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10.68KB ,
资源ID:327774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777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困惑企业管理软件面临的挑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困惑企业管理软件面临的挑战.docx

1、困惑企业管理软件面临的挑战困惑,企业管理软件面临的挑战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目前可以说困难重重,危机是因为软件生产方式的滞后。目前的软件生产要么就是每个软件“从头做起+懒汉式的重用”的方式。要么就是“通用软件+二次开发(即实施)”的方式。每一次开发量大,周期长,变化多,问题突出。于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会看到两种企业级应用软件开发的景观: 景观之一:许多软件供应商,基本上采用代码级重用。给一个客户开发了一个软件,第二次拿到做另外一个公司的项目时,就把这个软件拿去“实施”,在原来系统的代码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就算是第二个系统。这种方式,到了第三个甚或第四个项目的时候,隐患重重,很难重用,最后只好重新做

2、起。 景观之二:还有一些软件供应商,拿着通用的管理软件,实施或者定制给客户。这类信息系统的巨大问题是,通用软件失去个性化。可是,真正的管理和企业需求以及企业的自身核心竞争力都是个性化的。导致许多客户的问题和需求无法实现,要实现,则需要打上不少的补丁,甚至另外做一个辅助系统。不仅项目周期无止境的拖延,系统部署与构建的成本也直线上升。 企业管理软件在新经济时代真的准备好了吗? 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领域,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发展,也只是上世纪初才开始的。二十世纪40年代,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人们提出了订货点法,当时计算机系统还没有出现。60年代,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得短时间内对

3、大量数据的复杂运算成为可能,人们为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论,作为一种库存订货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即物料需求计划阶段,或者称为基本MRP阶段。70年代,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及计算机系统的进一步普及,MRP的理论范畴也得到了发展,为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发展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以及采购作业计划理论,形成一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闭环MRP阶段(Closed-loop MRP)。在这两个阶段,出现了丰田生产方式(看板管理)、TQC(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制生产)以及数控机床等支撑技术。8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4、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MRP的各子系统也得到了统一,形成了一个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子系统,发展了MRP理论,形成一种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RP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技术是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随之产生。ERP是由美国Gartner公司在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当时的解释是根据计

5、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供需链管理,推论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迈进二十一世纪,ERP已经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它强调供应链的管理。除了传统MRP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现阶段:融合其他现代管理思想和技术,面向全球市场,建设“国际优秀制造业”(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 Excellence)。这一阶段倡导的观

6、念的是精益生产、约束理论(TOC)、先进制造技术、敏捷制造以及得到广泛应用的Internet/Intranet技术。从以上的发展过程来看,企业管理理论与软件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它是一个供需链管理的不断完善过程:不论是最初的库存管理,还是后来的采购、生产、销售的管理,再后来的财务、工程技术的管理,企业外部资源的管理等等,都是针对企业供需链的管理而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2、它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些企业管理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与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越来越紧密。计算机技术成了实现它们的必要工具,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同步促进了企业管理理论的充分实践。3、它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 整个理

7、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相关技术的进步,一步一步发展起来。在新经济时代商业模式的变革面前,为敏捷与效率而生的企业管理软件面临着深层次的危机与挑战。一方面是客户对系统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复杂,不仅满足于处理日常的工作,而且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思想,以业内最佳的业务实践为蓝本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是客户对系统要求灵活的适应变化,能够满足企业个性化的管理需求。企业管理软件产业身处于残酷的蜕变过程之中。在某些领域里,这样的刺激来得太少,来得太慢,让人总也学不聪明,几千年一以贯之地重复着愚蠢。可在某些领域里,这样的刺激又来的太快,太密集,让人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本章将从探讨新经济时

8、代下商业模式的变革与信息化模式的变革,围绕着推动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发展的独特价值,阐述金蝶软件在新一代企业管理软件架构上创新与突破金蝶BOS平台,其诞生的动因与产品架构全景。 企业管理软件模式的转变21 世纪Internet 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消费者的行为跨越了多个渠道:他们把人类从古至今的需求和行为与新兴网络行为结合在一起,用新科技武装起来,这种消费者的行为混合了传统的和数字的,理性的和感性的,虚拟的和现实的因素。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升级,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公司不一定能打败小公司,但信息传递快的公司很可能打败信息递慢的公司。聪明的商家已

