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66.58KB ,
资源ID:32894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894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平凡的世界》备课参考素材新人教版选修《中.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平凡的世界》备课参考素材新人教版选修《中.docx

1、高中语文平凡的世界备课参考素材新人教版选修中平凡的世界14. 关于平凡的世界 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被过继给伯父,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他先后来到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长篇小说平凡

2、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金莹“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各界人士纪念路遥逝世十五周年“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在一个纪念已故陕西作家路遥的活动中,读者打出了这样的横幅。这个创作出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作品、“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作家,用他的作品和追求,打动了一代代的读者,并在逝世十五年后,依旧被许多人怀念着。在其逝世十五周年之际,各界人士举行了一系列纪念路遥的活动。11月15日,由陕西省作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怀念路遥”图片展在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举办。同时,纪念文集守望路遥举行首发仪式。文集由路遥生前好友、陕西作家申

3、晓主编,陈忠实、贾平凹、张贤亮等50多位作家在文章中回忆了当年与路遥的交往,深切追怀故人。11月17日,路遥文学纪念馆在路遥母校延安大学正式揭牌开馆,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等为纪念馆揭牌。纪念馆馆名由王蒙题写。日本路遥研究学者安本实专程赶来,向纪念馆捐赠相关资料。揭牌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在路遥墓前献花,表达追思。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也于同日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向大会发来电函,对研讨会予以高度评价。在纪念文章中,陈忠实写道,路遥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劳动者构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当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的人们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他本身就是这个

4、平凡世界里并不特别经意而产生的一个,却成了这个世界人们精神上的执言者。贾平凹称,路遥短暂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长寿的。在文学评论家何西来看来,路遥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者和殉道者,“他把作品写入了几代人的心里”。延安大学文学研究所负责人梁向阳则表示,路遥“以城乡交叉地带为作品取材的基点,以血为墨著华章,为当代读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悲剧与他的志向、理想和豪情交织在一起,令人肃然起敬,使人难以忘怀!”路遥之女路茗茗在题为瞭望父亲的精神窗口的文章中写道,“他毕生致力于用手中的笔赞美人性,讴歌土地,悲悯人生,平实无华地揭示着社会底层那平凡而又坚韧的生存状态。”“每个

5、读者都有自己心中的路遥,都有自己解读他的方式,这只是我心目中的父亲,仅此而已。”各种纪念路遥的活动也在热烈进行中。继今年4月推出路遥评论集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又于11月出版路遥纪念集。在西安,一群大学生走上街头,向过往行人介绍路遥的作品和生平。在网络上,各大网站纷纷开设路遥纪念专题。路茗茗将纪念父亲的文章贴在博客上后,截至26日,文章已有长达91页的跟帖,在数千条长长短短的留言中,无数人回忆起路遥的小说对其成长的影响,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震撼”。有网友评价,路遥的作品是人心中的一条内流河,在浮华冰冷的物质社会中带来温暖,改变了他们的精神世界甚至生活轨迹。“他用文字的力量唤醒了我们内心一直安潜的感

6、动和良知。不论是困苦的生活,平实而坚强的感情,还是那段迫人心弦的凄楚爱情,都给了一代一代的人们无比的震撼。”也有网友在追念作家的同时,对当下的文学生态进行反思。“纪念路遥的热潮,与其说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一种可以反过来照见我们心灵的文化现象。”今天,如此多的人同时怀念路遥,是因为“我们再难寻觅到从路遥作品中可以读到的那一种真诚而温暖的力量,那是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砥砺生命的一种力量”。(原载文学报2007-11-29)赵勇没有英雄的年代重温英雄梦读路遥平凡的世界阅读平凡的世界能感受到书里洋溢的那种“生活的诗情”。这种诗情既可解释为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也可看作一种能

7、使人温暖,让人振奋的文学力量。在今天这样一个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读平凡的世界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欣喜和感动。如果想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应该让他读什么书?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一本是雨果的悲惨世界,一本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许多读者喜欢路遥与其平凡的世界,这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以前我曾见过一些调查问卷,平凡的世界均榜上有名。在一些高校的图书馆里,平凡的世界也是借阅率很高或最高的小说。比如,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外借图书的统计结果显示,近5年多来(2005年1月1日2010年5月1日)平凡的世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外借1314次,排名第二,仅次于白寿彝的中国通史(

