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年高一生物课时达标检测7课后集训基础达标1.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的方式是基因内( )A.碱基发生改变(替换)B.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C.增添一小段DNAD.缺失一小段DNA解析:考查基因突变的本质: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是组成基因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基因的一个碱基发生了突变,由TA。答案:A2.某基因的一个片段中的DNA链在复制时一个碱基由GC,该基因复制三次后发生基因突变的基因占该基因总数的( )A.100B.50C.25D.12.5解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式的,在DNA双链中,以 DNA单链为
2、模板复制的子代双链DNA中,两条单链都有基因突变。而以与DNA链的互补链为模板复制的后代DNA中,基因都是正常的。因此在后代DNA中,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各占一半。答案:B3.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一个大约有109个的果蝇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A.2109B.2108C.2107D.108解析:自然界中生物的突变率是很低的,这是对单个基因而言。但种群是由许多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每个细胞中都会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依据题干所列出的数值,这个果蝇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目为21041051092108个。答案:B4.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3、)A.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很高C.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多是定向的解析: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往往与环境无直接的联系。如果环境中存在着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各种射线、致癌物质等,也只是提高了基因突变的频率。诱变因素与发生突变的方向无关,所以选项A是不正确的;突变频率是指多少个细胞或生殖细胞中发生突变的细胞所占的比例,细菌突变率高低与细菌的数量、繁殖周期无关,故选项B也是不对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在各个方向上的突变都有可能发生,不管是自然突变还是人工诱变,都是如此。人工诱变只是提高了突变
4、的频率,与突变的方向无关,故选项D也是不对的;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及人,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故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C5.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A.置换单个碱基对B.增加4个碱基对C.缺失3个碱基对D.缺失4个碱基对解析:在编码区插入1个碱基对,因每相邻的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必然造成插入点以后几乎所有密码子的改变,控制相应氨基酸发生变化,致使编码的蛋白质差别很大。若插入1个碱基对,再增添2个、5个、8个碱基对,或缺失1个、4个、7个碱基对,恰好凑
5、成3的倍数,则对后面密码子不产生影响,致使编码的蛋白质差别不大。答案:D6.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1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2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3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
6、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本质及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比较正常蛋白质与突变后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顺序可知,突变基因1所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与正常基因决定的氨基酸相同,故基因突变属于同义突变,是基因中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所决定的氨基酸与正常基因所决定的氨基酸相比只有一个氨基酸种类发生变化,所以可以确定该突变也只是一个碱基的替换,属于错义突变。突变基因3决定的氨基酸与正常基因决定时氨基酸相比较,第3、4、5位上的三个氨基酸不同,说明该基因突变属移码突变,即在基因中决定苯丙氨酸的三个碱基对的后面增添了一个碱基对,从而使后面的碱基序列顺延,经转录形成的密码子都发生了改
7、变,再经翻译形成的氨基酸也都发生了改变。另外,碱基的缺失引起的突变会导致氨基酸数目的减少。题干中给出的三种基因突变,都不属于这种情况。答案:A7.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在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是 ( )A.7条 B.56条 C.28条 D.14条解析:四倍体大麦体细胞含有28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B8.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诱导形成多倍体植株。其中,秋水仙素作用于( )A.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有丝分裂前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解析: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
8、的形成。答案:B9.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3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变异类型的是( )果蝇的白眼豌豆的黄色皱粒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人类的色盲玉米的高茎皱缩叶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B.C.D.解析:选项的变异类型都是基因突变。答案:C10.细菌和变形虫的变异来源分别是(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和B.和C.和D.和解析: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也不进行减数分裂;变形虫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进行的是无性生殖。答案:D11.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物的染色体组
9、成应是( )A.18+XXB.18+XYC.18+XX或18+YYD.18+XX或18+XY解析:大麻花粉的染色体组成是9+X或9+Y。答案:C12.下列哪种情况能产生新的基因( )A.基因自由组合B.基因互换C.基因突变D.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与互换都是在原有基因中进行的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只会造成原有基因的重复或减少。只有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才可产生新的基因。答案:C13.一个碱基对可加到DNA分子上或从DNA分子上除去,这种生物体DNA碱基顺序的变化是( )A.细菌的转化B.基因自由组合C.基因突变D.等位基因分离解析:基因突变方式至少有两大类:一类是碱基
10、替换,即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所代替;另一类是碱基对数目的改变,即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答案:C14.(2006江苏高考,14)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解析:由于基因突变,害虫本身存在着抵抗杀虫剂的变异,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该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以后不断使用该种杀
11、虫剂,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杀虫剂对害虫起到定向选择作用。答案:B综合运用15.如下图所示是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原因,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是_过程,是_过程,后者是在_中完成的。(2)是_过程,发生在_过程中,这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3)的碱基排列顺序是_,这是决定缬氨酸的一个_。(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和_。解析:本题是一道遗传和变异的综合性题目。以经典例子引入,考查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并联系选修教材中的基因工程。答案:(1)转录翻译核糖体(2)基因突变 DNA复制(3)GUA密码子(4)突变率很低往往有害16.一只雌鼠的染色体
12、上的某基因发生突变,使得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请完成下列问题:(1)假定控制突变型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则用纯合野生型雄鼠与上述雌鼠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是_。(2)另假定上述雌鼠为杂合子,让其与野生型雄鼠交配,F1代表现型有四种,分别为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比例为1111。从F1代中选用野生型、突变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其下一代的表现型中所有的都为野生型,所有的都为突变型。请问: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解析:(1)由于假定控制突变型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因而控制野生型的基因则为显性基因,用纯合
13、野生型雄鼠与具有突变型的雌鼠杂交,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一定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即野生型。(2)据题意另假定上述雌鼠是杂合子,让其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代出现了突变型的雌、雄鼠,因而说明此时基因突变为显性突变,即突变型基因为显性基因,野生型基因为隐性基因,而鼠属于哺乳动物,其性别决定为XY型,因此假设1:突变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推理如下图甲;假设2:突变基因B位于常染色体上,推理如下图乙。由图可知:假设1的图解所表示的推理结果与杂交实验结果一致,假设2的图解所表示的推理结果与杂交实验结果不一致,所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1)野生型(2)X染色体。推理过程略。探究创新17.昆虫学家
14、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昆虫产生基因突变,导致酯酶活性升高,该酶可催化分解有机磷农药。近年来已将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分离出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它导入细胞体内,并与细菌内的DNA分子结合起来。经过这样处理的细菌仍能分裂增殖。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人工诱变在生产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它能提高_,通过人工选择获得_。(2)酯酶的化学本质是_,基因控制酯酶合成要经过_和_两个过程。(3)通过生物工程产生的细菌,其后代同样能分泌酯酶,这是由于_。(4)请你具体说出一项上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_。解析:(1)在自然状态下,生物突变率是很低的,但用人工方法(物理因素:各种射线辐射或激光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处理生物,能大大地提高其变异的频率,并从中选择出对人类有利的突变型。(2)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需要转录、翻译两个过程。(3)生物工程能将“目的基因”整合到细菌DNA分子中,并随细菌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在细菌的前后代传递),并在后代中能表达。(4)酯酶能分解有机磷农药,将通过基因工程产生的含酯酶的细菌放入污水中,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磷农药,从而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答案:(1)基因突变频率人们所需要的突变性状(2)蛋白质转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