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1.24KB ,
资源ID:33063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063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docx

1、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目 录第一章 总则 3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城市规模 4第三章 空间发展指引 4第四章 现代服务业建设规划 7第五章 先进制造业与研发转化基地建设规划 9第六章 会展、体育和文化设施建设规划 10第七章 综合交通规划 12第八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 特色空间建设规划 18第九章 住房建设规划 20第十章 卫生、养老和基础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23第十一章 市政工程建设规划 26第十二章 绿化体系建设规划 29第十三章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规划 31第十四章 城乡统筹建设规划 32第十五章 综合防灾规划 33第十六章 实施保障措施 40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编制目的发挥城

2、市规划的先导作用,明确“十二五”期间城市建设的重点,确保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各项建设任务的空间落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监督管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的作用和地位本规划是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城市建设领域的细化和落实,是对城市近期发展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法定依据。第三条 编制依据1、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天津重要讲话2、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 城乡规划法4、 城乡规划编制办法5、 天津市规划条例6、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7、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

3、5-2020年)修改(阶段成果)8、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四条 规划期限和范围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本规划的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陆域面积11919.7平方公里。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城市规模第五条 规划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部署,落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突出“高端、高新、高效”,促进城市功能、高新产业、交通体系等的进一步提升。突出“低碳、低耗、低排放”,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促进宜居与宜业协调、城市与乡村协调、市场调节和政府保障相协调。第六条 城市近期建设目标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城乡面

4、貌发生根本性变化,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格局基本形成。第七条 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2015年,天津市规划常住人口约1600万人,城镇化水平90%,城镇人口约1440万人,农村人口约160万人。2、用地规模:2015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950平方公里左右。第三章 空间发展指引第八条 全市空间发展指引落实2006年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轴两带三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和2008年制定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所提出的“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城市空间布局思路,本次近期建设市域空间发展布局思路是:“双城提升、轴向集聚、两带延伸、南北生态”。1、双城提升:提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

5、区核心区的区域服务职能和城市载体功能,提高服务和辐射能力。2、轴向集聚:发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津滨发展主轴集聚,基本建成津滨产业轴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整合海河中游发展用地,为大项目落户提供空间。3、两带延伸:基本建成“东部滨海发展带”和“西部城镇发展带”。以新城、重点产业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全面提升天津城市实力。4、南北生态:强化对天津市北部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天津南部“团泊洼北大港水库”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的保护力度。第九条 滨海新区空间发展指引滨海新区按照“核心

6、提升,全面推进”的空间布局思路,落实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各项要求,使滨海新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加快完善中部产业带建设和更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依托大飞机、大火箭等重大工业项目,积极延伸产业链,积极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研创新基地的建设,到2015年,基本完成空港经济区、开发区西区、滨海高新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同时促进开发区东区等已有园区的用地更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2、建设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和临港经济区等,构建“北轻南重”的产业空间格局规划建设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等,促进滨海新区区域服务职能

7、的发挥。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轻纺经济区等,重点引进重型装备、粮油加工、石油化工、现代冶金等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滨海旅游区等北部休闲产业区,基本建成国际性旅游目的地。推进中新生态城建设,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宜居生态示范新城。3、调整优化居住用地布局,实现职住平衡结合产业区的建设,规划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欣嘉园、中部新城南组团和北组团和南港生活区等,调整优化居住用地布局,实现职住平衡。4、严格保护重点生态空间以及建设绿化廊道对贝壳堤、北大港水库等重点生态空间进行重点保护,同时建设生态绿化廊道和区域绿地。5、做好“十三五”期间用地整理和储备工作重点加强汉沽、开发区、塘沽、大港等老城区

8、的城市更新,适时搬迁滨海新区内对城市有一定污染石化冶金企业,为“十三五”的进一步开发做好用地整理和储备。第一十条 中心城区及环外地区空间发展指引中心城区和环外地区按照“南优北拓、西联东进”空间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功能,提高服务和辐射能力,建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备、社会文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标志区。1、引导城市弹性空间结构的形成。重点建设小白楼主中心、西站地区、天钢柳林地区的“一主两副”城市中心,积极发展商务办公等高端功能,成为天津高端服务业的核心,同时引导城市弹性空间结构的形成。2、推进北部地区发展。重点建设北部新区、京津公路地区和双青新家园等地区,推动北部地区公共服

