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69.36KB ,
资源ID:32843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843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曾国藩家训演讲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曾国藩家训演讲版.docx

1、曾国藩家训演讲版曾国藩家训今天我要讲的曾国藩家训,是从百家讲坛郦波老师的讲解中学到的。主要有14部分,分别是谁来拯救笨小孩、无一日不读书、撑起两根穷骨头、养得胸中一种恬静、最败人的两个字、小家里的大智慧、养活一团春意思、人但有恒事无不成、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用人必先治人、用人四部曲、作育人才以图强、无愧于兄弟、自立立人自达达人。在开始讲曾国藩家训前,我想先简短的介绍下他的个人履历。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晚

2、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勇毅侯,谥曰文正。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

3、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更多的教育了。6岁时入塾读书,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此后,连考两次会试不中。在道光十八年(1838),虚岁28岁时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一步一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十年七

4、迁,连跃十级。他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

5、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蒋介石也是这样。蒋介石平生在床头只放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曾国藩家训。不仅蒋介石,整个黄埔军校用的都是曾国藩的治军方略。毛主席写过有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型就是曾国藩的爱民歌。两者内容基本上一致,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对近代中国影响有多大。下面我先讲下第一部分:谁来拯救笨小孩。第一章:谁来拯救笨小孩当今社会,教子成才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会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就连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

6、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考秀才,考了十六次都没考上,就做了私塾先生,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曾国藩比他父亲还笨,比如说有一年冬天,13岁的曾国藩在卧室里背岳阳楼记。现在的小朋友也许20分钟就背下来了,但曾国藩磕磕巴巴,就是背不下来,刚好这时候,一个小偷来了,看见曾家条件还可以,就趴在房梁上,伺机行窃。小偷心想着等背书的小孩背完上床睡觉,就可动手了。可等来等去,这孩子背了几十遍了还背不熟,贼实在困得不行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小孩还在背。贼不能下来,又接着睡。结果贼睡了几觉,一直天光大亮,这小孩还在背岳阳楼记,还没背熟。贼实在忍不住了,“噌”的一下从房梁上跳下来,一把抢过小孩手里的

7、书,“啪”的往桌上一放,骂道:“瞧你笨成这样,上什么学,背什么书啊,你说你这篇文章有什么难背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一个没文化的贼听了一夜,都会背了。所以这贼背完了之后,一撩门帘,愤然离去,什么东西都不偷,走了。事实上这个贼确实比这个小孩聪明,他听了一夜,居然背会了一篇古文,这个很笨的孩子,背了一夜却背不熟。但这个聪明的贼,最后也不过是个贼而已,而这个很笨的小孩,最后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曾国藩,他组织了湘军、兴办了洋务运动,让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延长了60年的寿命。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华丽转身,梁启超认为他还是一

8、位了不起的教育家,他的家书甚至比颜氏家训还要影响深远。当他19岁时,父亲觉得他真教不出来,就送给朋友汪老师来教。汪老师也觉得他太笨了,甚至有一次指着就骂他:“天生的蠢货,你要是将来有出息,我给你背伞。”曾国藩听后一点反应也没有。虽然因为笨没考上科举,但是继续发奋,第二次考中了进士。回乡后,曾国藩去汪老师家谢师时,大晴天的还特意带了伞。老师来迎接时,曾国藩把伞放在身边;老师送出来时,都已经出了大门了,曾国藩一拍脑门,说忘了伞了,要赶快去拿。结果汪老师说我替你去拿,把伞交给曾国藩时,曾笑着说谢谢恩师了,今天你替我背伞了。汪老师哭笑不得。可见,曾国藩这个人胸襟不怎么样,不仅对老师对别人,他对自己气量

