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441.03KB ,
资源ID:327781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778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1、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生 物1.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叙述,不正确的是A. 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B. 叶肉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核苷酸、蛋白质、磷脂和淀粉C. 糖蛋白、激素、抗体、酶等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 C、H、O、N、P是ATP、核酸、生物膜等共有的化学元素【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是对于构成细胞的不同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核酸的分类和分布、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特异性、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的综合性考查,梳理ATP、脂质、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生物膜的化学组成,核酸的分类和

2、分布,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特异性,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解答。【详解】A、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磷脂是细胞膜的骨架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正确; B、叶肉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核苷酸、蛋白质和磷脂中都含有氮元素,淀粉是糖类,组成元素只含C、H、O,错误; C、糖蛋白、激素、抗体、酶,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正确; D、ATP和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元素组成是C、H、O、N、P,正确。故选B。【点睛】磷脂含有氮元素,胆固醇不含氮元素。胆固醇 分子式: C27H46O ,别名: 胆甾醇,它只含有CHO三种元素。蛋白质、核酸、

3、核苷酸、辅酶、磷脂、叶绿素等化合物中都含有氮,某些植物激素、维生素和生物碱等也含有氮。2.如图表示一个由1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分子中含有98个肽键B. 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00C. 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D. 这100个氨基酸中至少有100个氨基【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题图中的该蛋白质分子由100个氨基酸构成,含有两条肽链,两条肽链之间通过两个肽键连接。【详解】A、该蛋白质分子含有100个氨基酸,两条肽链,并且两条肽链间由两个肽键连接,肽键数为:100-2+2=100个,错误; B、由A选项可知:肽键数为1

4、00个,则100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该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为100个,所以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100=1800,正确; C、因为一条肽链上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所以该蛋白质有两条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错误; D、该蛋白质分子的两条肽链间的肽键(2个)是由氨基酸的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形成的,所以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100个氨基酸中至少具有的氨基数:100+2=102个,错误。 故选B。【点睛】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

5、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3、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的叙述正确的A.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B.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氧呼吸的酶,有利于催化丙酮酸分解C. 乳酸菌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由内质网加工D. 衰老的细胞内

6、水分减少会引起细胞体积变小、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器的区别、细胞衰老、胞吐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胞吐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错误;B、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其过程是将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错误; C、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错误;D、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正确。故选D。【点睛】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可通过“出芽”的方式

7、形成囊泡。胞吞的过程是: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4.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细胞中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B. 细胞骨架能够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C.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 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不是静止的,其上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细胞骨架的概念和功能。【详解】A、所有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

8、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正确;B、细胞骨架能够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正确;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错误;D、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不是静止的,其上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正确。故选C。【点睛】细胞骨架概念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微管、微丝及中间纤维组成的体系)。它所组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骨架系统”,与细胞内的遗传系统、生物膜系统、并称“细胞内的三大系统”。细胞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在细胞分裂中细胞骨架牵引染色体

9、分离,在细胞物质运输中,各类小泡和细胞器可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转运;在肌肉细胞中,细胞骨架和它的结合蛋白组成动力系统;在白细胞(白血球)的迁移、精子的游动、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的伸展等方面都与细胞骨架有关。另外,在植物细胞中细胞骨架指导细胞壁的合成。5.下列有关酶、ATP、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和ATP均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而激素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 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可以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C. 能合成酶和ATP的细胞一定能合成激素D. ATP分子结构中有腺苷,有些酶的分子结构中也可能有腺苷【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

10、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详解】A、激素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进入细胞外液中发挥作用,错误;B、H2O2在不同温度下,分解不同,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不能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错误;C、活细胞均能合成酶和ATP,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都能合成ATP,但只有某些细胞能分泌激素,错误; D、ATP分子结构中有腺苷,有些酶的分子为RNA,结构中也有腺苷,正确。故选D。【点睛】酶的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高温、强酸、强碱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使酶失去活性;AT