8、1350次)。如果再加上路遥文集和平凡的世界其他版本的借阅次数,此小说的借阅率会更高。寻找前行的勇气和力量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读者会喜欢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呢?我想这可能与它的励志色彩有关。许多人把平凡的世界定位于励志小说,我觉得有些道理。查当当网,有七八种版本或版次的平凡的世界陈列其中,每个版本都有相当多的读者评论。其中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版)的读者评论最多,达1559条。而在这些读者评论中也可以发现励志的秘密。读者甲说:“我很庆幸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就接触到了这本书,它影响了我整个儿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择偶观。”读者乙说:“每次看平凡的世界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看都

9、会引发我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每次看都会一次次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读者丙说:“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艰难困顿,总是会拿出来翻翻,从中获得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读者丁说:“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是平凡的世界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本书在激励着我,其中尤以平凡的世界为重。”今年1月,我参加“新版路遥全集出版座谈会暨我与平凡的世界征文颁奖会”,有幸得以阅读获奖的全部征文。一位名叫刘广梅的北京读者在文章中写道:“路遥先生笔下的孙少平、高加林、田晓霞等人物在我懵懂的青春岁月,对我树立人生观产生了启迪,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勤劳、什么是奋斗,它激励我不断努力、教会我永不放弃。曾经有朋友问我,如果想培

10、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应该让他读什么书?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一本是雨果的悲惨世界,一本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仅此二者足矣。”这种感动异常珍贵从以上的读者评论可以看出,平凡的世界确实参与了他们的人生建构,并让他们形成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此把它看成一部励志小说应该大体不错。但问题是,仅仅因为励志读者就能喜欢上它吗?当然不是。小说的第二章有一个细节很值得一提,我甚至觉得这一细节构成了理解这部小说的一个秘密。孙少平喜读课外书,有一次他在润生家发现一本厚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起初他以为是一本炼钢的书,但翻开之后却发现说的全是一个名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长长短短。于是他把这本书带回家里

11、立刻开读。第二天他没有像往常的星期天一样上山砍柴,而是一个人躲在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赶在天黑前读完了这本书。那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像孙少平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我读平凡的世界也感受到了书里洋溢的那种“生活的诗情”。这种诗情既可解释为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也可看作一种能使人温暖,让人振奋的文学力量。在今天这样一个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读平凡的世界就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它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欣喜和感动。当今天的许多文学作品既无法感动作者自己也无法感动别人的时候,这种感动就显得异常珍贵和重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

12、塑造的保尔柯察金是一位英雄人物,而在19501970年,这一形象又激励过无数的中国青少年,让他们形成了一种英雄情结。路遥笔下的孙少平其实也是一个英雄人物,只不过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他已褪去了保尔身上的那种意识形态色彩,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平民英雄。有读者指出:“武侠小说中的英雄可望而不可及,如神仙一样让人望而生畏。而这本书却把普通人塑造成了英雄。他们是普通人,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又是英雄,在生活面前表现出了英雄的勇气和气魄。”我觉得这样的感觉很到位。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平凡的世界延续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作谱系,让人们在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里重温了英雄的旧梦。幻想的此岸与彼岸许多年前,我曾写

13、过一篇论文,名为幻想的此岸与彼岸论青少年读者接近文学的心理动因,其中便谈到了青少年的一个心理特点:英雄幻想。而一旦读者发现某部文学作品能够满足自己的那种无意识想象,读者就会与这部文学作品形成深刻的“遇合”。平凡的世界大概也可看作是这类作品。而从那些读者评论中也可看出,许多读者是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面对这部小说的。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读平凡的世界时已不年轻,但我似乎能够想象出我年轻时读到它会是怎样的情景。因为我20岁左右读过人生,30多岁时又读过早晨从中午开始,它们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震撼。年届不惑才开始读平凡的世界,那时的我已变成了桑原武夫所谓的“文学方面的老油子”,但我依然感受到了它对我

14、心灵世界的撞击。它让我回想起我的青春岁月,我甚至从孙少平那里看到了我的一些身影。这种缅怀式的阅读自然不同于青少年时期那种憧憬式阅读,却也别有一番风味。于是我想到,尽管平凡的世界并不完美,还存在着一些艺术上的缺憾,但作为一部能激励青年人同时还能感动中年人的小说,它显然已经功德圆满了。(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原载中国教育报2010年07月15日)邵燕君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现实主义畅销书”生产模式分析(节录)从读者调查的情况来看,平凡的世界在读者中深受欢迎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部作品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描写和主人公(如孙少安、孙少平)艰难奋进的个人经历在读者中引起极大的情感共鸣,那些如梦魇般的生活经历

