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2.16MB ,
资源ID:3313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1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煤制甲醇行业分析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煤制甲醇行业分析报告.docx

1、煤制甲醇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煤制甲醇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11月一、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洁净能源1、可部分替代石油的重要化工原料甲醇又称“木醇”或“木精”,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化学式CH3OH。甲醇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沸点为64.8,密度0.79g/cm3,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在世界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中,甲醇消费量仅次于乙烯、丙烯和苯,是一种很重要的大宗化工产品。甲醇作为基础有机化工原料,用来生产甲醛、甲胺、醋酸、烯烃等各种有机化工产品。甲醇也是优良的能源与车船用清洁燃料,可直接用于汽车燃料与电厂发电,或用5A 分子筛转化为汽油,也可与汽油、柴油混合作为车

2、用燃料。2011 年甲醛、醋酸等传统下游仍占甲醇需求的大部分,烯烃、甲醇燃料等新兴下游需求占比不大。2、全球流通的大宗品甲醇是全球流通的大宗品,中东、南美为主要出口地区,东亚、西欧、北美为主要进口地区。据CMAI 数据显示,全球甲醇产能10324 万吨,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中东、南美和东欧部分地区,其中中国5200 万吨、中东1500 万吨、南美1120 万吨,这三个区域集中了全球产能的四分之三以上;除中国是集生产和需求于一体,其余两个地区均以出口为主,本地消化甲醇极少。甲醇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东亚和欧洲;南美甲醇产能1120 万吨,产量约800 万吨,出口700 万吨,其中输出北美约60

3、0 万吨,其余少量流向欧洲。中东甲醇产能1500 万吨,产量约1420 万吨,出口1200 万吨,其中输出东北亚约700 万吨,其余流向欧洲。近年来虽然中国甲醇产能大幅增长,但中东地区受益于低价天然气原料,甲醇成本低于国内,2008 年之后中国受到严重的进口冲击。3、发展历经百年,国内大型化技术成熟世界甲醇合成的工业化始于 20 世纪初,1923 年德国BASF 公司首先建立了一套采用Zn-Cr 催化剂、合成压力为30MPa、规模为300 吨/年的高压法甲醇生产装臵。自此以后,甲醇合成生产便开始迅速发展。1966 年,英国ICI 公司成功研制了Cu-Zn-Al 铜系催化剂,推出了ICI 低压甲

4、醇合成工艺。1971 年,德国Lurgi 公司成功开发出采用活性更高的Cu-Zn-Al-V 催化剂的另一著名低压法工艺:Lurgi 工艺。此后,世界上各大公司竞相开发了各具特色的低压法工艺。目前世界上具有低压甲醇先进生产工艺主要的公司和专利商有德国鲁奇公司(Lurgi)、丹麦托普索公司(Topse)、林德公司(Linde)、瑞士卡萨利公司(Casale)等。我国甲醇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我国甲醇工业起始于20 世纪60 年代,长期以来一直以小型合成装臵为主。早期的甲醇合成塔大多利用氨合成塔改造而成,合成压力一般为12-32Mpa。到70 年代以后才相继从ICI 和Lurgi 公司引进低压甲

5、醇合成塔,其规模也多在30-100kt/a,1995 年12 月,由化工部第八设计院和上海化工设计院联合设计的200 千吨/年甲醇生产装置在上海太平洋化工公司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甲醇生产技术向大型化和国产化迈出了新的一步。2000 年之后,受益于甲醇需求高速增长,多个产煤省为将GDP 留在省内大幅上马煤制甲醇项目增加煤炭就地转化率,但多是10-30万吨/年的中小型项目,经济效益随煤价高企而愈发不佳。“十一五”期间,随着大型煤气化技术日趋成熟,神华、久泰、兖煤、广汇等多个百万吨级煤制甲醇项目相继开建并于2010 年前后陆续投产,也造成了如今产能过剩的现状。4、国内甲醇生产地与消费地错配我国甲醇产