11、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是来源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的能量来源于光能,活性作用产生的ATP的能量来源于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为细胞的生命活动利用,可以转化成光能、电能和化学能。6.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彼此竞争靶细胞(如肌肉细胞)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链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脊椎动物细胞的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B. 神经元的凋亡是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细胞程序性死亡C. 神经元与靶细胞间可通过化学信号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D. 凋亡后的神经细胞被

12、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由环境因素导致的细胞死亡称为细胞坏死.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错误;B、神经元凋亡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影响的,错误;C、神经元与靶细胞间可通过化学信号(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递质)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正确;D、凋亡后的神经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错误。故选C。【点睛】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

13、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7.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及其关系的图解,其中甲丁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增加光照强度,则乙过程中C3 含量增加B. a中的O全部来自氧气,H中全部来自葡萄糖C. 该细胞白天进行甲和乙过程,夜晚进行丙和丁过程D. 乙中H被消耗的过程伴随ATP含量的减少,丁中H被消耗的过程中伴随ATP含量的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形:甲代表光反应,乙代

14、表暗反应,丁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丙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a是水分子、b是氧气、c二氧化碳、d是H、e是ATP。【详解】A、若增加光照强度,光反应产生H和ATP增加,会促进暗反应C3转化为糖类,则乙过程C3 含量下降,错误;B、a中的O全部来自氧气,H中全部来自葡萄糖和水,错误;C、丙和丁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白天夜晚都进行,错误;D、乙暗反应中H被消耗的过程伴随ATP含量的减少,是光合作用将不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丁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中,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ATP含量的增加,正确。故选D。【点睛】有氧呼吸公式第一阶段 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

15、2丙酮酸+4H+能量;第二阶段 2丙酮酸+6HO酶线粒体基质=6CO+20H+能量;第三阶段 24H+6O酶线粒体内膜=12HO+能量。8.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及成果与事实不符的是A. 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 温特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C. 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法,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D. 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过程中C的转移路径【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生长素的发现及命名、DNA模型、碳的转化途径这几个重要实验的发现历程。【详解】A、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

16、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正确;B、温特通过实验证明植物体内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起名叫生长素,但没有证明是吲哚乙酸(IAA),错误;C、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一个将磷酸-脱氧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的双链螺旋,让A与T配对,G与C配对,构建出了DNA模型,正确;D、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正确。故选B。【点睛】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命名: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

17、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詹森:1910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1914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1928年,他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生长素。9.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B.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Y染色体C. 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姐妹染色单

18、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D.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时期的行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还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正确;B、人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含有Y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可能含有X染色体也可能是含有Y染色体,错误;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错误;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9、,错误。故选A。【点睛】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10.下列有关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格里菲斯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

20、S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 用含有32P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噬菌体,从而使噬菌体被标记C. 通过噬菌体的侵染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艾弗里实验中,添加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的培养基上只出现了光滑的菌落【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主要包括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实验。【详解】A、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R型菌转化为S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正确; B、用含有32P的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不能直接培养噬菌体,错误; C、通过噬菌体的侵染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错误; D、艾弗里实验中,添加S型肺炎双球菌DNA的培养

21、基上出现光滑型菌落(S型)和粗糙型菌落(R型)两种,错误。故选A。【点睛】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1.图表示水稻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相关物质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其产物有的具有催化作用B. 物

22、质a上有启动子、终止子、密码子C. 过程的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有水生成D. a、b、c、d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共有8种【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 图示为水稻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相关物质间的关系,a为基因; b为基因自我复制的产物;c为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d为tRNA,能转运氨基酸;为转录过程,为翻译过程。【详解】A、为转录过程,DNA转录为RNA,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因为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以进行,有些RNA是酶,具有催化作用,正确;B、物质a为基因,密码子位于mRNA上,错误;C、为翻译过程,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中氨基酸脱水缩合会生成水,正确; D、物质bcd为RNA,由四种

