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01KB ,
资源ID:32830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830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球科学概论.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球科学概论.docx

1、地球科学概论第一章地球日简介 4月22日2009年:绿色世纪近年地球日中国主题2009年:认识地球 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一、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 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领域也不断地深入和扩展,逐渐形成了日臻完善的由多学科组成的综合性学科体系。三、地球科学的基本任务1、研究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的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四、地球科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一)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其研

2、究对象的特点有关,地球作为其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特点: (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 (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 (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5)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6)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多学科性(四)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应用各种高新技术向纵深、交叉、 系统型发展: 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由“资源型”转向“社会服务型”、“环境型”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第二章太阳系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太阳系共吸引八大行星,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颗彗星。太阳系共有50颗卫星。太阳系(携带地球)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旋转一周

3、需2.8亿年。地球以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三、行星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岩石组成类木行星:木/土/天/海/冥 气体组成地球 :土壤 水 温度 大气 生机勃勃月球: 死寂沉沉太阳系中行星的总体特征 体积 密度 卫星 表面 主要元素类地行星 小 大 少 固 Fe,Mg,Si,K,Ca, Al,Ti,Ni类木行星 大 小 多 非固 H,He,CH4,氨冰水冰251、行星的表面特征类地行星有很多相同的表面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环形构造,它们是由圆形的坑或盆及其围绕坑、盆的环形山脊组成。3、行星的内部构造从行星表面密度均小于平均密度推断内部有重元素存在,行星内部根据密度大小都可以分成壳、幔、核

4、三部分。第三章陆地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陆地地形特征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划分:山地:是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的低山、1000m以上的中山和3500m以上的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称山系。丘陵:是指海拔小于500m、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如我国的胶东丘陵、川中丘陵等。平原:海拔低于200m、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高原: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面积大、顶部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盆地:四周为山地或高原、中央低平的地区,如塔里木盆地。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

5、、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海底地形特征海底地形和大陆地形一样复杂多样,既有高山峡谷,也有平原丘陵,而且规模庞大,外貌更是奇特壮观。根据海底地形的总体特征,海底大致可分为三个大型地形单元: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由海岸向深海方向,常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有时在大陆边缘出现岛弧与海沟地形。根据发育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大西洋型和太平洋型(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无海沟,属于生长边界,也就是说像大西洋一样是在不断扩大的;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有海沟,属于消亡边界,也就是说像太平洋一样是在不断缩小的。 )。大洋中脊:是绵延在大洋中部(或内部)的巨型海底山脉,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6、。大洋中脊轴部常有一条纵向延伸的裂隙状深谷,称中央裂谷(一般宽10km,深1-2km)大洋盆地:是介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平均水深4000-5000m。主要分为深海丘陵和深海平原两类次级地形。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称地磁场。1 地磁三要素:磁场强度 磁偏角 磁倾角 地磁场的组成 ;基本磁场 变化磁场 磁异常:重力异常 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的差异称为重力异常。若为正值,称正异常,如为负值,则称为负异常。前者反映该区地下的物质密度偏大,后者表明该区地下物质密度偏小自由空气异常:经过高度校正的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经过高度和中间层(岩石平均密度)校正的重力异常。重力勘探:通过布格重

7、力测量了解地下物质密度寻找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区域重力异常和局部重力异常区域重力异常:范围大,面积在几千至几十万平方千米以上,如大陆和大洋、山区和平原。局部重力异常:范围小,为几至几百平方千米。3.3 地球的能量系统三大部分:太阳能、放射能和物理能。太阳能是地球从太阳辐射中获得的能量, 放射能是地球中的放射性物质在蜕变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物理能主要由地球的旋转能(包括自转和公转)和引力能。除此以外,地球的能量系统中还有化学能、结晶能、生物能等其它的能量形式,并在地球的演化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第四章一、地球内部结构划分的依据地震空间分布规律 地震机制 地动仪 地震波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 球

8、 的 波 速 结 构地壳、地幔、地核构成了地球的内圈,内圈的划分主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变化来确定的。低速层 岩石圈 上地幔 下地幔 液态外核 固态内核 (3)地壳剖面 大陆地壳 厚度大 双层 O,Si,Al,K年代老 大洋地壳 薄 单层 O,Si,Mg,Fe 新2、地幔 组成:固体岩石。铁、镁硅酸盐矿物(根据陨石、深成岩、地震波和实验推测)。 结构:分三层。B:上地幔33 400km橄榄石结构(四面体);C:过渡层400 673km尖晶石结构(四面体+八面体);D:下地幔6702900km钙钛矿结构(八面体+立方体)。地核 地核也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在深度4980km以上的部分称为外

