚至被掏空;3滑体主要是花岗岩的风化壳,为第四纪的松散堆积物,很不稳定 ;4滑坡上的码头堆积了大量的煤,负荷太重,其重力对滑坡的发生是一个间 接的推动力;5整个肇庆地区的粘土含量普遍较高,滑坡发生的前天当地下了一场大雨, 粘土的膨胀系数大,雨水对其影响很大,造成土质松软,从而引发了这次滑坡。此滑坡范围宽134米,10多米厚,滑动后形成5个阶梯,滑坡体

8、伸入西江, 由于规模不大,所以没有造成西江淤塞。接着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又考察了阶地,据资料介绍,阶地的类型有常态阶 地(或阶地)、半埋藏阶地和埋藏阶地,其中后两种是阶地变形的结果。 (1)常态阶地分布在河流上游或源头区。如鉴江信宜、漠阳江春湾、北江韶关,是洪水不 能淹没的阶地,故称常态阶地,简称阶地。(2)半埋藏阶地是原先的第一阶级地 主要因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均衡构造下沉, 而与全新世堆积的高河漫滩类高、 至今能被洪水淹没的阶地,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冲积平原,如肇庆市西江与七星岩之间 的地貌即为第一级半埋藏阶地。(3)埋藏阶地是半埋藏阶地向三角洲延伸逐渐被 全新统覆盖形成,分布在入海三角洲,这是最高

9、和最年轻的埋藏阶地。 1据老师介绍,我们现在所走的公路和卸煤码头就是建在第一级阶地上 (左图)看完第一级阶地之后,我们就爬上公路旁的小山去观察第二和第三级阶地。第二 级阶地分布在上南岸码头公路旁的小山咀,高度大约为 10米,在这里可以找到磨圆度较好的鹅卵石。为什么阶地会跑到山上来呢 ?在第四纪,此处是西江河漫 滩,后来由于构造运动和河流的下切, 使河漫滩抬升,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二级阶 地。沿途可见地上鹅卵石的成分多样(下图左),岩性复杂且较脆,风化程度较大, 体现此处基岩的多样性,也显示了该二级阶地是西江干流经远距离搬运形成的。第三级阶地位于西江大桥南桥头东侧的自来水厂高地,高度大约为 15至1

10、6米,这里地势比较平坦,岩石年代更为久远,鹅卵石风化程度更深,质地松化,一踩 即碎(下图右),不过现在由于人工作用,很多被水泥盖住,已经很难找到地面证 据一一鹅卵石。通过我们的观察,结合老师的分析,得出此处阶地鹅卵石的几个特点: (1)磨圆度好,粒径不大,硬度不大,是河流长时间的搬运,所经距离远 ;(2)具有多 种多样的岩性,由于是主干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质被带下来沉积,形成当地复杂 的岩性;(3)阶地级数越高,形成时间越长,风化作用越强,岩性越脆,越易碎。该地阶地示意图如下:肇庆市西江河谷地貌横剖面图1下午,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首先到了东岗村附近的北领山地考察,这里是 洪积扇和冲积平原的过渡地

11、带。洪积扇是由于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沟谷出山口后, 坡度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就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积锥或 洪积扇。2如果扩大到整个山脚(四周)即称为洪积群,如果面积继续扩大,即 可形成洪积平原。老师介绍了关于东岗村附近这些地貌的形成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是由北领山地冲积而形成的,另外一种是由西江的冲积而形成的。 根据我们的 观察(右图),这里的岩石以沙叶岩为主,砖红色,有一定的磨圆度,但有些有棱 角,大多为砾石,粒径较大,较疏松,而且颗粒由上到下、由山里到山外是由粗 变细。如果是由西江冲积形成的话,那么这里的岩型应该会比较复杂 (这是因为冲积物复杂),颗粒一般是为圆形的,磨圆度较好

12、,没有棱角,质地也会比较硬, 而且纵观整个地貌类型,如果是由西江冲积形成的冲积平原, 那么宽度应该很大 (比冲洪积扇大的多),但是此地的扇形宽度并不是很大。 故我们判断,这应该是由北领冲积而形成的洪积扇。从而我们也就可以知道,我们所走的公路、广茂铁路以及它们两边的建筑物、 还有我们住的肇庆党校都是建在洪积扇上的。 因为洪积扇是经过很上的时间堆积 而成的,坡度比较平坦(这里只有3到5度),在上面建一些东西是可以的,但是 由于岩石不是很硬,地基不是很好,所以不宜建高层的建筑,这也是我们在路旁 都没有见到高层建筑物的原因。下午四点,我们到了另外一个点一一在石牌村北面的公路边观察洪积扇的中 部剖面。这