15、通过一个个精雕细镂的细节描写(如“吃饭”的细节、“揽工”的细节、种种“活人”的细节,等等)勾起有相似经历者刻骨铭心的记忆。尤为可贵的是,路遥在创作中始终要求自己“不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他不是像“民粹派”“启蒙者”那样“到民众中去”,而是“从民众中来”,他不是为民众“代言”,而是为他们“立言”,他自身的形象经常是与笔下的典型人物形象浑身沾满黄土但志向高远的“能人”“精人”合二为一。以“血统农民”的身份塑造出从中国农村底层走出来的个人奋斗的“当代英雄”,这是路遥对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以扎实可信的细节创造逼真的现实感,这本就是现实主义作品最基本的魅力所在。路遥与其前辈作家(比如路遥极其崇拜的、堪称

16、其“文学教父”的柳青)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书写的不是集体的记忆,而是个人的记忆。无论是孙少安办砖场还是孙少平求学打工,都不再像“梁生宝买稻种”那样是肩负集体的使命,而只是为了自己更好地“活人”。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中,“个人记忆”一直受到“集体记忆”的压抑,而正是这些被压抑、被扭曲的“个人记忆”实际上构成了一些“流行革命经典”(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的流行因素,但它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自由充分地书写。在平凡的世界之前的“伤痕文学”“改革文学”中,主人公所负载的仍主要是“集体记忆”,只不过支撑这些“集体记忆”的意识形态系统有所变更。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立意创作的一部史诗性的作品,政治斗争一直是这

17、部作品的大背景和情节主线,但路遥有意让他的主人公远离政治旋涡的中心,孙少安、孙少平的成长历程基本像约翰克利斯朵夫、于连那样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个人奋斗的历程。这种向经典现实主义回归的努力使“典型人物”从“高大全”中解放出来,成为既扎根于黄土地、又闪耀着“永恒的人性”光辉的“民间原型”,也使“批判现实主义”批判、抗争的对象从具体的政治制度、社会现实转移到更广义、抽象的生活、命运。同时,也使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具体的时代背景,在中国当代的文学生产环境中获得了更广泛的适应性:既以朴实、真实深得读者信赖,又在被主流意识形态接纳的过程中比白鹿原等作品顺利。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不但能创造出逼真的现实感,

18、还能成功地创造一种乌托邦式的意识形态幻觉。平凡的世界里那套扎扎实实的现实描写背后有一种非常光明乐观的信仰:聪明、勤劳、善良的人最终会丰衣足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书中一个个推动故事发展的情节安排(孙少安、孙少平不断获得善人帮助,大人物赏识,润叶、田晓霞等高干女儿“七仙女式的爱情”)都是基于这种信仰,这给了读者极大的心理满足和阅读快感。如果把平凡的世界与人生做一下比较就可以看到,平凡的世界不仅是细演的人生,更是完美的人生。高加林在事业追求和道德背叛之间的矛盾、“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式怨愤不平在孙少安、孙少平这里消失了。在他们这里,事业成功与道德完善是一致的。他们是“精人”“能人”,又是最仁义的好

19、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有人认为,在平凡的世界里,路遥减弱了与现实抗争的力度,有意调和矛盾。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很难解释为什么高加林和孙少平同样得到读者的普遍认同,创造他们的路遥会得到读者的一贯信赖。更合理的解释是,不是路遥变了,而是现实生活的基础变了。平凡的世界写的是1975年到1985年期间北方农村的变迁史,酝酿、创作于1982年到1988年这6年期间。这段时间内应该说是农村发展的“黄金时代”。土地所有制改革刚刚实行,在饥饿线上挣扎了多年的农民有望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靠政治秩序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开始解体,民间伦理重新确立,勤劳者致富,懒惰者受穷,被农村户口束缚了多年的“能

