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56KB ,
资源ID:32920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920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docx

1、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doc2013年绥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新课标中删除和新增的内容,今年暂时不作为考试内容。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物理学科考试在有利于引导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落实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前提下,注重导向与选拔,同时又要强调选拔与激励的双重功能。命题难易比例适度,选拔服从导向,积极探索新的评价体系。努力做到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新课程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有利于高中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从而发挥试题对课程改革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二、命题的原则、依据 (一)命题的原

2、则 遵从选拔与导向相统一的原则和三维目标并重的原则。命题体现地方的特点和特色,主要是地域特色中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部分,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师观念。注重双基考查,强调能力立意。突出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注重科学探究中过程与方法和探究实验中“亲历性”的考查。贴近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命题的依据 1、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学习水平的要求。2、绥化市各县(市、区)初中学校的实际和人教版物理教材。 三、考试时间、试卷长度与难度 1、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卷的难度

3、 为便于甄别和选拔,易、中、难分数比例拟定为7:2:1 3、各部分分值及试卷的长度八年级教材和九年级教材各占50分左右。声现象2分,光学8分,热学共10分,电磁学38分,力学42分。命题时各部分分值可以做细微调整。 试卷16开,共8页。物理学科考试采取笔答闭卷方式,全卷满分值为100分。 四、题型及说明 (一)选择题。12个小题,共24分。说明:选择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常见的物理现象或实例、估测、图像和表格、简单的知识体系或结构、应用联想、科学想象、简单的知识运用、常用方法、价值判断、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二)非选择题。22个小题,共76分。说明:非选择题主

4、要包括填空题、实验题及实验探究题、作图题、分析与交流题、信息读取题、综合与应用题等题型。这里所给的题型即可独立成题,也可以融合在其他题型中。还可以有其他的考查题型。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现象、基本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规律的掌握及熟练程度,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实验题和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实验探究题更注重的是对未知现象和规律探索过程和结果的考察。作图题主要考查基本的作图规范及作图能力。分析与交流题主要考查生产、生活中的现象结合物理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文本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向合作伙伴进行交流。体现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信息读取题主要考查从生产、

5、生活实践中抽取物理素材,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与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规律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命题的要点是问题情境来源于现实生活或生产中的技术领域。 五、“三维目标”的说明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说明 1、知识 依据课程标准和我市中学物理教学实际,把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分为“了解”、“认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 “了解”认知水平的基本特征,是指学生能通过回忆提取所学的知识,其特征的核心是指学生对知识的重现。其中主要形式是指学生能通过回忆的方式复述所学

6、过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复述物理课中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以及做过的物理实验和所经历过的分析过程等。能把物理规律直接应用于已学过的熟悉情境中,其解决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回忆。因此,直接、简单地应用公式,也属于“了解”的认知水平。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 对于“认识”认知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 “理解和应用”层次认知水平的基本特征是转化,即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它包括描述方式的转化,例如对同一物理规律而言,我们可用图象、图形、公式、语言

7、、图表等不同方式加以描述。另外,它还包括物理情境的转化,即学生不仅能在所学的情境中了解知识的内容,还能把物理知识与新的情境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定量求解新情境下的物理问题,以及进一步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推理、整合,这些都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更高认知水平,本考试说明将它们都列为“理解和应用”认知水平。属于“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计算、应用等。 下面就“了解”、“认识”和“理解和应用”的要求进一步加以说明。 了解 知识再认 通过回忆,能复述已学过的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和方法,能复述已做过的物理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使用科学术语 知道并能使用相关的科学术语、符号

8、和单位。 描述基本特征 能简要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列举实例 能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实例,支持相关物理知识的内容。 直接应用公式 在熟悉的情境中直接应用物理规律进行有关计算。 认识 认识物理量产生的作用。 能在新情境中识别、辨认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规律。 认识物理现象发生的条件。 认识物理仪器的作用。 理解和应用 举例说明 独立列举实例,以说明物理概念、规律、方法等物理知识,支持相关物理知识的内容。 识别本质特征 对不同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找出相关的本质特征,并通过分类、排序、配对等过程体现对该本质特征的识别。 用图形、图象表示 用几何

9、图形、物理图象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正确提取物理图象中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的重要信息,建立物理公式、物理图象、物理情境之间的正确联系。 联系新情境 把物理知识及研究方法和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联系起来,在新的实践情景中辨析出具体的物理条件和物理要求。 解释现象 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等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定量求解 选择恰当的物理规律、公式求解新情境下有关问题的答案。 分析推理 找出问题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或因果关系,根据物理事实和条件,运用物理知识对问题进行逻辑演绎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或作出正确判断。 2. 技能 独立操作 会独立使用常备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会记录实验数据,会测量物理实验中