9、也不大。太平军攻下湖北弄昌,林绍璋南下湖南,直逼长沙。当时诏书发了几次,曾国藩实在坐不住了,就带着湘军出发,准备决一死战。曾国藩对自己非常有自信,所以他第一次出战,构想的是直扑林绍璋,但是有人出主意,说不如分兵去偷袭靖港。曾听着不错,让塔齐步去攻打湘潭,他则率水师去偷袭靖港。等到了靖港后,水师攻城,曾让陆营搭浮桥。结果上了太平军的当,被太平军火烧靖港,曾国藩被杀得大败。一下子,没经验的湘军乱套了,那些新兵全往后跑。曾国藩急了,让亲兵拿着令旗站到浮桥上大喝,过令旗斩。开始,他斩了一个。大家愣了,但马上接着跑。他够不着斩了,气得无可奈何。手下都急了,叫他跑,把他拖上战船。曾国藩看着江水发呆。手下人

10、也不敢说话。他发了一会呆,往前走,想投水自尽。大家好不容易把他救上来了,让他换衣服不肯换,吃饭也不肯吃。大家劝他想开点,他还想不开,写遗嘱,还想去死。俗话说,成大业者不拘小败。这不过小败,至于寻死吗?后来就有人嘲笑他没大将风度。说起来也是他实在没眼光,湘潭那儿才是主战场,那边大败林绍璋,大获全胜。等消息传来,他就不寻死了。从靖港之战看,曾国藩真算不上指挥若定,不能眼有全局。除了愚昧,性格有缺点,他还有着人生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天津教案。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当时他在领导洋务运动,特别不想开战,所以处理时态度不是很强硬,没顾及到百姓情绪,从此,天下人都骂他是卖国贼。虽然后来一再声明,但是直到临死前他还

11、是非常后悔。有人说他是影响中国后代历史第一人,也有人说是他是传统儒学得以延续的关键。谁又知道他是笨小孩,有个性缺陷,甚至有巨大人生遗憾?这么普通的曾国藩怎么就成就了非凡的人生呢?首先是自我教育。最大的教育正是自我教育。曾国藩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有一个平常人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对自己的缺陷和生活中的点滴能够做到切实的反思与学习,以崇高的信仰不断要求自己进步,正是这个优点成就了他。像当年的小偷哪里知道这个笨小孩是因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笨,所以才通宵地读书,其实这对曾国藩是常态呀。他也时常反思自己的小心眼,想怎么才能做到气量不小,于是胸襟变得越来越博大。像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天津教案,他直到临死前,儿

12、子曾纪泽陪他散步时,他还说这事,让儿子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要不卑不亢,儿子正是这样成了伟大的外交家,只身入沙俄,谈回了伊犁。所以梁启超认为正是这种自我教育让他的一生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最难得的是他把这些心得都记下来,记在日记在家书里,其中包括的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梁启超说:“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别人说的都是空话,他写的都不是空的,比唐宋来许多人说的话,对后代人来说都让人终身受益。曾国藩不仅是清中兴名臣,也是教育家。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重新审视这个家书的内容,他和他的家书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是标准的家训,影响大而

13、深远。第二章:无一日不读书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句话“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意思是说读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获得专业技术。我们说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曾国藩,是和他以儒学作为毕生的信仰和信念分不开的,所以一个人只有精神世界强大,才能在现实世界强大。事实上曾国藩原来也只是一个资质很普通的孩子,但是为什么非常平常的曾国藩就能培养出自己坚定的人生信念和信仰来呢?这就要从曾国藩的科举说起了。我们知道明、清两朝的科举非常难考,所以最有名的范进中举大家都知道,考了多少年一直考到50多岁,都考疯了,才考上了一个举人,最低级的乡试才算过关。但是有一个人

