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4.72KB ,
资源ID:32962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962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docx

1、第一单元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有必修3文化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的第二单元阐述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第三单元主要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价值和作用,第四单元阐述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哲学的功能、作用和含义,第二单元阐述唯物论的观点。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任教高二两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学生政治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生学习方法较为陈旧,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本学期教学内容较多,学习任务也较重。但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努力,学习态度端正。三、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必修3文化生活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传承

2、和创新的意义,形成对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能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正确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强文化创新的意识;能够感悟中华文化的价值,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民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明确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能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确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通过必修4生活与哲学学习,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3、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主要措施: 1、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晶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加强学习与研究,特别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切实运用好各种的教学资源,努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3、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进一步进行培优补差活动,尤其要强化课堂培优工作。五、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备注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如遇到节假日,教学内容向后推移。2、测试讲评利用晚自习。3、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学校的为准。2传统

4、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4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5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6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中选择7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9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0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1期中考试12讲评期中试卷13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4第一单元测试15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6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17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8期末复习19期末考试20批改期末试卷 2

5、012-8-27第一单元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一框 体味文化【课程标准】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概念2、理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养成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二、能力目标1、通过感知、分析文化现象,发现文化的内涵的过程,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表现形式,培养学生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讨

6、论文化的内涵、文化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的正确态度,树立重视文化生活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什么是文化?【教学方法】演绎与归纳相结合;讨论与讲解相结合。【学法指导】研究性学习;讨论法一、 导入新课本学期,我们要学习政治课里面的第三个模块,那就是文化生活。可能有一些同学又在暗想了,又是一个沉闷的学期!但是,如果我们谈谈“快乐女生”,说说NBA。那可能就会很有趣。其实,我们一直都在享受着文化,追求着快乐。除了刚才所提到的“快乐女生”和NBA,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参与过哪些文化活动呢?(鼓励学生列举例子)1、文化“万花筒”(1)文化形式

7、:多种多样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繁华的社会,用我们雪亮的眼睛来窥视着种种文化现象。在我们的校园中,将要进行什么样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举例,归纳)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很丰富,那么生活在几百或者几千年前那些前辈们,你们猜猜看,他们有文化生活吗?大概是怎样的呢?(设置悬念,学生探究)(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我们聊了“文化”这么久,究竟什么是文化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我们本课要重点探讨的理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一个热身。(出示判断题:哪些属于文化现象?略)2、文化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得出结论)(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8、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3)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4)文化现象实际上是精神现象。3、文化的力量。每当大家在看电视或者参与其他文娱活动的时候,也许家长在旁边唠叨:“看电视可以当饭吃啊?”其实他们说得没错。我们想想,看电视可以抵御饥饿吗?上网可以抵御寒冷吗?很明显不能。但是,我们每每看到一段感人的节目,阅读到一段奋进的文字,都会泪流满面或者血液澎湃?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思考,归纳)(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2)文化具有不同的形式。从地域看,有中外文化;从时间看,有古今文化;从性质看;有先进与落后文化。(3)文

9、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同一文化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课堂小结:教学反思: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比较分析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重点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及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材料导析式【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我们上一节课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简单复习,引导学生回

10、忆旧内容)。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要揭开这层面纱。探究1、“中国好声音”属于什么现象?探究2、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成天载歌载舞,却无法欣赏到我们今天的超级女声,为什么?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给经济和政治以重大影响。(多媒体展示材料)探究3、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人才、教育、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

11、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位美国前总统说:“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一种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春秋时期的老子也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探究4、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从国内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文化(2)从国际来说,文化关系到国家安全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以色列重视文化的力量,注重提高文化竞争力,从而使综合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我国,必须发展先进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以增强综合国力

12、。【课堂小结】教学反思:第二课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能力目标:能结合材料或举例分析、说明文化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在对文化特点和差异的讨论、探究中,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健康向上的文化对人成长的意义,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教学重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教学难点:正确看待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教学方

13、法:教师启发引导与教师体验活动相结合。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自己举例、分析,并设置一些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讨论、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所学知识。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列举近期出现的文化现象或发生的文化事件,以及人们对这些事件的评论。借以说明,生活在社会中,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文化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学习新课】(一)文化影响面面观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围绕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两方面举例,也可以结合导入的内容直接切入。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第一,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因素