10、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属于独立操作的行为动词有会、会测量、会选用、会使用、会根据 估测、会用 测量等。 (二)过程体验目标说明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及能力表现要伴随学生学习行为的积累,所以对学习过程的考查是知识、技能目标考查的重要基础。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体验性目标有“经历”、“认同”、“内化”三个水平。 属于“经历”水平的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主要有尝试、观察、经历、探究、能等,其共同特点是学习者确实发生了所要求的体验性学习行为。 “认同”是指学习者的行为表明,他对相关结论持认可和赞同的态度。属于“认同”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关心、关注、有意识等 “内化”是指学习者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学习得使某种

11、态度或行为成为其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属于“内化”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养成。 下面以“经历”、“内化”两个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来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此界定过程目标的考查要求。 经历 参与某项具体的自主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正确完成观察、操作、调查、记录、阅读、分析、概括、演绎、交流等一种或某几种学习任务过程。 内化 在经历具体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获得感受,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以形成稳定的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 (三)科学探究目标说明 以“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多个要素来反映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行为表

12、现,以此界定科学探究目标的考查要求。 提出问题和假设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尝试从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发现与物理学相关的问题,有揭示新事实与原有认知之间矛盾的意识。能尝试用物理语言描述已有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能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信息、已掌握的科学概念、规律、经验等结合起来提出能够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回答或者检验的问题。能根据原有经验和知识去进行合理的推测,即对问题的结果或原因做出可以检验的猜想或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有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制定实验方案的意识。能根据猜想与假设,分析和控制变量,提出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能尝试与已有的技能建立联系,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13、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在经历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观察和测量过程中,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会记录和储存实验数据,认识并限制误差来源,适当地考虑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会运用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收集所需的信息。能系统、忠实地采集数据,描述数据。知道重复收集实验数据的意义。能根据数据的特征分析其合理性。 分析与论证 能将采集的有用信息与已学过的知识结合、重组、转换、迁移和解决问题。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技术,如数学工具等分析、处理相关信息,发现数据的特征。也就是说,能在各种因素中找出事物间的联系或共同点。能选择恰当的方法与策略解决真实或模拟情景下的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能推断结果在该情境中的合理

14、性,并尝试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规律做出解释。能超越实验情境,概括出更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评估 能通过批判性和逻辑性思维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能注意查找该探究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矛盾和经验教训,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发现新的问题。能从中感悟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等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能评价过程、材料、资源的优缺点;评价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后果;评价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合理性;评价探究结论的科学性。能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表达与交流 能运用

15、准确的资料、图表及其他恰当的媒介,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能清晰、忠实地描述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会运用多种有效的表达方法和手段交流信息,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六、复习范围及说明 1.物质 考查的科学内容范围涉及“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由于物质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重要联系,与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侧重考查知识技能和过程体验,同时关注STS思想的渗透。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

16、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说明:能用文字或示意图等不同方式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进行简单的比较。“描述基本特征”指的是能简要描述所观察的物质形态和体积的特点,即能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对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单的比较。“列举实例”指的是能将物质的形态与自然现象和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对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的观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固、液和气三种物态,了解不同状态的物质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并能调查这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等。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

17、解。说明 :要求学生实现“知识再认”,即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回忆,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和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常见温度计是根据汞、煤油或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要求学生实现“独立操作”,即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值。“独立操作”指的是学生知道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范围,会正确操作,并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在过程体验方面,考查学生关注环境温度的变化,体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等。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说明:在科学探究方面,强

18、调考查学生经历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的过程。在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中,重点考查“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等行为表现,并根据实验描述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征。在知识方面,强调考查学生将所学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等知识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其中知识点只要求实现“知识再认”,是“了解”水平,与应用方面的要求结合起来就达到了“理解和应用”水平。1.1.4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说明:在知识方面,强调考查学生能用文字或图示描述水的固、液、气三态变化过程,能解释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实现在“描述基

19、本特征”的基础上达到“解释现象”的能力要求。在过程体验方面,要求考查学生关心我国水资源的危机、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从而产生节约用水的意识。1.2 物质的属性1.2.1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说明:在知识方面,考查学生描述物质的弹性、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属性。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能将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即考查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时,还应尝试将这种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说明:在知识方面,重点考查学生对质量的

20、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质量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特性等。能说出身边物体质量的大致尺度,如能说出质量为几克、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的一些物品,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在实验技能方面,重点考查学生能“独立操作”,用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去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可以是“托盘天平”或其他可以称量质量的工具。在过程体验方面,重点考查学生亲手独立操作,经历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过程。1.2.3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说明:在知识方面,考查学生对密度概念达到“理解”的水平,能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知道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值等

21、。在实验技能方面,考查学生能“独立操作”,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密度,同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在科学探究方面,突出考查学生“经历”用实验来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结论,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1.2.4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说明:关注的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属于过程目标,重点考查学生“经历”调查、收集一些关于物质属性对科学进步有影响的典型实例,领悟物质属性的研究,怎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

