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4.11KB ,
资源ID:32850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850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语言学.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语言学.docx

1、历史语言学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最近看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觉得真是一本好书。不过看到介绍变异理论那几章时觉得困难颇大。徐通锵先生用宁波方言举例说明语法层面对语音层面的变异的影响那节,困难最大。因为不懂宁波方言,音韵学的知识又是皮毛的皮毛。所以想请教一下,要想把这本好书看的更好,还应该做些什么了?比如说要不要先看看某些书,或者补了音韵学以后在来。请大家给我点建议。我想在别人的帮助下,从这本好书中看出更多的 东西来。谢谢。 本帖由 张万禾 于 2002-11-3 09:32 最后编辑 TOPthinthicknever版主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2楼大中小 发表于 2

2、002-11-2 11:27 只看该作者RE:请教 这书我没细读,但我估计,先读语言论(这书我也没全读,主要看了关于复音词的那部分论述),再读它会好些。我于2011-3-30辞去版主,以后我基本上不会再以此ID登录论坛。TOP钟离子新手上路在线学者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3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2-11-3 00:58 只看该作者RE:请教答wingyang先生:现象:古狎韵字在宁波话中唯“鸭”有ah与e两读,其他古狎韵字则只有ah一读。(用h代替喉塞音,e表示开e)。前人的工作:赵元任先生只说e丅是“鸭”的白读音,没有解释例外的原因。徐先生的解释:e是“鸭”儿化的残迹。为什么这么

3、说呢?徐先生观察到两个相关现象:1、 古山摄一、二等字宁波话也读e,而e的百年前是en。2、 e是众多古韵类的“白读音”!?这是不可能的,而合理的解释应该是:e(-en)是宁波式儿化韵的残迹。儿化是许多汉语方言中的一种构词现象。北京、宁波形式不同,但功能相同。北京话的儿化是:前字韵母与“儿er”合为Xr宁波话的儿化是:前字韵母与“儿”合为en,因为宁波话“儿”的声母百多年前是n、nj或ng之类的鼻辅音。后儿化韵中的n尾脱落。TOPwingyang新手上路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4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2-11-3 20:53 只看该作者RE: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非

4、常感谢钟离子先生的解答。首先需要申明的是我是女生,不是先生,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是区别还是蛮大的,呵呵。另外我想说的是,不会发音,只是能看,这样肯定不能学好音韵学,同时对别人的理论也只能抽象的理解,这很痛苦,可是你不会那地方的方言,就只能这样了,没办法。所以我一直想学方言,这样我就可以减小一点困难,同时看书时也可以做到 心领神会,那样看好书感觉就会更舒服。可惜我的功力还不够啊,所以看徐通锵先生的书,还是难度蛮大的。同时如果钟离子先生推荐几本相关书籍,谢谢TOPthinthicknever版主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5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2-11-3 22:32 只看该作者RE:请

5、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 我试试联系徐先生,看他有什么好建议。两天之内答复您。 有一点很重要:普通语言学方面的东西或跨学科方面的东西您知道的不多的话,读那书有困难很正常。我于2011-3-30辞去版主,以后我基本上不会再以此ID登录论坛。TOPwingyang新手上路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6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2-11-3 22:45 只看该作者RE: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非常谢谢boshousheng ,我会努力去看普通语言学方面的东西的,谢谢了,当然所谓跨学科,还请继续指教,:)TOPthinthicknever版主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

6、线 7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2-11-3 22:51 只看该作者RE: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 “传统语言文字学”以外的好多学科。 读徐超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山东大学出版社)除此外,当今语言学已经日新月异,跨的好多了。我于2011-3-30辞去版主,以后我基本上不会再以此ID登录论坛。TOP钟离子新手上路在线学者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8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2-11-4 00:12 只看该作者RE: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wingyang小姐:徐通锵先生在历史语言学上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在调查研究汉语方言的基础上提出了“叠置式变异理论”。因此要领悟徐先生

7、历史语言学的精髓,主要需掌握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 语音学。推荐书目: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特别对主要的国际音标应能辨音发音。为了避免教师发音的偏差(国际音标发得好的教师实在太少!),请参照SIL的国际音标语音软件IPAHELP(北大语音学论坛可下载到)。2、音韵学。推荐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3、方言学。推荐书目:詹伯慧等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4、新派语言变异理论:王士元的词汇扩散理论、拉波夫的“有序异质”理论。这两种理论本应属历史语言学,后者又兼属社会语言学。但80年代甚至90年代出的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专书仅对两理论一笔代过、乃至只字未提。故在此单独列出。TOP张万禾管理员个人空间发短消息

