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1.69KB ,
资源ID:32863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863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议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议论文.docx

1、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议论文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议论文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动向及其对策东北财经大学国家经济贸易学院 刘昌黎内容提要:新世纪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了快速增加、下降徘徊和再增加的过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目前,尽管日资企业在中国面临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撤退和迁移的企业有所增加,但日本企业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特别是看好中国大市场的潜力,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的基本姿态并未改变,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对华直接投资发展的新动向。为此,我国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促使日本企业改变对华直接投资“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既扩大投资规模,又改善投资质量,全面提升日本对

2、华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档次。关键词:日本、中国、对华直接投资、新动向、对策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新发展的概况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自1979年开始以来,在其后十多年间一直处于试探性的小规模的发展阶段,直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才第一次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迅速发展。1995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达到31.83亿美元,相当于1990年4.07亿美元的7.82倍(见表1)。90年代后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幅度减少,其中1999年减少为3.60亿美元,2000年也只恢复到9.34亿美元,只分别相当于1995年的11.3%和29.3%。2001年特别是2003年以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再次出现了大规模的快速发展,2005年投

3、资达到65.75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的7.04倍。2006年以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连续3年出现了下降、徘徊的局面,直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2009年才增加到68.99亿美元,在中国经济率先摆脱危机影响的2010年,又增加到72.52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10.3%。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看,1990-1995年是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衰退的情况下迅速发展的,1996-2000年是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大幅度减少的,2001-2005年是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继续增加的情况下迅速增加的,2006-2008年是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情况下下降、徘徊的,2009-2010年是在日

4、本对外直接投资减少的情况下实现新增长的。可见,除2001-2005年外,其他时期对华直接投资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都是不同步的。其中,1990-1995年不同步和2001-2005年同步的主要原因,一是这两个阶段中国改革开放都出现了新高潮;二是这两个阶段中国经济都出现了高速增长。1996-2000年不同步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经济减速和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下岗人员增加的影响;二是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三是这一阶段日本对外非制造业投资迅速增加,使中国以工业项目为重点的招商引资不适应这种投资内容的变化。2006-2008年不同步的主要原因,一是日本担心中国经济过热,不敢贸然投资;二是汽车、电气机

5、器、钢铁等大型投资告一段落后,日本企业对华战略进行了阶段性调整;三是这一阶段日本对外非制造业投资和海外并购迅速发展,中国不适应这种投资内容和投资方式的变化。2009-2010年不同步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经济在美国金融危机后率先复苏,很快恢复了快速增长;二是中国市场特别是汽车市场逆势而上,迅速发展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三是这一阶段日本对外非制造业投资急剧减少,中国继续以工业项目为主招商引资适应了这种投资内容的变化;四是美国金融危机后日元单独升值,这在推动日本产业加快向中国转移的同时,使按美元计算的投资额有所增大。表1 1985-2010年日本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 (国际投资统计,单

6、位:百万美元)国家和地区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合计64524802422651315344546150165734831308017465057223亚洲84472132161881716719388233482063622131中国4073183934657561696218649668997252四小龙590726401771- 686490238936039584259076902香港1610334- 132178215091131130116102085中国台湾339414- 1078284911373108

7、2339- 113韩国10773471074173615171302236910771085新加坡2881676- 15215573752233108928813845东盟3987207500269237790630970028930泰国935593212519842608201616322248印度尼西亚94658511857441030731483490马来西亚371- 452429413255916161058菲律宾10615104423691045705809514越南391544674751098563748印度1752665121506555136642864美国255725584

8、9018141211212692971567244674106609193欧盟1534110273230109687872179251993422939170398359资料来源: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本国地域別対外直接投資(国際収支、)、2011年3月。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发展的过程中,其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95年,对华投资额虽然少于对美国投资的90.18亿美元、对东盟投资的39.87亿美元和对欧盟投资的32.30亿美元,但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提高到14.1%,比1990年的0.8%一举提高13个百分点之多。2000年,对华投资额少于对美国投资的141.2

9、1亿美元、对欧盟投资的109.68亿美元,虽然超过对东盟投资的2.07亿美元,但所占比重骤降至3.0%。2005年,对华投资额少于对美国投资的121.26亿美元、对欧盟投资的78.72亿美元,超过对东盟投资的50.02亿美元,所占比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14.5%。2008年,对华投资额少于对美国投资的446.74亿美元、对欧盟投资的229.39亿美元,虽然超过对东盟投资的63.09亿美元,但所占比重又骤降至4.0%。2010年,对华投资额少于对美国投资的91.93亿美元、对东盟投资的89.30亿美元和对欧盟投资的83.59亿美元,所占比重回升到12.7%。2006-2010年,对华投资额额合计为

