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40.37KB ,
资源ID:32626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626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宝及皈依.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宝及皈依.docx

1、三宝及皈依第四章 三宝及皈依第一节:佛法僧三宝 一, 世间最初有三宝(现前三宝)(参考教材P1)二, 佛法僧三宝的名义(一)佛,梵语佛陀,译为觉者,或智者。即真正圆满觉悟诸法事理,了了分明,究竟无余的一切智人。觉有正觉、等觉、无上觉三义。无上觉别于菩萨 觉行不圆满等觉别于二乘 自觉正觉别于外道 邪觉觉 别于凡夫 不觉总起来说: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如佛地论说: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觉醒,如莲花开,故名为佛。 这里要注意的是:佛是三界中最胜的。后面讲皈依还会谈到。(二)法,梵语达磨,译名为法,是轨则义。成唯识论说:法谓轨持。成唯识论述记解释说:轨谓轨范,可生

2、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这就是说:凡是一种事物,能固持自性,如花有花的体,树有树的体,而又能表现其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使其他有情见之即可了解其为何物,合此任持自性、轨范物解两义,即名为法。故这个法字,实即概括了宇宙间一切的东西。佛法的法,是指佛陀依如实所觉而宣示于世间众生的善巧教法;这些教法,有它的自体,可以为一切众生的轨则,与达磨的意义相当,所以名之为法。若就所化的机来说,则法可以为五乘:为人乘说五戒法,为天乘说十善法,为声闻乘说四谛法,为独觉乘说十二因缘法,为菩萨乘说六波罗密多法。若就对治的法门来说,则有八万四千法;就修持的总纲来说,则只有戒定慧三学。佛陀入灭以后,由大迦叶尊者为领导,召

3、集佛弟子们,把佛陀垂示众生的一切教法,由阿难诵出,结集起来,总分为三藏:。藏是含摄义,即三藏中。考其所诠,各有通局。就局而言,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以通言之,则各相交摄,三藏是能诠教,三学是所诠义,以教摄义,无有遗余。名称三藏(含摄了一切所应知、应行、应证的法义)十二部(如来对机说法的多种形式和事义的差别,分为十二分教)(一)素呾览,译言契经,即是经藏。经有贯、摄、常、法四义。经通五种人说:佛、佛弟子、诸天、仙人、化人。(一)契经。即诸经宣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缘起、四谛、菩提分法等法义的长行文句。(二)应颂。即诸经长行文的中间或最后,以一定的字数组成颂文,重行概括长行文句已说的法义

4、,或显示未明了究竟的法义。(三)记镃。即诸经中记说诸弟子命终以后生处的差别,或授记菩萨何时何处成佛等事。(四)讽颂。有的经典,宣说法义,不用长行文句,而是以颂文的形式体裁宣说。这是纯粹颂文体的经典,所以又名孤起颂,如法句经等。(五)自说。为令正法久住,或为令众生得大利益,有的殊胜法门,不因请求,如来自然宣说,这就是不列诸请法人的经典,如阿弥陀经等。(七)譬喻。即诸经中以譬喻来显了本义而说的教法。(八)本事。就是佛陀宣说弟子们过去世因缘事的诸经典。(九)本生。如来说自己过去世种种生死,行菩萨行等事。(十)方广。诸经中宣说能证无上菩提的诸菩萨道,令证十力、四无所畏等功德。这是方正广大的真实事义,所

5、以名为方广。(十一)稀法。佛陀宣说弟子们最殊胜奇特的神通功德,和甚深的法义。这都是稀有的,不可以常情思议的,所以名为稀法。(二)毗奈耶,译言调伏,即是律藏,惟是佛说。(六)因缘。即一切摄有因缘事相而说的教法,如别解脱经等。(三)阿毗达磨,译言对法,即是论藏。(十二)论义。即研究解释诸经的宗要和意义的经典。(三)僧,梵语僧伽,译和合众,三人以上的名称(旧译四人为众);即是奉行佛陀教法的出家弟子。为什么称为和合众呢?和合有两种意义:P5(一)理和,同证择灭理故。(二)事和,具有六种:三、称为宝的意义佛法僧三种为什么称为宝呢?四、三宝的种类P8三宝的种类有六种:(一)同体,(二)别体,(三)一乘,(