20、人”“精人”们也有了寻求别的生活机会的可能,高加林的问题有了可能的解决方案。路遥是一位真诚而敏感的作家,他在书中也写到了一些改革的负面效应,如孩子们不再上学,农民掠夺性地使用土地,农民的欲望被刺激起来,“共产主义时代”的温情关系解体但后来越来越恶化的农民不堪重负被迫出外打工、社会腐败和不公现象益发严重的情况此时还没有出现。正是这样一个相对的“黄金时代”的生活基础,奠定了这套朴素信仰的“光明内核”:社会虽然有无数的不公正,但通过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终能获得成功和幸福。这套信仰是民间土生土长的,又合资本主义个人奋斗的精神,它提倡以个人的而非集体的方式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在一个“后革命”的时代正是政府

21、倡导、老百姓普遍接受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实,平凡的世界十几年来魅力不减,而且越来越在读者的阅读生活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原因正在于这种时间上的错位:当年孙少安、孙少平面临的生存困境至今在很大程度仍是广大农村青年现实面临的困境,对于许多希望凭一己之力拼命向上爬的求学者、打工者来说,他们甚至面临着更残酷的生存压力,而路遥在“相对黄金时代”形成的“黄金信仰”又在一个道德危机的时代为苦苦挣扎着的下层青年带来了难得的温暖和有力的抚慰。也正是这套在特定“黄金时代”形成的“黄金信仰”,使平凡的世界在客观真实性和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之间达到了极佳的平衡。近几年来,随着现代性压力的有所缓解、文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主旋律

22、”的大力提倡,现实主义又回到“强势”“主潮”地位。但如果路遥面临着“现实主义冲击波”作家面临着的生活现实,他的作品里还能有如此明朗的“黄金信仰”吗?抽调了这样的“黄金信仰”,现实主义作品还能保持畅销书的魅力吗?答案是不容乐观的。目前的现实主义作品深为人诟病之处就在于廉价肤浅的人道主义和缺乏批判立场、价值观念模糊。现实主义作品如果失掉了内在坚实的价值系统,其结果只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平面展现、罗列现象,成为新的“问题小说”,如果所写问题有新闻性,可能成为畅销书。另一个方向是向主流意识形态靠拢,回到“喉舌”“工具”的位置,这两者从“新时期”以来文学的发展轨迹上看都是倒退。这样看来,路遥当年

23、抓住宝贵的“黄金时光”在回归经典的道路上一意孤行,所达到的也许是“顶峰”,所留下的可能是“绝唱”。即使如此,作为标尺,平凡的世界创下的被广泛认同的文学模式及其“耐人寻味”的流通方式都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同类作品的生产提供一个有多面价值的参照。作为“现实主义畅销书”的代表作品,平凡的世界的文学史价值不仅在于它恪守了现实主义的原则,更在于它发展了现实主义,在向“经典现实主义回归”的道路上达到了其他当代文学作品未曾达到的高度。虽然经过现代派大规模的冲击、洗礼,面对剧烈变化了的社会结构,让现实主义完全地回到经典的道路上已不可能。与在20世纪整个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现实主义由经典向现代的转变一样,中国当代

24、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也逐步从经典形态向现代形态发生转化,在吸收了大量现代主义技巧和文学观念后形成的“现代现实主义”,理应成为未来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主要形态和发展方向。但是对于现实主义的发展在另一个方向上探索的意义和价值,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如果不做出适当的评估和肯定,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有缺憾的。虽说一部作品主要凭借自身的魅力在一、二代人之间“默默流传”,这本身就是一种光荣和伟大,但不借助文学史的力量,这样的光荣与伟大迟早会被历史长河淹没得不留痕迹,这对于路遥这样的作家来说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当我们想到,在那个文坛“一窝蜂”地乘坐“火箭”飞离公众的时代,他甘遭“遗弃”,忠心耿耿地为“读者上帝”写作,

25、他以青春和生命写下的作品曾激励了那么多的处于逆境中的读者,而且还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温暖人心。(原载小说评论2003年第1期)2005麦子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的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比较我们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因为我只能报农村户口,而你是城市户口。如果我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我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非要到城市来?农村不很好

26、吗?空气新鲜,又不像城市这么拥挤。”可是农村没有好的医疗条件,去年SARS好像让大家一夜之间发现农村的医疗保健体系竟然如此落后,物质供应也不丰富,因为农民挣的钱少,贵一点儿的东西就买不起,所以商贩也不会进太多货。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中买得起等离子彩电的农民毕竟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农民还在为基本的生存而奋斗,于是我要进城,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你生下来就拥有的大城市户口。 考上大学是我跳出农门的惟一机会。我要刻苦学习,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我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我这个佼佼者心里不知是喜是忧。激烈的竞争让我不敢疏忽,除了学习功课,我无暇顾及

