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77.80KB ,
资源ID:329695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969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4名师教案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4名师教案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docx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4名师教案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4课 百年思潮强国梦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一部分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部分 课标解读一、唯物史观 利用表格对“师夷长技”、“中体西学”、“维新变法”等思想主张的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渐进历程。运用唯物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观点分析三种思想主张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影响,使学生掌握对历史事物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时空观念 认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与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紧密相连,培育

2、学生建构特定的史实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意识,能够按照时、空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三、史料实证 通过多样性的史料养成学生对史料进行科学的辨析、判断、推理的意识,体会实证精神,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史料实证的意识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四、历史解释 通过史料对“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等思想主张进行解释,使学生在历史解释中掌握知识点的内涵,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五、家国情怀 结合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甲午战争的失败、瓜分中国的狂潮,通过史料和视频,渲染历史人物为国家、为民族复兴的努力和牺牲。激发学生的爱国思

3、想和民族精神,认识中华民族的觉醒历程,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最终实现让学生认识到百年思潮百年强国梦,凝聚了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中国精神。第三部分 教材分析一、知识结构 1.技术强国梦从“师夷长技”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制度强国梦维新变法思想二、教学重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三、教学难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本课教材虽然在内容设计上比较简单,然而课程涉及的历史时间跨度较大,大量历史结论需要史料进行实证,所以要学会取舍和组合,有效围绕思想主张的重难点,引

4、入学术新观点,实现教学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第四部分 学情分析一、本课内容承接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三节课和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鉴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和连贯性,所以在课前或过渡衔接环节需要有一定的铺垫。 二、本课时间跨度大、思想理论较多、易讲成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较困难、易乏味。所以要牢牢以思想发展史为教学核心,特别注意问题的设计、师生互动,探究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 第五部分 设计思路一、课程立意“百年思潮强国梦” 近代社会思潮奔腾百年,曾提出过无数治国与救国的方案,而推动近代社会思

5、潮汹涌向前的是近代“强国梦”。本课设计以“百年思潮强国梦”立意,以强国梦讲述近代百年(本课特制前半个世纪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救国思潮的变化。二、课程结构一本新书、一次实践、一场变法依循近代社会思潮产生、形成、嬗变和发展的轨迹,以贯穿各大思潮之间技术强国梦、制度强国梦和人民强国梦(思想强国梦)为主线,其中技术强国梦、制度强国梦分别以梦的起航、梦的升华、梦的破灭为历程。 三、课程主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设计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来解释课程标准,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落实承接课程标准的落实。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实现对“中体西用”的历史解释,以史料实证实现对“师

6、夷长技”和维新变法的历史解释,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与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紧密相连彰显家国情怀,体现时空观念。第六部分 课程结构【第一篇章】技术强国梦 一、梦的起航师夷长技以制夷二、梦的升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梦的破灭甲午战争【第二篇章】制度强国梦 一、梦的起航早期维新思想二、梦的升华维新变法三、梦的破灭戊戌政变【第三篇章】人民强国梦 第七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当西方文明遭遇到中国古老文明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一起就走进这段历史。 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嘎尔尼率领一个约800多人的使团,以祝贺乾隆皇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马嘎尔尼向清政府递交

7、了英国国王致乾隆皇帝的信函。 同学们看这封信函的一部分内容,我请同学读一下: (学生阅读)在皇帝陛下的统治下,贵国国家兴盛,为周围各国所敬仰。如今我们国家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本国王认为正是谋求我们两大文明帝国友好往来的好时机。本国臣民曾经常常到贵国经商,无疑双方都能因此受益。但双方往来需要行为规矩而不至于违反对方国家的法律和风俗。希望我的臣民不会在外生事,当然,我们也希望他们不会受委屈。故此希望特派一位有权柄之人常驻贵国,管束我国臣民的行为,有委屈也可以保护他们。这样的办法可保诸事平安。 摘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英王乔治三世在信函中提出了怎样的希望?学生:希望派人常驻在中国,管束他们的臣

8、民。教师:仅仅是为了管束他们的臣民吗? 学生:英国国王希望发展和扩大和中国的友好交往。 教师:对。以今天的眼光看,英国的要求是合理的。对于英国方面的要求,乾隆皇帝给予这样的答复: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等 对乾隆皇帝的答复,同学们怎么看? 学生:乾隆皇帝拒绝了英国的要求,不愿意与英国进行往来。 教师:对,拒绝和英国交往。同学们再看这封信中这样的一

9、些词语:“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这些言语中能体会出什么? 学生:乾隆皇帝自大、自负,目空一切。 教师:说的对。但就是这样一个自大、自负、目空一切的天朝上国,在鸦片战争中,被一个他所蔑视的西方“蛮夷”打败了。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天朝上国”为什么不是“蛮夷”的对手? 学生:落后。教师:对,是落后。那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向西方学习。 教师:对,向西方学习。但是怎样学习西方?学习西方哪些东西?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有一些认识和思考。 【设计意图:以1792年马嘎尔尼来华这件事为切入点,指导学生阅读英