8、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9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2-11-5 12:43 只看该作者徐通锵先生的回函张万禾同志: 您好。谢谢来信,转告相关的信息。关于历史语言学的学习,很难有什么直径,只能说需要具备一些什么样的基础知识。历史语言学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的学科,论述语言演变的一般原理和语言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要领会它的精神实质,最好具有如下的基础知识:1、语言理论,可参看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和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的后半部有关历史语言学的部分;2、汉语史知识,特别是音韵的基础知识;3、汉语方言的知识,最好自己能用汉语方言调查字表调查一个方言,这样才能较好地理解和使用别人的相关资料。最后,我还想强调一点,就

9、是能把不同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思考。这些都是一些干巴巴的原则,如何具体化,付诸实践,每个人还得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习习惯去摸索。 徐通锵 11,5兰州大学文学院TOPthinthicknever版主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0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2-11-5 19:15 只看该作者RE: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张斑竹: 哈,哈. 今天上午我刚给徐先生打电话,除上帖以外,徐先生还说他非常希望也能在BBS上讨论问题,但时间有限,他很难拿出时间来。 我说这里有好多争论,包括有意义的,也有没意义的,徐先生淡淡地笑了笑,没说什么。TOPthinthicknever版主个

10、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1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2-11-5 19:24 只看该作者RE: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 再,徐先生的论文我也读了几篇,孤立地看既难懂又觉得没意思。我个人觉得,徐先生似乎是在建构一个大的体系,这两本书是其一个初步的基石:1、语言理论,可参看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和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的后半部有关历史语言学的部分;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语言论 前者平易近人,后者更难了些。 本帖由 boshousheng 于 2002-11-5 21:32 最后编辑 我于2011-3-30辞去版主,以后我基本上不会再以此ID登录论坛。TOPthinthicknever

11、版主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2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2-11-5 19:50 只看该作者读基础语言学教程一点体会,帖出来大家一起来想:里面也有一些我自己也说不清的东一 关于词汇 1“词”的概念很难下,关于它在语流中的切分(即“词”的存在)和分类,已争论了半个世纪,黎锦熙、陆志韦、吕叔湘、朱德熙、刘叔新、冯胜利等等诸位先生都对此作出了一些论述,但时至今日,我们只能说:关于“词”的理论,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难在哪里呢?P24指出“因为它的结构太复杂,不同层面的特征差不多都凝聚于此,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按照逻辑学的“一次分类只能用一个标准

12、”,那么“词”好象是没法研究了。于是P34“应该淡化词与词组的分别”“统统叫做字组”了事。吕叔湘、朱德熙等先生说过,给词分类就是为了方便语法的研究。教程的“字本位”思想也应当对应全新的语法。P152指出“词类问题之所以复杂,实是由于语法的纠缠,从而使它脱离了语义的基础而进行单纯形式的分类”。也就是说,词可以从语法语义语音等各角度着手考查,然而它们之间不单纯是平面(层面)的问题,还包括相交、平行和异面的种种情况,研究时,有时需要对它们进行理清有时无需理清,有时可以理清有时理也理不清。 2词和语音 单音词需要考查语音,复音词与它的语音形式的联系更为突出。研究语音要从声韵调诸方面进行考查。 21复音

13、词中字的排列问题,P99指出一般按照“平上去入”的先后顺序。并说明了一些例外的原因(如“党团”上平,因“党”领导“团”;“夫妻”平平,因古“夫为妻纲”;“整齐”上平,因先“整”而后“齐”等等),这里教程把结构分析又扯到不同的平面(语音和语义)上了;同时还留给人一种疑问:符合“平上去入”排列顺序的词符合这种语义分析吗?语音和语义,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对此,笔者未能详细考查,不敢多言。 22词的音变现象。 P204指出变声、变韵、变调都是“合二(两个字的音,笔者注)而一(一个字的音,笔者注)”的变音的一种表现,就是P324“使字组的音变限制在一个音节的框架内,这就是说,音节对字组的音变具有很大的制