14、比范进中举还不容易呢,谁呢?就是曾国藩他爹,叫曾麟书。别看这名字起得很雅,麟书,看上去很有学问,但是这个科举考试可要了他的命。不说乡试,考秀才这一级他都整整考了16次都没考上,好不容易考到17次,大概17是他的幸运数字,总算考上了。这时候他已经40多岁了,曾国藩都20多岁了。所以实在是考不动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不考了,然后把希望都寄托在他儿子身上,就回家了。曾国藩比他爹强,23岁就考中了秀才,比他爹提早了20年。然后考这个乡试,也不知道他运气怎么那么好,第一次就过关了,一考就考了个举人。这时候以前学习不好、老被人骂的笨小孩,平常考试不咋的,一大考就考得特别好,曾国藩因此信心大增,背起行囊,备

15、足盘缠提前半年就到了北京,准备参加第二年的会试考试。到了北京后,找了特便宜的地方湖南驻京办。与现在不一样,当时叫会馆,是由当地的商会或者在京的名人出资建的,注重乡谊,但凡有老乡来,收费非常低,曾国藩就住在长沙会馆。可是没想到的是,本来势在必得的会试考试给了他当头一棒,他没考上。按理说没考上就该回家了,因为会试要隔好几年才有一次。要说曾国藩运气好,第二年皇太后60大寿,为了庆贺照例增加恩科一次,不得了,多给了读书人一次机会。曾国藩一看,干脆不回家了,我在北京努力一年、温习一年,不相信第二年还考不上。所以本来只带了半年的钱住北京,这一下节衣缩食又住了一年半。要不是勤俭节约的孩子,那真是做不到的。曾

16、国藩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地又住了一年,第二年的恩科觉得势在必得了,想想自己苦也吃过了,难也受过了,会试再一开,好事自然来。要不然老天爷干嘛又把我留在北京一年呢?他觉得这次肯定没问题。结果这次又跟上次一样落榜了。那么再次落榜的曾国藩该怎么办呢?又是什么事情让曾国藩下定决心从此坚持无一日不读书的呢?身上没钱了,别人肯定痛苦,但是曾国藩痛并快乐着,马上收拾行李,没有回家,云游去了,从天津山东顺运河到江浙,再到湖南,奔着东南去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走了一半,一分钱都没有了。过了徐州,到了睢宁准备借钱。当时睢宁知县易作梅和曾国藩的父亲有交情。曾国藩到那儿,易作梅留他下来,看出他将来有出息,就主动借了一百两银

17、子给他。当时易作梅只是知县,年薪四十两白银,一百两对他来说不是小数目。曾国藩非常高兴,立刻富了,心中底气足了,打算好好游历一下,到南京去游山玩水,结果没过多久就花完了。曾国藩一生勤俭,为什么花得那么快呢?这是因为他唯独在一件事上肯花钱,那就是买书。儒生最爱买书,曾国藩常笑称自己是书痴,晚年甚至读书读到眼瞎的地步。当时在南京游玩时,他发现了一套精装的二十三史,非常喜欢,而这套精刻本又刚好一百两银子。虽然非常贵,钱还是借的,居然就买了。身上的钱花光了,无奈只有回家了。到家门口,后悔了。两次没考上,花光了钱,本来没脸见人,现在借了一百两,又花完了。家也不富,借了就要还,怎么说呢?他是近乡情更怯,硬着

18、头皮回家,把一切都交代了,等着父亲臭骂。结果这个爹不一般,听儿子哭诉后,只说了一句话:借钱买书是好事,我乐于偿还,但是希望你不要忘记初衷,细心研读,这样就不白费。这事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两次没考上,这种挫折在曾国藩心中是痛, 他只字不提,这是四两拨千斤。二是这不是小数目,要还一百两不容易,他想象父亲不骂也会埋怨,但是没有,还称道这事,连埋怨都没有。这实在是出乎意料,给人心灵造成震撼。后来曾国藩常回忆这事,认为这是他读史书的起点。三是从教育上讲,父亲说了最关键的话,买书的初衷是为了读,要细心读。我们多数人喜欢买书,但不好读。父亲不愧于这名字,树立了儿子读书的习惯。曾国藩仰天发誓,要好好读这套书。