9、务、居住、环境等品质的提升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3、进一步优化南部地区。重点建设文化中心周边地区、梅江会展中心、解放南路地区和大寺新家园等地区,发展会展会议、高端商务等职能,成为带动中心城区和服务区域的核心。4、加强与西青地区一体化发展。重点建设天拖地区、侯台地区、中北镇、华苑产业园环外部分等,充分发挥地域和人文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意产业等,提升环境建设水平,引导中心城区内人口和产业向外围地区的有序疏解。5、加强与东部地区联系。依托天钢柳林地区,重点建设张贵庄地区和中国国际会展中心,实现城市功能和人口的有序疏解。第一十一条 外围区县空间发展指引外围区县按照“新城集聚

10、,以点带面”的空间发展思路,承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人口和产业的疏解,提高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实现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1、提升新城辐射能力。提高新城的公共设施建设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新城对人口的吸引能力。同时,提升新城的交通、市政和环境的建设水平,改善城乡面貌。2、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区县实力,规划建设示范小城镇、区县示范工业园、农业产业园,实现三区联动,全面统筹城乡发展。第四章 现代服务业建设规划第一十二条 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两核两轴两带”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建设一批投资大、水平高、辐射强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实现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

11、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第一十三条 现代服务业建设布局1、基本建成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等,建成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建成响螺湾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一期、开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区等高端商务设施。依托渤龙湖、中新生态城、北塘经济区等,建设以综合型总部、功能型总部和中小企业总部为主的总部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滨海新区核心区商业中心,完善塘沽、汉沽、大港城区商贸服务功能;规划建设空港高端商业服务区,形成辐射华北的中高端消费服务区。2、建成一批中心城区高端商务商业区,打造国际性商务商业中心规划建成以小白楼地区为核心的高端商务商业设施,结合西站、天钢柳林地区、文化中心周边地区、解放南路地区等城市重点地区规划

12、建设商务商业设施。加快楼宇经济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亿元楼”。全面提升天津商务商业设施水平。3、规划建设区县地区商业商务中心,提升区县地区商务商业服务水平在其他区县地区规划建设区级商业中心,使区级商业中心成为满足各区县居民一站式购物需求的便民利民商业场所。建成东丽湖总部经济区、渤龙湖总部基地、京津金融服务外包园区等一批特色商务办公集聚区,提升区县商务办公承载能力,满足“总部型”办公郊区化布局需求。第五章 先进制造业与研发转化基地建设规划第一十四条 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目标优化全市工业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建成滨海新区重点功能区,优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基本建成一批

13、科研转化集聚区,成为科技创新领航区,构筑自主创新高地;优化全市高职高教布局,促进产学研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以区县开发区和示范工业园为载体,提升区县工业发展载体功能,增强区县经济实力。形成“两带集聚、多级带动、周边辐射”的工业总体空间布局。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5万亿,八大优势产业比重保持在90%以上。第一十五条 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布局1、基本建成滨海新区重点功能区和科研转化集聚区,形成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基本建成津滨产业带,优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滨海南部产业区建设,拓展重装重化产业发展空间。同时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改造。2、建设滨海新区八大产业

14、研发转化集群,成为科技创新的领航区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为载体,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转化集群。以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等为载体,建设新能源产业研发转化集群。以国家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等为载体,建设航空航天产业研发转化集群。以国家纳米产业化基地等为载体,建设新材料产业研发转化集群。以渤海监测监视管理基地等为载体,建设海洋经济产业研发转化集群。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态城研究生院等为载体,建设生态环保产业研发转化集群。以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为载体,建设化工、机械等产业研发转化集群。以国家863软件产业基地为载体,建设软件、文化创意研发转化集群。3、建成一批全国高职教基地,为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提供高