6、能向资源地集中,西北地区煤制甲醇盈利较好。内蒙古、河南、山西、陕西、重庆等地凭借其资源优势,将成为甲醇生产企业最为青睐的地区;山东、河北等传统的甲醇生产大省,受资源总量和环境容量的制约,产能扩张速度将有所放缓。华东是甲醇消费的主要地区。从甲醇消费的区域看,2011 年我国华东地区位居甲醇消费榜首,消费量占全国的42.8%,主要归因于该地区下游甲醛、二甲醚、冰醋酸、甲醇汽油对原料需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华北地区凭借着稳定的甲醛、二甲醚、甲醇汽油需求的支撑,表观消费量占据全国第二,保持在18.8%的水平;华中地区、华南地区消费量也比较大,分别占有11.6%和11.0%;西北地区作为甲醇生产重地,消费

7、量仅占到6.0%。5、国内甲醇原料以煤为主煤炭是我国甲醇生产最重要的原料。自1923 年开始工业化生产以来,甲醇合成的原料路线经历了很大变化。20 世纪50 年代以前多以煤和焦炭为原料;50 年代以后,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生产流程被广泛应用;进入60 年代以来,以重油为原料的甲醇装置有所发展。目前,欧美、中东地区国家主要采用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该工艺具备投资低、无污染的优点,且无需过多考虑副产物销路。由于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特征,缺少廉价的天然气资源,随着石油资源紧缺、油价持续上涨,在大力发展煤炭洁净利用技术的背景下,当前并且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是我国甲醇生产最重要的原料

8、。此外,我国还有部分企业采用焦炉煤气为原料生产甲醇,这也是我国独有的甲醇制取技术。二、传统需求增长稳定,新兴下游接棒高成长在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甲醇传统需求如甲醛、二甲醚等需求增速将放缓,但我们认为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品,甲醇传统需求未来仍将保持3%-5%的稳定增长。而新兴下游烯烃正处技术突破伊始,投资热情高涨、发展空间广阔,甲醇燃料作为清洁能源符合国家环保大方向,政策推广力度也在加大,煤制芳烃技术初步成功,成为可能超预期的因素,新兴下游将维持甲醇需求高增长势头。1、行业寒冬并非需求之过,两大罪魁有望解决需求从未让人失望,新兴下游将接棒高增长。甲醇行业产能过剩由来已久,自2006

9、年之后,甲醇企业开工率就不断下降,盈利艰难。但不同于需求下滑导致产能过剩的行业,甲醇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过去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需求是很难下滑的。我们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到,即使在爆发金融危机的2008 年,中国甲醇需求增速依然达到了19%,远好于诸多行业,其后更是迅速回升,过去5 年复合平均需求增速达24.8%,2012 年更是高达28%。所以甲醇的需求从未让人失望,如今在传统下游需求增速趋缓的情况下,烯烃、甲醇燃料等新兴下游将接过跑棒,推动甲醇需求继续高增长。产能投放过快与煤价高企是行业寒冬的罪魁祸首。我们认为造成煤制甲醇行业景气度不断下滑的原因有二:1、产能投放过快,亚太地区甲

10、醇产能由2008 年的2663 万吨飙升至2012 年的6662 万吨,增加了约4000 万吨,这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的产能,而同期中国甲醇消费量只增加了约2000 万吨,远小于产能增幅;2、煤价高企,煤炭价格对于煤制甲醇企业的盈利影响至关重要,2012 年之前不断上涨的煤价为煤制甲醇企业带来的沉重的负担。我们之所以判断煤制甲醇行业寒冬已过,就是看到了需求将保持高增长,两大罪魁有望得到解决:1、甲醇制烯烃技术突破伊始,投资热情高涨,甲醇燃料推广力度加大,作为清洁能源空间广阔,在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背景下,甲醇传统下游需求增长趋缓,但新兴下游将接棒需求高增长。2、盈利不佳致使煤制甲醇投资放缓、政策性

11、限制产能无序增长、非烯烃配套甲醇项目投产高峰期已过、进口冲击不会更大、气制甲醇难给力等诸多因素有望一齐发力解决产能投放过快的问题;3、煤炭产业进入阶段性产能过剩,我们认为煤价短期难有大幅反弹,中期将维持底部震荡,煤制甲醇企业将享受低原材料成本优势。2、传统下游需求稳定增长得益于过去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全球甲醇消费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国。2002-2012 中国甲醇消费量复合年均增速高达24.2%,而其他国家消费量复合年均增速仅为0.58%,中国贡献了甲醇消费的绝大部分增量,占比由2002 年的12%提高到2012 年52%。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及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放缓,甲醇传统下游甲醛、醋酸、二