19、从此养成无一日不读书的好习惯,每天没间断地读史书,而且做笔记,认真地用了两年时间读了二十三史。这两年真正过得拮据。两年后要去参加考试,还得借钱去考。一路到北京,奔长沙会馆去了,只剩三吊钱了。但是这坚强的信念,让曾国藩一鸣惊人,成了湖南曾家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也成为洋务运动的第一人。可见,平常一句话,对孩子影响有多大。曾麟书的父亲曾玉屏,对曾国藩影响也极大。他本是纨绔子弟,被人耻笑无知,但这成了一个契机,让他从此痛改前非,成了当地小富户。他没读过书,虽然有钱可是家也旺不到哪儿去,所以他下决心要耕读传家,重点培养儿子考科举,结果没培养出来,倒是把孙子培养出来了。曾国藩后来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

20、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有钱未必是好事,只求代代有秀才,这是读书的种子。所以曾氏家训中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晚清最著名外交家曾纪泽参加一次科举考试后,不想考了,跟父亲说不喜欢为科举读书,这在当时是骇人听闻的,几个叔叔都说他疯了。曾国藩是科举的出身,听说儿子这样,问他,想学什么?曾纪泽说想学西学。西学在当时了解的人不多,曾国藩却说“好呀,支持你。”正是由于曾国藩的支持,致使曾纪泽成为早期少数了解西方的人。曾纪鸿也是不喜欢科举,尤其不喜欢文史,喜欢数学,曾国藩也支持。后来曾纪鸿自己努力把圆周率推到了一百多位,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所以曾国藩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绝不止是为了应付科举。他

21、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就是说,一是进德,可以帮助人树立人生信仰,他处逆境不惊就因为有强大的儒学信仰,培养就得靠读书,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得靠读书;二是要在社会立足,要有特长有专业,得靠读书,才能形成立足根本。这个观点非常有前瞻性。瑞典科学工作者针对与心脏病相关的因素做了大量实验,结果发现,相关的社会因素最大的是受教育程度。凡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心脏病机率要少32%。曾国藩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人气质难改变,只有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问题是怎么读书呢?读书的方法内

22、容多,总结起来,他认为有三条:一是要读经典,这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前人的思想与智慧。知识会翻新,但是思想会沉淀。二是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这讲的是精读。要进得去,沉浸的读书法。我们最容易翻翻书,问题是没读通。对智慧的东西得读通透才能读好,否则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当然这并不要求死记硬背,曾国藩也背不好。他说:“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偷窃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主张读书要做札记,要动手,要写下所感所想,后来胡适对这个读书法最为推崇。三是一定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和方向。两个儿子都与他不同,他甚至也找来儿子喜欢的相关的书读。他当时身边网罗天下巨才,著名科学家都在他府中。所以,苏东坡

23、说“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曾国藩说“不可一日不读书”,这是他唯一骄傲的地方,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非常大的毅力的。第三章:撑起两根穷骨头清朝官员的薪俸是不低的,特别是曾国藩最后已经升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收入应该很可观。因此曾国藩虽然不至于过多么奢侈的生活,应该也不会过得很清苦,可实际上,曾国藩和他的家人却一直过得异常清苦,而且曾国藩也在给自己的弟弟和子女的家书中告诫他们说“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可见在曾国藩看来勤俭节约才是兴旺的根本,而骄奢懒惰就是失败的温床,守得住贫苦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么曾国藩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为什么一个“穷”字会让他坚持了一辈

24、子?前些年流行一句话,叫什么呢?叫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那么我们就想问了,做官到底要学曾国藩的什么呢?一般人都以为曾国藩在晚晴政坛始终屹立不到,要学应该学他那个左右逢源的做官技巧。但是,曾国藩的做官技巧到底是什么?说起来有一大堆。但曾国藩他自己认为,做官的根本以及做官最大的技巧就一个字,穷。在给九弟的家书中曾说过,他觉得弟弟们要当官,自己就应该把为官的心得告诉他们。他认为当官最重要的就是:“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食言。”我向来认为做官发财是羞耻的,清廉为本,才是好官。我将来遗产里有做官的钱是违