10、国国王给乾隆皇帝的一封信和乾隆皇帝的回信,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自大与自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新课讲授【第一篇章】技术强国梦 教师:据著名近代史学家陈旭麓统计,鸦片战争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大军,损失数千人,但英国远征军战死人数不足百人,从来都是朦胧一团的“泰西”展现在近代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坚船利炮,先进的中国人开启了近代技术强国梦的起航,他们是谁呢?(展示林则徐、魏源的图片) 一、 一本新书 教师问学生对林则徐的认识,学生普遍回答林则徐是民族英雄,领导了禁烟运动,这里就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得出: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接着再问为什么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

11、界的第一人?通过逆向推理让学生通过教材找出答案,凸显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 教师直接指出1841年林则徐被贬新疆前将自己负责编译的四洲志交给好友魏源,在此基础上,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出示海国图志的目录) 设计意图: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该基于问题的有效解决的设计,这样,简单的知识会让学生学起来更有意思、更有收获,有利于培训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接着展示海国图志的目录,问学生海国图志这本书涉及哪些方面,并总结它是一本系统地介绍西方的百科全书式的书籍。那当时为什么要介绍西方呢?请同学们迅速地阅读材料找出这本书的目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围绕海国图志的核心主张来思考。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

12、,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议战 引导学生解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含义,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的侵略。”并通过材料启发学生得出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从而生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启迪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然而,结果如何?我们来看这样的对比。(PPT出示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当时的出版情况) 同样的一本海国图志在国内少有问津,在日本如获至宝,使学生思考两种不同的命运,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海国图志这本书在国内和在日本的不同,引发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13、彰显“师夷”思想在当时顽固势力阻力之下提出的可贵性。 教师总结:尽管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未能付诸实践,但他们表现出的御侮的民族勇气,和接纳新知的气度,两者具有同样的光彩。直到10多年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建立了一个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逼近北京,火烧皇家离宫圆明园;在这内忧外患之下,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小心翼翼地重申“师夷”的主张,推动了技术强国梦的升华。 设计意图:以过渡衔接语言实现时空观念的呈现,使学生的思路跳转至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二、 一次实践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1864年李鸿章的一封函,并概括李鸿章的思想主张。材料二: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

14、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技术);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方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人才)。以备威天下、御外侮之用。 同治三年(1864年)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根据材料,分析与林则徐魏源相比,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有哪些进步之处呢,并指出洋务派开展了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通过洋务运动成就图,引出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出示“中体西用”思维导图式解释。解释中学(中国的文化和制度)、西学(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体和用分别是什么。最后引导学生一起梳理读出:中体西用即以中国的封建伦理纲常为根本,以西方先进科技为手段,来达到挽救清王朝的封

15、建统治的目的。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显性化、可视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呈现历史解释的要求,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学”和“西学”含义的全面性和在“中体西用”中的特殊性。 这一思想的提出,在当时和后世都引起了许多争鸣。清政府内部有不同的声音: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流思想,顽固派坚决反对,而另一些人如早期维新派去认为学习程度还不够,表示要深入学习。后人也有不同的声音。同学们,我也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探究思考一: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的69页第二子目,谈谈你对中体西用这一思想的认识。 设计意图与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与点评,我们分析问题要学会辩证的方法,既要看到其合理性,也要认识其局限性,指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文

16、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观点分析三种思想主张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影响,使学生掌握对历史事物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PPT出示图片:马关条约签订) 教师: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引以为傲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技术强国梦破灭了,用事实说明了中体西用的不足,也应证了早期维新派思想的远见。这些维新思想构成了新的梦的起航。提出变革制度的主张。我们来看第二篇章。 三、一场变法 教师:最早提出这一梦想的人有如王韬郑观应,可惜早期维新派的主张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也并未付诸实践,但它对康梁维新派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师:19世纪末,随甲午中日战争而来,中国又将面临怎样的形势?(PPT视频播放) 设计意

17、图:通过视频的方式,以康有为的语言:“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显示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急待救亡图存。调动了课堂情绪,彰显了家国情怀,顺利的过渡到下个环节维新变法思想。 教师:从视频中我们看到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时刻。在这一背景下,康梁维新派以变为主题大声疾呼“变亦变,不变亦变”变法才能图存,将制度强国梦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教师:此时整个维新思想的领导者有这些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他们以“变”为核心表

18、达自己的观点。康有为借;梁启超变;严复进。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第69-70页了解这些人物的思想特点,找找这3个字的依据。 设计意图:先告知学生维新派每个代表人物一个字的特点,由学生合作学习结合教材和材料找出证据,养成学生史料实证的精神和素养。补探究材料(材料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天不可独任,要贵以人持天”“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 严复天演论 教师通过学生回答互动再梳理:康有为有哪些著作?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的经典斥为伪书,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它是怎么“借”的?孔子改制考把孔子当成改革的先师,来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托古改制的特点就是将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的政治学