10、330.34亿美元,少于对美国投资的894.69亿美元、对欧盟投资的861.96亿美元和对东盟投资的369.54亿美元,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合计3863.22亿美元的8.6%。从总体情况看,截止2009年末,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资产余额为550.45亿美元,分别相当于1996年末的6.80倍、2000年末的6.33倍和2005年的2.23倍,仅次于在对美国投资的2309.48亿美元、对荷兰投资的774.70亿美元和对开曼群岛投资的653.53亿美元,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国中列第4位,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资产余额7404亿美元的7.4%,占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资产余额1756亿美元的31.3%(小于对东

11、盟投资的43.1%和对亚洲“四小龙”投资的33.4%)。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发展的新特点 1.以制造业投资为主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以非制造业投资为主体不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是以制造业投资为主体而展开的(见表2)。以1995年和2005年为例,日本对华制造业投资各为3368亿日元和5634亿日元,分别超过非制造业投资的851亿日元和1628亿日元,各占当年投资总额的78.0%和77.6%。从2006年以来各年的投资情况看,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其中2007年下降67.4%,2010年又下降到62.0%,但其他年份都占70%以上,其中2006、2008、2009年投资额各为5670亿日元、5

12、017亿日元、4615亿日元,分别占79.1%、74.9%和71.1%。表2 日本对华各产业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国际投资统计,单位:亿日元)产业、部门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制造业合计237 3368 856563456704926501746153896 食品13 137 2249216207397827107 纺织31 455 30325110768615470 木材、造纸2 68 63841552105455249 化工、医药17 138 72688551371467444464 石油37x-6-146橡胶、皮革20926623168-62

13、53 玻璃、陶瓷、水泥10213611215111945 钢铁冶金20 347 49417309601589337446 一般机械74 463 95507594667741617865 电气机器33 904 35895014879401085583364 运输机械2 370 101113713308891019907854 精密机器39521980938536 其他45 485 119 非制造业合计270 851 256162815022378168318772388农林水产业9 27 112014354矿业29 7 51建设业11 86 352822-3922 运输业1 47 5461109

14、51075924 通信业2727481111347 批发、零售业4 249 62534734642794805924金融保险业4 -5597275109880938818 房地产业14 261 1514138202319-71267 服务业199 173 16710911518413790292 总计511 4319 1114726271727305670064926284说明:1990、1995、2000年石油工业、橡胶、皮革工业、玻璃、陶瓷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的投资额统计在制造业的其他之中。资料来源:根据日刊财政金融统计月报第645号(2006.1)、657号(2007.1)、668号(20

15、07.12)、680号(2008.12)、692号(2009.12)、704号(2010.12)数据整理,其中2010年数据来自日本银行2011年4月8日公布的国际收支统计。从总体情况看,截止2009年末,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资产余额为50713亿日元,其中制造业投资为37405亿日元,非制造业投资为13309亿日元,分别占33.8%和26.2%。在制造业投资中,运输机械工业(主要是汽车工业,下同)和电气机器工业(主要是家用电器工业,下同)投资的资产余额最大,各为8506亿日元和8155亿日元,分别占22.7%和21.8%,其次是一般机械工业投资4927亿日元、化学、医药工业投资3162亿日元、食

16、品工业投资2612亿日元,钢铁冶金工业投资2349亿日元,分别占13.2%、8.5%、7.0%和6.3%,六者合计为29711亿日元,占79.4%。在非制造业投资中,批发、零售业投资的资产余额最大,为5938亿日元,占44.6%,其次是金融保险企业投资4283亿日元、房地产投资1209亿日元、服务业投资584亿日元、运输业投资294亿日元,分别占32.2%、9.1%、4.4%和2.2%;五者合计为12308亿日元,占92.5%。2.投资高度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一直是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而展开的。近年来,日本企业对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投资虽然有所增加,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