12、甲醚、MTBE 等需求增速将逐渐趋稳,我们预计未来5 年传统下游需求增速将维持在3%-5%。3、烯烃、燃料等新兴下游将接棒(1)我国原油资源匮乏,发展甲醇替代产业有利于缓解国家能源安全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升,发展甲醇替代产业有利于缓解国家能源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石油消费量上升很快,但受制于国内石油产量,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上升。2009 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首次突破50%,2012 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7.85%,已经远超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50%),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原油产量受制于资源储备短期很难趋势性增加,发展甲醇替代产业有利于缓解国家能源安全。目前我国低碳烯

13、烃产能以石脑油路线为主,进口依存度高。低碳烯烃是石油化工生产最基本的原料,是生产其他有机化工产品的基础。目前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总体可分为两大类:1、石油路线,2、非石油路线。由于我国原油组分大多偏重,生产乙烯的原料构成中50%以上是柴油,每吨乙烯的原料消耗平均在3.5t 以上,给能耗和成本等经济指标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以石脑油制烯烃为主,煤制烯烃和重油催化热裂解制烯烃示范装置实现工业化运行。目前烯烃进口依存度仍高,2010 年乙烯及衍生品自给率仅48%,丙烯及衍生物自给率仅63%。甲醇汽油是车用燃料替代,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车用燃料是原油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占全球原油总消耗量的70

14、%以上。甲醇汽油是一种以煤代油路径,可以作为汽油的替代物从而实现对原油的部分替代,同样有利于缓解国家原油紧缺的现状。(2)甲醇制烯烃技术突破伊始,发展空间充满期待甲醇制烯烃技术突破伊始,发展空间广阔。全球首套煤经甲醇制烯烃装置-神华包头煤制烯烃(MTO)2010 年成功试车,目前商业化运行稳定。随后神华宁煤(MTP)、大唐多伦、中原石化、禾元化工、惠生清洁能源5 套煤(甲醇)制烯烃装置相继投产意味着甲醇制烯烃技术已基本成熟。当下时点正是甲醇制烯烃技术突破伊始,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我们不完全统计,煤(甲醇)制烯烃已获发改委批复或通过环评的项目合计产能达880 万吨,在建和规划产能合计达到23

15、13 万吨,按照甲醇:烯烃=3:1 计算,新增非配套甲醇需求达1639 万吨。甲醇制烯烃相较石脑油路线有成本优势。我们以西北地区甲醇和石脑油价格对两条路线的烯烃成本做了简要估算,发现在过去三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甲醇路线具有相当程度的比较优势,这也是促进技术发展和激发投资热情的重要因素。(3)甲醇燃料是经济性优良的洁净能源甲醇燃料性能优异,价格优势明显。以M15 甲醇汽油为例,根据全国醇醚燃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资料,相比国标90#汽油,M15 甲醇汽油能使汽车功率约增加3%,加速时间缩短4%,百公里油耗降低3.7%;从安全性角度看,甲醇的辛烷值较高,与汽油掺混可提高其抗爆性能;从替代比例看,甲醇

16、汽油混合燃料的质量低热值随着甲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M100 甲醇燃料的质量低热值只有汽油的45%,但甲醇在发动机中的燃烧特性好,理论混合气质量热值与汽油的理论混合气质量热值很接近,山西省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甲醇燃料示范工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甲醇燃料和汽油的替代比为1.51.7。从经济性角度来看,根据山西华顿实业向工信部做出的山西省M15甲醇汽油产业化示范运营的专题报告材料显示,以当时的市场价格测算,国标汽油价格为8200 元/吨,燃料甲醇5180 元/吨,每吨M5 的毛利润为150 元左右, M15 的毛利润为450 元左右,M30 的毛利润为900 元;在减免燃料甲醇消费税的情况下,燃料甲醇3500 元/吨。每吨M5 的毛利润为235 元左右, M15 毛利润为700 元左右,M30 毛利润为1400 元。综合来看,甲醇汽油无论是性能还是经济性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