13、里刚好是有人搞建筑,对洪积扇的中部进行了横切,从而使我们能够 清楚的观察洪积扇的内部结构(下图)。我们所观察的这个洪积扇剖面有六、 七米 高,据老师的介绍,这些岩层组成是第四纪时代的岩石, 北领的岩石主要是泥盘 系的砂岩滚下来再堆积成第四纪岩层的。 据我们观察,裸露在外面的红色岩石是 砂岩,由长石、石英组成,风化后很容易敲碎,因带有 fe而呈红色;沉积物颗粒 有大有小,有一定的磨圆度,总体上来看,岩石自上而下,从扇顶到扇缘,依次 是由粗到细的砂岩,符合老师所说的“一般情况下,洪积扇底部的沉积物粒径较 大”的规律。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充填结构(又称透镜体,左图凹处),充填结 构就是洪积扇停止生长

14、,被大水冲出大沟,以后洪水又挟带物质填上而成为的一 种地貌现象。充填结构里面的东西因为是后来填上去的, 故其物质组成跟周围的岩石有很大的差别,成分比较复杂多样。第二天:旅游胜地七星沿坐落在城区中心,背靠北岭山脉,因七座奇峰列峙如北斗七 星,故得名。七星岩的来历传说很多,有说七星岩的七座山峰是女娲补天时留下 的七块灵石;有说是天上七仙女羡慕人间、独爱肇庆而下凡不归等等。七星岩于 1982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七星岩风景区由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蜍 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坡岩

15、(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峰以及东湖、青莲湖、 中心湖、波海湖、里湖等五个大湖组成。七座岩峰布列,矗立在 6. 5平方公里 的湖面上,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 向有“岭南第一奇观”、“人间仙景”、“天然山水盘景”之美誉。千多年来不 知倾倒了多少名人墨客,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诗文。“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 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叶剑英委员长的诗句高度概括了 七星岩风景的诗情画意。 近年,七星岩风景区的8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岩峰上新 装饰各种霓虹灯,再造了一个“夜星湖”。早上8点多,我们就到达七星沿这个风景名胜区开始新一天的实习考察。进 入大门

16、,我们就看到,在路的左边是沙页岩形成的一些侵蚀丘陵, 而右边却是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我们向前走,大约到了一座招财佛像前时,面向佛像仰望,就 可以明显的看到两边的地貌景观有很大的不同, 左边马栏岗是砂页岩经风化后形 成的低矮山丘,而右边却是石灰岩形成的喀斯特高耸奇峰,由于两边岩性的不同, 其上面所生长的植物类型和稀疏程度也不同, 马栏岗上的植物多草本,非常茂密, 而右边山峰上生长的植物多为藤本或木本并很稀疏。很快的,我们走到了位于阿坡岩下面的双源洞的一个出入口。双源洞是七星沿风景区里面最长的一条静水地下河,其实就是一个喀斯特地下溶洞,它长 270多米(据我查证,它长并不是320米),洞中有两条溪水

17、汇合,向东流出洞外,故 称“双源洞”。在这里,老师为我们解释了有关的地质地貌知识。双源洞是发育 在石炭纪下统的壶天群石灰岩,主要是由白云石灰岩组成的,呈浅灰色,组成成 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隐晶质(或称泥晶质)结构,个别地方有粉晶结构,为厚层 状构造。因为存在白云岩的缘故,故用 10%勺稀盐酸滴在这些 岩石上,岩石并 不起泡,但是如果把岩石磨成粉,却可以起泡,这是因为岩石成分里面含有碳酸 钙和碳酸镁。因这些岩石比较坚硬,故其经历了千万年而不倒,形成挺拔的山峰。 在双源洞的洞口上,我们可以见到断层、节理、褶皱以及强烈的根劈地貌。 (右图)在这里,老师也为我们介绍了双源洞的形成原因。双源洞的水是来自

