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8.94KB ,
资源ID:33289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289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docx

1、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揭示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目的在于为提高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人口素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摘自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作为家长,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尤其是孩子的心理特点,可能有所了解。然而,了解孩子的心理生活,这对于唤醒我们成人的意识,进而认识到对儿童的错误态度,正是我们自己下意识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产物。所以,多学一点、多了解一点自己的孩子,给予“对症下药”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影响儿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定义:指人在降生时从父母和祖先哪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特点和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构造与机体

2、的特点。 遗传是“物质前提”。由于遗传原因,色盲者不可能成为画家;白痴则成不了政治家(即使乡镇干部、教师都成不了)。 我们应该承认,极少数儿童生来就具有比别人优越的遗传因素。例如:宁铂;白居易;甘罗等。 但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遗传因素差别不大的,即使儿童期聪明一些,也不能保证其一生就会有巨大成就。 马克思:人与人之间差别是不大的,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比家犬与猎犬之间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例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小结:遗传是物质前提,但不是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天赋就像一只火碗,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大火的方法只有

3、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这里“劳动”对孩子而言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因素。 (二)环境。定义:指学校以外对人的发展有影响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条件(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环境是“重要因素”。环境的熏陶、影响作用是绝对不可低估的。孩子正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而辨别能力又弱,什么都要学,都要接受。家庭、校外娱乐场所、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风俗习惯、人文景观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举例:(1)家庭环境起榜样、启迪作用。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其从小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试想,一个整天吵闹的家庭,夫妻不互敬,又不孝敬长辈,要培养一个品格齐全的,或比较优秀的孩子是不可能的。 (2)1920年,印度发现的“

4、狼孩”,足见环境对人的培养是起非常重要作用的。 (3)孟子母亲懂得环境对孩子影响作用。(孟母三迁) (4)环境影响的谚语、格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小结: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是自发的,偶然的和谐移默化的。 (三)教育。定义: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培养人的工作。主要指学校教育,还有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是“主导、决定因素”。一个人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往往是人的主观努力,客观条件不是关键。即使是天生的神童,如果不接受后天的教育,不刻苦努力,仍然会“泯然众人”,一事无成。 1、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才的工作。学校教

5、育是通过教师对儿童直接培养来完成。 举例: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作品伤仲永王安石称神童方仲永从“指物作诗立就”到“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不使学”,即从未接受过教育。 2、教育必须从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入手。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兴趣习惯性格命运。 举例(1)拿破仑希尔 关于“行动、习惯、性格、命运”的论述。 (2)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回答记者的提问,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幼儿园恰恰是培养了孩子的兴趣和习惯。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会改变人的一生。 3、教育要使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艰苦劳动,一定要克服、纠正一些不良的、懒惰的习惯。 举

6、例(1)华罗庚: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也难矣。 小结:任何人都离不开教育,要成为人才,更离不开教育。 二、童年期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 童年期是儿童身心发展重大转折时期。儿童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开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学习已成为儿童主导活动;逐步掌握书面语和向逻辑思维过渡;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略)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 (一)感知觉。小学生童年期感知发展的特点:感知事物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 (1)忘记观察的目的

7、。如观察一幅图或听老师教识字,容易被他们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究竟要做什么,有时会一问三不知,而大人误认为孩子思想开小差。孩子学习一切从兴趣出发,特别爱听故事。 举例:关于看一幅画或画一幅画。 (2)感知事物笼统,不精,容易把形近、音近的数字、符号、字词等相互混淆。举例:b与d,p与q,己已巳,戊戌戍戎戒成,拔与拨,帐与账,祭与癸,锡茶壶与鍚荼壼,壼范足式与壶范足式,把“蜕化”读成“脱化”等等。例如:邵榜眼上京赴考的故事。 (3)时间与空间的知觉很模糊。对“透视、距离”,“延长、缩短”等或估计不足,或难以理解,对古代、世纪就十分模糊。 (4)做事、读书全凭一时兴趣。不高兴、不喜欢的事不做

8、,不明白学习为了什么?甚至到初中还是为老师学习,因为我喜欢这位老师,就要学好他所教的这门功课,反之,不学。感知是思维的直接基础,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所以教育培养孩子时要: (1)培养观察能力,重视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发展儿童视听的感知能力。 (2)感知事物时应向孩子提出明确的目标、步骤。 (3)当着孩子面“忌说笨”。加强指导,对易混淆的知识充分运用对比方法,让孩子理解。若孩子承认“我笨”,后果不堪设想。 (4)切忌操之过急。“让孩子一步登天”的想法有些荒唐,别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知识、行为习惯,要让孩子短时间内掌握。如果凡事都那么容易,古人不会有“十年寒窗”的总结。坚持“苍天不负苦心人,造化

9、酬劳勤奋者”。若家长心太急时采用“男子、女子单打,或男女混合双打”,更不可取。唐伯虎诗: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二)注意。特点:有意注意在发展,无意注意仍有明显的优势,注意分配能力极差。 (1)有意注意在发展,无意注意仍有明显优势。孩子上课能专心听课,专心做一件事,专心完成某项作业,然不能持久,常丢三落四。做事随心所欲,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2)易被直观的事物、变化活动的目标、形式新颖的和色彩鲜艳的对象所吸引。举例:锣鼓响,脚底痒; (3)注意力不稳定,难于长时间集中。研究表明,孩子注意力集中最高时限是:57岁,15分钟;710岁,20分钟

10、;1013岁,25分钟。 (4)注意分配能力不强。如写字就忘了坐的姿势,忘了执笔的要求。教育要求:注意是认识的开端,是儿童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所以: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提高孩子学习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有兴趣,学习最苦再累也无所谓,没兴趣,一点作业或要求也是“沉重”的负担。举例:引导孩子从街上招牌、广告、宣传栏中寻找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从报刊、地图册、书籍中找出错别字;从收集标本、集邮、收藏、剪报等激发学习兴趣。 (2)有意识培养注意力,是帮助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成功始于心动,孩子只有主动地控制和集中自己注意力,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教育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讲责任、讲从小立志、讲成功事例、讲失败教训,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 举例:人若无志,与禽兽何异;有关讲责任的事例。 (三)自信力的培养人格力量的核心。一个没有自信力的人,其结果可想而知。 举例:两只青蛙的故事。 (四)记忆。 (五)想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