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0.79KB ,
资源ID:32807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807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

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1 认识平面图形1.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幼儿园和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陌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积木游戏,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一个面。学生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了。2.借“交朋友”的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

2、么地方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对图形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生动、有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2 平面图形的拼组1.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在“拼一拼”中感知,在“剪一剪”中明晰,在“比一比”中验证,在“做一做”中体验。通过“想一想”“猜一猜”“拼一拼”,充分发挥了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的合力作用,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会拼图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师生一起拼图形,在拼的过程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点;二是按要求进行拼图比赛,学生“玩”得很开

3、心,拼组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学生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图形的美。1 十几减9 第一课时1.本节课计算十几减9有“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学生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算法外,更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过程,关注学生是否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算法。 2.这节课的重点是“想加算减”这种计算方法的探索,从导入出示9加几等算式入手,力图突破这个难点,但是从整节课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还是利用“破十法”,我想可能是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掌握得不熟练,所以感受不到这种方法的方便。3.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

4、去体验、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操作并不理想,部分学生只是执行,而缺乏思维的参与。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更有效是今后值得思索和改进的地方。1 十几减9 第三课时1.学生接触“十几减9”这个知识点已经三个课时了,因为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实际运用的时候出现了快慢速度的不统一,这个时候我适当引导比较慢的学生运用前两节课总结出的计算方法,速度有了明显提高;对计算比较迅速且准确率也很高的学生给予了鼓励。2.单一内容的练习课,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无趣,产生疲劳感。练习过程中及时注意了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调控的方式主要从课堂推进速度的变化、题型的变式、讲解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变换和学生活动的方式

5、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1 十几减9 第二课时1.这节课例题讲解并没有占用很长时间,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现在的学生知识基础都比较广泛,很多已经在课前就能熟练进行计算,所以教学的过程实际是个梳理的过程,把学生的各种算法综合比较,找到最方便、快捷、容易理解的计算方法。2. “练”达到了练得生动、练得扎实的目的,展示了算法的多样化,为后面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3.练习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能够保持高度的警觉,视错误为优质教学资源,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充分暴露学生思维错误点,引领全班学生“卷进来”,共同探寻错误根源,商讨纠错的策略。这样对出错的学生是一种呵护与提高,对其他学生也无疑是注入

6、了一剂“卡介苗”。2 十几减8、7、6 第一课时1.联系情境问题的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了计算是源于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是课程标准中“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体现。2.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使算法更丰富,更自由,更灵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意义之所在。3.尝试练习在生动的情境中自然进行,不仅巩固了多种算法,同时学生有意识地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4.学生逐步从多样化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然后通过用数学解决问题,最后是纯减法计算的练习,逐步达到了“看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教学目标。2 十几减8、7、6 第三课时创设生动的童话

7、情境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两个小朋友的争论中自然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抓住了儿童的心理,教学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2 十几减8、7、6 第二课时学生刚刚学完十几减9,本以为这节课应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但是课堂上呈现的并不尽如人意,反思一下本节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前预设的不够准确。十几减9时是让孩子在纸上画出15个圆形,然后圈一圈,预想本节课应该呈现算法多样化,于是我课前让孩子准备了12个圆片、习题本等,想着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但就是这样一个笼统的要求让孩子不知所措了。应该在课前打印出点子图,让孩子直接在点子图上

8、圈一圈,然后跟同桌说一说,这样孩子们就有抓手了。2、问题提的不准确。在探究12-8的算法这一环节,我竟然提出了“请你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可以借住你的学具摆一摆,或者在本上画一画”,不自己动手操作怎么能互相交流呢?!应该这样提“12-8怎样算?借助刚刚学完十几减9的方法试试”,这样提让孩子们将上节课的知识迁移过来,动手操作就更容易了。3、学生生成性的问题处理的不到位。学生在板演时摆完后不知道怎么说了,这个时候我的处理是再找一个孩子帮帮她,白白的错过了一个强化知识点的机会,应该这样处理“你是从几里去掉的8?因此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处理孩子的思路会更清晰。4、课堂的安排没有层次和梯度

