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95.29KB ,
资源ID:32780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780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下生物人教大纲版同步检测十八第四单元测试B卷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下生物人教大纲版同步检测十八第四单元测试B卷附答案.docx

1、高二下生物人教大纲版同步检测十八第四单元测试B卷附答案高二生物同步检测十八 第四单元测试(B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两部分,请将第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美国的一份情报显示,一些中餐馆大量从中国进口黑鱼(生活在中国各水域的一种肉食性鱼),由于管理不善,其中的一些黑鱼流入了当地的河流,致使密西西比河流域中的黑鱼泛滥成灾,当地的一些物种如鲑鱼已近于灭绝的边缘,下面对鲑鱼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肉食性鱼 B.是一种草食性鱼C.是第二营养级的生物 D.只占一个营养级答案:A

2、解析:只有竞争才能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所以鲑鱼与黑鱼应是竞争关系,其食性相近。肉食性动物常不只占据一个营养级。2.从碳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有机物中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A.食物中的碳B.大气中CO2中的碳C.燃料中的碳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酸盐答案:B解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CO2和H2O合成糖类等有机物,人和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取绿色植物中的有机物,因此,人体内有机物中碳元素最终来源于大气中的CO2。3.在清晨,当太阳光移动时,蜥蜴可使自己的部分肋骨延长,保证身体扁平,并使其躯体与太阳成直角,该种特性的名称、意义及与之有关的生态因素是()A.应激性;减少光照,降低温

3、度;阳光B.适应性;减少光照,降低温度;阳光C.适应性;增加光照,升高体温;温度D.应激性;增加光照,升高体温;温度答案:D解析:蜥蜴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在太阳光移动时,自己的部分肋骨延长,保证身体扁平,并使其躯体与太阳光成直角,这种特性是应激性,目的是使身体接受更多光照,以升高体温。4.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W1和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就可能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A.W110W2 B.W15W2C.W110W2 D.W15W2答案:D解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W2最多不能超过W1的20%,即W220%W1,也就是W15W2时,所以当W15W2时,就有可能

4、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5.如图18-1为四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其中最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是()图18-1A. B.C. D.答案:D解析:植物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在四种植物中最小,说明它适应较弱的光照强度,适于在隐蔽条件下生长。6.(2005广东广州二模)2005年3月9日,广州增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进口废纸中截获入侵红火蚁。若其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其种群增长曲线是()图18-2答案:B解析:本题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命题点,考查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综合考查理解能力、推理分析能力。有害生物刚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由于食物充足、天敌数量较少等

5、原因,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呈“J”型增长,会打破生态系统生物间原有的制约关系,将对其他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最后生态系统建立新的稳态,阻止有害生物的继续高速增长,种群曲线最终呈“S”型。7.在制作泡菜的时候,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同种个体的增殖,整个过程发生着()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C.种间竞争 D.包括A、B、C答案:D解析:许多乳酸菌共同产生乳酸,在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既包含种内互助又包含种间竞争,后来抑制同种个体的增殖,则属于种内斗争。8.(2006四川高考,1)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

6、正确的是()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高温多雨,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分解者的活动旺盛,抵抗力稳定性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对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9.(2005湖北启东中学一模 )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

7、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可能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别、概括和判断能力。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A、B选项正确。分析群落丙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形,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10.(2006上海高考,7 )下列因素中可导致松鼠种群内竞争加剧的是()A环境温度升高B捕食者数量增加C.种群内疾

8、病流行D种群繁殖率提高答案:D解析:松鼠种群内竞争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种群个体数量的增多,个体数量增多、生活条件有限,必然导致种群内竞争加剧。11.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千克要吃10千克小鸟,小鸟增重0.25千克要吃2千克昆虫,而昆虫增重100千克要吃1 000千克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0.05%B.0.5%C.0.25%D.0.025%答案:C解析:在植物昆虫小鸟鹰这条生物链中,依题意,计算出鹰增重2千克,最终要消耗的绿色植物是800千克,所以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率为2/800=0.25%。12.(2005湖南长沙一中二模)如图18-3表示

9、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图18-3(1)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2)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4)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答案:D解析:在知识方面,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增长曲线方面的知识。在能力方面,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背景知识,理解新资料、分析坐标曲线、解答问题的能力,以

10、及处理图表信息的能力。曲线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曲线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曲线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曲线表明,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种群数量大于K/2)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维持平衡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原有状态。13.某同学在一块草地上取样调查蝗虫的种群密度,经过调查4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只/平方千米)分别为20、16、4、16,该草地蝗虫的种群密度为()A.44左右 B.14左右C.20左右 D.11左右答案:B解析:计算各个

