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9.83KB ,
资源ID:33059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05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现代中国史学和风俗学的奠基者顾颉刚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现代中国史学和风俗学的奠基者顾颉刚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docx

1、现代中国史学和风俗学的奠基者顾颉刚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现代中国史学和风俗学的奠基者顾颉刚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他是我国的一名国学大师。2003年是他诞生110周年。进一步探讨、熟悉他在我国学术上的成绩和贡献,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一他是现代中国史学的奠基者。1922年他为商务印书馆编现代中学本国史教科书时,对中国古史进行了深切的分析研究,创造了震惊学术界的“层累说”。他把诗经、尚书、论语中之上古史料“比较看着”,说:“突然发见了一个大疑窦尧、舜、禹的地位问题!尧典和皋陶谟我是向来不信的,但我总以为是春秋时的东西;哪知和论语中的古史观念一比较之下,竟感觉还在论语以后。我就将这三部书中

2、说到禹的语句抄写出来,寻绎古代对于禹的观念,知道可以分作四层:最先的是商颂长发的禹敷下土方,帝立子生商,把他看做一个开天辟地的神;其次是鲁颂宫的后稷奄有下土,缵禹之绪,把他看做一个最先的人王;其次是论语上的禹、稷躬稼和禹尽力乎沟洫,把他看做一个耕稼的人王;最后乃为尧典的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把后生的人和缵绪的人都改成了他的同寅。尧、舜的事迹也是照了这个顺序:诗经和尚书(除首数篇)中全没有说到尧、舜,似乎不曾知道有他们似的;论语中有他们了,但尚未清楚的事实;到尧典中,他们的德性政事才灿然大备了。因为取得了这一个指示,所以在我的意想中感觉禹是西周时就有的,尧、舜是到春秋末年才起来的。越是起得后,越

3、是排在前面。等到有了伏羲、神农以后,尧、舜又成了晚辈,更没必要说禹了。我就成立了一个假设: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顺序和排列的系统正是一个反背。”此论一出,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应。蔡元培说:“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是颠扑不破的方式”。钱玄同赞曰:“真是精当绝伦”。胡适指出:“古史辨是中国史学界一部革命的书。”“替中国史学界开了一个新纪元。”郭沫若评论说:“顾颉刚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的确是一个卓识。他的识见委实是有先见之明。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体是被他道破了的。”普林斯顿大学余英时指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之说,在史学界发生革命性震荡,主要就是因为它第一次有系统地表现现代史学的观念。

4、”“的确成立了孔恩.Kuhn)所谓的新典范,也开启了无数解决难题的法门,因此才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史学革命。咱们不能不承认顾先生是中国史现代化的第一个奠基人。”前苏联历史学家越特金(.)则说顾先生“为创建中国现代历史学奠立了第一块基石”。1987年6月22日,北京英文中国日报评介刘起顾颉刚先生学述时进一步评价道:“一名在六十年前曾给了二千年的旧的中国史学传统以毁灭性冲击的历史学家,在中国当前学术从头熟悉本国文化之际,再度取得了他的声望。顾颉刚是国际承认的现代中国史学的奠基人,同时也受到数量日趋增多的国外学者的研究。” 据美国施奈德顾颉刚与中国新史学一书所言,西方研究顾颉刚者就 不下四十余家,主

5、要论著七十余种。(参见“国学大师丛书”顾潮、顾洪著顾颉刚评传 刘起序及该书第2章)顾颉刚在中国史研究上开辟了新天地,写下了新篇章。二他是现代中国风俗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现代中国风俗学运动是在蔡元培和周氏兄弟提倡下,1918年2月1日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沈兼士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发起的,随后常惠、张竞生、周作人、董作宾、魏建功、顾颉刚、容肇祖、胡愈之、孙伏园、郭绍虞等许多学者也参加了进来。他们都做出了贡献,其中以顾颉刚的开创性的功绩最为显赫,为现代中国风俗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风俗学运动分为“发端与开拓时期”(1918至1927)、“奠基与开展时期”(

