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93.77KB ,
资源ID:323963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396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哈工大材料力学性能大作业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哈工大材料力学性能大作业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docx

1、哈工大材料力学性能大作业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摘要:钢中铁碳马氏体的最主要特性是高强度、高硬度, 其硬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马氏体的强化机制是多种强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的强化机制包括:相变强化、固溶强化、时效强化、形变强化和综合强化等。本文介绍了铁碳马氏体及其金相组织和力学特性, 着重深入分析马氏体的强化机制。关键词:铁碳马氏体 强化机制1.马氏体的概念,组织及力学特性1.1马氏体的概念马氏体,也有称为麻田散铁,是纯金属或合金从某一固相转变成另一固相时的产物; 在转变过程中,原子不扩散,化学成分不改变, 但晶格发生变化,同时新旧相间维持一定的位向关系并且具有切变共格

2、的特征。马氏体最先在淬火钢中发现,是由奥氏体转变成的,是碳在 a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以德国冶金学家阿道夫马登斯( A.Martens )的名字命名;现在马氏体型相变的产物统称 为“马氏体”。马氏体的开始和终止温度, 分别称为M始点和M终点;钢中的马氏体在显微镜下常呈针状,并伴有未经转变的奥氏体 (残留奥氏体);钢中的马氏体的硬度随碳量增加而 增高;高碳钢的马氏体的硬度高而脆,而低碳钢的马氏体具有较高的韧性。1.3马氏体的力学特性铁碳马氏体最主要的性质就是高硬度、 高强度,其硬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当碳含量达到6%寸,淬火钢的硬度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碳含量进一步提高,虽然马氏体的硬度会提

3、高但是由于残余奥氏体量的增加,使钢的硬度反而下降。2.铁碳马氏体的晶体学特性和金相形貌钢经马氏体转变形成的产物。绝大多数工业用钢中马氏体属于铁碳马氏体, 是碳在体心立方结构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铁碳合金的奥氏体具有很宽的碳含量范围, 所形成的马氏体在晶体学特性、 亚结构和金相形貌方面差别很大。可以把铁碳马氏体按碳含量分为 5个组别(见表)【1】。表1铁碳马氏体的晶体学特性和金相形貌碳含量/%晶体结构与母相的位向关系惯习面 亚结构金相形貌1.5体心正方(111) Y / (011) af101 Y / 111 af(K-S)259 y孪晶板条及片状低碳马氏体为体心立方结构,中、高碳为体心正方结构。

4、碳原子的固溶为间隙式,处于 八面体间隙之中。如图1A中X号所示,三坐标方向的面心位置是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八面体 间隙中心,构成了体心晶格中的三套亚点阵,分别以 1/2001、1/2010、1/2100表示,每单位晶胞中有六个八面体间隙分属这三套亚点阵。【 2】体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是非等轴的,以1/2001八面体(图1B)为例,间隙在001方向(图1的c方向)的尺寸不但小于110, 即图1B水平正方形的A图1体心立方晶格的 八面体间隙A三套八面体间隙(中心)位置亚点阵;B 体心立方八面体间隙的非对称性 对角线方向的尺寸, 而且也小于碳原子直径。 碳原子的溶入将增加 c方向的原子间距,由于 弹性效应

5、,a、b方向的间隙将略为缩小。碳原子在马氏体中并非均匀地分配在三套亚点阵 中,而是选择其中一套,因此造成了晶格的正方性。光学金相显微镜观察铁碳马氏体具有两类形貌,分别称为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 如图3、图4所示。板条状马氏体为集束的板条,同一母相晶粒内只形成少数几个集束, 呈现几个区域,域内各板条仅以小角度交界 ;而片状马氏体则为空间方位杂乱的饼状,在磨面上为针状。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与两种金相形貌对照, 马氏体(板,片)内部呈现两类亚结构。低 碳(板条)马氏体为高密度的位错网络, 而高碳(片状)马氏体为极薄的孪晶片。 故两种马氏体 又分别称为位错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多数工业实用的铁碳马氏

6、体并非单一的金相形貌和亚结构,而是混合的。淬火态两类 (板条位错、片状一一孪晶)马氏体的相对量可由图 5的数据估计。碳含量越高,马氏体转变点 Ms越低,贝U片状一一孪晶马氏体量越多。 当碳含量超过0.6%时,片状马氏体量将超过50%(体积分数)。孪晶马氏体的韧性低,它是高碳钢淬火态脆性大的根本原因。【 3】图2铁碳马氏体的两种典型金相形貌a 板条(低碳),0.03C- 2MnK 1000;b 片状(高碳),1.39CX 500图3铁碳马氏体的两种典型亚结构a 位错(板条)x 27500;b 孪晶(片状)3.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强化机制可分为固溶强化机制、 界面强化、弥散强化、析出强化及细晶强化

7、等多种强化机制。马氏体的强化机制是多种强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的强化机制包括:相变强化、固溶强化、时效强化、形变强化和细晶强化等3.1相变强化马氏体转变指高温奥氏体经快速冷却,在较低温度下发生无扩散切变形成体心正方的马氏体。如图1所示。在发生马氏体相变的过程中, 马氏体转变的切变特性会在晶体内部产生大量的微观缺陷。产生的缺陷,诸如板条马氏体中高密度的错位、片状马氏体中的孪晶等,会 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阻碍材料的塑形变形过程, 提高了材料强度,达到强化马氏体的目的。实验证明,无碳马氏体的屈服强度约为 284Mpa,此值与形变强化铁素体的屈服强度很接近,而退火状态铁素体的屈服强度仅为 981