6、四)三乘,(五)真实,(六)住持。五、三宝的差别P10佛法僧三种的差别,瑜伽师地论以六种相来显示它:(一)由自相差别。(二)由作业差别。(三)由信解差别。(四)由修行差别。(五)由随念差别。(六)由生福差别。六、何谓毁谤三宝?(一)谤佛:(二)谤法:一、一切佛法无违,均是饶益有情成佛之道一切佛法都是诸佛菩萨救度不同根机、意乐的众生的殊胜方便,是众生依之出离轮回苦海、乃至获得究竟佛果的解脱正道。因此对一切法宝,三宝弟子都应该同等恭敬地归依与信受。四十二章经中说:“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 二、什么是谤法 广论中说“如白莲华及谛者品宣说一切佛语;或实或权;皆是开示成佛方便。有未解

7、是义者,妄执一类为成佛方便及执他类为成佛障碍,遂判好恶、应理非理及大小乘,谓其菩萨须于是学,此不须学,执为应舍,遂成谤法。遍摄一切研磨经云:曼殊室利!毁谤正法业障细微。曼殊室利!若于如来所说圣语,于其一类起善妙想,于其一类起恶劣想,是为谤法。”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说:“若有于我为欲利乐一切有情所说正法,谓依声闻乘所说正法,或依缘觉乘所说正法,或依大乘所说正法,诽谤遮止障蔽隐没,下至一颂,当知是名谤正法者,亦名毁灭八圣道者,亦名破坏一切有情正法眼者。”就是说:导师佛为了让一切有情获得利乐而宣说的正法,即依声闻乘所宣说的正法,依缘觉乘所宣说的正法,还有依大乘所宣说的正法。如果对这些正法进行诽谤、

8、遮止、障蔽、隐没的话,即使只有一个偈颂,应知此种人即是诽谤正法者,亦名毁灭了八圣道者,亦名破坏了一切有情正法眼者。 三、导致障碍获得法宝加持的因素 另外,还有下列情况会导致障碍获得法宝的加持,故应引起高度的警惕: 1、对法宝没有真正归依心。将甘露一般殊胜的佛法只是当作普通的知识进行研究,并非是为了修证佛法而闻思,这样即使研究得很认真,也很难获得法宝的殊胜加持。 2、对佛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认识到佛法所具有的一字千金的价值,而导致对法宝归依心不强。由于未引起重视,故在听闻佛法的时候,没有欢喜心,产生出覆器、秽器、漏器等的各种过失,并且对法本不尊重,随便乱放,对法师也不恭敬。还有,即使是没有学懂

9、也不去请教,有疑问也不解决,这种随随便便的心理,也会障碍获得佛法殊胜的加持。 3、师心自用。根据自己对法宝的一知半解,以傲慢心随意下一些没有充分教证、理证的不正确结论,会导致正法的隐没。 4、没有了达一切佛法本来圆融。对自己正在闻思修的,或在自己地域所流传的佛法,受先入为主的观念、我所执引起的贪心等因素的影响而进行赞叹,而对其他佛法,在自己的言语中却流露出贬低之意。这种将完整、圆融的佛法,凭凡夫的情见割裂成了“我们的佛法”与“他们的佛法”,并对所谓“他们的佛法”有意无意地进行贬损,这种言行不但得不到佛法的加持甚至会导致谤法与舍法的严重恶业。 5、没有对教、证二法平等重视。只赞叹、重视证法,不赞

10、叹、重视教法,不知道证法需要通过教法来获得。 6、对法宝归依心不足。遇到烦恼、障碍,能祈祷佛宝与僧宝当然好,但若根本就没想到其实自己也可以运用法宝的力量,解决当下的烦恼和障碍,则反映出了对法宝归依心的不足,也根本没有认识到三宝其实是以法宝为核心的内涵。 7、没有平等重视闻思修。只强调闻思佛法,放弃修行,或者只强调修行,不强调闻思正法。 8、仅是倾心赞叹世间善法。倾心赞叹世间善法,但是对能获得世出世间功德的至善佛法却束之高阁,不去闻思、传播、弘扬,这也会障碍对法宝的圆满归依等。 另外:谤法原因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佛告须菩提,当知彼人有四种因,何等为四?一者为魔所使;二者自所积集无智业

