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4.35KB ,
资源ID:32736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736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docx

1、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怎样理解“强欲登高去”中的“强”字? 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

2、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意对即可)3.作者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你能说出菊花的深层含义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4.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示例: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背景分析共1分,

3、情感分析各1分)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怎样理解“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尽”字?“尽”是都和全的意思,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的浓厚,出征在外的人们对于家乡思念之深切。2.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画面:诗歌前两句写了“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艺术技巧: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为下文思乡做铺垫; 情景交融:诗的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做

4、铺垫。3.这是一首边塞诗,说说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作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情愫和满心的哀愁。4.这首诗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都有“笛声”这个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结合诗句分析。(2分)相同。都由笛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运用对比手法抒写时代变迁,流露诗人对昔日开元盛世日”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这两个词语体

5、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时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诗人对“开元盛世日”无限的怀念。3.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几种理解。自然景色,暮春的落花时节;隐喻国家衰败(一个繁华时代的落幕),盛世不再;自己和李龟年的颠沛流离的处境。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现在正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寸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日”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5说说“正是”“又”字的妙处。正是”“又”两个词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限感慨

6、。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他无情地证实“开元盛世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6.“落花”是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不朽的题材,请简要分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两诗中“落花”的作用杜甫的落花: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孟浩然的落花描写了一夜秋风,满地落花情景,表达了作者伤物感怀,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忧伤,感叹万物凋零的痛苦和无奈。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本诗抒

7、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离乡江行的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4.在中国古典诗词重描写“秋”意象很多,如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秋风”,请分析,曹操借助“秋风”, 李白借助“秋月”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秋月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秋月

8、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抒发依依惜别的情思。“秋风”点明观沧海时令是在秋天,作者面对萧瑟秋风,眺望辽阔壮美的大海,没有凋敝感伤之情,表现出阔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这几句运用夸张和想象地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

9、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若”字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何”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何”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树木的,波浪的。4“涌”字用得很好,试作赏析。 “涌”字准确地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显示了它雄壮的气势。5.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和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

10、夜”两诗中都写到了太阳和大海的意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大海的气势和威力;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海日生残夜,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生”“入”采用拟

11、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2分)示例一:诗人想到(诗名)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1分),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1分)。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1分),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1分)。3.赏析“潮平风正“阔”字好在哪里?“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阔”字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的情景。4.“风正一帆悬”中的“正”字为什么不能改为“顺”字?因为只是

12、“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正”字兼含了“顺”与“和”两层意思。5.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王湾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崔颢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缠绵的乡愁。6.请你从情感的角度谈谈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的异同点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异:次北固山下抒写了作者的思乡之愁绪,但是也表达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天净沙秋思通过对秋天黄昏时的景物描写,刻画了一个奔波在外的游

13、子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惆怅悲哀之情无处不在。7.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与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诗中都提到了“归雁”,请问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使至塞上以雁自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次北固山下则是借大雁足为自己传递家书,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景选取“杨花”“子规” 两个意象来写, 有什么作用?点明了暮春时令,点明主旨,营造悲凉、伤感的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悲痛之情。2.诗中“

1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感情。 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示例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4.古代诗人擅长利用景物描写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请你从这个角度出发,以上面两首诗为例,分别谈一谈李白和王建诗歌中的景物

15、描写的作用。4.“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写景中暗寓节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融情入景,表现了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写了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树栖鸦”这三个字,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5.李白和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6、诗中都出现了“月”这一景物,它在两首诗中的作用一样吗?请陈述理由。 不一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此时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十五夜望月写了深夜时分,寂静的庭院中,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友人)的思念和孤寂的心情。6.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这首诗的时候,“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经过了十多次的修改和反复推敲,把江南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了出来。这就是古人的炼字艺术。李白和王建的诗中都用到了

17、一个“落”字,分别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杨花落尽子规啼”的“落”字是直接描述杨花纷纷落下的样子,写出了暮春时节杨花落尽的飘零之感,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落”字,新颖妥帖,化无形为有形,化虚为实,生动形象,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写出了诗人对月怀有的情思。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中都写到了“风”,两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蝉中用“风”托物寓意,指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风拟人化,抒发了诗人对远行友人

18、的思念,关心同情之情。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外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或:在外游子的客愁与乡思。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3.白朴写了一首天净沙春“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白朴写了一首天净沙春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

19、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虹”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意思对即可)夜雨寄北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1)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2)两个“期”,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形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诗人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与无奈跃然纸上。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3.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20、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4.两个“期”字,两个“巴山夜雨”的妙处。两个“期”字,两个“巴山夜雨”形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既表达诗人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与无奈,又表达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5.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秋词1.“晴空一鹤排云上”中

21、的“排”字,有何妙处?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形象生动第写出了孤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2.“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到孤鹤直冲云霄,诗人豁然开朗,诗情广阔,蕴含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3.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借托孤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4.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诗人用对比手法,将自古以来文人笔下冷清肃杀的秋,与自己眼中生机蓬勃的秋作对比

22、,还将秋日和春日对比,热情地赞颂了秋,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5.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一鹤排云之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让人觉得诗情好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思想内容】以爱国之梦境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怀。【名句赏析】后两句以梦境抒发爱国之情怀。“僵卧”、“夜阑”是梦境产生的前提。为国戍边的情怀是梦境产生的主观因素。“风吹雨”是梦境产生的外界条件。最后一句,写梦境。 “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关键词:前两句集中于“思”,表现诗人的爱国思想;后两句集中于“梦”,幻化出诗人魂牵梦绕的

23、情境,从侧面反映出国家民族支离破碎的社会现实。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僵”、“孤”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他的志向坚定不移。 2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 “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表达了作者要为光复故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炽热的爱国情怀。4.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 点明时间及环境;描绘出眼前的现实情景; 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现象。 潼关【思想内容】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

24、河山的真挚热爱,以及作者追求思想(个性)解放,渴望冲破封建的束缚,想改造国家命运的愿望。1.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二两句描写的景象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寂寞。2.这首诗描写奔腾壮阔山势不逊诗句是那两句?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3.诗歌首句中的哪个字用的十分传神,请简要分析簇,簇拥,写出了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表现了潼关城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的景象。4.“秋风吹散马蹄声”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句写出了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25、。5.“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句诗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 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写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渴望冲破封建的束缚,想改造国家命运的愿望。6.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运用对偶手法,写出了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渴望冲破封建的束缚,想改造国家命运的愿望。 7.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8.山水本无情,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14岁的谭嗣同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他对此深感愤慨,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