23、核糖核苷酸组成,a为DNA,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因此共有8种核苷酸 ,正确。故选B。【点睛】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逆转录酶在基因工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酶,它能以已知的mRNA为模板合成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中是获得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

24、12.用秋水仙素处理某二倍体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得到四倍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若用四倍体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二倍体B. 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 四倍体植株茎秆粗壮,叶、果实较大,但结实率低D. 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答案】A【解析】【分析】一般而言,用秋水仙素诱导成的多倍体植株往往是同源四倍体,如果将其与二倍体对照杂交,便可获得三倍体的植株,例如,人工获得的三倍体西瓜、香蕉等。无籽或少籽是它们的显著特征。【详解】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都称为单倍体,错误;B、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

25、而使细胞内染色体不能正常分配到两个细胞中,造成数目加倍,正确;C、四倍体植株茎秆粗壮,叶、果实较大,但结实率低,正确;D、普通的二倍体与四倍体,两者杂交产生的三倍体不可育,因此两者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正确。故选A。【点睛】普通西瓜为二倍体植物,即体内有2组染色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令二倍体西瓜植株细胞染色体成为四倍体,这种四倍体西瓜能正常开花结果,种子能正常萌发成长.然后用四倍体西瓜植株做母本(开花时去雄)、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取其花粉授四倍体雌蕊上)进行杂交,这样在四倍体西瓜的植株上就能结出三倍体的植株,在开花时,其雌蕊要用正常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授粉,以刺激其子房发育成果

26、实.因为胚珠不能发育为种子,而果实则正常发育,所以这种西瓜无子。13.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并促进DNA螺旋化。若在细菌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环丙沙星,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细菌染色体螺旋化加快 B. 细菌细胞分裂速度加快C. 细菌基因突变频率降低 D. 细菌蛋白质合成速度加快【答案】C【解析】【分析】环丙沙星抑制了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并促进DNA螺旋化,使细菌无法进行DNA的复制,DNA螺旋化后,也无法进行转录过程,使蛋白质不能合成,导致细菌不能在分裂间期完成物质准备,无法进入分裂期,细菌的增殖受抑制。因为DNA无法复制,也就不存在复制时产生基因突变的情况,细菌的突变频

27、率降低。【详解】A、细菌的DNA是裸露的,没有染色体,错误;B、DNA螺旋化后,也无法进行转录过程,使蛋白质不能合成,导致细菌不能在分裂间期完成物质准备,无法进入分裂期,细菌的增殖受抑制,错误;C、因为DNA无法复制,也就不存在复制时产生基因突变的情况,细菌的突变频率降低,正确;D、DNA螺旋化后,也无法进行转录过程,使蛋白质不能合成,错误。 故选C。【点睛】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

28、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逆转录酶在基因工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酶,它能以已知的mRNA为模板合成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中是获得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1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B. 自然选择导致突变产生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C. 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D.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

29、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详解】A、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历地理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如二倍体和四倍体(由二倍体变异而来)杂交会产生三倍体,但三倍体交配不能形成受精卵,二倍体和四倍体是两个物种,但未经历地理隔离,错误;B、突变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是随机发生、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错误;C、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并且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错误; D、不同物种之间在通过生存空间和事物关系等形成密切联系,生物与环境

30、也相互影响,它们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正确。故选D。【点睛】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达尔文把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15.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示意图,图乙表示A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膜外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 图甲中的A为神经中枢、B为效应器、C为感受器C. 兴奋在图乙上单向传导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上是单向传导的D. 图乙中突触后

31、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图提供信息可知,图甲中A是突触结构,B是感受器,C是效应器,图乙中表示突触小泡,表示突触小体,表示突触前膜,表示突触间隙。【详解】A、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膜外电位由正变负,错误;B、图甲中A是突触结构,B是感受器,C是效应器,错误;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一方向的传递,正确;D、图乙中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错误。故选C。【点睛】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从而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方向的。16.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