15、素质的人才建成海河教育园,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团泊健康产业园高校区等;到2015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4、基本建成示范工业园和区县开发区,提升区县工业的整体规模和水平基本建成示范工业园和区县开发区,形成“一环带,六大产业集聚区”工业空间布局结构。第六章 会展、体育和文化设施建设规划第一十六条 会展设施1、建设目标建成大型国际会展中心,具备承接国内外会议、展览活动的能力,建成我国重要的国际会议举办城市和会展中心城市。2、建设布局建成梅江国际会展中心,强化中心城区会展服务功能。选址建设中国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服务中国北方,辐射东北亚地区的国际一流会展中心。结合产业区

16、建设和城市功能完善,建设专业型的会展中心。第一十七条 体育设施1、建设目标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全面健身服务体系。到2015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市人口的43%以上。2、建设布局建设大型综合体育中心,完善区级体育中心设施,建设体育强市。完善天津奥体中心,新建团泊体育中心、海河教育园区体育中心、滨海新区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中心,承办大运会和东亚运动会,为举办全运会等更高层次的赛事打下基础。新建、扩建一批区级体育场馆,为群众体育锻炼提供场所,达到区县有一场一池一馆。结合居住区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健身活动设施,乡有体育活动中心,行政村、社区有健身园。第一十八条 文化设施1

17、、建设目标建成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把天津建设成为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2、建设布局建成天津市文化中心和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完善区级文化设施和特色文化设施,形成国际水平的文化设施体系。建成天津文学馆、天津画院,新建和改扩建群众文化教育培训中心、民族文化宫、中国大戏院等重点文化设施。规划新建区级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区县文化设施水平。第七章 综合交通规划第一十九条 海港建设目标到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0万标箱。第二十条 海港建设引导加快南港、临港经济区建设,转移北港区大宗散货运输,缓解集疏运压力过于集中的矛盾;推进航道建设,北疆港达到30万吨

18、级航道标准,南港达到510万吨级航道标准;加快东疆集装箱码头和南港专业化码头等建设工程,提高港口生产设施能力。第二十一条 铁路建设目标铁路疏港比例提高到30以上,疏港能力提高到2.0亿吨/年以上,有效支撑港口集疏运需求。在客运铁路方面,铁路客运量提高到5000万人次/年。第二十二条 铁路建设引导1、货运系统建设:通过推动进港三线等疏港线路的建设,解决铁路集疏港能力不足;取消陈塘支线等城区内部的货运线路,解决货运铁路线路穿越城区的问题。2、客运系统建设:加快京沪高铁、津秦客运专线、京津城际延伸线、津保铁路等在建工程,新建客运铁路273公里,形成“十”字型枢纽,提升客运铁路运输能力。第二十三条 公

19、路建设目标公路集疏运能力提高到4.2亿吨,其中,高速公路承担3亿吨,普通公路承担1.2亿吨。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300公里,实现与主要腹地均有直接高速通道连通,市域所有区县新城都有高速公路覆盖;各区县新城与滨海新区之间均有一级公路连通。与河北省之间由36个出口112条车道增加至39个出口138条车道,与北京之间由4个出口16条车道增加至5个出口20条车道。第二十四条 公路建设引导1、重点解决集疏运交通不畅的问题,包括:高速公路流量分布不均衡、部分通道拥堵严重、缺少通往承德等腹地方向的高速直通通道、普通公路与城市交通相互干扰等。2、网络完善方面:重点解决公路网络不完善的问题。包括普通公路方面,我

20、市与京、冀对接的部分干线公路存在等级偏低,有12个出入口低于周边省市;双城区辐射市域的干线公路网络较为薄弱,尤其是通往北部地区的通道不足。第二十五条 空港建设目标到2015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将建成北方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大型门户枢纽机场,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6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达到50万吨/年。第二十六条 空港建设引导重点解决机场发展与定位不相称、空域资源瓶颈制约机场发展、集疏运通道单一的问题。加快T2航站楼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机场地面接待能力;加快航线发展,大力发展支线运输。促使机场业务量快速攀升,与首都机场共建东北亚地区航空枢纽;会同空军、民航部门超前谋划,尽快搬迁杨村机场,优