17、中心的投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第39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海的统计,2007年,日本在华企业共为4213家,其中,上海1453家,占34.5%;其次是江苏653家、广东623家、辽宁309家、北京239家、天津226家、山东207家、浙江195家、福建58家,分别占15.5%、14.8%、7.3%、5.7%、5.4%、4.9%、4.6%1.4%,上述9省市合计3963家,占94.1%。相比之下,在其他省区的日资企业都很少,一般只有几家、几十家,其中甘肃、青海、西藏还没有日资企业。3.出资方式以独资企业为主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刚刚开始的时候,其出资方式是以建

18、立中日合资企业为主。然而,自90年代中国放宽外方出资比的限制以后,日本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的倾向就越来越强了,即使是合资企业,日方控股企业(出资比50%以上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了。现在,除中国政府继续限制的关乎国计民生的部分战略产业和金融保险业等外,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都是建立独资企业。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第38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的统计,2007年日本在华企业共为3781家,其中,日方独资企业为2196家,占58.1%,如果加上出资比超过50%的日方控股企业,则共为3123家,占82.6%。在制造业中,日资独资企业为1330家,占53.5%;如加上日方控股企业则为2047家,占82.4%。在非制造

19、业中,日资独资企业为866家,占66.8%;如加上日方控股企业则为1076家,占83.0%。4.产品生产以中间产品为主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利用其掌握的核心技术、遍布世界各地的营销网络,综合考虑东道国的劳动力优势、资源能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开展企业内国际分工,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生产体系,进而实现经营资源在国际间的最佳配置,使经营利润最大化。因此,日本海外制造业企业大多数是生产中间产品,这在加工贸易占很大比例的中国更不例外。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第40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的统计,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生产中间产品的占65.4%,生产最终产品的占34.6%,其基本比率是2:1。其中,中

20、间产品生产比率最高的是钢铁企业,为94.4%;其次是运输机械企业86.7%、有色金属企业84.5%、信息通信设备企业83.3%,金属制品企业70.1%,石油、煤炭企70.0%。相比之下,劳动密集型(包括家用电器组装等现代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日本返销比率较高的企业,则是生产最终产品的比率较高。其中,最终产品生产比率最高的是纺织、服装企业,为64.5%;其次是办公机械企业59.0%、食品企业55.0%、通用设备企业54.5%、产业机械企业54.3%、木材、造纸企业53.2%、电气机器企业53.1%。5.继续占领中国市场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刚开始对华直接投资时,其首要目的是利用中国廉价而丰富的劳动

21、力。然而,从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出现经济高速发展、国民收入快速提高、消费市场迅速扩大的局面,在欧盟各国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日本惟恐落后,也把占领中国市场作为了最主要的投资目的。这在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和汽车工业发展、家用电器市场和汽车市场扩大、日本家用电器工业投资和汽车工业投资先后发展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因此,在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产品销售中,当地销售的比率不仅一直是最高的,而且还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1995年,当地销售、向日本返销、向其他国家出口分别占销售总额的44.7%、29.0%和26.3%;2005年,当地销售的比率提高到52.0%,而向日本返销和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比率则分别下降到

22、26.7%和21.3%。从2010年第四季度的最新统计看,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销售额为518.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其中,当地销售329.53亿美元,向日本返销117.72亿美元,向其他国家出口70.88亿美元,分别增长24.1%、21.3%和15.4%,分别占销售总额的63.6%、22.7%和13.7%。由此可见,日本企业占领中国市场的投资目的越来越明显了。2010年第四季度,日资企业当地销售比率最高的是运输机械企业(主要是汽车企业,下同),为93.%,其次是化工企业84.1%、木材、造纸企业82.3%、钢铁企业83.6%、有色金属企业73.4%、食品、卷烟企业72.4%;向

23、日本返销比率最高的是电气机器企业(主要是家用电器企业,下同),为43.5%,其次是纺织、服装企业43.1%、一般机械企业34.6%、金属制品企业31.6%、玻璃、陶瓷、水泥企业28.5%;向其他国家出口比率最高的是电气机器企业,为24.3%,其次是一般机械企业19.8%、有色金属企业15.7%、钢铁企业15.2%、化工企业10.1%。6.继续扩大对华出口,开展企业内贸易和海外分工自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对外贸易摩擦加剧以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出口、开展企业内贸易和海外分工,就成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这在对华直接投资中也不例外。1995年,在在华日资企业采购总额中,当地采购