14、: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第二,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思考:不同的人为什么对同样的对象会有不同认识?这说明了什么?不同的人知识、阅历不同,思维方式也就不同。这种思维方式反过来又影响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问题探究:阅读课本P15材料并思考。材料一表明交往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含蓄婉转,西方人直接爽快。材料二表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将姓名放在前,表示对父母及先人的尊重。材料三既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写信)又属于思维方式(写地址)的差异。(二)潜移默化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5材料并思考。2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往

15、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三)深远持久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影响深远持久。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强制的,而是潜移默化的,而且这种影响一经形成,便很难抹去,对人的终身发展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在平日里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高警惕,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抵御

16、不良文化的影响,使自己朝着正确的人生之路奋然前行!教学反思: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理解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力目标:能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导入新课师:先让学生朗诵教材17页一段话(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谈谈感受。过渡由刚才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对

17、我们的学习、生活、人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总之,优秀的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一、丰富精神世界()文化与人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第一,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第二,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第三,文化和政治、经济相互影响。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影响政治、经济,积极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消极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过渡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从而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渡人是社会的

18、人,人的发展脱离不了社会的发展,那么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活动议一议:()社会发展了,人也就能全面发展()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示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为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文化是人创造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不同。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题目看到了文化和人的密切联系,但笼统地认为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发展是片面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和不同要求课堂小结

19、:教学反思: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2、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二、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三、教学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必然性四、教学过程(一)异彩纷呈,交相煇映说一说:故宫和泰姬陵各承载哪些文化内涵?(故宫整体建筑显示了对称的结构,体现的是皇帝的威严,以及震慑天下的皇权意识。泰姬陵做工精致,整个建筑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充满浓郁的印度色彩,感觉比较神秘,很

20、有宗教文化的韵味。)1、民族节日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民族节日上,展示:我国、外国一些典型的传统民族节日的图片,着重比较一下我国春节与外国圣诞节。 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而文化遗产: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文化遗产展示:我国的部分文化遗产。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课本30页第一段,增加一点: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应给予保护而不是顺其自然被历史淘汰。(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文化多样性的内容。展示不同国家比较典型的歌曲3、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思考1: 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民

21、族的,又是世界的?(从文化具有共性与个性的角度分析)思考2:有人认为,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文化应该趋向统一,而不应再保留什么多样性。请分析这一观点。(因为文化是民族的,必然也是多样的,同时,这道题还要回答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展示:各界奥运会的会徽,说明其中蕴涵的民族文化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1)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设问:“平等”是否等同于“

22、不分你我”(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第三课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了解文化传播的含义、途径和方式;2、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认识文化多样性的价值;3、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以及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4、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体会文化多样性的独特魅力、正确对待多元文化的能力。2、教育学生明白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关注世界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明确在

23、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建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二、教学方式:本课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案例教学法以及概念、原理教学法。三、【新课教学】:(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4至35页,作出总结归纳。2、文化传播的途径课本中提到了三种重要途径,分别是商业活动、人口迁徙以及教育。(1)商业活动创设教学情境: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多媒体展示)(2)人口迁徙(3)教育(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及其发展。这里要注意一点的是,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24、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在这里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那么,生活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文化传播方式,你能够归纳出它们各自的优点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6页,然后做出简单的归纳。2、大众传媒及作用。(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古往今来,为了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各种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学们能够举出此类例子吗?情境一:古代文化传播的事例。情境二:现代文化传播交流的事例。课堂总结:教学反思:第四课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标要求: 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

25、态度。 2能力目标: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观察和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我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传承古老文明的意义,做自觉地文化传承者。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 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讲授法 导入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所享有的文化既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结果,也是我们继承和积累传统文化的历史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去对待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所走的发展道路,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而谈到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观

26、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薪火相传、稳定延续下去,这就是文化的继承。二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1传统习俗(含义、作用、一些习俗的来历) 2传统建筑(风格、结构独具魅力:中国的皇家园林和四合院) 3传统文艺(诗词歌赋的文学、吹拉弹唱的戏曲、花鸟山水的绘画等,丰富的内涵) 4传统思想(内容: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大同观念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由朴素到科学的过程)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又会呈现新的内涵。例:贵和思想,浩然正气(孟子、文天祥、三讲) 2鲜明的民族性。各民族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由于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而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使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文化的发展应与时俱进。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识了内涵和特点以后,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之于我们的意义有个清楚的认识了吧? 1传统文化的意义(对民族国家、对个人) 思考:传统文化对我们是财富还是包袱?辩证认识,举例“忠” 2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