9、认识新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正悄然发生着一场变革,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必须不断更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1. 从关注盈利性交易向关注顾客终身价值转变: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不仅仅关注的是所能获得的利润,同时也要关注每个顾客的终身价值,通过设计产品和价格以期在顾客的终身消费中获利。 2. 从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向以顾客满意为目标转变:只有让顾客满意了才能够留住顾客,才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留住旧客户比开发新客户更重要。一般来说,开发一位新客户所花费的成本要比保有一个现有客户的成本高出5倍之多。所以如果企业能将客户流失率降低5% ,利润都可能有100%的增长。 3. 从自给自足的垂直整合体系向提升核心竞

10、争力追求产业联盟转变:在公司内部则不再强调以产品线为主的垂直组织,转向流程更加灵活的业务组织,并最终发展成为可随商业环境变化,更具适应性的、以提供全企业共享服务的作业模式。 4. 从提供标准化服务向提供定制化服务转变:柔性生产系统( FMS) 和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面向个性化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同时不放弃效率、效力和低成本”成为可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定制营销卷土重来,但它与手工定做不同,它采用了“大规模定制”的新形式,并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新前沿。 Gartner预测,到2011年,企业的IT部门的人员与2005年相比会减少20%,内部技术工作量将减少40%,但信息量、流程数及业务责任

11、却会成倍增长。随着IT的发展和普及,IT将融入日常业务中,归入业务经理日常的管辖范畴。这样一来,IT将成为广义业务流程的一部分。 过往的财务软件或者一些专业的软件,都只供少数专业人士使用,企业的日常办公和经营管理流程都没有得到具体的实现。而这样的实现却是要管理软件紧密地结合企业的管理实践,需要让IT部门的技术人员,由原来的单纯信息管理的角色,向信息技术实践者的角色转变。这种转变所带来的就是对组件化技术、平台软件技术的强烈需求,灵活的通过组件的构造业务功能,辅以高效的平台支撑组件之间的良好通讯。通过平台软件,IT部门的技术人员,就可以快速而低成本的构建切实符合企业业务管理实践的软件功能,并能够遵

12、照着标准的结构进行高效的组件块的组合。 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信息化模式,新的时代必定意味着新的挑战,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管理软件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特点。 技术架构向面向服务架构转变:企业业务与IT架构的互动发展,促成了企业服务架构的诞生。企业服务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简称SOA),是一种架构理念,1996年,Gartner最早提出SOA的思想,2002年12月,Gartner提出SOA是“现代应用开发领域最重要的课题”,并预测到2008年,SOA将成为占有绝对优势的软件工程实践方法。 应用方式向企业实际管理流程转变:

13、通过服务导向和集成的业务流程管理,利用面向业务的动态应用程序平台,将负责业务运作的许多系统动态链接起来,以便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人员提供正确的信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IT通过业务流程来贯穿和执行业务处理,将企业的各种制度、管理方法和工作流程固化下来,通过企业管理软件系统提高速度、降低成本、强化管理,从而使得信息化投资具备了极高的投资回报率。 转机,业务基础软件平台日趋成熟(To Do)业务基础软件平台诞生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发现,在2004年,用户对管理软件的满意度并不高,只有7.37分(满分10分)。研究发现,用户对现有应用软件最不满意的前三个因素分别是:不适应变化、灵活

14、性差和不满足企业实际情况。从这三个问题可以发现,管理软件不能个性化地满足用户的变化与需求,是用户心中最大的痛。这也成为当前软件产业的三大难题,即如何快速适应变化、如何提高软件研发效率和如何集成各种应用系统。问题域涵盖内容难点有效集成多个应用软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其驱动力来自于用户对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的迫切需求。1. IT应用环境十分复杂 2. 集成涉及面广:数据集成、信息集成、人员集成、流程集成,供应链集成 3. 数据接口、适配器、EAI、BPM 快速适应变化必须随着用户或者应用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以满足用户新的需求。适应变化的本质是用户对应用软件的个性化需求。1. 用户需求变化加速; 2.