14、约作用”。这可能是汉语史上的单音词形式复音化的语音回归。关于字组变声变韵的条件,P202-203指出:“第一,字组中两个字的字义不等价,其中一个字的字义依附于另一个字义”,“第二,儿的语音有可能化入在它前面的那个音节,成为该音节的韵尾;如果无法成为韵尾,就有可能在变声上找出路”,“子”和“头”它们的读音无法化入前面的音节而实现字组的单音节化所以只能读轻声。如果字义等价的两个字未能实现变声变韵,P203“那就只能在声调上找出路,实现变调,使两个字的字调融化为一个与单字调相当的声调”。 23字族观。 为克服义场义素理论的某些缺点,P106要“以声义为纲,将同声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归属在一起,建立字

15、族”,分析字族要排除假借字的情形。这却不能说是教程的发明,古训诂家们早就知道“同声相贯”的道理了,它也有局限性,所以P107指出字族“比较适用于古汉语的分析”,至于“对复音化了的语言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不限于此。 3词的长度。 词的形式长度、意义抽象度和词的组合搭配能力存在一定的联系,P108“基本规律是字组的长度与意义具体化的关系呈反比,长度越短,意义越抽象、模糊,成为联想点的潜能就越大,因而与其他字相组配而构成字组的能力就越强”。其实,词的长度与音节的韵律联系更为密切些,教程没有谈到这点。 4词的结构方式。例如“动动”组合,认为把它归入动补结构是不确切的,因为P212“后一个动才是字组语义

16、的重点,打倒的语义重点是倒,打不过是实现倒的一种方式”,甚至应该叫状中结构了。二 语法 1 语法研究中的两种因果倒置。 教程也谈到义场义素分析。P160还缘用了替换法,“替换就是在不改变原来结构框架的前提下用同一个结构成分去替换某一个结构成分,语义成立,结构不变”。这里都有问题,有诡辩的嫌疑,颠倒了因果关系:试想要确定一个义场就要首先确定其中的大部分成员,并且各成员之间具有某些相同的意义(义素),然后再进行义素分析;试想如果不事先了解每个结构成分的意义,哪个结构成分替换哪个结构成分怎么确定呢,并且结构成分的意义不也是从一个大的结构中得出来的吗,在此前提下替换后的“语义成立”不是必然的了吗?就是

17、不说是因果倒置,至少也可以说是因果循环了。 义场义素和替换分析都是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还有一些不便的地方。这恐怕是根源于它们因果循环了。 2转换的局限。 转换是联系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桥梁和通道,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共同决定语义,现在强化了深层结构的研究,转换自然也就失去了它原来特有的重要性。转换也是一种替换,如上所述,替换是一种因果循环,有局限性,转换当然也就不尽完美了,所以P170说转换“比较适用于多义句式或同义句式的分化”。 3关于形态。 P183指出“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应该说这是一个老问题,几十年前有过大争论。汉语确实没有纯粹的形态变化,这是“实”,而许多语法学家把其中某些不纯粹的形

18、态变化叫作“广义形态”,这是“名”。有没有形态变化的问题,这里只是名实之争的问题。没有形态参照作帮助,怎么去研究语法呢?比较切实的办法是P190“借助虚字的功能,从虚、实的组合中梳理出字的语义类别能用没否定的是离散性现象,能用不否定的是连续性现象”,这实质上利用了所谓的“广义形态”说。P192“只有离散性特征的字独立成类,称为名字”,另一种称为动字。名动二分,柏拉图约在公元前400年就这样做了(叫“主词”和“述词”)。 4也说规律。 就词类与句法结构成分而言,“一对一是规律,一对多就不是规律”在教程中重申过数次(如P184、P235等处),不过,这样说也不能服人。什么是规律,我不敢下按语,我不

19、是哲学家。只是知道早有“没有一个规律没有例外”和“没有一个例外没有规律”(维尔纳,1875)的说法了。 但P185“不应该再在没有规律的地方找规律”,对此,我举双手表示赞成,我们毕竟不能再走过多的弯路了! 5语言的线性结构与语义的非线性结构。 P2“语言结构的性质本质上是非线性的”,推翻了自己在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中的立论。诸如许多语法方面的新观点如隐形关系、语义选择、配价理论等等,突破了表层结构进入到深层结构中来,可以说是对线性结构的委婉否定。线性结构是对语言的一种简单化。P187认为汉语字句的排列顺序“都是前管后,从已知的信息开始,依次选择、表述未知的信息,步步深入”,看上去是又回