18、地表水 的下渗和地下水的供给,在溶洞发育初期,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 (如层面,节理面,断层面等)流动,并进行溶蚀,当空隙完全被水充满后,水就具有了承压 性,溶蚀能力加强,随着空隙的扩大和水流量的增加, 地下水具有了机械侵蚀的 能力,加上重力作用,溶隙迅速扩大并合并,形成了地下河。在洞口的上方,我 们可以看到一个由两个断裂面交叉形成的 x形断裂,这是岩溶发展得最好的地方: 在x节理处,裂隙最大,因而这里水流动最快、最多,溶蚀力最强,侵蚀最厉害, 因此两条溪水在这里汇合形成双源洞。 据查,在历史上,双源洞的地下水是一条弯曲的河流,一直溯源到北岭山区。水的整个路线为:北岭山地来水洪冲积 扇地下水出露

19、与喀斯特水相汇合进入石灰岩发生溶蚀作用。我们继续向前走,转过阿坡岩,到了一处名为奇观的钟乳石前,这是一个外 露的石钟乳(左图),是原来岩洞崩塌后留下来的,属于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是 经过石灰岩的不断融蚀、再沉积的过程而形成的。这个石钟乳是浅灰色的不透明 体,这是因为虽然矿物的组成成分大部分是方解石,但是里面含有太多的杂质。看完石钟乳,我们向前走到了双源洞的另外一个出入口,在这里,地表水进 入地下成为了盲谷。在洞口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白云石灰岩和白云岩具有的最典 型特征一一披麻状构造(右图),岩石表面好像是老阿婆的脸一样布满了横七竖八 的“皱纹”。在这里因为不是沿着岩石的走向,所以岩石的倾角大概有

20、 40到50度,如果是沿着岩石的走向看的话,岩石都是水平的 (在阿坡岩的背面就是这样 的)。在这里又可以看到岩石相互交叉的层面、节理 (下图),这些地貌特征对岩 溶的形成很有利。岩溶发育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是: 岩石必须是可溶的。从成 分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碳酸岩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第二类是硫酸岩类岩石,如石膏,芒硝等;第三类是卤盐类岩石如食盐,钾岩等。 它们的溶解度依次增大。岩石必须是透水的。就是说岩石必须有裂隙、节理等。水具有 侵蚀性。即水中含有大量的co2,它溶于水后于水反应产生 hco3-,把caco3变 为ca(hco3-)2溶于水。水具有流动性。流动的水具有增加溶蚀力的作

21、用,因 为停滞的水,很快会使溶液达到饱和而失去溶蚀力。 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 了哪一个溶蚀就不发生了,岩溶也就无从发育了。如果这四个条件具备,随着时 间的增长,溶洞也就会发育的越大。双源洞的岩性为石灰岩,而且又位于两节理 的交汇处,裂隙发育,空隙比较大,有利于水的渗透和流动,洞里面有两条水源 与外面的湖相连,主要水源使雨水,使地下河水不断循环流动,溶解了更多的二 氧化碳,增加了水的侵蚀性。也正是由于双源洞的具备了这些条件, 经过日积月 累,终于发育成为七星沿里面最长的一个溶洞。看完了双源洞,我们原路返回到那座招财佛,从旁边的一条小路登上马栏岗。 这是一个石灰岩与沙页岩的交汇处,马栏岗主要是

22、由石炭纪下统沙页岩风化后形 成的,经过上千年的变迁,现在已经远远低于两边的阿坡岩和天柱岩。 据老师的 介绍,这是一个背斜,马栏岗是背斜的中部,由于页岩的抗风化的能力比较弱,而且背斜中部由于张性大,收到挤压而造成岩石的支离破碎,很容易受到侵蚀, 再加上这里是沙页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可溶性岩石与不可溶性岩石交界处喀斯 特水的溶蚀作用一般比较强烈,受到侵蚀背斜逐渐被削低,发育到现在就成为现 在的马栏岗低于两边的阿坡岩和天柱岩了, 而且地表水在这里汇集形成一个巨大 的落水洞(左下图)。这也是符合课本里面有关的背斜成谷理论的。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它一般发 育于不可溶

