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49.41KB ,
资源ID:333778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377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docx

1、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词语积累1.通假字。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一词多义(1)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而1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

2、为1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3.词类活用患故患有所不辟也 (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古今异义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今义:豆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益处 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鱼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 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5.行道之人弗受(弗:不) 6.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8.妻妾之奉(奉:侍奉)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

3、,假使) 10.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11.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12.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14.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来的思想,天性)15.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6.一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2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四、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

4、能勿丧耳。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7. 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五、重点句子默写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

5、,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8.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不也是可以停止了的吗?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

6、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为国别体史书。二、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三、词类活用1.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2.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3.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伏尸二人,流血千里(伏、流均为使动用法,

7、使伏,使流)四、一词多义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遣)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徒1.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2.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夫1.此庸夫之怒也(读f,名词,指成年男子)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读f,句首发语词,无意义)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连词,加,同)五、古今异义1.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8、)2.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与难相对)3.长跪而谢之(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4.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成直线)5.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六、特殊句式判断句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前一分句用“也”表判断;后一分句用“非也”表否定判断)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倒装句1.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先王受地”)2.休祲降于天(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休祲于天降”)七、重点词语解释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易安陵(交换)其许寡人(表示祈使语气)(答应)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故不错意也(所以)(错同“措,放置

9、”)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逆寡人者(抵触,不顺从) 非若是也(这样)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 布衣之怒(平民)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以头抢地耳: 碰,撞; 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休祲: 吉凶的征兆 秦王色挠(屈服) 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免冠徒跣(脚)八、翻译句子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来交换

10、。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5.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

11、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九、常考点1.本文选自哪部作品? 答:战国策2.秦王是怎样一个人?答: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3.唐雎是怎样一个人?答:从容镇定、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答: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

12、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5.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答: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答: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一、注音叱咄(chdu) 俟(s) 负箧曳屣(qi)(x) 皲裂(jn)媵人(yng) 衾(qn) 容臭(xi) 烨然(y) 緼袍敝衣(yn)二、文学常识送东

13、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有赠序和书序之分,这是一篇赠序。三、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四、古今异义1.录毕,走送之 走古义:跑;今义:表行走。2.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义:借;今义:表虚伪的,不真实的。4.右备容臭 古义:气味,文中指香气 今义:难闻的气味,与香相对5.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 今义:表示又一次五、一词多义以1.以衾拥覆(介词,用)2.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3.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

14、“而”)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一个“以”,介词,因,以是,即“因此”;第二个“以”,介词,把)家贫,无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从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介词,向)2.当余之从师也(动词,跟从)足1.以中有足乐者(副词,足以,足够)2.足肤皲裂而不知(名词,脚)至1.礼愈至(形容词,周到)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到底)若1.烨然若神人(好像)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之1.弗之怠(代词,抄书)2.走之送 (代词,它,指书)3.当余之从师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益慕圣贤之道(助词,解释为“的”)六、重点词解释1.致:得到。2.假借:

15、借。3.走:跑。4.以是:因此。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7.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8.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10.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11.叱咄:训斥,呵责。12.至:周到。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15.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

16、和脸色。16.俟:等待。17.穷冬:隆冬。18.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19.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20.汤:热水。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22.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23.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24.沃灌:浇洗。25.衾:被子。26.缨:帽带。2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28.腰:腰佩。腰,用作动词。29.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30.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31.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七、重点

17、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译: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译: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带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5.余立侍左右,援

18、疑质理。译: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译: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又苦于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八、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

19、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6.写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7.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足肤皲裂而不知;(2)四肢僵劲不能动。10.衣食简陋的句子:(1)缊袍敝衣处其间;(2)无鲜肥滋味之享。11.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勤”的句子是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12.最能体现作者求学“艰”的句子是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11.表

20、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反衬自得其乐。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13.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事例、成语和名人名言。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勤学事例: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西汉匡衡凿壁偷光 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勤学成语: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韦编三绝 圆木警枕勤学的名人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词四首知识点归纳渔

21、家傲秋思1.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2.渔家傲秋思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写景以一“异”领起,描绘了“雁去衡阳”、“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分别写了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了西北边塞 荒凉萧瑟 气氛 。下阕先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最后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想忧国的情怀。 3.重点字词(1)渔家傲,词牌名 (2)塞下:指西北边地。 (3)千嶂:崇山峻岭 (4)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5.考点

22、归纳(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4)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5)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睡觉(6)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上阕侧重于描写,下

23、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9)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不眠、头生白发?爱国激情,浓重思乡,兼而有之。(11)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

24、雁去无留意。(12)词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江城子密州出猎1.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人。2.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写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3.重点字词聊:姑且,暂且。 黄:黄犬。 苍:苍鹰 千骑:形容随从之多。骑:一人一马。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微霜:稍白。 会:定将。 天狼:星名。这里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4

25、.考点归纳(1)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2)“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3)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

26、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6)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7)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8)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9)“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都用典故;“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决心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27、运用典故的作用)通过“挽、望、射”这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了一个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天狼”代指西夏军队,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11)“亲射虎,看孙郎”表达了此人什么意思和情感?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12)词中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戍边抗敌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3)词中表达词人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

28、南宋(朝代)豪放派词人。破阵子,词牌名2.重点字词(1)赋:写作 (2)八百里:牛 (3)八百里分麾下炙:分牛肉给部下享用 (4)翻:奏 (5)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6)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7)沙场:战场 (8)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9)霹雳:特别响的雷声 (10)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11)天下事:这里指收复北方的大事。3.考点归纳(1)上阕写军营中的生活,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五件事情;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写了骑快马、挽强弓、收失地、留美名,最后回到“可怜白发生”的现实中,词作有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