9、,有时还断档。孩子说摆法时,应该在他说时将算法写出来,这样摆和算就结合起来了。要想好让学生交流和汇报的时机。总之,在课前不仅要将教材的重难点以及课标的要求弄透,还应该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好,这样才能在孩子生成的问题上处理自如2 十几减8、7、6 第四课时十几减7、6这一课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前两部分知识学生学习的比较顺利,掌握的比较好,总结规律稍有困难但在提醒之下能总结出来。鉴于此我在准备这节课时就加大了难度,在主题图的出示时就要求学生提出问题。目的是为例5和例6的解决问题做铺垫。结果课堂非常沉闷,学生只有几个同学会提问题,其他同学都沉默不语;在总结减7的规律和减

10、6的规律时,学生更是不知从何考虑,回答的问题没有抓住重点,规律也总结的不太顺利。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1、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提出问题是不妥当的,学生刚开学几天,知识遗忘了很多,连续性不强。提问题也是学生的难点,学生确实感到很困难而无从入手,只能选择沉默。需要经过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学会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2、在总结减7的规律和减6的规律时,课件出示的题目太笼统,学生抓不住重点也是情有可原的,教师应给予适当引导,是学生的观察有的放矢才能更快更好地抓住重点,及时总结出规律。总之,在备课时多考虑学生情况,适应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要求,考虑大

11、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 十几减5、4、3、2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十几减6、5、4、3、2,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后一部分,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的大量练习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时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和十几减6一样,这部分内容不再出现图示,而是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算,使学生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由“眼观”过渡到“心想”,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几减5、4、3、2包括很多式题,但教材并没有全部列出来,只是通过两个例题的5个式题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中逐渐出现其它式题。与前面的十几减9、8

12、、7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想加算减”、“破十法”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3 十几减5、4、3、2教学中我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关注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虽然他们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种肯定,对我来说更是高兴。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出现问题了。比如:小白兔采了蓝蘑菇和花蘑菇共11个,其中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多少个?很多学生列出的算式是:5+6=11,想法是蓝蘑菇花蘑菇一共有11个,蓝蘑菇有5个,那么花蘑菇就有6个。所以我在说想法“把总的蘑菇数减去蓝蘑菇的个数就是花蘑菇的个数”时,强调“减去”两字

13、,但是讲来讲去仍有很多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作业题中类似的题目继续用加法做。在讲完例题后,我从实际生活中选了一个例子,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说“第一组一共有14个小朋友,其中女生有5人,男生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把总的人数减去女生的人数就是男生的人数,用减法做。可还是有学生不理解,于是我只能让他们记住题目中出现的两个数字一定出现在“=”的前面,以防再出现加法的情况。这种方法虽然有点应试的味道,但针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孩子,我又只能采取非常手段了。4 综合运用 第一课时1.本节课的设计是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

14、的培养。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2.教学教材提供的情景图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找到所求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选择所需条件,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4 综合运用 第三课时1.在教学中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交流过程中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交流过程中表现得虽然很热闹,但自我意识

15、重,不善于听取、辨析别人的意见;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交流,忽略了其他学生是否听懂了的局面。3.我的课堂组织语言虽然亲切,但不够精练,显得有些零乱、单调,没有充分体现引导的作用。4 综合运用 第二课时教学中有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关注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虽然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种肯定,对我来说更是高兴。 我觉得我这节课中比较的地方是后面的数学小游戏,我把做出的算式卡片发给孩子,然后在说“开始”以后让他们找朋友(找和自己卡片算式得数一样的人),这样孩子为了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就需要把全部的算式都算一遍。 这节课中,我组织

16、学生训练口算的时候,让孩子用手势打出算式的结果,或者老师说算式,学生站起来抢答。这些都能够让每个孩子都练习到。4 综合运用 第四课时1.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利真正交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生想出了很多种想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2.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彻底理解,所以不断地让学生说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就是求出少的部分,所以用减法。显得有些啰唆。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算理,经过课堂上的归纳整理,有效地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发现减法表的

17、排列规律和自创一个新的减法表这两个环节都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适时提出问题,进行点拨,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对学生的表述特别是小组交流汇报的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梳理。整理和复习 第三课时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平时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 第二课时“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平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

18、,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但是需要让学生不仅对数有这样的感知,也能通过一定量的训练,逐步的意识到数量间的关系也存在着这样的加减关系,这就是本学期后面即将也学到的加减法关系,在这节课中进行渗透与孕伏。在实际的教学中,“想加做减”的方法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特别熟练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特别的熟练,就会觉得“想加做减”的方法很简单。1 分类、整理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分类、整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学习单一标准的分类、整理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整理两部分知识。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

