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5.90KB ,
资源ID:32742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742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范文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范文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导学案.docx

1、范文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导学案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2.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二.【重点、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

2、固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A.自主学习、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杨坚就是帝。(2)、隋朝的统一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南北重归统一。(3)、隋朝的繁荣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表现:、。人口激增;粮仓丰实2、大运河的开通目的:,。时间人物:年,征发几百万农民,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起,今北京市,南至,今杭州市,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全长四五千里。地位和作用:地位大运河是。作用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

3、B.合作探究(15分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五.【展示点评归纳提升】四、【复习巩固当堂检测】(10分钟).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的是秦始皇时开凿的A.灵渠B.白渠c.六辅渠D.都江堰2.隋朝重新统一南北的时间是A.581年B.589年c.605年D.610年3.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是在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4.隋朝的都城在A.长安B.洛阳c.成都D.建业5.隋朝大运河的四段中,与洛阳相连接的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

4、.江南河6.隋朝主持开通大运河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7.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不包括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B.北方民族的大融合c.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发展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8.阅读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龙舟水殿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曰休汴河怀古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著名的水利工程?上述水利工程的功能是什么?当前,国家正在进一步扩展材料二中水利工程的功能,那么扩展其功能的重大建设工程是什么?材料二反映出唐代对该项水利工程的开凿普遍持什么看法?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第二课贞观之治学案出品人:王晶审核人:史卫民课型:新授时间:XX-2-21一.【学习目标】.通

5、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二.【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A.自主学习、唐朝的建立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贵族,进入长安,建立唐

6、朝,就是唐高祖。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他就是,年号。2、贞观之治(1)、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力量的伟大,吸取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皇帝要,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2)、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他任命赋予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他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3、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B.合作探究(15分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问题一:学生自己看课本

7、p8-9,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问题二:贞观之治的表现:五.【展示点评归纳提升】四、【复习巩固当堂检测】“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武则天2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3“贞观之治”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不同表现是()。A重视农业生产B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c重用酷吏D国力不断强盛4连线房玄龄敢于直谏魏征善断大事杜如晦富于谋略第3课开元盛世导学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二、【教学重

8、点、难点】本课的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A.自主学习(一)、“开元之治”武则天以后,.即位,在唐玄宗统治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二)、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制造了.(用来耕地的工具),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2、手工业品方面:(1)瓷器有.的青瓷和.的白瓷最有名;(2)、.是艺术的珍品。3、唐朝著名的大都会有:.、洛阳、.和成都。.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

9、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三)、唐朝的衰亡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天宝年间的.和.的叛乱。唐朝由盛转衰。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的唐末农民起义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年唐朝灭亡。B.合作探究(15分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为什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他统治的后期却使唐朝由盛转衰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今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说说唐朝时城市有那些美好的方面?c.知识拓展我国是茶的故乡。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陆羽就被人称为“茶神”了。五.【展示点评归纳提升】四、【复习巩固当堂检测】(10分钟)【自我检测】、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

10、盛世景象,(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史称“-”。2、唐朝制造了-(用来耕地的工具),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3、瓷器有:-的-和-的-最有名;-是艺术的珍品。4、唐朝著名的大都会有:-、-、-和-。(-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5、唐玄宗统治后期,-年间-年的-和-的叛乱,又称-。唐朝走向衰弱的标志是:_。-(什么事件)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年唐朝灭亡。6、-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称为“茶神”。7、材料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谁的诗句?2)“开元”是谁的年号?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5)这种全盛局面是何时被打破的

11、?6)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为什么?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7)与这位大诗人同朝代的著名诗人还有哪些?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学案出品人:高志伟审核人:史卫民课型:新授时间:XX-2-25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法:指导预习,问题设置指导课前预习工作: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做好预习工作。第一组:了解隋唐

12、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第二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样考。一个普通读书人怎样才会成为进士。第三组:找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哪些历史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如岳飞、司马光等。第四组:排练一个短剧小品、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3、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4、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6-27页“天可汗”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13题:、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了哪