24、占34.1%,从日本进口占45.8%,从第三国进口占20.1%,其中制造业企业的上述比重分别为29.1%、49.1%和21.8%。由于从第三国进口大部分来自于在第三国的日资企业,在当地采购中也有一部分是来自其他的在华日资企业,因此,尽管当时没有更详尽的统计,在华日资企业的企业内贸易和相互贸易也至少占60%以上。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在华日资企业当地采购的比率虽然明显提高,但伴随在华日资企业增多及其间生产分工的发展,仍未改变以企业内贸易和相互贸易为主的局面。以2009年在华日资企业采购额的来源为例,从日本进口占25.4%(从总公司进口占23.4%),从在华日资企业采购占25.4%,二者合计占50.4

25、%,明显超过从当地中资企业采购的40.4%,如果加上从第三国日资企业的进口,则其合计至少比从当地中资企业采购高15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日资制造业企业从日本进口占23.8%(从总公司进口占21.4%),从在华日资企业采购占20.6%,二者合计占44.4%,虽略低于从当地中资企业采购的46.8%,但如加上从第三国日资企业的进口,也超过从当地中资企业采购的比率;日资非制造业企业从日本进口占28.8%(其中从总公司进口占27.5%),从在华日资企业采购占34.7%,二者合计占63.5%,大大超过从当地中资企业采购的26.4%,如果加上从第三国日资企业的进口,则所占比率至少超过7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

26、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商业投资,其扩大对华出口、开展企业内贸易和海外分工的意图更为明显。2009年,在在华日资批发商的采购额中,从日本进口占32.7%(从总公司进口占31.2%),从其他在华日资企业采购占39.9%,二者合计为72.6%,大大超过从当地中资企业采购的16.1%,如果加上从第三国日资企业的采购,则其合计比率很可能超过80%。7.投资和经营规模仍然很小长期以来,在华日资企业的投资规模和经营规模一直很小。近年来,以汽车、家用电器、钢铁等的当地生产为中心,日本企业虽然在中国进行了一些规模较大项目的投资,但仍未改变投资和经营规模不大的局面。就2006年海外日资企业每家平均的资本金而言,在华日资

27、企业为10.80亿日元,虽然略大于在亚洲“四小龙”和东盟4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日资企业,但与在美国、欧盟和中南美的日资企业相比,却只分别相当于其28.4%、34.3%和36.8%;其中,非制造业企业为5.14亿日元,只分别相当于在美国、欧盟和中南美企业的18.4%、22.9%和27.5%。由于资本金规模小,再加上生产劳动密集型、低附加价值的中间产品的企业较多,在华日资企业的经营规模一直是最小的。以2010年第四季度的最新统计为例,在华日资企业的雇用人数在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日资企业中虽然是最多的,为1233662人,占海外日资企业雇用总人数的27.9%,但人均的投资和经营规

28、模却是最小的;其中,人均销售额为41998美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247美元,不仅明显小于北美、欧洲和亚洲“三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的日资企业,也小于东盟4国的日资企业。三、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新动向1.在华日资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每年例行的日本企业开展海外事业的问卷调查,在华日资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两个主要风险,一直是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制不完善的问题。在2010年的调查中,日资企业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最多,占60.0%(高于2008年调查的55.7%),大大高于越南的11.3%、印度的9.9%、印度尼西亚的5.7%、菲律宾的5.0%、泰国的4.6

29、%、马来西亚的2.1%和新加坡的0.9%;认为中国法制不完善、执法有问题的占56.1%(高于2008年调查的55.7%),明显高于印度的31.6%、越南的26.7%、印度尼西亚的24.4%、菲律宾的15.5%、泰国的8.5%、马来西亚的5.8%和新加坡的1.7%。在华日资企业经营中趋于增大的风险,是工资水平提高风险、劳动风险和汇率风险,基本保持不变的是税收风险。在2010年的调查中,日资企业认为中国人事费用高、经营成本增大的占46.2%(高于2008年调查的42.%),明显高于新加坡的35.9%、泰国的19.8%、马来西亚的11.9%、越南的10.5%、印度的6.7%、印度尼西亚的4.5%和菲律宾的3.3%;认为中国劳动问题增多的占41.8%(高于2008年调查的32.6%),明显高于印度的19.7%、泰国的15.2%、印度尼西亚的14.7%、越南的12.7%、菲律宾的10.5%、马来西亚的5.8%和新加坡的4.1%;认为中国税收问题多的占29.3%(低于2008年调查的30.6%),明显高于印度的23.2%、印度尼西亚的10.5%、越南的10.5%、菲律宾的6.3%、泰国的6.0%、马来西亚的4.3%和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