9、核,以下部分称为内核, 由于S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所以外核应该是液态的。外核的密度由地幔的底部的5.65.7 g/cm3,急剧跳跃到9.7 g/cm3,然后逐渐增加到11.5 g/cm3,推测地球外核由氧化铁组成,在巨大的压力下它不仅是熔体,而且相变为密度更大的金属相。第五章类质同象:矿物在一定条件下结晶时,其结晶结构中部分质点(原子、离子或离子团)被化学性质类似的其他质点所替换,而不破坏其结晶格架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同质多象:与同质多象相反,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结晶成两种或多种不同结构的晶体,构成晶体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称同质多象。如金刚石和

10、石墨。把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的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 把矿物的集合体称为岩石。(五)矿物的识别和利用(依据 颜色 解理 硬度 光泽 条痕)矿物的识别(1)肉眼鉴别的方法(2)仪器测定地球上的岩石:岩石:是矿物(部分为火山玻璃或生物遗骸)的自然集合体,岩石种类很多,从成因和形成过程一般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1、岩浆与岩浆活动 岩浆 是形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并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经过岩浆熔融之后,再冷凝下来的岩石,都叫做岩浆岩(也称火成岩)。 按硅酸盐中SO含量,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酸性岩浆(SiO 65)中性岩浆(SiO65

11、-52)基性岩浆(SiO52-45)超基性岩浆(SiO 45)1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地表原有的岩石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沉积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按照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分为:1陆源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2碳酸盐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粉屑灰岩、泥晶灰岩)3蒸发岩(盐类岩)4可燃有机岩1、变质作用 是指在地下特定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压力或流体作用的影响,使原岩在基本上为固态条件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所谓原岩, 2、变质作用的主要方式: (1)重结晶作用 (2)变质结晶作用 (3)

12、交代作用 ()变质分异作用 3、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一般根据变质作用发生的地质背景和物理、化学条件,分为以下四种主要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第六章第六章 岩石圈板块运动与构造变形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产生板块构造学说是当今地球科学界普遍认同的一个大地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的依据:根据大陆形状的互补性、地层、古生物、地质构造、古气候等方面的证据提出来的 古生物的证据 古生代冰川证据 2 海底扩张学说赫斯(H. Hess 1906-1969),这位地学革命中的风云人物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13、地质系的系主任。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运输中队中校的身份参加了那场战争,并且常有机会乘坐潜艇进行水下观察。战后,赫斯报导了160个这种“太平洋中下沉的古岛” 。这些“盖约特”一般高出海底34千米,但离水面不超过1千米,后来他又在汤加海沟发现一座高出海底8200米的“盖约特”,其平顶离水面730米,向西倾斜1,象比萨斜塔一样歪立在海沟的斜坡上,好象它就要沿着海沟的斜坡滑下去一样。迪茨是美国海军电子实验室的一名科学家,他在五十年代参加过海军的海洋探险,并在菲律宾以东的马里亚纳海沟见到与赫斯所见到的相似现象,因此也得到了与赫斯相同的结论。五十年代,他参加了“先锋”号科学考察船的地磁填图工作,因此特别

14、提到门多西诺、先锋等巨大断层的意义,引起了地质学家的广泛注意。1961年迪茨在英国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论文,并明确地将这一假说称为“海底扩张”。迪茨的论文比赫斯的非正式论文晚一年,但比赫斯的正式论文早一年,更重要的是他们二人的工作是各自独立完成的,后来人们就把二人都作为“海底扩张说”的创立者。由于迪茨不是一名地质学家,使他在解释一些现象时经常会出现漏洞,也使得自己的研究工作很难继续深入下去,但他所提出的科学假说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3 板块构造学说要点三个基本事实和两个基本假说而建立的。第一个基本事实是软流圈的重新确认,这一认识重新划定了固体地球上部的两个圈层,即岩石圈和软流圈,也使得大陆以岩

15、石圈板块的形式在软流圈上的漂移得到认同。第二个基本事实是通过地球上一些星球规模的构造带可以把岩石圈划分为若干个板块。第三个基本事实是岩石圈板块可以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第一个基本假说就是岩石圈板块是刚性的,它可以进行长距离的应力传递,板块的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边界上,而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第二个基本假设是地球的表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不是必需的)。这样在地球的某个地方发生板块的增生,就会在另一个地方发生消减。三 种 板 块 边 界 类 型 :离散型边界 汇聚型边界 转换型边界岩石产状三要素 走向 倾向 倾角岩层发生连续的弯曲变形称为褶皱,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背斜 岩层向上凸起的弯曲变形。向斜 岩层向

16、下凹的弯曲变形。挠曲 岩层急剧弯曲且连续地连结了近平行的两侧岩层部分。2 褶皱的形态与分类对称褶皱 不对称褶皱 倾斜褶皱 倒转褶皱 平卧褶皱四、断裂构造断裂变动是岩石破坏中一种最常见的构造变动,可以分为两个大的亚类:节理和断层。节理(裂隙)断裂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断裂)断裂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的位移。2 断层断层是被切割岩层的两侧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情况下的断裂。断层通常也常被称为断裂,尤其是规模大的断层。 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称为逆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断层两侧的岩块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相对的移动成为平移断层(走滑断层)。如观测者对面的断盘向右移动,就称为右旋平移