13、些政策?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毒爱之如一”,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3、“天可汗”的含义是什么?少数民族为什么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请看课文第2730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点苍山会盟”二目的内容,回答下列45题:5、“点苍山会盟”是怎么回事?【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议一议:本课课题“和同为一家”的含义是什么?(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边疆各族与唐朝关系和睦、友好,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2、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有什么疑难问题?【归纳整理】请在下图的空白处填上少数民族的名称,填一个讲一个相关的故事,看谁讲得好?【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一)单项选择题

14、、被西北各部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的()A、唐高宗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B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不断加强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4、右图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唐在东突厥就地设立都督府B、文成公主入藏c、甥舅会盟碑D、点苍山会盟5、文成公主远嫁x藏发生在()A、唐高祖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唐高宗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6、在点苍山与唐朝使团会盟的首领是:()A、吐蕃赞普B、突厥可汗c、南诏王D、匈奴可汗7、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到“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趁”其中的“文皇

15、”是指()A、汉文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8、吐蕃是今天哪族的祖先?()A、苗族B、黎族c、藏族D、突厥族9、阅读下列材料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吴兢贞观政要魏征指出的“中国既安,远人自服”对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响?“耀兵振武,慑服四夷”与“偃革兴文,布德施惠”有什么不同?导学案第5课和同为一家出品人:高志伟审核人:史卫民课型:新授时间:XX-3-3唐朝与边疆各族

16、的关系【认定目标】、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3、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4、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6-27页“天可汗”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13题:、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了哪些政策?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毒爱之如一”,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3、“天可汗”的含义是什么?少数民族为什么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请看课文第2730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点苍山会盟”二目的内容,回答下列45题:5、“点苍山会盟

17、”是怎么回事?【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议一议:本课课题“和同为一家”的含义是什么?(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边疆各族与唐朝关系和睦、友好,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2、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有什么疑难问题?【归纳整理】请在下图的空白处填上少数民族的名称,填一个讲一个相关的故事,看谁讲得好?【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一)单项选择题、被西北各部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的()A、唐高宗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B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不断加强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18、”4、右图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唐在东突厥就地设立都督府B、文成公主入藏c、甥舅会盟碑D、点苍山会盟5、文成公主远嫁x藏发生在()A、唐高祖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唐高宗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6、在点苍山与唐朝使团会盟的首领是:()A、吐蕃赞普B、突厥可汗c、南诏王D、匈奴可汗7、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到“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趁”其中的“文皇”是指()A、汉文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8、吐蕃是今天哪族的祖先?()A、苗族B、黎族c、藏族D、突厥族9、阅读下列材料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

19、。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吴兢贞观政要魏征指出的“中国既安,远人自服”对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响?“耀兵振武,慑服四夷”与“偃革兴文,布德施惠”有什么不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的导学案出品人:王晶审核人:史卫民课型:新授时间:XX-3-8【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

20、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通过教材资料,整理相关信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2

21、、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改善了用人制度,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A、科考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考试。B、他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为封建统治阶级不断注入新鲜血液。c、开创了整个社会读书求学的良好风气。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文化的发展,造就一批诗人,推动古文运动和传奇小说发展,使唐文学达到很高水平。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科举制度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旦科考成功、金榜题名,就逐渐沦为封建统

22、治者的附庸。【知识链接】唐代科举考试的常设科目: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明法,明书,明算是关于律令,文字,数学的专门科目,选择专门人才,录取后只在与专业有关的机构任职。明经: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渠道。明经与进士二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明经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考试之法,先贴文,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

23、226;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科举制的历史发展:、隋炀帝时的科举分两科,一称明经,另一称进士。虽然唐代大大增加了科目数量,但明经和进士仍是选拔官员的主要科目。明经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帖经有点像现代考试的填充,试题一般是摘录经书的一句并遮去几个字,考生需填充缺去的字词;至于墨义则是一些关于经文的问答。进士科的考试主要是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赋,有时也会加入帖经。2、唐高宗时代以后,进士科的地位慢慢超

24、越了明经,成为科举中唯一的重要科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进士科考生需要发挥创意方能及第,而明经只需熟读经书便能考上。而且进士科的评选标准甚严格,考上的人数往往只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当时曾有一句说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道出了进士科的难度。3、隋朝于605年首次开的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宋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宋仁宗时,曾发生一名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西夏。自此

25、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而不会黜落考生。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进士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亦不可以进士重考。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精彩课堂,由我开始!)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填充:、科举制的诞生: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唐玄宗: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3、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