15、 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3. 配置法、定制法、升级法 大幅提高效率软件研发的生产率非常低,同时也包括软件产品的可靠性与简洁性非常差。1. 根本任务:现实问题的抽象表达无法准确完成; 2. 软件工程化理论的不成熟,相关标准的不完善,软件研发工具的局限性, 3. CMM/CMMI/CASE工具 图表 1.2.1 当前信息化遇到的三大难题 CCW Research传统的分布式N-tie(三层)架构的应用程序,在软件功能的组件化的方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组件化的封装让组件之间通过接口的方式进行通讯,增强了复杂而庞大的应用程序本身的可管理性,包括对版本的管理、应用部署的管理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功

16、能模块在飞速增长过程中软件质量的一致性。但N-tie技术架构的随着管理软件复杂的度爆炸性增长,其历史局限性不可回避的呈现出来:1. N-tie技术架构的组件颗粒度和接口的划分没有实际的标准和规则,一个组件可以大可以小,接口也可以随意定制,除了一定要符合编程语言的语法结构之外基本上没有可以控制的手段,完全依靠组件开发人员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2. N-tie技术架构的组件内部构造的可视化程度很低,当开发人员在添加新功能和对组件进行修订的时候,面对一个或大或小的组件黑盒,无法准确的理解组件所暴露出来接口的含义,组件之间的透明式的通信难以实现,要进一步的修改组件的处理逻辑就更加困难。 3. N-tie

17、技术架构无论最终采用B/S或者C/S的系统访问结构,都是针对特定的技术平台的硬编码,包括服务端所使用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与操作系统。整体系统在企业客户上线时,对IT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要求比较高,如果需要进行技术平台的迁移和审计,涉及到对系统的整体改造,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4. N-tie技术架构更多的着重于解决系统开发的可管理性,但在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上仍然保留着从DOS时代开始的“菜单”模式,强调与突出系统的结构性。在体系结构的规定上并没有给用户带来操作感受上的提升,用户需要在浩如烟海的功能与菜单中不停的探询或者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找到具体需要处理的工作。所以在N-tie技术架构下诞生了一个个的

18、功能堆砌的庞然大物,满足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但却加重了用户的操作负担。 N-tie技术架构的历史局限性,使得越来越多的软件供应商逐渐意识到,仅仅在系统软件平台基础上开发企业管理软件,还不能有效解决系统的灵活性,在业务需求变化情况下系统的适应性,以及对个性化业务需求的快速满足性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将管理软件系统架构在一个业务基础软件平台之上。这个业务基础软件平台通过业务模型的抽象,利用模型引擎的封装,有效屏蔽了业务需求和业务过程的复杂性。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给业务基础软件平台的定义为,它是指以业务导向和驱动的、可快速构建应用软件的软件平台。业务基础软件平台是以业务导向和

19、驱动的软件架构体系,是一个新出现的软件层级。和操作系统平台、软件基础架构平台相比,业务基础软件平台和用户的管理及业务相关度比较大,是应用软件开发的通用基础平台。操作系统平台解决了“应用软件系统与硬件之间的交互与管理问题”,软件基础架构平台解决了“应用软件系统与操作系统平台之间的交互与管理问题”,而业务基础软件平台则是解决了“应用软件的业务描述与操作系统平台、软件基础架构平台之间的交互与管理问题”。因此,业务基础软件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业务和技术无关性。图表 1.2.2业务基础软件平台层次结构 CCW Research业务基础软件平台由概念走向成熟业务基础软件平台逐渐由概念转向成熟,一方面获得

20、了广大企业客户的高度认同,同时业界也逐渐完善并完成了业务基础软件平台的成熟度评测标准,其标准主要分四个维度:1. 产品成熟度 2. 服务成熟度 3. 应用成熟度 4. 经济成熟度 详细内容如下表所示: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产品成熟度功能成熟度功能符合性测试性能成熟度主要性能测试:单列峰值状况测试并发响应状况测试分布式集群处理能力测试标准符合度XML/Webservice/J2EE/UDDI/WSDL/SOAP/JSR等服务成熟度服务体系服务机构数量服务人员数量服务流程服务方法论服务标准化情况资格认证情况应用成熟度解决方案的支持支持解决方案数量解决方案行业分布情况用户应用状况用户数量用户