11、因,破坏所有清净信解;三者随顺一切不善知识,于非法中生和合想;四者执着我相不生正见,随彼邪心作诸过失。须菩提,由是四种因缘故,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而生毁谤(三)谤僧:不论在家出家,对僧宝恶口、轻毁、讥议、诽谤,或斗乱两舌,破坏僧团,均为谤僧。第二节: 皈依三宝一、皈依的内涵:P258(1)从皈依的对象角度而言皈依即是救护的含义。其存在的责任和誓愿就是救度众生,给众生以安乐,为众生之依怙。(2)从众生角度而言皈是投向、依靠,依是依止、依托。皈救,、即依怙、依托、依仗。众生其实都在寻求皈依,生命都在寻求一种依靠。二、所皈依境的选择:1.五处观察,如来是皈依处P259所以皈依,投靠时,皈依的对象

12、要靠对,可以从五处观察。可知诸佛如来是真正归依处。如来1.身业清净故2.语业清净故 三业不清净者,必有过失。三业以智为导首。3.家业清净故4.于诸有情起大悲故无大悲者,必有偏私,究竟不舍有情。5.成就无上法故否则,自利利他不能究竟圆满。结合皈依的内涵再思维:a从三宝角度而言皈依即是救护的含义。三宝而言,其存在的责任和誓愿就是救度众生,给众生以安乐,为众生之依怙。佛在因地修行即是为了众生而发菩提心,普贤行愿品中菩萨因众生而成佛。其言教即是为众生解脱而生;僧众即是其教法的随行者,故以众生为重。救护众生的愿力和责任是三宝为众生解决苦难的前提:佛菩萨及一切发了菩提心的人,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众生而存在的,

13、有了这个前提,学佛的人为了解脱三恶趣的怖畏,流转生死的痛苦皈依三宝,仰求救护,才有可能。这是众生得救的一个前提条件。十圆满之一,为利他故心哀愍。特别是受了菩萨戒的佛弟子此处尤应引起注意。b从众生角度而言皈是投向、依靠,依是依止、依托。皈救,、即依怙、依托、依仗。皈依即是把自己托付给三宝,托付给阿弥陀佛。全身心地依靠。靠对了对象,就应该全身心地把自己交付出去。2.诸天鬼神世间权贵、名誉地位、金钱、亲人等都不是真正的皈依处。P2613.真正皈依对象P265真正的皈依处,唯有三种,即佛、法、僧。瑜伽师地论六十四卷说:问:皈依有几种?答:皈依有三种,谓佛法僧。四缘故,有尔所皈依:一由如来性极调善故,二

14、于一切种所调能调善方便故,三具大悲故,四以一切财而兴供养未将为喜,要以正行而供养乃生欢喜;由如是故,彼所立法,彼弟子众,皆可皈依。4.皈依的正体P2685.全面平等地皈依P270皈依佛,是皈依一切佛;皈依法,是皈依一切佛所证的涅槃法;皈依僧,是皈依一切佛弟子。、未对佛法僧三宝进行全面、平等的归依会有哪些表现?A、在佛法僧三宝之间有取有舍 这个第一种是在佛法僧三宝之间有取有舍的情况。a比如有的人喜欢闻思修经论,也恭敬出家僧人,但对导师佛没有感恩与崇敬,不愿意了解佛的功德与恩德,也不愿意祈祷,即使嘴上没有明显表现出来,其实这也是对佛宝归依心缺失的表现。b又比如有的人喜欢念佛,对出家僧人也非常恭敬,

15、但是就认为不需要闻思修经论,认为那些是浪费时间等,这就是舍弃了法宝。c又比如有的人认为现在末法时代守戒如法的僧人少见,于是提出只归依佛宝和法宝,这就是舍弃了僧宝。诚然在末法时代,清净持戒、如理闻思修的僧人并不如佛正法时代那样,但是见到每一位出家僧人,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他剃须发、着僧衣的形象,就是僧宝的形象,因此对他的恭敬,就是对僧宝的恭敬。另一方面,对于他个人的操守如何,则应分开对待,如果严谨持戒,精进地闻思修行,则应该亲近;反之可以远离,但即使远离,也应感谢他示现了僧相,内心保持对僧宝的恭敬。 佛法僧三宝是众生要获得解脱的三个不可缺少的依靠,三宝各自有其功德的侧重,同时又互相联系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对佛法僧全部进行了如理、到位的归依,才有可能为解脱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只归依其中某部分,都会导致基础不实,而在修行路上歧路不断、障碍重重,根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脱。B、对佛宝、法宝、僧宝各自进行取舍 这个第二种对佛法僧三宝各自进行取舍的情况,在不注意的前提下,也容易产生。 a对于佛宝的取舍:从大乘的观点来说,众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