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63.03KB ,
资源ID:332783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278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知识结构+习题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知识结构+习题训练.docx

1、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知识结构+习题训练(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早期政治制度沿革(一)夏:王位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二)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内外服制度(三)西周:1、分封制(权利分配)(1)概念: 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在保障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 层层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2)内容: A对象:同姓王族:鲁、燕、晋、吴 功臣:齐(功臣亦是姻亲) 先代贵族:蓟、陈、宋(表现政权合法性) B内容:土地和人口 C关系: 诸侯权利:对受封土地人口的世袭统治权和继续分

2、封的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发赋役)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定期朝觐述职。(3)特点: 分封对象:对象多元化,以同姓王族为主体。 分封地区:多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分封多居于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4)演变 商(雏形)西周(建立)春秋(逐步瓦解)战国、秦朝(废除,设郡县)后世仍有残余(皇族分封)(5)影响: 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为华夏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的形成奠基。 打破了夏商部落联盟和方国联盟的状态,国家政权从松散走向紧密。 对后世影响深远:a姓氏起源:宋鲁郑陈等 b地名起源

3、:齐鲁,燕赵,荆楚 c皇族分封:实封(西汉郡国并行、明朱棣)虚封(衣食租税) 诸侯拥有较强独立性,蕴含分裂因素。2、宗法制(权力继承) (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远近,分配政治权利,规定等级秩序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嫡长子与众子关系:血缘上兄弟;政治上君臣。 (3)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小宗具有严格的体系,具有相对性,等级森严; 家族等级和政治隶属相结合(家国同构); (4)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详细见下礼乐制) (5)影响: A积极: 利于统治集权内部稳定团结,保持贵族特权 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人伦亲情家庭的传统,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

4、凝聚力。(家谱、祭祖、尊宗敬祖) B消极: 政治:专制思想严重,缺乏民主观念(宗族派别、家族本位、任人唯亲、人情世故) 经济:小农经济长期存在 文化: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等级观念。3、礼乐制度(权利认同) (1)概念:礼+乐 礼: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不同等级必须遵守不得僭越 乐: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 (2)目的:巩固贵族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3)实质: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4)影响:维护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瓦解:春秋后期,“礼崩乐坏”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等

5、级森严2、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迷信色彩浓厚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程度低)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后习题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2. 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

6、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3. 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秦始皇也是“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时,“悦吕不韦姬(后为王后)所出。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宗法制已难以为继B.王室权威荡然无存C.社会秩序正在转型D.诸侯争战民生困苦4.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5.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

7、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6. 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 ,(刑讯)蜜衿(蛮荆)。(背面):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

8、盾冲突7.史书记载,和受封者一同前往封地的人员,除其所辖的官吏、家族、亲朋外,还有周天子赏赐的奴隶。各诸侯国居民在族属上虽仍以周人为主,但已发生很大变化。这表明()A.分封制已无法维护周政权B.西周分封制有顽强生命力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形成D.封国制度有利于民族融合8.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记述 出处“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恩” 国语鲁语上“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 左传高祖本纪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9、)A.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B.分封制利于强化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C.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D.分封制促进了东方各诸侯国的社会发展9. 下表为汉字“王”“父”“夫”“族”在说文解字冲的注解。汉字 解释王 “王,天下所归王也。”“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父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为手持刀斧之形”。斧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武器。故用“父来表示手持石斧,具有成权救导子女的父家长”。夫 “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 夫”像一个正面的人端然站立,头插发簪,乃权利之象也。族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从口从矢。“口”为旗帜,夫为箭。这主要反映了

10、(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父系血缘关系开始受到重视C.中华文化的内聚性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10.国语鲁语上日:“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 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B.具有制度性保障C.以礼乐制度为基础D.提高了行政效率11.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说到:“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

11、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作者( )A.认为宗法制度是西周一切典章制度的源泉B.有一种对西周制度的作用过于理想化的学术倾向C.认为制度创新是西周稳定的核心D.认为中国早在西周就已经奠定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格局12.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

12、”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13.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 )A.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B.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C.宗法制注重同族文化的延承性D.工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14. 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

13、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B.受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C.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15.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源于他的仁慈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我们的社会是乡土性的。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为本位,人与

14、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推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中国社会并不是绝对封闭不变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相对静态稳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社会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血缘与地缘纽带正趋向松弛,差序格局被打乱,横向关系扩张并重排,纵向等级扁平化并错位的新“差序格局”正在形成。摘编自袁小平从差序

15、格局到混合理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费孝通“差序格局”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之后,乡土中国社会结构出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变化的原因。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家庭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希腊罗马的家庭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