17、断层。第七章第七章 生物演化与地质年代学地质年代单位 时间地层单位宙(eon) 宇(eonothem)代(era) 界(arethem)纪(period) 系(system)世(epoch) 统(series)二、岩石地层单位三、其他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划分方案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个宙。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18、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新生代: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2.2.1 相对地质年代在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或者地质过程时,有时候并不一定需要知道地质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而只需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这种只确定地质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方法称为相对地质年代。N.Steno与地层层序律 斯坦诺的职业是医生,他利用在医学中学到的生物学的知识研究化石,创立了生物地层学的原理,并提出了地层学的三个定律:地层层序律 原始连续性定律 原始水平性定律 2.2.2 绝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是以绝对的天文单位“年”来表达地质时间的方法,绝对地质年代学可以用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延续和结束的时间

19、。放射性同位素法 目前地球科学领域所采用的同位素定龄方法主要有UPb法、钾氩法、氩氩法、RbSr法、 SmNd法、碳法、裂变径迹法等,根据所测定地质体的情况和放射性同位素的不同半衰期选用合适的方法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第八章第八章 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一、矿产资源概述(一)矿产资源的概念与意义1、概念:矿产通常指在一定科学技术条件下,一切分布在地表或埋藏在地壳中的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矿物及岩石资源。2、分类:按照物理状态:固体矿产、液体矿产、气体矿产。按照主要用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水资源、旅游地学资源。按照矿床成因:与岩石成因分类相似,且可相互呼应。(二)矿产资源中的一些基

20、本概念矿床:是在一定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在质和量上符合当前开采利用水平要求的有用矿物或岩石的聚集地段。品位:是指矿石中金属或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是衡量矿石质量的主要标志。储量:指矿床规模。这也有相应的要求。富矿,规模可以小一点;贫矿,要求具有的规模足够大。矿石(床)与岩石的区别与联系矿石与岩石都是矿物的集合体。不同之处:矿石是质和量上能满足开采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的集合体;当前尚不能利用或品位达不到要求的矿物集合体,则称为岩石。但因矿物的有用和无用,品位要求的高低,都是随时间和科技而变化的,因此矿床的范畴相对的、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扩大的。许多过去的非矿或矿山废石,随科技的进步,陆续成了开开采利用

21、的矿床。1、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结构) 1我国各类矿产资源有长有短2、我国许多大宗矿产贫矿多、富矿少,大部分要求“人造富矿”。(三)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结构)3、共生、伴生矿多,单一矿少。矿产资源通常都是多种有用组分、多种元素相互共生、伴生的,综合利用价值很高。4、中小型矿床占绝大多数,大型超大型矿床为数甚少,但集中了这些矿产的绝大多数储量。在开发上要求大、中、小矿兼顾。5、我国矿产资源分布面广同时又呈区域性集中。第九章第九章 能源人类所认识的六种能量形式 机械能 热能 电能 辐射能 化学能 核能到目前为止,人类所认识的能量的形式有六种:机械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光能),化学能,核能(原子

22、能)。世界能源形势1半个世纪来,世界煤炭消费比例一直呈下降的趋势,70年代起石油已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占第一位。2水能和核能的利用,主要表现在水电及核电的比例上。电能是现代化所必须的高级二次能源。世界性能源问题能源的危机石油的危机能源消费的费用迅速增加能源资源的勘探、开采越来越难,投入资金多、建设周期长、科技含量高能源资源短缺能源对环境的污染第十章第十章 大气及其运动1一、 大气圈的组成(一)干洁空气(二)水汽(三)固体杂质 (四)1、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人类社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过去三十年里增加了一倍,再加上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气

23、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过去三十年里增长了12。 2、氯氟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主要用于制冷剂、火箭推进剂等,到了80年代中期为止,全球氯氟烃的年消费量已达到100万吨。 3、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排入空气中的硫、氮等氧化物不断增加。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高层大气2、对流层的厚度及特征 一是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该层的热量来自于地面的长波辐射,平均气温递减率为0.65/100m; 二是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因为地面受热不均。 三是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所有的水汽、云、雨、雷、电等现象都发生在此层。 3、平流层的特征(1)气温随高度升高的分

24、布(2)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逆温的存在,对流不易产生。 (3)水汽、尘埃含量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4、中间层的特征高度:平流层顶至85km处。 (1)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100)。因为臭氧的含量下降。 (2)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但由于空气稀薄,所出现的天气现象已不如对流层复杂。 (3)在80km处白天出现一个电离层。 5、暖层的特征高度:中间层至800km处 特征: (1) 空气质量小,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只占空气总质量的0.5%,在120km高空,空气密度小至声音都难于传播。 (2)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因为所有波长小于0.175u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暖层气体所吸收,顶层温度可达