19、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2 统计表1.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他们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

20、题。2.在本节课的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投入,体现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和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1 数数 数的组成 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教学中做到了三个注意。 1.以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活动组织教学,人人参与,经过动手、动口、动脑,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2.让学生从实物数数到逐步摆脱实物,进行抽象数数。 3. 让学生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这一抽象概念。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理解的方法数,有多种方法,但十个十个数的人并不是很多,要让学生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需要学会十个十个地数。1 数数 数的组成 第三课时1.在例3的

21、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学”字。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课堂上,通过个位和十位上的珠子换位置,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比“24”与“42”中的“4”和“2”的意义,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让学生去说,拨出数并说一说它的组成。1 数数 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1.教学时首先说说生活中的100

22、以内的数,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生活中的数是学生都熟悉的,利用素材作为教学的内容,不但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自己检验数得正确与否。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以外,还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选用不同的方法数数,比较哪些方法更准更快。然后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数数、摆小棒,汇报交流。建立10个一是10,100个一是100,10个十是100,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35,80是由8个十组成的等意识。2.最后,我让学生做“猜数”等游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3.本节课我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 数数 数的组成 第四课时1.本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学生合作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合作习惯。合作学习是今后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并不是合作的唯一目标,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具有良好与他人合作的意愿与动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养成优秀的品质,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所以,学生进入数学课堂,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当然,在本节课实际的教学中,

24、一年级的学生,有些都不会合作,这也完全在老师的预料之中。老师可以从指导合作入手,转而形成自我合作,因此,在学生活动时,老师对学生间的合作提出要求:让同桌两个人轮流说,说过的内容不要重复。2.在例题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逼”字。通过给学生一个只有个位和十位的计数器,请他们表示100,学生们发现仅有原来的两个数位已经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逼”他们想出一个新的数位,百位就闪亮登场了!百位的出现满足了学生的自身需求和渴望,这从学生们兴奋地给计数器上的百位插上小棒的样子就可以感受到了,他们更自主地学习,理解数位意义及数位的排列顺序。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

25、的基本原理。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第一课时1.在这节课我主要通过安排三处寻找规律来完成教学:第一处:找未完全填满的百数图的规律。第二处:在填百数图的过程中,也渗透了找规律。第三处:就是小组合作找规律。设置了三处找规律,第一次是为了填百数图;第二次作为一个方法的指导;第三次探究百数图有趣的排列规律。总之三次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数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独立思考、有序思考的能力。了解了这些我们的教学就不再表现于形式,而是有了一定的深度。把握好三次探究的尺度,分散了教学难点,使学生产生自信和学习热情,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参与度。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

26、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在学生填好数目表后,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第三课时1.本节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先以“猜”开始,然后设置多种情境,活用知识,接着学科交融,关注情感,最后尊重学生,提高能力。2.课堂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的同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生活中数之间的大小

27、关系。因为有情境的支持,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较为完整与精确的。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第二课时1.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教学中,学生有各自比较的方法,还能说出设计的构思、意图和用哪些比较策略说出来的,这样不仅能展示学生的丰富经验,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我们老师正确评价学生的成果提供了依据。但是,本节课的比较活动多,延误了一些时间,今后,要教育学生抓紧每一分每一秒,

28、同时做好一切课前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综合应用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基础上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看似了解,却概念模糊,我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给学生送来礼物100颗星星,通过观察、估计、比较,逐步建立数感。数100这一环节以学生操作学具为主。要求学具选择正好要数出100,还得让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并在操作中发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一知识点。通过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让学生经历数1到100的过程,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4

29、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中,同时激活了学生上学期已有的“看图列式”的知识和经验。2.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探索“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考虑到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让他们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交流讨论结果时,学生各抒己见,算法多样化正是他们创新思维的体现。3.这一节课的不足之处:作业练习的时间不够充裕,在少讲多练上还要加以改善;小组交流时学

30、生能畅所欲言,但举手发言的仅占一半,这一现象值得思考。1 认识人民币 第一课时1.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2.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予热情鼓励或表扬,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1 认识人民币 第二课时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特点,使课堂生活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

31、满活力。2.本节课游戏贯穿整个环节,加强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3.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2 简单的计算 第一课时1.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机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 2.老师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简单的计算 第二课时本节课最大的优点是游戏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气氛高涨。缺点是

32、未能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验证。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一课时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要求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从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