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4.26KB ,
资源ID:330990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099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学案1.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学案1.docx

1、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学案1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授课人: 周次: 课时: 姓名: 班级: 组别: 单元知识网络结构自然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世界的本质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运动是有规律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能动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求索真理的历程 真理是客观的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高考考点解读第四课

2、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 ,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 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没有 的活动。例1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新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最终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 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的

3、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它们都是要求,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和 的统一。生产力是客观的 力量,生产关系是 关系,具有物质性。人们既不能 选择生产力,也不能 选择生产关系。例2(1)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说明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D、生

4、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2)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事实说明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意识依赖于物质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从意识生理基础看,意识是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或本质看,意识是的主观映象。物质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第一性,第二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人的意识也依赖于物质世界,因此,世界是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性。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的本原

5、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例3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对世界这种“统一性”的正确理解是A、整个世界都是物质世界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 人的意识,并能为 所反映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与具体事物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联系: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具

6、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区别:第一,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具体物质形态出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征,即客观实在性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第二,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有生有灭的。例4我们撇开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从中看到其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是A客观性 B主观性 C规律性 D物质性例5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人脑 基本路线 生产关系 思想观念 国家 辩证唯物主义 A B C D三、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1、运动的含义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和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 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 。任何物质形态只有在运

7、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根本属性”(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2)运动是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 是社会运动的载体, 是思维运动的载体。(3)总之,物质是 的物质,运动是 的运动。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离开 谈 是唯心主义,离开 谈 是形而上学。例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

8、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例7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 没有发生变化物体相对于 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在

9、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2)二者的关系区别:运动是 的、 的和 的,静止是 的、 的和 的。联系: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 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 和 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或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 。例8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例9“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问断的

10、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 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内在原因 A. B. C. D.4、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 的、 的、 的联系。规则不是规律,但正确的规则要遵循规律。 规律性的现象是规律的表现,但不是规律(2)规律是普遍的。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例10“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表明( )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3)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

11、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 为转移的。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 。规律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例1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方法论要求): 规律, 规律,自觉 。(5)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基础上、根据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例127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深度撞击”号经过170多天的飞行,成功地在距地球1亿多千米外准确命中坦普尔1号彗星内核。“深度撞击”被比喻为“在高速

12、飞行的针上穿线”。撞击的成功,表明A.客观规律是可以为人类认识和利用的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C.人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例13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 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 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A B. C. D.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起源看)(1)意识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 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 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例14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

13、物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A B C D例15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知道有三十多个婴儿是由各种兽类哺育成长的,其中狼孩最多,他们虽然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生活中动物的群体当中,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能参加任何社会活动,虽然客观存在作用一于他们的头脑,但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 ) A人脑并非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B意识并非客观存在的反映 C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人的意识 D意识是人类社会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1)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 ,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2)意识活动是通过 对 的反射活动实现的。例16健康的人脑能够正常思维,严重损

14、伤的人脑则不能,这说明A意识依赖于人脑 B意识不依赖于外部世界 C意识只依赖于健康的人脑D意识不一定总是离不开它反映的对象,但一定离不开人脑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意识的内容、本质盾)(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 ,意识在本质上是 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意识的内容则是客观的。(2)无论 的意识还是 的意志,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是作出了何种性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例17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心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发挥写了。然而他们写

15、出来的只是三只眼睛,长颈子,也就是正常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人脑对鬼神的虚幻的反映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A B C D判断:1.除人脑外,其它动物都不能产生意识,因为只有人脑才是意识的来源。2.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如同照相机、镜子对事物的反映一样。3.只有健全的人脑才会产生意识,植物人和精神病人不能产生意识。4.纵有健康的人脑,脱离客观世界也是不能产生意识的。5.鬼神观念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6.“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管梦境多么离奇,它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4、物质第一性、意识第

16、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本质)来看,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二、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 性和 性。(2)意识活动具有 性和 性。(3)世界上只有 被认识之物,而没有 认识之物。例18胡锦涛指出,中国人民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考虑把我们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的举动主要体现了意识活动的A.目的性 B.自觉选择性 C.主动创造性 D.计划性2、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 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

17、出现的东西。正确的意识 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 客观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对生理过程有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例19贝多芬凭着对音乐的挚爱,凭着坚定的信念与命运抗争,在完全失聪的状态下创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这主要表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意识活动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例20北京同仁堂店内有一副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烦,必不省人工。”正是靠这份承诺,同仁堂从一家庭药铺发展成为国药第一品牌。这表明( ) A.物质对意

18、识具有决定作用 B.精神不是万能的C.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做工作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D.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二)方法论要求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 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 ,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意义:是我们 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 的前提和依据。(2)具体要求:不断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发挥 和尊重 结

19、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 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 的思想。例21据报载: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百姓称之为“废品工程”。这一材料说明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B农民不懂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C主观背离客观的做法最终是要失败的 D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精神的力量和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想一想如何理解”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四、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一)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

20、证关系原理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规律将受到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二)方法论要求1、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2、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要求人们正确、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例22水利专家说,治理淮河的思路逐步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也就是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害,转变为承认洪水的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设施,力争将洪水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结合材料中淮河领域洪水“管理”的实践,谈谈如何理解“治水要按规律办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1、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 的一切 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 ,其二, 。例23下列活动属于实践活动的有学生看书 法官办案 蜘蛛织网 调节分配结构A B C D(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1)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 、实践的 和实践的 ,这些都是客观的(2)实践活动的 及其 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实践是 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烙印。“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 人的活动。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 ,人类的实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受到

22、 的制约,是 的产物。第一第二两个特征并不矛盾,二者相互渗透。因为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以客观性为基础,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夸大客观物质性否认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主观能动性则会导致唯心主义。实践的基本形式:a、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b、变革社会的实践;c、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例24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

23、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是 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 中才能完成。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 、产生 ,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 本身来回答。 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 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这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实践是 见之于 的活动。(4)实践是认识的 和 认识从实

24、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例25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出现了诸多新提法:其中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备受人们关注。早在党的十二大上,我们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强调走自己的路。29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材料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走向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十七大报告中,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

25、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这些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以上材料是如何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而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引入歧途。 方法论: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例26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老百姓用蚂蚁治虫的事

26、实说明: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 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A B C D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真理的含义标志 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反映。意识、认识和真理的关系意识和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正确的意识和认识。三者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其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是主观的。辨析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绝对性)(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2)真理的客观性的理解由

27、于 不同,对同一个确立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 来说的,都是 统一。例27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但是,在凹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却小于或大于180。这表明真理具有客观性 条件性 物质性 具体性A B C D3、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主观条件:受不同的 、知识水平、思

28、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 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能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史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1)认识的对象是 (2)认识的主体的 是世代延续的。(3)作为认识基础的 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 或螺旋式的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4、方法论要求: , ,在实践中 ,在实践中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

29、的使命。例281930年,人们发现并证实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的存在。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利用先进的观察仪器,发现了比冥王星距太阳距离远30亿公里的“塞德娜”,认为这可能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许多天文学家对此提出了异议。这说人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 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A B C D易错点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2、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3、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4、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人们获得知识只有参加实践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7、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8、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因而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参考答案:例题1、C 2、(1)C (2)B 3、B 4、D 5、A 6、A 7、A 8、C 9、D 10、B 11、A 12、A 13、D 14、B 15、D 16、A 17、D 判断:1 2、错 3 4 5 6 对例题18、B 19、D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