16、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材料二 近代以来,基督教的礼节和教仪对西方的礼仪有重大影响。马丁路德认为信徒们可以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使西方人的宗教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启蒙运动使罗马教廷又遭重创,人们的宗教观念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神圣而庄严了。如果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本身还不能使新教徒彻底摆脱那些繁琐礼节影响的话,那么启蒙运动则深深地触动了人们信仰的灵魂,极大的简化了宗教仪式,并且也影响到传统的

17、天主教徒。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基督徒更为世俗化、商业化。19、20世纪以来西方的宗教礼仪逐渐变得简单而自由化了。西方宗教仪式的变化还反映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仪式的简化和自由也使基督教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统治逐渐松弛。 摘编自高福迸礼仪及西方礼仪:变迁与前景 请回答问题: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分析这两种治国模式形成的背景和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礼仪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周朝的分封制,“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18、是指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不是地方制度,故A项错误;以血缘为纽带的是分封制,故C项错误;秦朝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分封制实施于奴隶社会的周朝,故D项错误。分封制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属于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制打破了血缘关系,由皇帝任免官吏,属于官僚政治。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分析能力。注意题目上的要求“从政治角度看”,题干中“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属于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结合的体现,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统治。故选B。A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应该是百家争鸣;D项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因此ACD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

19、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血缘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3.答案:C解析: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用排除法较好,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B项表述错误;周代制度并没有受到历代政权推崇,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这一行为实际上是皇权至高无上的一种表现,故C项正确。5.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宗法制的作用。王国维认为西周用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决

20、定大宗小宗的政治地位可以减少争论,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6.答案:D解析:据秦简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遣官员以特殊的法律政策来治理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洞庭郡西境的边关“城邑”有人反叛。故D项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7.答案:D解析:8.答案:B解析:9.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文明分为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思想文化(精神文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文明方面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种制度产生于氏族社会末期,成熟于西周并被历代王朝统治者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王权、父权、夫权、族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这种制度文明的严密,我们从汉字的造字形体中也可略见一

21、斑,故正确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故排除。10.答案:B解析: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王国维认为周朝的政治制度是由嫡长子继承制衍生宗法制度,再按照宗法原则实行分封制;中国“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格局开始于秦朝;从材料“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可以看出王国维认为制度创新是西周稳定的核心。所以答案选C。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及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分析可知“领地国家”时期,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在领地内拥有统治权,要向国王缴纳赋税。综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一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

22、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选A。13.答案:A解析:1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说明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政体既非古希腊民主政体又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君主权力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特殊君主政体形式,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保存有一定部落联盟的色彩,所以答案选B,A D两项材料中并无直接体现,C项说法不够准确没有突出题意主旨。15.答案:A解析: 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

23、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名师点睛: 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

24、审题干中的“意在说明”,这是提示思考史记作者这样记载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16.答案:1.特点:自我中心主义;差序圈子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或:人际关系的流动性与固定性);带有明显的血缘与地缘关系;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伦理模式。原因:血缘宗法与家族制度的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与封闭性;儒家思想的传统伦理观念。2.趋势:地缘与血缘关系松弛;等级观念淡化;农民逐步远离土地,乡土性弱化;社会主要组织由家庭演变为单位组织(或社会格局的中心点发生变化)。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流动性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减弱了血缘纽带的人际圈;经济全球化的

25、影响;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社会资源分配渠道呈现多样化。解析:17.答案:1.模式:西周采取以礼治国的方式,古代欧洲则是以法治国。背景:西周的治国模式是国家政权组织小家族血缘关系占据核心地位:古代欧洲则在政治巾去除家族血缘关系,为以法治国铺平了道路。意义:西周的礼制促成了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小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古代欧洲的法律制度推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西方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2.趋势:礼仪逐渐简单化、自由化。原因:宗教改革简化了宗教仪式;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冲击了宗教信仰;资产阶级革命推进了社会的自由和平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的生产

26、和生活方式。影响:打破神学的思想束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和适应了欧洲社会的现代化。解析:1.模式:从“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可以看出西周采取以礼治国的方式,从“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可以看出古代欧洲以法治国。背景:结合材料来谈即可,主要是家庭组织形式的差异造成的,一方面西周的治国模式是国家政权组织小家族血缘关系占据核心地位;古代欧洲则在政治中去除家族血缘关系,为以法治国铺平了道路。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宗法制影响深远,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认同民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欧洲法治发展做好铺垫。2.趋势:从“启蒙运动则深深地触动了人们信仰的灵魂,极大的简化了宗教仪式”可以得出礼仪逐渐简单化、自由化。原因:从材料中分析可知,受到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影响:首先根据时间顺序来分析,从宗教改革中可以得出打破神学束缚;从启蒙运动来看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工业革命来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和适应了欧洲社会的现代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