23、的沙页岩和可溶的石灰岩的交界处, 喀斯特作用特别旺盛。据我们的 观察,这个落水洞比较大,由于其四周长满了植物,阳光很难直射到落水洞底, 从岗上望下去,一片绿荫,根本就看不到洞底,很难判断这个落水洞究竟有多深。接下来我们到了玉屏岩西面山脚观察断层和学习用罗盘量产状 (岩石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这是一个右行平移的断层,玉屏岩和观音岩本来是连在一 起的,但是由于后来观音岩向南东方向移动, 玉屏岩向北西方向移动,从而形成 一个左旋的断层,其断层面呈弯曲形,这也说明了断层面不仅仅是平直的事实, 印证了课本上所说的。在两个断层的中间破碎带,由于很容易被风化侵蚀,形成 的粘土透水性很差,日积月累蓄满雨

24、水而成为湖。按照老师教我们的方法,我们 判断了断层面的走向:微观上根据擦痕判断,用手摸断层面,若光滑则是沿其走 向;纵观上根据断层的阶步,顺则是其走向。接着,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用罗盘定地物方位。基本方法是先打开罗盘盖,让 罗盘盖上的镜子中轴线前端对准远方需要定位的地物, 线的后端指向观察者的胸 前。稍后,指北针转动、静止至微动,其所指的角度就是地物的方位了,而指南 针所指的角度就是人相对所指地物的方位。下午1点左右,我们齐聚天柱岩脚下,准备登上这个七星沿风景区最高的喀 斯特山峰。在山底下,我们听取了有关天柱岩的一些情况:天柱岩高 108米,由下而上有4层溶洞,最低的一层由于在地下,我们见不到,越

25、往上,溶洞的年代 越久远,这是由于抬升运动造成的,现在上面的三层溶洞已经停止了发育 (缺少了有侵蚀性的水)。了解了这些信息之后,我们就开始登山了,在登山之前,下 了一场阵雨,使到我们的登山考察更具有情趣。在大概 25到30米左右的高度, 我们见到了第一个溶洞,它属于第二层溶洞,但是它比较小,我们就没有进去看; 再继续往上爬,到了 50米高度左右,我们见到了第三层的溶洞,这个洞比较大,在接近洞口的地方已经被开发成为一个庙宇, 我们只见到洞口进去5米左右的地 方,在佛像的后面(不只5米的地方)由于光线太暗,我们无法看到这个洞究竟有 多深,估计应该至少也有几十米深。在这个洞里,我们可以看到洞顶比较光

26、滑, 有些地方还向上凹入成为一个倒扣的“脸盆”, 即石锅,这是由于过去经常受地下水的溶蚀和侵蚀,而局部地区又受到强烈的紊流作用,水压增大,溶蚀、侵蚀 力加强,结果这些地方溶蚀量比周围大,从而形成向洞顶凹入的弧形面。其上的 裂隙发育有石钟乳,但是目前已经停止发育。四周也是比较光滑,并且发育有石 幔,这是由于含有碳酸钙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时二氧化碳迅速散逸而形成的。 继续往上,我们在大约75米高的地方见到了第四层溶洞,但是这些溶洞经过长 期的风雨侵蚀,现在已经变的很小了,很多就剩下一个凹进山壁的窟窿了, 但是 从这些“窟窿”里面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溶洞的痕迹的, 比如有些岩层上有明显的水平层理,反映出

27、静水沉积的作用。大约13: 30的时候,我们终于登上了天柱岩的最高点一一摘星亭。 从山顶眺望,七星沿风景区一览无余,青山绿水,奇峰异景,无不让人赞叹。整个七星沿 地区的地形也尽收眼底(左图和下图):北领山脉自北向南过渡,背面有很多的别 墅建在洪积扇上面,山前右倾斜平原过渡到冲积平原 ;西南是西江水到阶地,接 着是喀斯特丘陵;冲积平原上是市区;七星湖上是其它六个喀斯特山峰。这些山峰 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蚀挖空之后的两翼形成山岩的 (称为残峰),它们本来是连在一 起的,但是由于抬升和平移运动,它们才逐渐断裂分开发育成为今天的这种地貌 类型,断层中间破碎带由于风化和搬运作用,就发育成今天的五个大湖。接下