11、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这个数值就可以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2016416)4=14。14.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B.在自然界中,种群不可能按“J”型曲线无限增长C.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方式呈“S”型曲线D.在一定的时期内,某种群的增长先出现“S”型曲线答案:D解析: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中,一开始外界环境中食物比较充足,种群数量较低,因此种内斗争就很弱,种群的增长在短期内呈“J”型曲线。但当种群数量达到外界环境的最大负荷量K值时,种群的数量增长将停止,或略有上下变动,整个

12、种群的增长方式呈“S”型曲线。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种群的增长先出现“S”型方式是不可能的。15.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A.大米鼠蛇人B.阳光青草鼠蛇人C.青草鼠蛇鹰D.营养物质鼠蛇鹰答案:C解析: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应为生产者,B中阳光属于无机环境,A中大米和D中营养物质只属于非生命的物质,不属于生物。16.(2006上海高考,9)图18-4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 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图18-4A200 gB.250 gC.500 gD.1 000 g答案:C解析:“至少”要求能量传递效率按20%来计算, 2020%20%=500 g。17.如图18-5所示的4个种群年龄

13、分布类型中,哪一种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图18-5答案:D解析:D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因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18.下列哪项措施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肉食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C.适当增加物种的数量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故C中增加物种的数量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9.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和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

14、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dB.abcC.abdD.acd答案:B解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能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生物成分,不包括分解者。所以有abc。20.如图18-6所示曲线1、曲线2分别代表物种1、物种2的耐热范围。在什么温度下物种2会在竞争中胜过物种1 ()图18-6A.温度在t1t2范围内B.温度在t2t3范围内C.温度在t1以下D.温度在t3以上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物种2只有在t2t3的范围内,耐热性才强于物种1,也只

15、有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物种2的数量才会多于物种1;A、C、D项都不对,因为除t2t3温度范围外,物种2的耐热性均不如物种1。21.图18-7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8-7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的所有能量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食物A.B.C.D.答案:B解析:从图中的数据算出,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能量,大约只有1%被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固定,进入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

16、向、逐级递减的,且效率只有10%20%。A中的能量包括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所以分解者不可能利用A的全部能量。根据能量流动的效率,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越多。22.如图18-8所示是一个食物网,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子,2/5来自老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克体重,最多要消耗植物()图18-8A.5 600克 B.5 000克C.2 500克 D.4 000克答案:A解析:鹰以兔和鼠为食时均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蛇为食时处于第四营养级。由于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猫头鹰体重增重20克,最多要消耗的植物为:2/5201022/5201021/520103=5

17、 600。23.曾有一首宣传环保的歌曲叫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为救一只丹顶鹤而不幸牺牲,这首歌曲中有这么一句歌词“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一直回荡在我们耳边。你根据这首歌的歌词可知丹顶鹤生活在下列哪种生态系统中()A.海洋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丹顶鹤属水禽类中的珍稀动物,水禽生活于湿地生态系统。24.下表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种群变化情况(无猎捕现象),下列结论中最适合这两个种群变化情况的是 ()年份狼种群数量驼鹿种群数量197010901972121151974201451976251051978189519801898A.

18、狼的数量随驼鹿数量的增加而增加B.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C.驼鹿数量随狼数量的增加而增加D.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答案:A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看出,狼和驼鹿种群数量均处于不断变动中,且它们的变动呈明显的相关性,当驼鹿种群数量增加时,狼的数量必增加(19701974年),而随狼的数量增加,驼鹿数量将减少(19741976年),紧随其后又带来了狼群数量减少(19761978年),天敌减少之后又可能有鹿种群数量的回升(19781980年)。25.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图189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图18-9A.夏季a

19、bceB.秋季efgC.春季g=befD.冬季dcf答案:A解析:碳素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的,伴随着能量流动,夏季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有机物合成大于各项消耗。26.(2005湖北武汉一模)请预测一段时间内,某食物链abc中,a肯定比b具有()A.更大的个体体积B.更大的有机物干重C.更广阔的生存区域D.更多的个体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数量的动态变化的理解能力。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低所具有的能量越多,而能量是储存在生物的有机物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的,因此a比b具有更大的有机物干重,但是A、C、D三项是不能确定的。本题学生

20、容易错选A、C、D项。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它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由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容易错选。27.棉红铃虫是棉田害虫,它在蛹期生活在茧内。金小蜂将卵直接产在茧内的蛹体中,这样金小蜂的卵孵化后的幼虫就可以棉红铃虫的蛹体为食。以上事实中不涉及的生物现象是 ()A.寄生 B.种内互助C.种间斗争 D.共生答案:D解析:金小蜂将卵产在棉红铃虫中,以便于自己的幼虫取食,这属于种内互助,同时幼虫寄生在其蛹中,既属于寄生,又属种间斗争。28.图18-10中A为自然生态系统金字塔,B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金字塔,关于二者的叙述正确的是()图18-10A.两种生态系统维