20、到了原来讲的线性结构上去了,其实,这最好说是“语义的线性结构”了。不过,问题还是有的,即如果真正按语义的线性结构来排列字词,所产生的句子(语言形式)恐怕更别扭、甚至读不懂,因为有些语感是习惯于“不合语义线性结构的线性结构”的。如下面关于关于“准定语”“语义整合”等的例子,恐也难套入线性结构的分析了:A我的帽子:我(的)帽子掉了 我的钢笔:快把我(的)钢笔拿来 孩子的衣服:把孩子(的)衣服撕坏了B开我(的)玩笑 吃了他们(的)亏 打他(的)主意 他(的)课讲得很好 小心告你(的)状 这个人黄头发 你大傻瓜 这老头儿挺长的白胡子:这个人早就黄头发()C圆圆的排了一个圆:排了一个圆圆的圆 酽酽的沏了

21、一杯茶:沏了一杯酽酽的茶 三千年前出土的文物(?):出土的三千年前的文物:三千年前的刚出土的文物 整整运了一个月的粮食(?):运粮食整整运了一个月:整整运了供一个月吃的粮食D他总算吃了顿饱饭 两个小时的图片看的我眼花缭乱 6两对重要的范畴。 教程介绍了一系列的范畴,其中笔者对语义范畴较注意,开始时没想出它们的具体用途,后来想出了几个例句,从例句中可以看出它们的用途。这几个例子可算是给教程补充的例句吧。 P193“有定/无定是一对重要的语义范畴,是联系语法和语义的纽带,是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基础和核心”,P194又指出“处于句首位置而成为陈述对象的成分表有定”,我想到了一个语言学教科书上经常举例

22、却未说出根本原因的一对句子:客人来了/来客人了 P215“有生性话题句的语序遵循时间顺序原则,无生性话题句遵循空间顺序原则”,对此,我想起了有别于上面那对句子的另一对句子:电来了/来电了 综合“有定/无定”“有生/无生”两对范畴,可以解释学汉语转换生成语法的人一定会遇到的两个基本例句,却比转换生成语法更具解释力。这两个句子是:山上(正)架(着/了)大炮 台上(正)坐(着/了)主席团 7关于动补结构。 研究动补结构一度成为热潮狂潮,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总觉得孤立单薄,读多了只能有皱头皮的份。 教程不同,把动补结构纳入汉语史的角度,使问题明朗多了,简明精到而富有深蕴。P369把“动1名动2”中的“

23、动2看成为动1的补,这就模糊了这种实质性的语义关系”,它其实是“从使动式到动补式递系式是汉语语法规则的一次重要的调整”而已。 教程并非仅仅是“自圆其说”的一本书,她需要我们一起去圆说,一起去献疑。有一天,它不能再作为一种可建设性的事物存在时,我们再一起去毁灭她。TOPfchy新手上路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3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2-11-5 23:52 只看该作者RE: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原来看这本书的人还不少啊,我的导师规定我非看不可,我也在硬着头皮看,遇到的问题和你差不多。你如果有什么体会麻烦转告我,非常感谢!TOP無影OO初级会员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24、当前离线 14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2-11-7 13:36 只看该作者RE: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TO:wangyang姑娘 有关拼音的问题,就我所知现在大部分的田野工作者都是用国际音标,想将音韵的书籍看通,拼音方式是一定要懂的。如果您对国际音标不够熟悉,钟离子提的建议:您可以到北大语音学论坛去下载。 我想如果有心要将音韵学方面的学问读通,基础当然是很重要的。因为懂了音韵变易的道理,只要懂一种语言,其它的语言也就容易融会贯通,学起来也就比较快。不过,正如徐教授的来文所说:学习音韵学并无快捷方式。想要读到如您所说的心领神会,那么就有很多的配套知识都要学习。 有关音韵知识基础方