27、业余爱好,学校也没有这些发展个人特长的课程。进入高中的第一天,校长就告诉我们这三年只有一个目标高考。于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30起床,晚上1100睡觉,就连中秋节的晚上,我还在路灯下背政治题。 而你的升学压力要小得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功课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个人爱好,去读课外读物,去球场挥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蓝天白云。如果你不想那么辛苦去参加高考,只要成绩不是太差,你可以在高三时有机会获得保送名额,哪怕成绩忒差,也会被“扫”进一所本地三流大学,而那所三流大学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数才能进去,因为按地区分配的名额中留给上海本地的名额太多了。 我们的考卷一样我们的分数线却不一样,但

28、是当我们都获得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所交的学费是一样的。每人每年6000元,四年下来光学费就要2.4万元,再加上住宿费每人每年1500元,还有书本教材费每年1000元、生活费每年4000元(只吃学校食堂),四年总共5万元。2003年上海某大学以“新建的松江校区环境优良”为由,将学费提高到每人每年1万元,这就意味着仅学费一项四年就要4万元,再加上其他费用,总共6.6万元。6.6万元对于一个上海城市家庭来说也许算不上沉重的负担,可是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这简直是一辈子的积蓄。我的家乡在东部沿海开放省份,是一个农业大省,相比西部内陆省份应该说经济水平还算比较好,但一年辛苦劳作也剩不了几个钱。以供养两个孩子

29、的四口之家为例,除去各种日常必需开支,一个家庭每年最多积蓄3000元,那么6.6万元上大学的费用意味着22年的积蓄!前提是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能生大病,而且另一个孩子无论学习成绩多么优秀,都必须剥夺他上大学的权利,因为家里只能提供这么多钱。我属于比较幸运的,东拼西凑加上助学贷款终于交齐了第一年的学费,看着那些握着录取通知书愁苦不堪全家几近绝望的同学,我的心中真的不是滋味。教育产业化时代的大学招收的? 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在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假期打工挣点生活费,我实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钱,那每一分钱都是一滴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挣来的血汗钱啊! 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我发

30、现与我的同学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会作画,不会演奏乐器,不认识港台明星,没看过武侠小说,不认得MP3,不知道什么是walkman,为了弄明白营销管理课上讲的“仓储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麦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丰富的商品。 我没摸过计算机,为此我花了半年时间泡在学校机房里学习你在中学里就学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我的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我的发音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听不懂,这也不能怪我,我们家乡没有外教,老师自己都读不准,怎么可能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基础没打好,我只能再花一年时间矫正我的发音。我真的很羡慕大城市的同学多才多艺,知识面那么广,而我只会读书,我的学生时代只有学习、

31、考试、升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我才能来到你们中间,才能与你们一起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个目标。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学的嘲笑,可以几个星期不吃一份荤菜,可以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可以在周末自习回来的路上羡慕地看着校园舞厅里的成双成对,可以在寂寞无聊的深夜在操场上一圈圈地奔跑。我想有一天我毕业的时候,我能在这个大都市挣一份工资的时候,我会和你这个生长在都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做一个上海公民,而我的父母也会为我骄傲,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 终于毕业了,在上海工作难找,回到家乡更没有什么就业机会。能幸运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应届本科生只有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水平,也许你认为这点钱应该够你

32、零花的了,可是对我来说,我还要租房,还要交水电煤电话费还要还助学贷款,还想给家里寄点钱让弟妹继续读书,剩下的钱只够我每顿吃盖浇饭,我还是不能与你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如今的我在上海读完了硕士,现在有一份年薪七八万的工作。我奋斗了18年,现在终于可以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已经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了,与周围的白领朋友没有什么差别。可是我无法忘记奋斗历程中那些艰苦的岁月,无法忘记那些曾经的同学和他们永远无法实现的夙愿。于是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了上面的文字,这些是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平民子弟奋斗历程的写照。每每看到正在同命运抗争的学子,我的心里总是会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怨天尤人,这个世界上公平是相对的,这并不可怕,但是对不公平视而不见是非常可怕的。我在上海读硕士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一个维达纸业的营销案例,我的一位当时曾有三年工作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