21、行业分布情况经济成熟度TCO购买价格运行维护成本宕机成本硬件成本部署时间二次开发时间部署时间图表 1.2.3 业务基础软件平台成熟度模型 资料来源:计世资讯(CCW Research) 业务基础软件平台让国内的本土企业在探寻管理软件的生态链的漫漫征途中,觅出了一线的曙光。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外管理软件巨头SAP、Microsoft、SIEBEL动辄数年上百万美元的基础性研发投入无不说明一个道理软件基础平台技术的研究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所幸的是,在2005年9月6日召开的“管理软件技术发展趋势研讨会”上,以金蝶BOS软件为代表的,还包括有普元软件、思维加

22、速等中国本土软件厂商,面对以SAP的Netweaver为代表的国际管理软件厂商,在管理软件的这一新兴领域站已然开始奋力直追,而且已经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效。孕育,SOA山雨欲来(ToDo)SOA 进一步的升华从90年代中期,SOA的概念就已经早早的被提出。在进行软件服务(Software Services)的定义是所采用的“接口与实现分离”的思想,是早已经在J2EE、CORBA、COM甚至DCE中得到充分检验的。但是从各种技术的反馈来看,SOA主要借鉴Web的概念和技术,这种分离将会更明确、更完全。五年内大型企业信息化的重点传统的技术方案更多地看重系统运行的效率,在接口实现上没有过多地考虑“松散

23、的”分离。在各大资讯机构提供的统计和分析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大中型企业在未来35年的时间内,对系统整合、业务整合的需求在IT建设的过程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增长幅度也越来越大,大中型企业在完成了信息系统的原始建设后,如何发挥这些不同技术架构、不同应用需求的系统整合起来发挥合力,将会成为他们关注的核心与重点。另一方面,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制造成本也越来越低,通过高性能的计算机和高可靠性的负载均衡技术,以牺牲一定的运效率来换取不同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的需求是信息系统在企业实际应用中的必然趋势,这也是SOA技术架构诞生的动因。对于SOA的理解更多人的认识仅停留在名词概念层面,但

24、SOA的理念是要在企业管理应用领域,规范一个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的协议标准。类似的技术阶段在计算机的发展史上不绝如缕,譬如现在的计算机能在Internet上进行交流和通信,其主要的技术基石则是每台连上Internet的计算机都必须遵守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TCP/IP将Internet划分成了五层模型,为此使用Internet的每台计算机都必须遵循TCP/IP协议遵循这五层模型,以便时刻准备发送或接收信息。SOA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应用软件开发商,在软件构建上要遵

25、循SOA的标准遵循SOA的参考模型,为不同专业领域服务的管理软件提供互联互通的技术保障。SOA的价值1. 易于集成并管理复杂性:集成是规范而不是实现,通过提供针对基于完全不同的系统构建的现有资源和资产的服务规范,集成变得更加易于管理,因为复杂性被隔离了。当更多的企业一起协作提供价值链时,这会变得更加重要。 2. 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为创新的、行业特定的软件提供动力,迅速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为客户、雇员和合作伙伴提供更高水准的服务。 3. 大幅提高效率以降低成本:快速重构您的流程和业务,并可不断升级,缩短开发周期,提升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构建能力,降低项目持续维护成本。 变革,金蝶BOS逐渐成为企业

26、客户信息化的核心平台金蝶BOS是什么?金蝶BOS是一个开放的集成与应用平台,是金蝶企业管理软件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以及客户定制应用的技术平台。能够为企业灵活而迅速的设计、构建、实施和执行一套随需应变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并能够与现有的IT基础设施无缝地协同运作。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不同的应用阶段,构建随需应变的企业管理软件解决方案。图表 1.4.1金蝶BOS架构图基于金蝶BOS的架构体系,由四部分构成: 1. 信息门户:将企业不同角色的相关人员通过Internet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协同工作,并能有效整合第三方的系统。 2. 业务流程:可灵活配置的流程引擎。其中业务流程和工作流都是可视的,企业