8、37Mpa,这就说明相变强化使屈服强度提高了147186MPa图4马氏体转变过程3.2细晶强化晶界上原子排列紊乱,杂质富集,晶体缺陷的密度较大,且晶界两侧晶粒的位向也不同,所 有这些因素都对位错滑移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 ,从而使强度升高。晶粒越细小,晶界总面积就越大,强度越高,这一现象称为细晶强化。原始奥氏体晶粒大小和板条马氏体束大小对马氏体强度也有一些影响。由图 6可见,马氏体的屈服强度 b 0.2与奥氏体晶粒大小 dr及马氏体束大小 da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 可列如下式b 0.2=608+69dr-1/2(MPa)b 0.2=449+60da-1/2(MPa)图5马氏体奥氏体屈服强度与晶粒大

9、小的关系因此,原奥氏体晶粒越细小,板条马氏体越小,则马氏体的强度越高。对中碳结构钢, 奥氏体从单晶细化到 10级晶粒时,强度增加不大于 245MPa所以,在一般结构钢中以细 化奥氏体晶粒的方法来提高马氏体强度作用不大。 尤其对于硬度很高的钢,奥氏体晶粒大小对马氏体强度影响更不明显。 只在一些特殊热处理中, 如形变热处理或超细化处理, 将奥氏体晶粒细化到15级或更细时,才能有望使强度提高 490MPa3.3固溶强化纯金属由于强度低,很少用作结构材料,在工业上合金的应用远比纯金属广泛。 合金组元溶入基体金属的晶格形成的均匀相称为固溶体。纯金属一旦加入合金组元变为固溶体 ,其强度、硬度将升高而塑性将

10、降低 ,这个现象称为固溶强化。【4】固溶强化的机制是:金属 材料的变形主要是依靠位错滑移完成的 ,故凡是可以增大位错滑移阻力的因素都将使变形抗力增大,从而使材料强化。合金组元溶入基体金属的晶格形成固溶体后 ,不仅使晶格发生畸变,同时使位错密度增加。在碳含量小于0.4%时,马氏体的屈服强度随碳含量增加而升高; 碳含量大于0.4%时,马氏体的屈服强度不再增加。这一现象的机理:固溶的间隙 C原子处于Fe原子组成的八面体的中心位置,马氏体中的八面体为扁八面体, C原子溶入后形成以C原子为中心的畸变偶极应力场,该应力场与位错产生强烈的交互作用, 令位错运动使马氏体强度升高。 当含碳量高于0.4%时,C原

11、子间距太近,产生的畸变偶极应力场彼此抵消,降低了强化效果【 5】。例如李鸿美等研究的超低碳钢2,马氏体主要由C、Mn Si和Me元素引起固溶强化,其强化增量 按下式计算:口 ss(MPa) =457qC +37Mn +83Si +11Mo(式中的质量分数为各合金元素固溶在基体中的数值, C、Mn Si、Mo元素采用合金含量。)对于高位错的马氏体而言,位错与固溶元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强度增量小于位错与位错之间相 互作用而引起的强度增量。另外,固溶元素所形成的弹性应力场与位错应力场相互抵消强度 增量被削弱;对于低碳马氏体(含碳量 0.2%),马氏体位错中大部分碳不处于固溶体中,而是偏聚于位错上形成柯氏

12、气团【 7】。因此,可以认为在含碳量 0.2%时,碳的直接强化作用是位错强化,其固溶强化增量视为“ 0”但是,Mn Si、Mo元素造成的固溶强度增量却是不可忽视的。3.4形变强化形变强化亦称为冷变形强化、加工硬化和冷作硬化。生产金属材料的主要方法是塑性加 工,即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使其具有预期的性能、形状和尺寸。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变形。 金属材料在冷变形过程中强度将逐渐升高 ,这一现象称为形变强化。在不同残余变形量的条件下,马氏体的屈服强度与碳含量关系如图 15所示。由图可知,当残余变形量很小时( s =0.02%),屈服强度(T 0.02几乎与碳含量无关,

13、并且很低,约为196MPa可是,当残余变形量为 2%寸,屈服强度d 2却随碳含 量增加而急剧增大,这个现象说明,马氏体本身比较软,但在外力作用下因塑性 变形而急剧加工硬化,所以马氏体的形变强化指数很大,加工硬化率很高。这与 畸变偶极应力场的强化作用有关。IV 5粧交fftHUtV*魚世日冗利图63.5时效强化时效强化也是马氏体强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马氏体相变是无扩散相变,但在马氏体形成 后,马氏体中的碳原子的偏聚 (马氏体自回火) 就能发生,碳原子发生偏聚(时效)的结果, 碳含量越高,时效强化越显著。【 8】时效强化是由C原子扩散偏聚钉扎位错引起。因此,如果马氏体在室温以上形成,淬火冷却时又未

14、能抑制 C原子的扩散,则在淬火至室温途中 C原子扩散偏聚已自然形成,而呈现时效。所以,对于MS高于室温的钢,在通常淬火冷却条件下, 淬火过程即伴随自回火。3.6亚结构强化亚结构强化主要指孪晶或层错的强化作用【 9,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位错与孪晶的弹性交互作用;(2)位错穿过孪晶构成滑移轨迹的曲折;(3)孪晶阻挡位错运动。应当指出, 孪晶的强化, 据认为是由于碳原子在孪晶界面上的偏聚所造成的 【10】, 其强化作用的贡献与钢的含碳量关系密切:对于碳含量低于0.3%的Fe-C合金马氏体,其亚结构为位错,主要靠 C原子固溶强化,(碳原子钉扎位错)。碳含量大于 0.3%时 ,其亚结构中孪晶的含量增多。由于孪晶对材料的强度也有一定的贡献,使材料的强度进一步提高。随着马氏体中碳含量的提高, C原子钉扎位错的固溶强化作用越来越大,并且随着碳含量的增加, 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