25、背人生信仰的。老天可以作证,我绝不食言。这话说得好,但是有三个蹊跷处,一是清廉是应该的,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为什么他要发誓呢?二是说“将来遗产里有做官的钱是可羞的”,但我们知道他做到了总督工资高的很,遗产里怎么可能没有做官的钱呢?三是客观事实与这段话矛盾。他是湖南湘乡人,在他当官之前,清代没出过大官,后来却有许多,因为他喜欢提拔乡人。这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成了最大的乡绅富户。他说不贪财,不是矛盾吗?是不是放空炮呢?我们先放下一三,先看第二点,他到底有没有留官银为遗产呢?有多少遗产呢?一个例子可以反证,在他的家庭教育下,两个儿子后来当朝为官,也很清廉。曾纪泽一向勤俭持家,不买新衣,做到外交家任英

26、法大使时,也把工资用来工作,弟弟更穷。一次,曾纪泽出使英国,曾纪鸿生病连抓药的钱都没有。怎么办?想跟大哥借,但想想算了,他家也穷,哪有钱借给自己呀?这时,曾国藩也没死多久,怎么没钱看病呢?事实证明他们两个也品节高。左宗棠听说后热泪盈眶,认为曾国藩教子有方,随即慷慨解囊,为他雪中送炭,帮助度过难关。曾国藩家并不富,但是曾家却是曾氏家族首富,尤其是九弟曾国荃,在军中被称九帅,非常贪婪,带兵凶狠。当时曾家五兄弟如狼似虎,最狠的正是曾国荃。他最丧尽天良的是屠城,纵兵抢钱,还把抢来的钱运回老家。知弟莫若兄,曾国藩想教育好弟弟,给他写信时说要守贫穷,并且拿自身为榜样,希望能让弟弟走上正途。但是几个弟弟都不

27、听。后来曾国藩手下最清廉的一个人彭玉麟实在看不下去了,上了奏折,列了十条罪状,先给曾国藩看,请转递朝廷,他为难了。几个弟弟跟着出来打仗,三弟死于战场,他觉得亏欠弟弟,就护短,给压了下去。曾国荃不光自己大兴土木,还替哥哥出主意,看老屋破旧,替他翻修了一下,还新建了几间。虽然没敢特别搞,但是哥哥果然大怒,还写信骂他,认为由奢入俭难。曾国藩和家人过得清苦,为什么一定要过穷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他认为官场上穷字是保身之道。当时他是清朝最受重用的汉族官员。清不敢重用汉人,有实权的像兵权不敢放心地交给汉人,他是例外,这是时事所迫。组建湘军时,一开始大捷,趁势兵进湖北,打到武昌城下,收复三镇。咸丰高兴得很

28、,没想到一书生能建此奇功,获此大胜。一高兴,封官许愿,封湖北巡抚。曾国藩一看,非常高兴有实权。但是官场规矩是你得客气一下。于是他写了份奏折,说自己才德不足,客气一番。哪知道这个奏折一上,过了七天,咸丰批复下来了,让他想不到。“朕料汝必辞,又念及整师东下,署抚空有其名,故已降旨令汝毋庸署理湖北巡抚。”那就算了,就不要当了。这不是逗你玩吗?咸丰还有一段话,还骂了他一顿。说上次奏折为什么不署湖北巡抚的官衔?曾国藩晕了,莫名其妙,大家都替他鸣不平,曾国藩却早知道是为什么。当时大捷确实高兴,大学士跟咸丰说,“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身一嗥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想非国家之福也。”在老家丁忧,不过平民百姓,四