27、可以随时查阅每一项业务的流程规则、路线、处理状态及参与者,用户的操作也变得更加简单和直观。 3. 业务服务: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使所有的业务都作为功能插件连接在业务流程上,这些服务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来决定是否使用甚至更换。 4. 基础平台:将包含有各种底层存储、计算和传输的技术细节通过封装进行屏蔽,有效降低系统集成、应用部署的复杂度。 信息门户 信息门户是将企业不同角色的相关人员通过Internet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协同工作,并能有效整合第三方的系统。对应到SOA的“访问服务”(Access Services)。 信息门户的诞生不仅解决了管理系统跨互联网对应用系统访问的瓶颈,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

28、以享受到信息系统带来的便利。而且在用户进入EAS后,可以直接使用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所设定的甚至按照自己需要定制的个性化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在EAS系统里所需的内容和操作,加快用户上手的过程。 在企业使用了多套系统的时候,信息门户的单点登录(SSO)所带来的效益更加明显的。单点登录技术是一种认证和授权机制,它允许用户只登录到系统上一次,而后授权访问其他连接的系统,无需再进行登录。这样不仅仅增加了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同时因为SSO登录可以使用数字“证书”等等多种身份认证的手段来代替静态的用户ID口令,系统的安全性得到大大的加强。实现认证和授权的集成还简化了雇员离开公司后的清洗工作。管理

29、人员不用再跟踪雇员可能访问过的所有系统和资源,只要简单地删除掉这名雇员的SSO账户就行了。 信息门户中访问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类: 1. 业务协作 2. 流程中心 3. 管理分析 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由各类服务组件按照特定的规则组装而成,对应于SOA中的“集成服务”(Integration Services)。通过可灵活配置的流程引擎、可视化的流程展现,用户可以随时查阅每一项业务的流程的规则、路线、处理状态及参与者,并根据实际的业务的变化对流程进行调整。用户的操作不仅变得更加简单和直观,由传统的“人找事”转向了真正的“事找人”,而且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图表 1.4.2金蝶BOS

30、的业务流程建模业务流程包括了对流程控制的管理,还包含了流程中数据状态转换的管理。让计算机数据贴切的模拟出了丰富多彩管理活动的同时,通过可视化的展现形式,让这一切变得不再冰冷进而鲜活的跃然于纸上。于是业务流程不再单纯的一项计算机技术的突破,让企业客户与合作伙伴可以低成本的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流程的更改,同时也有效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它不仅通过实现流程可视化管理,可以对各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监控和优化,剔除流程盲点,突破流程瓶颈,而且可以通过对业务工作量、人员配置、工作效率的分析,为企业进行工作负荷分析、流程重组、人员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业务服务 业务服务提供了统一的业务组件标准,规定了业务组件的

31、用户访问行为、数据组织方式、功能封装方式、业务处理逻辑的标准“语法”。对应于SOA中的“应用程序与数据服务”(Application and Data Services)。在N-tie的架构中,我们也有看到组件标准,但是它的标准是更加底层的,通俗的说是更加技术化的。譬如如何的实现远程的方法调用,如何实现数据库的连接等等。而在EAS中业务服务的标准是面向应用的,譬如不同的公司在处理不同类型的订单时应该录入和关联什么样的数据,不同业务处理类型的公司在合时的时候开发票,不同类型的采购业务完成后应该如何更新库存等等。这种服务的封装在包括金蝶软件等国内外的大批软件厂商在内,他们过往的产品中都有一些的阶段

32、的成果,但业务服务提供了一整套规范化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为组件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业务服务不仅保障了遵循其标准的应用程序,在针对具体的应用需求,可以将不同的业务作为功能插件连接在业务流程上,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来决定是否使用甚至更换。同时通过实现了应用程序与数据服务的分离,让基础数据不统一而带来的繁重的信息集成的噩梦得以化解,我们甚至可以将供应商、客户、职员、物料、银行账户等数据服务单独的进行安装与部署,供以各种不同的应用系统使用。图表 1.4.3金蝶BOS业务服务组件示意图一个业务组件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1. 组织架构管理(Organization Mgmt):负责约定业务组件的外部访问模式,包括对系统用户的管理、权限分配的管理、组织结构策略的管理。 2. 主数据管理(Master Data Mgmt):负责为业务功能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