25、1000度。 (3) 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4) 能反射无线电波 (5) 出现极光现象。 126.散逸层(外层)暖层顶之上,因大气十分稀薄,离地面远,受地球引力场约束微弱,一些高速运动的空气质点就能散逸到星际空间,所以本层称为散逸层。根据宇宙火箭探测资料,地球大气层之外,还有一层极其稀薄的电离气体,可伸展到22000 公里高度,称为地冕。这可能就是地球大气层向宇宙空间的过渡区域。(二)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 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匀产生气压梯度力,从而引起空气运动。空气一旦开始运动就立即会受到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的影响。(l)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的产生首先是由于存在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由

26、于气压在空间分布不均,便产生一个从高压指向低压的力,这就是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虽然很小,但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抵消,在长时间里会使空气运动产生加速度。(2)地转偏向力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为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分量,水平方向分量对地球上任何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一个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作用力。(3)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使空气运动产生加速度,但风速加大总是有限度的。因为处于运动状态不同的气层之间,空气和地面之间都会相互发生作用,对气流运动产生阻力。摩擦力总是和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存在限制了风速的加大。(二)季风环流的形成 1、季风的定义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

27、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而且方向的变化至少在120以上。 2、成因: 1)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 冬季:陆地上高压盛行,海洋上低压强盛,G从陆地指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寒冷、干燥。 夏季:陆地上低压强盛,海洋上高压势力得到发展,G从海洋指上陆地,盛行夏季风,潮湿、暖热。 地点:产生于海陆相接地带,如热带季风、副热带季风、温带季风。(2)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 对北半球而言: 冬季:盛行东北季风; 夏季:由于赤道低压北移,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为西南季风; 地点:产生于赤道和热带地区,也称赤道季风,热带季风。(三)局地环流 1、行星风系、季风风系都是在大范围气压场控制下的大气环流。由于局部环境影响,

28、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称局地环流。局地环流虽然不能改变大范围气流的总趋势,但对小范围的气候却有很大的影响。352、主要类型 (1)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 (2)山谷风由于山坡、山谷空气受热不均,产生了风向以一日为变化周期的风。 (3)峡谷风在峡谷地带,由于空气集中,气流加速而形成的风。 (4)焚风沿着山坡向下吹的热而干的风。 五、气团与锋(一)气团 1、定义: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或物理属性(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一定范围水平范围:几百公里-几千公里垂直范围:几公里-几十公里水平温度梯度小于1-2/10

29、0km2、气团的形成与变性(1)形成条件A)大范围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如广阔的海洋、沙漠、冰雪覆盖的地区性质较均一,可以使大气获得相同的水汽和热量; B)有利于空气停滞和缓行的环流条件。如缓慢移动的高压,不仅能使空气有充足的时间同下垫面相互作用,以获得下垫面的属性;而且高压风下沉气流在低空的辐散流场有利于空气湿度、温度水平梯度减小,趋于均匀化 3 锋及分类 温度或密度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 狭窄过渡区域。分类 :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锢囚锋(三)气旋和反气旋:1 气 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水平空气旋涡; 2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大型空气旋涡; 反气旋方向在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反

30、时针。台 风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气候与降水二、大气湿度(一)湿度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表示大气湿润程度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它有如下几种表示方法:1.水汽压 2.绝对湿度3.相对湿度4.饱和差5.露点温度五、大气降水(二)降水形成的条件1、降水形成宏观条件: 1)水汽; 2)上升运动: 2、降水形成的微观物理过程:(1)云滴凝结(或凝华)增长(2)冲并增长(三)降水类型大气中气流上升有不同的方式,导致降水的成因也有所不同,根据气流上升特点,降水可分以下三个基本类型:1.对流雨 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不稳定的对流运动,气块强烈上升,气温急剧下降,水汽迅速达到饱和而

31、产生对流雨。这类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并伴随雷电现象,所以又称热雷雨。其形成的条件是:空气湿度很高,热力对流运动强烈。从全球范围来说,赤道带全年以对流雨为主。我国西南季风控制的地区,也以热雷雨为主,通常只见于夏季。 2.地形雨 暖湿气流在前进中,遇到较高的山地阻碍被迫抬升,因高度上升,绝热冷却,在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凝结降水。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基本上都和地形雨有关。背风侧,因水汽含量已大为减少,更重要的是气流越山下沉,绝热增温,气温升高,发生焚风效应。所以背风侧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区。 3.锋面(气旋)雨 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的气块相接触,暖湿气流循交界面滑升,绝热冷却,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云雨。由于空气块的水平范围很广,上升速度缓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