19、说相结合,是一种政治策略,但他不敢与封建主义彻底决裂。不可避免地,这种理论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强调变法才能图存,“法律是治安天下的武器,变通是天下不变的道理”。并为变法提供了更为细化和完善的政权设计。严复翻译的这本书天演论,天自然,演演变,用自然演变来论证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给当时青年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刺激了国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他们的推动下,很快,上至通邑大都,下至僻壤穷巷,掀起了一股变法才能图存的维新思潮,给当时中国带来很大的变化。 探究思考二:同学们根据以下材料思考维新思想对近代社会的作用?材料四: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

20、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这些年来中国国民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维新派提倡西学,批判封建思想,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郑大华晚清思想史 结合材料解读和教师引导梳理总结: 结合上述材料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说明了这一思想发挥着近代思想启蒙的作用。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说明了近代中国人的

21、爱国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批判封建思想,着重宣传“兴民权”,宣传了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进步。因此,这一思想启蒙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的爱国和进步意识,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评价维新思想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史料的多样性,以形成正确、客观、全面的历史认识,体现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过渡:这不仅是思想上的进步,康梁维新派更用行动诠释了制度之变。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出示PPT:光绪帝下诏变法) 教师:百日维新轰轰烈烈,君子喋血菜市口,君主立宪的制度强国梦最终破灭了。唉大家看这幅图

22、有什么感受? 教师:虽然他们的梦破灭了,但是在民族危难之际,总有那么一群先进中国人,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李鸿章“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再到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们敢于挺身而出,担当民族大义。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现在心情有点苍凉,但我更与鲁迅先生有同感: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朗读下面这段话,更深刻地感悟中国人的精神。 PPT引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设计意图:通过林则徐、李鸿章、谭嗣同的语言和戊戌六君子的图片,渲染他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彰显了

23、他们的强国梦想,体现了家国情怀。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这一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我们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本课的内容。你能从中发现哪些历史的趋势?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三个思想主张的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渐进历程。 教师:每个思潮都有其诞生的时代背景;强国御侮是先进中国人共同的追求;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由浅入深,有器物上升到制度。 探究思考三:为什么以上派别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都失败了呢,谈谈你的认识? 教师:的确他们提出的技术强国、制度强国给古老的中国注入了新生的活力,但这只是一部分先进中国人的强国

24、梦想,中国要想真正强国,必须有更广泛的中国人参与,有更进步的思想引领,有更坚定的政权建立。 教师: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了中国人一种集体的自尊和自信,在中共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经历68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已经远远超越了梁启超100多年前的预言。(出示PPT图片) 教师:但是同学们,从此我们就止步了吗?当今我们的强国梦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师:何为复兴?唯有自身文明曾经繁荣昌盛过的民族,才有资格提出复兴的目标;何为复兴?唯有承受过艰难困苦而始终不曾放弃梦想的民族,才有力量提出复兴的目标。何为复兴?唯有真正伟大的民族才不会在苦难中沉沦

25、,反而会从苦难中奋起。百年思潮百年强国梦,凝聚了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中国精神。第八部分 作业布置思考题: 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静思,判断、写作。要求:方向,择取近代一个阶级(派别、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精神、人文情怀等;观点,提出一个观点或自拟一个标题;论证,可引用相关史实予以论证。 第九部分 教学反思 不忘初心:既是一场竞赛也是一场获得感 真正地得到成长 励志立德树人

26、在提出问题时 与时俱进 核心素养 学习践行的 讲好故事 严密的逻辑思维 简洁的复杂 轻盈的厚重 味道 小的细节值得我们反思 格式不规范 导入新课要点题 用语随意不规范 PPT压缩变形核心素养 工匠精神 四大亮点 两点建议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 时空观念 引导学生在特定时间联系事件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史料实证 运用可信的史料 求真求信息得到能力 自主学习材料 论从史出 历史解释 分析人物的表情来历史价值观 联系自己的成长 思维拓展 在当今社会值得借鉴 实现了历史价值观与社会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重组教材 讲教材的重组 线索清晰 有利于核心素养的 培养 充分挖掘教材新信息 以小家系大家 体现爱国情怀 合作探究 处理学生生成 对学生的问题没有追问 思维的火花 努力学习 领会核心素养与三为目标的关系 更好立德树人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而竞赛 重要的是准备的过程 是老师成长的过程 特点 观课的人数比较多 还有大学的老师 来自于成都市的名师工作室的老师 这次组织非常有序 赛课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围绕主题 设计思考 史料实证 图像证史 唯物史观 主要的观点 家国情怀的体现 对教材大胆的整合 用教材教 而不是简单整合不足 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比较简单 概念 每一个还有若干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 论从史出 结论比较生硬 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准备还不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