21、化机场空域布局。完善机场集疏运系统,形成多种形式的陆空联运快速通道。第二十七条 城市道路建设目标北部新区与中心城区实现无缝对接发展,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之间的联系通道数量翻倍,“两环十四射”骨架路网全部建成,路网实现率提高到70以上;滨海新区路网主骨架全部建成,在沿海走廊上,形成中央大道、汉北路等客运专用通道,区间客货交通组织更加合理;滨海核心区路网实现率提高到60以上;双城之间形成4条客运通道和7条货运通道,总通行能力达到8.3万标准车/小时。第二十八条 城市道路建设引导1、中心城区:完善道路网络,加快建设平行快速路的疏解道路(如吉兆路、雪莲路等),提高转换交通能力,提高路网密度,缓解出入城交

22、通压力;完善城区北部网络,促进北部新区的发展,包括京津塘环内段改造为高架,建设外环线东北部调整线等北部新区内骨架道路;支撑重点地区发展,建设文化中心、会展中心、解放南路地区、海河后5公里等项目周边道路;疏导结合,重点治理海津大桥、津汉快速路与外环线交叉路口等拥堵点,同时打通卡口路、断头路,配套建设人行天桥,优化微循环系统。2、滨海新区:加快推进中央大道南延线等在建工程进度,强化区间骨架路网体系;取消新北路疏港功能,减少货运穿城干扰;结合于家堡中心区、滨海高铁站、南部新城等重点发展地区,完善滨海核心区西、南部路网。3、津滨走廊:实施东金路等双城内部南北向通道,提高区间交通的转换能力;明确道路功能

23、,合理组织客货交通。在海河南北两岸形成津滨高速、天津大道2条客运专用通道,确保双城快速通勤。第二十九条 轨道交通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加至230公里,轨道网络客流提高到200万人次/日以上,轨道交通出行量占整个公交出行总量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基本确立轨道交通在客运体系中的骨干地位。第三十条 轨道交通建设引导1、中心城区:建设地铁5、6号线,形成环放式网络;建设2号线东延线,方便东丽湖等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启动4、7、10号线建设,促进西站、文化中心等重点地区的建设发展,强化核心地区对外交通联系。2、滨海新区:启动建设市域Z4线南部新城至汉沽段,与津滨轻轨形成换乘

24、,强化沿海发展带;建设Z2线滨海西站至中新生态城段,支撑和带动中新生态城建设;启动建设B2线黄港欣嘉园至临港经济区段,连接滨海西站和于家堡。2、津滨走廊:对现有津滨轻轨车辆进行改造,使轻轨客运能力提高至27万人次/日,充分发挥轻轨对双城客运的服务和支撑作用;适时启动市域Z1线文化中心至开发区段,实现双城半小时通达。第三十一条 常规公交建设目标到2015年,地面公交线网极大完善,形成中心区、外围新城、中心镇三级运营网络;消灭公交服务盲区,双城区公交站点周边300米范围全覆盖,外围区公交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全覆盖;地面公交的客流提高到400万人次/日以上。第三十二条 常规公交建设引导实现线网优化,

25、协调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关系,将公交线网服务覆盖扩展到全市域,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实现公交提速,建设公交专用车道;完善场站设施,建设公交停保场7处,公交首末站70处;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第三十三条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目标各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和城市内外交通体系的有效衔接。第三十四条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引导加快建设西站、滨海东站等大型对外综合交通枢纽,新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30处。第三十五条 停车场建设目标中心城区:建设45处路外公共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约1.7万个,其中与轨道交通车站结合8处,引导车辆停车换乘进入中心区。滨海新区核心区:新增公共停车场39处,新增停车泊位0.87万个。第三十六条

26、 停车场建设引导规范停车秩序,制定鼓励建设停车场的相关政策;要在严格执行配建停车标准基础上,加快重点地区路外公共停车场建设第三十七条 行人过街设施建设目标通过行人过街设施的合理建设,为行人过街创造一个安全、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体现城市交通系统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以人为本”规划指导思想。同时,减少其他交通与行人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三十八条 行人过街设施建设引导中心城区以完善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为重点,年均投入建设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约10座;其他地区结合骨架路网建设,及时配套完善沿线过街设施,尤其对于快速路及6车道以上交通性干道,应当把沿线