6、1927至解放前)、“新兴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这三个时期中,顾颉刚都有着非凡的表现。咱们先看看他在风俗研究方面的成绩。1.搜集和研究吴歌1919年,在家乡苏州发动家人和亲友搜集本地歌谣200首,前后在北平晨报和北大歌谣周刊上发表,引发了沈兼士、魏建功对吴歌的讨论,魏建功、董作宾并为之注音。顾颉刚还写了写歌杂记等研究文章,北京大学出版了他的吴歌甲集。1936年,他还撰写了吴歌小史。胡适和刘半农为吴歌甲集写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胡序说:该书“是独立的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是“道地的方言文学”。“颉刚搜集之功,校注之勤,咱们都很敬服。他的写歌杂记里有许多很有趣味又很有价值的讨论(如论起

7、兴等章),可使咱们增添很多关于诗经的见地。”“这部书的避世真可说是给中国文学史开了一新纪元了。”2.掀起对孟姜女传说故事讨论研究的热潮顾颉刚在郑樵通志乐略中见其论汉代蔡邕琴操之言,知杞梁之妻故事由经传的数十言而为稗官之流演变成后来的万万言,又从姚际恒诗经通论郑风有女同车得知未有杞梁之妻故事时“孟姜”为美女的通名。他乃把左传、礼记檀弓、孟子、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材料进行排列、对比和研究后,指出:杞梁之妻故事的中心,在战国前是不受郊吊(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在西汉以前是悲歌哀哭(礼记檀弓),在西汉后期又从悲歌哀哭变成崩城(说苑、列女传),至唐朝才有万里寻夫、哭倒长城之说(贯休杞梁妻诗)。迨其孟姜女故事

8、的转变在1924年歌谣周刊第69号发表后,当即震动了那时学术界。那时正在法国巴黎留学的刘半农给顾颉刚来信极力赞赏,说:“教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你用第一等史学家的目光与手腕来研究这故事;这故事是二千五百年来一个有价值的故事,你那文章也是二千五百年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并在吴歌甲集序里称顾颉刚坐上了“中国风俗学上的第一把交椅”。顾先生在歌谣周刊上出了九个“孟姜女”专号,以后在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周刊出了八个“孟姜女”专号。孟姜女故事一时成了数十位学者一路研究的课题。将所有征集的材料及讨论的文字于1927年、1928年在中山大学出版了孟姜女故事研究三册。他在1927年1月给现代评论第二周年增刊撰写的孟姜女

9、故事研究中提出了孟姜女故事历史的系统和地域的系统,是继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以后最为详到精辟之作(约三万余字),如他分析总结道:就传说的纷异上看这件故事的散乱的情状。之前的学者,因为他们看故事时没有转变的观念而有“定于一”的观念,所以闹取得处狼狈。例如上面举的,他们要把同官和澧州的不同的孟姜女合为一人,要把前后变名的杞梁妻和孟姜女分为二人,要把范夫人当作孟姜女而与杞梁妻分立,要把哭崩的城释为莒城或齐长城,都是。但此刻咱们搜集了许多证据,大家就可以够明白了:故事是没有固定的体的,故事的体便在前后左右的各种转变上。例如孟姜女的生地,有长清、安肃、同官、泗州、务州(武州)、乍浦、华亭、江宁诸说;她的死地,

10、有利都、同官、澧州、潼关、山海关、绥中、东海、鸭绿江诸说。又如她的死法,有投水、跳海、触石、腾云、哭死、力竭、城墙压死、投火化烟,及寿至九十九诸说。又如哭倒的城,有五丈、二三里、三千余丈、八百里、万里、十万里诸说。又如被她哭崩的城的地址,有杞城、长城、穆陵关、潼关、山海关、韩城、绥中、长安诸说;寻夫的线路,有渡浍河而北行、出秦岭而西北行、经泗州到长城、经镇江到山海关、经把城关到潼关诸说。又如他们所由转世的神仙,范郎有火德星、娄金狗、芒童仙官诸说,孟姜女有金德星、鬼金羊、七姑星诸说。这种话真是杂乱极了,怪诞极了,稍有知识的人应当知道这是全靠不住的。但咱们将因它们的全靠不住而一切推翻吗?这也不然。