28、来的时间是自由活动时间,我和几个同学到了龙岩洞参观。龙岩洞是七 星沿石室洞中的一个著名水洞,其实就是一个第一层的溶洞,里面有关于溶洞地 貌如石钟乳、石柱等各种景观都发育的特别好,如花似卉,类人似物,栩栩如生, 引人入胜。这里由于长期受自由流水的溶蚀、侵蚀作用,所以洞顶平坦,某些地 方形成向洞内凹入的槽状结构(原因在前两段有说明)。洞内充满水时冲击力很大, 石柱等不易形成(但还是有的,就像我们触摸过的姻缘石),故洞口在洞上方,易 为冷气积聚,形成清凉世界。让人惊奇的是,在乘船游洞登岸处有一个石鼓,一 个工作人员用草席击拍它,竟然发出犹如古代战鼓的声音。大自然真是神工鬼斧! 游完龙岩洞,我们又到了

29、旁边的碧霞洞参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发育的非常好的落水洞(上图),这个落水洞现在已经不发育了,它的洞口是在山顶上,高 大概有10几米,洞口比较小,但是到下面就逐渐变大,下面还发育了一些石笋, 有一个还特别像一只抱着儿子的母猴,让人叹绝 !第三天:第三天是实习的最后一天,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早上不到 8点半,我们就到了位于西江的峡谷地段一一三榕峡考察河流峡谷地貌和背斜、 断层和节理地貌类型。三榕峡为于西江的中下游,峡谷段河流狭窄,水流速度很快,水特别深, 侵蚀能力也比较强。我们沿着公路从南往北走,在车上粗略的观察了三榕峡附近这个大背斜的南 翼、核部和北翼,然后在背斜的北翼下车开始考察。 我

30、们所对的大山整个就是背 斜北翼的一部分,该背斜发育于泥盆系底层,主要是沙页岩,页岩具有明显的岩 理,节理发育(岩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重力方向裂开的裂隙为节理。 ),与泥岩一样都是由粘土矿物组成。在北翼这里,背斜向南倾斜,地表大部分为沉积岩多 覆盖,但是可以看到明显的节理和层理。 在这里,老师为我们演习了怎样来用罗 盘来测量岩层的倾向、倾角和走向,然后由我们自己实践,我粗略测出背斜北翼 的岩层的倾角是向北南40度,层面倾向是北偏西30度,走向是40度。接着我们向南走来到一个采石场,这里就是背斜的核部了 (右图)。由于背斜的核部受到两边的挤压,岩石支离破碎,抗风化能力很差,使得土壤层较厚,植 被比

31、起背斜的两边要茂密很多。而且这里岩层倾角近似水平 (即倾角几乎为0),节理最发育,形成很多的x形节理,并且有一些节理面两面岩层有着显著的位移, 形成了断层,甚至局部有些岩石受两边岩层的挤压, 形成小型的褶皱。由于这里 受挤压和顶部的张力,岩石容易破碎,故在这里采石比较容易,这也就是这里为 什么会建有一个采石场而在背斜的两边没有采石场的缘故,但是这里生产的岩石 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坚硬度不是很高,一般不适合作为现代高层建筑物的材料。 在这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石英砂和粉砂岩, 据我们所知,肇庆著名的端砚就是 用本地产的很细的石英砂和粉砂岩制作的。考察完背斜的核部,我们就再往南走,没多久就到了背斜的

32、北翼了。这里的岩层都是向南倾斜的,据我所测,这里的岩层倾角是向北 48度。在这里,我们还见到了一个发育特别好的x形节理,但是可能因为人工的破坏吧,有一个角已经掉了(如右图)。看完了背斜的北翼,我们就合影留念,实习也就告结束了。地质地貌发展史1.地质发展史下古生代(pzl)大地构造为地槽构造特征,这个时期的褶皱比较强烈。在距今5.7-5.0亿年的寒武纪时期,肇庆地区是个浅海地区,有些地方的海相泥沙堆积 达1000-1500厚,这些堆积来自华夏古陆(即今潮洲一带)。奥陶纪时期发生的广 东范围的郁南运动使奥陶纪地层不整合于寒武纪地层之上。 海相同时发生了变化,海水深度受地壳,气候等的影响而由深到浅,志留纪 (s)后,距今4.0亿年,发生了著名的加里东运动,影响了整个肇庆地区抬升为陆地,而高要,德庆,罗定 等地还残余狭长的海湾。到了上古生代(pz2),大地构造进入了准地台阶段,七星岩地区就是在这一时 期形成的。下泥盆世(d2)为陆地相,肇庆地区已形成山地丘陵,没有沉积。中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