27、立体过街设施系统作为道路工程的配套部分一并实施。第三十九条 交通管理建设目标到“十二五”末,城市交通管理实现从现状局部交通监控到功能较为完善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转变,实现控制区域内主干道路通行能力提高10,平均车速提高15,停车延误减少15%,停车率减少20,有效减少尾气排放,降低油耗,提高城市运转效率。第四十条 交通管理建设引导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信息集成平台初步形成覆盖全市域范围的智能化中央管理系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推进交通诱导系统建设。初步形成覆盖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交通诱导系统,实现对城市交通流的动态和静态诱导;通过削减机动车出行总量、引导非机动车使用、鼓励公交优先、完善错时上下班、

28、鼓励公务用车共乘制度等措施,控制交通出行总量;完善区域交通组织,形成骨架路网、区域、节点三个层次交通网络组织,进一步提升道路网容量。第八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空间建设规划第四十一条 建设目标在完成14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和再利用的基础上,持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同时积极塑造反映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自然风貌,现代化大都市气息的城市发展的特色城市空间,基本建成旅游强市。第四十二条 完成14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和再利用对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进行合理修缮,保护历史街巷的风貌与空间尺度特色,保留和延续城市空间肌理的完整性与独特性。逐步完成历史街区的有

29、机更新,鼓励小规模改造、维持人口多元化与规模适度,保持历史街区活力;补充完善历史街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历史街区对新功能与业态的承载能力。1、 鞍山道历史文化街区:以“窄街巷、密路网”街巷格局及历史性居住建筑为典型特征的商住综合街区。2、 承德道历史文化街区:以法式住宅建筑为特色的多功能综合街区。3、 赤峰道历史文化街区:以名人故居及大量历史性住宅建筑为特色的、具有法式风貌的多功能综合街区。4、 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天津传统商业为特色,中西合璧的商业文化街区。5、 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以中式传统商业建筑群及妈祖文化为特色,体现天津传统及民俗文化的商业文化街区。6、 海河历史文

30、化街区:以“海河”为依托,承载天津多元城市风格,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和大都市魅力的文化景观走廊。7、 解放北路历史文化街区:以西洋古典风格为特色的,天津近代金融办公建筑集中区。8、 解放南路历史保护区:以德式风格建筑为主要特色的多功能综合街区。9、 老城厢历史文化街区:以中国北方传统城市格局为典型特征的商住综合街区。10、 劝业场历史文化街区:以天津近代商业建筑群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商业文化街区。11、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以名人故居为典型代表的,集中展示天津“小洋楼”建筑特色,空间完整、安静优雅的历史文化街区。12、 一宫花园历史文化街区:以意式风格居住建筑及街心广场为特色的旅游文化街区。13

31、、 中心花园历史文化街区:以放射状路网格局及花园别墅为典型特征的、具有法式风貌特征的商业文化街区。14、 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以英式风貌特色为主的、功能完善的商务商业综合街区。第四十三条 持续挖掘历史资源,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1、构建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建立市域总体层面、分区层面、控规层面、建筑层面的四个层次的保护规划体系。2、完成五大道及其他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管理规定,以实现精细化管理。3、将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延伸到市域,重点挖掘汉沽蔡家堡、葛沽镇、果香峪村等历史村镇特色,开展保护规划,申报市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延续京杭大运河文化脉络,对南北运河两岸地区划定保护范围,开展保护规划。4、完成天津市历史建筑认定标准与天津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工业遗产资源普查与界定,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第四十四条 塑造城市特色空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城市1、建成海河旅游观光带,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区域中心城区以海河上游后5公里为重点,规划建设柳林风景区等项目;加快南站商务区建设、原一热电厂地块更新改造;重点塑造津湾广场及周边地区沿海河的城市天际线。滨海新区规划建设海河两岸各5公里旅游景观带。2、规划建设滨海旅游区等,初步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