29、方响应,恐怕不是国家之福吧,咸丰一下想起满汉相防的祖训,所以一直小心提防,甚至慈禧也是小心提防,曾国藩心里明镜一样。打下天津后,湘军各级将领建议反了满清,曾国藩不肯,因为他身上有根深蒂固的君臣观,儒家造就了他不可能做反臣。他也知道起兵初满清时刻提防他,所以他在官场上一直如履薄冰,他懂得为官之道,明哲保身根本就是得穷,不贪,就意味着没野心,不会给人把柄。组湘军,就拟口号,不怕死不贪财,这是岳飞的话,说明他是精忠报国,在钱财上没给人抓住过把柄。二是在人生上,穷也是善身之道。民间有俗话是男人有钱就变坏。其实对于男人来讲危险的是金钱和权力。名利场场场都是危局,提到钱,男人没有不坏身的,所以小人喻于利。

30、曾国藩只好下定决心教育孩子。在写给九岁的曾纪鸿的信中,先是鼓励,说他九岁就懂事很好。然后说自己并不希望他当大官,只希望他当君子。当君子最重要一个条件是勤俭自持。最后说:“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这是治世之名言。所以我们看现在富二代问题,好像不知道怎么教育,曾家早给出了答案,有钱也得穷着养。三是穷和人生信仰有关。他是标准的儒生,以理学宗师自命,礼义廉耻是他的最高标准。一次李鸿章请曾家女眷吃饭,两个女儿吵了一架,因为两人只一条漂亮的裤子,还是大嫂留下来的,都抢着要穿。妹妹抢不过就哭了。曾国藩说要是我明年还能做官,就答

31、应给你单独做一条。小女儿高兴极了。真奇怪,为什么要连任才给女儿做一条像样的裤子?完全是他向来也这样要求自己。一辈子也就考中进士时,做过一件马褂,一穿穿了三十年。只在过年过节才穿,三十年了,死时还像新的一样。他有名言说:“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为什么衣服也是旧的好呢?那是因为生活还是俭约为好。他叫一品宰相,每餐只吃一饭一菜。到扬州去视察时,有钱人多,拍马屁备下盛大的宴会来招待。他也不好拒绝,一去看傻了,奢侈到这种地步,他实在吃不下去,只吃了几筷子眼前菜。下来后,跟身边人解释了,一食千金,吾口不忍食,目不忍睹,用这个表明自己的态度做无声的抗议。他有名联:“养活一团春

32、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样人生才生机盎然。还说:“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穷不得,就不可能成就非凡人生。安贫乐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除了穷,有没有哪种说时容易做得 难的事呢?第四章:养得胸中一种恬静静坐可以帮助人内心宁静,但是曾国藩之所以在修身养性、待人处事各个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最终写出备受后人称赞的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有静坐的习惯吗?说到曾国藩家训,不得不提的就是曾国藩日记。根据史料记载,曾国藩从公元1839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不懈长达三十余年,直至他去世的前一天。所以曾国藩日记不仅包括了修身养性、待人处事和为官之道等各个方面,更是曾国藩内心世界最真实的记录。今天当我们翻开曾国藩日记,会发现两百多年前刚刚步入仕途的曾国藩其实是一个满身缺点、举止轻浮,做了不少荒唐事的浪荡公子。但是后来有一个人送给曾国藩一个字,不但帮助他彻底改掉了身上的毛病,从此也变得更事理,办事也更周密。而曾国藩在日记和家书中也反反复复多次提到这个字,告诫子孙只要做到这个字就“便有几分真学问”。那么究竟是什么人送给曾国藩哪个字?为什么单凭着一个字就可以改变曾国藩的人生呢?1838年,他考中进士,做京官了,虽然官职工资不高,只是低级的京官,但京官毕竟有面子,想把父亲接进京风光一下。两年后终于把父亲接来了,可是没住多久,就要回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