25、面,除了之前许多人给您建议的书目外,我也提供您一些参考书:林尹先生的中国声韵学通论(台北:黎明文化)和伯元师(陈新雄先生)的音略证补(台北:文史哲)是属于基础的书籍,从中可得知音韵变化的一些现象。 伯元师的古音研究(台北:五南)、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见王力文集第九卷:山东教育)、何大安先生的声韵学的观念和方法(台北:大安)、规律与方向:变迁中的音韵结构(台北:中研院史语所)、李葆嘉先生的清代上古声纽研究史论(台北:五南)等,都是很好的音韵方面的参考书籍。 此外如果您对变调构词有兴趣,2000年北大也出了一本孙玉文先生的汉语变调构词研究,而竺家宁先生的音韵探索(台北:学生)则是研究古汉语复声母的

26、专着。以上都是探讨语言现象的一些著作,谨供您参考。 最后我想起一幅陶渊明所写的对联,相信我们只要不断地累积增长知识,总有一天能够左右逢源、融会贯通: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互勉之 TOPqiuli新手上路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5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2-11-8 20:50 只看该作者RE: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我谈一下我学习历史语言学这门课的体会.我个人的兴趣在共时语言学方面,对于历史语言学部分则当作一个必备的知识背景去学习.毕竟共时与历时是不可分割的,语言客观上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现象,所以在研究共时现象的时候

27、也必须在假想中将它们置于历史的沿流之中.我的历史语言学没有学好,考试只得了八十分,比较低.但是我觉得我已经领会了历史语言学的精神.概而言之,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根据现有的认识,语言的变化,有分化有融合,而无论分化还是融合都是渐变的。以此为起点,我们就可以想象出历史语言可能的几种研究方法:从比较长的一段历史看即从宏观的角度看语言的分化,就是历史比较法,它把语言假设成像一个树根生出树枝似的关系,即谱系树假说;从中观的角度看融合,(因为融合总是在一定的可长可短的时间内发生)就是地理扩散;从微观的角度看渐变,就是有序异质理论,当然有序异质理论从渐变中假设出了从渐变到顿变的原则。 以上几种

28、方法是从语言与语言之间或者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去看语言的变化,即站在语言之外看变化。结构主义的内部拟测法,则是在语言之内看变化,立足于语言结构自身寻找语言变化的。历史语法中的语法化理论也渊源于此。 至于词汇扩散理论和叠置式音变都概括了汉语所特有的音变现象,我认为二者都属于地理扩散的范畴,只是主体与客体有共同的母语,而且由于汉语是单音节语言,又出现了复音化的现象,才会出现书中所列的种种特点。两者之中,词汇扩散理论甚不足道。 内或者外,分化或者融合,量变还是质变,这几者正是了历史语言学各流派得以分化的基点。至于各家分化后的区别所在,则应多多注意变化的单位、变化的原因。 当然,历史语言学主要是从历史的角

29、度讲述各流派的理论,到今天,大都趋于融合。RE: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引用:qiuli 于 2002-11-8 20:50 写道:历史语言学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讲述各流派的理论,到今天,大都趋于融合。对于早期的纯粹的历史语言学理论,我们已经不能满足(不信),对普通研究者而言,只要能领会其主要观点即可(我个人观点)。我于2011-3-30辞去版主,以后我基本上不会再以此ID登录论坛。TOPthinthicknever版主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7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3-1-8 20:51 只看该作者RE: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 谁读基础语言学教程了,

30、请让我们一块来学习一下里面的一些东西。交换一些观点嘛。TOPyisheng初级会员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8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3-1-10 16:27 只看该作者RE: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真是一本好书,本人学习受益非浅。个人体会:一,要与语言学史结合起来学习。本书实际上也可以当作一本语言学史来读。二,要结合语言本体研究来学习。包括汉语语音学、方言学、汉语史。TOP张从兴黄金会员古代文学版主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9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3-1-10 23:35 只看该作者RE: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建议wingyang

31、兄在读徐通锵先生大作的同时,也看看一下洋学者的同类著作。其中,R. L. Trask 的 Historical Linguistics 和 Terry Crowley 的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Linguistics是比较不错的。TOPkumuzi2002新手上路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20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3-1-11 12:21 只看该作者RE:请教:如何学习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如果你想对历史语言学有个深刻的理解,在读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的同时,不妨参考以下特拉斯克的历史语言学(英文版),这本书语言较为浅显,是学习历史语言学的很好的入门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