21、持稳态的首要因素都是绿色植物 B.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不以食物链为载体C.城市生态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没有依赖性D.自然生态系统是封闭的,城市生态系统是开放的答案:B解析: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部分物质和能量要从其他生态系统输入,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信息流是指人与人、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常以报刊、书信、电视、电话、电脑、网络等为载体。29.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DDT和aldrin是用于控制这些生物的杀虫剂,aldrin对甲和乙的毒性相同,但DDT对乙的毒性比对甲更强,现用DDT和aldrin单独处理田块,图18

22、11中,能分别代表DDT和aldrin单独作用时对害虫数量的影响的是()图18-11A.和B.和C.和D.和答案:A解析:从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看,乙大量捕食甲,说明甲的营养级低,其数量比乙多,DDT和aldrin都能作为杀虫剂控制害虫的数量,且DDT对乙的毒性比对甲更强,从这一角度看也是甲的数量比乙的数量要多。30.我们家中的金鱼缸就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下面对金鱼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不断循环B.组成成分相对稳定C.能量不断循环D.生物个体数量积保持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对于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相对稳定,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处于动态平衡,不可能数量不变,故D不正

23、确。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利用,能量不断流动,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31.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中不包括()A.季节的变化B.土壤的含水量C.食虫鸟的数量D.植物的种类和数目答案:A解析: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有较大差别,选项中的季节的变化是通过光照、温度等因素来影响蝗虫的生存,而非直接因素。土壤含水量将直接影响蝗虫的产卵。32.人类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是生产者B.人类是主要的消费者C.人类可以使用交通工具进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D.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都是由人类完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此问题首先应明确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指的是自养型生物,

24、城市生态系统也不例外,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虽然主要是人类,但不能因此认为人类起主导作用。同理城市生态系统物质的大量输入和输出由人完成也仅只反映了一个侧面,城市生态系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主观意愿,即通过规划和建设等得以建成。这才反映了人类所起的主导作用。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图18-1233.(2006江苏高考,37 )(8分)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图1812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 条,鱼类与贝类关系是 。(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的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

25、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 ,发臭的原因是 。(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81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 。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在第 天。图18-13 (4)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 。打捞水草,开发利用引水稀释使用除草剂控制污水排入(5)有人提出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答案:(1)6捕食、竞争(2)藻类爆发微生物分解有机质(3)挂养贝类水体的藻类密

26、度小于对照组5(4)(5)水花生、水葫芦疯长,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湖泊被排入过量的居民生活污水(主要是有机污染以及氮、磷污染)后,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逐渐变绿;随着氧气耗尽,水体中的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来分解有机物,形成一些还原性产物,导致水体发黑变臭。水体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对某些物种的控制有利,但由于缺乏天敌的制约,外来物种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灾难。34.(12分)如图18-14所示为种群的两种存活曲线,请完成下列问题:图18-14(1)如果第类是养牛场的牛群,则表示牧场经营很正常,它属于型,其特点是的个体很多,而 个体很少,则种群的会越来越大。(2)如果第类是养鸡场的

27、鸡群,则表示这个养鸡场已陷入危机,经营者必须采取的措施是:留下 鸡,处理鸡;要保持多、 少的性别比例;购入或孵化出大量,加以良好的,使它有很高的,让衰退型转化为。答案:(1)增长幼年老年密度(2)幼年、成年老年雌雄幼鸡饲养条件成活率增长型解析:第类养牛场的牛群,处于幼年百分比大于老年百分比时期,且幼年、成年数量稳定,属增长型,则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第类养鸡场的鸡群,幼年鸡、成年鸡处于减少趋势,老年鸡数量比较稳定,因此属于衰退型。必须采取措施留下幼年、成年鸡,提高饲养条件,增加成活率,让种群由衰退型转化为增长型。35.(7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

28、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材料二:2004年12月,印度洋强震引起的海啸导致死亡十多万人,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 (1)红树林属于 生态系统。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与建立其他自然保护区一样,都是为了保护 。(2)红树林的 稳定性较强而 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 。(3)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

29、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都是有限的。(4)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湿地生物多样性(2)抵抗力恢复力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3)自动调节能力(4)被海水浸泡过的土壤,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该题知识背景是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植物细胞的吸水原理和湿地方面的知识。36.(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科学家观察到,植物中的捕蝇草也能捕到苍蝇,即苍蝇捕蝇草。可见,有些绿色植物也是能够以现成的有机物作为食物的,即属于消费者一类。这是因为一般绿色植物只能依靠体内含有的叶绿素利用a等原料在阳光作用下制造有机物,而另有一些绿色植物除了具有这种自己制造有机物的本领外,在长期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