22、分子、原子构成的。说明: 在知识方面,考查学生用图片、文字粗略描述分子、原子模型的基本特征及大致尺度,对常见的物质在结构的认识上初步达到分子的水平。1.3.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说明:在知识方面,考查学生对原子核式模型的初步认识,即能用文字或图形粗略描述原子结构模型。在过程目标方面,重点考查学生“经历”查阅有关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历程的资料的过程。学生在完成此项任务过程中,了解人类走过的“电子的发现”、“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质子和中子的发现”、“夸克粒子的发现”等典型历史事实。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

23、新进展,达到内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永无止境的作用。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说明:关注的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属于过程目标,重点考查学生“经历”查阅相关信息的过程。能用如“地心说”、“日心说”、“万有引力”理论基础和“飞出地球”等典型实例,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是不断深入的。通过学生完成此项任务,考查学生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述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1.3.4 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说明:在知识方面,考查学生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考查的重点不是知识本身,不要求学生

24、死记硬背数量级的数据,但要求会识别、比较、排顺等。例如,能否按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等大致的尺度排序。1.4 新材料及其应用1.4.1 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说明:在知识方面,考查学生说出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如半导体受温度、光照等外界因素影响的导电特性、超导体零电阻等特点。能列举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种新材料等的应用实例。在过程体验方面,考查学生“经历”从图书馆、互联网上收集有关新材料研究和开发的信息过程。在此过程中,领悟到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1.4.

25、2 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说明:在知识方面没有要求,主要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层面提出要求。在过程体验方面,重点考查学生经历主动从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查阅、调查相关信息的过程。考查学生通过实际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自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2.运动和相互作用 旨在考查学生对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初步认识和理解。考查的科学内容范围涉及“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由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内容涉及较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既要重视知识、技能,更要注重过程体验和科学探

26、究。2.1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说明:在知识、技能目标上,一方面重点考查学生通过观察,从感性到理性科学地描述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选定的参照物(1个),判断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另一方面考查学生通过列举实例,如同一时刻、同一物体因为选取的参照物不同(2个),描述物体运动的状态也可能不同,即简要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1.2 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说明:在知识方面,一是考查学生能以简单热现象为例,说出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即热现象由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引起

27、;二是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的认识,即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在过程体验方面,考查学生根据气体或液体扩散实验的观察,粗略概括出宏观热现象与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联系,达到“内化”的能力要求。另外考查学生尝试从可以直接感知的扩散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分子热运动规律,目的是侧重方法教育。2.1.3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说明:在知识方面,考查学生通过实例,列举物理学中如机械运动、电磁运动等各种运动形式的名称,能说明不同运动形式之间可能有联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在过程体验方面,考查

28、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领悟贯穿始终的一种思想,即世界是一个运动形式多样,且永不停息的运动世界。2.2 机械运动和力2.2.1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说明:主要在技能方面有要求,重点考查学生掌握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两个物理量的测量。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要求,即会根据量程和分度值选用工具,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会在记录的数据后面写上正确的单位等。另外,测量技能的方法训练也有要求,即会根据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测时间和长度。2.2.2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说明:在知识方面,考查学生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

29、动快慢的物理量,会运用两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会利用公式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物理量中,由两个量求出第三个量。初中阶段的速度是一个比较粗略、笼统的概念,没有考虑物体运动的矢量性和瞬时性,也没有明确区分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在实验技能领域,考查学生经历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过程。知道通过实验测量的运动速度是平均速度。会运用图象的数学手段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并能根据图象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说明:在知识、技能方面,考查学生通过实验或实例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三要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在科学探究方面,考查学生经历探究重力

30、的大小(重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过程。能根据实验数据画出G-m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得出重量与质量的关系。2.2.4 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说明: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考查学生会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准确复述二力平衡条件,并能根据这一条件已知其中一个力,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在技能方面,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量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操作规范,读取数据正确。2.2.5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说明:一方面考查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能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用自己的语言清楚表达对一些生活事例的分析,也就是考查学生的表达能

31、力。2.2.6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说明:在知识、技能方面,考查学生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定滑轮和动滑轮改变力的大小、方向的规律。会利用简单机械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在科学探究领域,考查学生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会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说明:在知识、技能方面,考查学生会根据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通过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变形计算出第三个,并能根据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知道增加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科学探究方面,考查学生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

32、面积大小关系的实验过程,能根据实验要求合理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进行实验,并能选用合适的实验器材使实验现象明显。2.2.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说明:重点考查学生对流体压强的认识问题。在知识技能方面,考查学生能描述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能说出大气压强的测量值及特点,能解释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相关的现象,会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过程体验方面,考查学生能有目的地观察实验的过程,能恰当地使用科学术语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2.9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