11、因为在各时各地的民众的意想中是确实如此的,咱们原只能推翻它们的史实上的地位而决不能推翻它们的传说上的地位。咱们既经看出了它们的传说上的地位,就没必要用“定于一”的观念去枉费心思了。正像顾颉刚评传所说:“先生用研究史学的科学方式、精神来对社会上向来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故事传说进行研究,令人线人一新。”“作出划时期的贡献。” 3.进行妙峰山香会调查顾颉刚对民间信仰也很关注,曾对北京的东岳庙、妙峰山、财神庙、白云观、黄寺,苏州的东岳庙,泉州土地神,东莞城隍庙,广州各寺庙等进行考察,其中以1925年对妙峰山香会的调查最为出名。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受北大风俗调查会之托,顾颉刚与容庚、容肇祖、

12、孙伏园、庄严五人对位于北京城西北的妙峰山进行了考察。五人中属他最为活跃、突出,眼观、耳听、手抄,忙个不断,感慨颇多,收获极大。他说:“到了这种地方,迷眼的是香烟,震耳的是鼓乐,身受的是招待,只感觉神秘、壮健、亲善的可爱,却忘记了他们所崇奉的乃是一种浅薄的宗教。这使我对于春秋时的祈望,战国后的封禅取得一种解。妙峰山香会在财政、礼仪、警察、交通、饷糈各方面都有专员管理,又有领袖人物指挥一切,实在有了国家的雏形了!”他跑前跑后抄写“会启”。调查成员各自撰文,顾颉刚将其编为妙峰山进香专号,在京报副刊发表(共分六期),到中山大学后编为妙峰山一书出版。这次妙峰山香会调查,是中国第一次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

13、的庙会风俗学田野作业,在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江绍原北大风俗调查会妙峰山进香专号书后评论说:“现今的民众宗教的研究,则顾颉刚先生的妙峰山香会调查,在邦人中只怕是独一无二的。”“若是顾颉刚早生几千年,而且多托生中国若干次,由他调查记载古中国的民礼民教像他此刻的调查记载妙峰山香会,则咱们写中国法术宗教的人,真不知可以多出多少有价值的材料,真不知可以省多少心思也。”何思敬在读妙峰山进香专号中称妙峰山进香调查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霹雳,说:“至今没有人来理会民间的宗教生活。妙峰山专号就是打破这种暮气的一个霹雳。不特关于民间宗教,科学的调查是第一次,而且这第一次的调查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这全靠此专号作者的同

14、心合力,尤其颉刚先生的精敏周到。他在专号中确是一个最忠实的调查者”,是一个“时期精神”。4.对婚丧礼俗的研究顾颉刚在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上前后发表了两个出殡的导子帐(1924年4月27日第52号)、一个“全金六礼”的总礼单(1924年5月25日第56号)、一个光绪十五年的“奁目(1924年6月8日第58号)。1928年4月,他将此三文与刘万章撰写的广州的旧婚俗、广州的旧婚俗补述、广州的旧丧俗合在一路,以苏粤的婚丧为书名,作为中山大学风俗学会小丛书之一出版。他对吴歌、孟姜女传说故事、妙峰山香会、礼俗等的研究是同时进行的,很有魄力。顾颉刚在风俗学研究方面的成绩为世人所公认,他在歌谣、传说故事和庙会的研

15、究方面树立了三个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日本学者平冈武夫说:“即便说中国风俗学的研究是顾先生初创和培育起来的,恐怕也不过度。”(平冈武夫古史辨自序日译本译者前言,创元社,1940年)再看看他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建树。1919年,他在苏州搜集歌谣,虽然那时仍是一个学生,但已开始显露出了其组织领导才能。他说:“在家中组织人力,从我的祖母起,直到保姆,由她们唱,我来笔记。后来又推行到亲戚、朋友家。我的爱人殷履安又在她的母家,用直镇上为我收到了好些。一年当中,竟然记下了三百余首。其中,有童谣,有妇女歌,有工农歌,也有对山歌。除歌谣外,还连带搜集了谚语、歇后语。”(我和歌谣,载民间文学1962年第5期)1924年4月参与歌谣周刊的编辑工作,则开始表现出了他的编辑、组织能力,如为该刊组织、编辑了九个“孟姜女专号”,为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