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42.92KB ,
资源ID:32330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330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docx

1、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绪论1、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差异及其所表现的空间规律的科学.2、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综合性: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自然地理五大要素:岩石、大气、水、生物、阳光。区域性: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又有区域性的特点。(大尺度区域、中尺度区域、小尺度区域)第二章 岩石圈3、岩石分类及特征(1)岩浆岩(火成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到上覆岩层中冷凝而成的岩石。按岩石冷却

2、地点距地表的深度可分为两类:深成岩:冷却缓慢,矿物可以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粗大、结构致密;浅成岩:冷却较快,矿物不能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细小。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急速冷却形成的岩石。流纹构造和绳状构造:岩浆在流动过程中急剧冷却形成;气孔构造:岩浆中含有的水汽挥发留下气泡;杏仁构造:气孔中填充次生矿物而形成。(2)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层理: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由于矿物成分、结构或颜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成层性。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逆变

3、层理)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3)变质岩:地壳中原来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重新组合,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变质作用。特征:斑点构造;片理构造(板状、片状、片麻状)4、地质作用的概念、分类和相互关系(P22)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5、水平构造及其地貌类型、丹霞地貌(P24) 水平构造: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岩层未发生明显变形。原因:受内力地质作用扰动较小;岩层呈整体上升或下降运动;方山地貌:在水平岩层地区,如果地壳大面积上升,可形成构造高原和构造台地,经流水长期侵蚀切割

4、后,可形成面积大小不一彼此孤立的高地,称为方山。规模较小的叫桌状山。方山地貌特征:顶部常由坚硬岩层组成,地形面与岩层面一致;坡折线明显。(典型方山地貌)丹霞地貌:在红色石英砂岩组成的水平岩层或单斜构造地区,经流水沿垂直节理强烈侵蚀后,造成陡崖和峡谷,峡谷与峡谷之间常形成孤立的石峰、石柱。这种地貌以广东仁化的丹霞山最为典型。6、单斜构造及其地貌类型,单斜山、单面山、猪背岭(P24) 单斜构造:一个地区的一系列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而岩层的倾角较小(小于25度)。成因:(1)位于褶曲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 (2)地层不等量抬升; (3)沉积基面倾斜,如大陆架沉积。单斜构造地貌:单斜岩层形成的山地,在地

5、貌形态上常表现为两坡不对称的单面山。顺岩层倾向的一坡缓而长,其坡度受岩层倾角控制,称为顺向坡(或后坡);与岩层倾向相反的一坡陡而短,称为逆向坡(或前坡)。因此,单面山两侧的等高线疏密变化呈现明显的不对称。猪背岭:两坡都很陡且坡度相同的。7、断裂构造及其地貌类型,断层要素、正断层、逆断层、地垒、地堑(P28) 岩层受内力作用后,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强度极限时,引起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发生破坏。岩层破裂后,两侧岩块发生显著位移的,称为断层,无位移的称为节理。 断层要素:断层各组成部分叫断层要素,包括断层面、断层线和断层盘。断层面:岩层发生断裂时的破裂面。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断盘:断层面两侧

6、的岩块。(上盘、下盘)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平推断层:断层沿水平方向相对位移。地垒:由断层抬升所形成的山地,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地堑:由断层下降所形成的谷地,滇池、洱海、贝 加尔湖为地堑式断层湖,汾河谷地和渭河谷地为地堑谷。8、褶曲形态:背斜、向斜(P26) 褶皱是岩层的弯曲,岩层的单个弯曲称为褶曲。 背斜:中部岩层向上弯曲。 向斜:中部岩层向下弯曲。 当褶曲形态被外力风化剥蚀后,判断背斜向斜主要是根据地层的新老层序来确定的,若核部为相对较老的地层,两翼对称出现相对较新的地层,则为背斜;反之,则为向斜。9、褶曲类型(P26)根据轴面的产状:

7、直立褶曲:轴面近于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斜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斜方向相反,倾角大小不等。倒转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平卧褶曲:轴面近于水平。根据枢纽的产状:长轴褶曲(平行岭谷):枢纽近于水平延伸,两翼岩层走向平行。短轴褶曲:褶曲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等轴褶曲(穹隆构造):由于岩浆倾入地壳使上部岩层拱起而形成。10、背斜山、向斜谷、地形倒置 在年轻的褶皱构造上,由于侵蚀时间短,原始的褶皱构造未遭到明显侵蚀破坏,地表起伏与褶皱构造一致,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地形倒置:在岩层的褶皱过程中,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形成节理,因而侵蚀破坏较快,从而形成谷地,称为背

8、斜谷。相反,向斜核部因为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致密,故侵蚀较慢,形成向斜山。这种内部构造与外部起伏完全相反的现象称为地形倒置。11、板块构造理论的起源和发展(P39) 1、大陆漂移(1915年,德国,魏格纳)2、海底扩张(1950年,美国,赫斯) 3、板块构造(1965年,加拿大,威尔逊)12、板块划分(40)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印度板块(印度洋板块、澳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的边界(两个板块之间的接触带):离散型边界:也叫生长边界,伴随洋壳增生和海底扩张。特点是两板块做背离运动,向两侧分离。汇聚型边界:也叫消亡边界,指两个相互汇聚板块之间的边界。有

9、两个亚型,即俯冲边界(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碰撞边界(也称地缝合线,是两大陆板块碰撞的边界,表现为活动造山带)。守恒型边界:也叫平移剪切型边界,是相互滑动、剪切的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这种板块既没有板块的生长,也没有板块的消亡,但伴随有频繁的浅源地震,可发生构造形变和动力变质作用。三联点(三联结合点)是三个板块或三条板块边界的交会点,或交会的一个小区域。三联点是球面上板块边界终止的唯一可能的方式。三联点可以是稳定的,也可是不稳定。13、板块构造理论与全球火山、地震分布 板块的摩擦使岩石熔融并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海沟附近通常出现浅源地震,向陆侧依次出现中源、深源地震,构成一倾斜的震源带。环太

10、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14、地层层序律(P13) 如果一个地区沉积岩没有受到扰动,先沉积的是较老的岩层,后沉积的是较新的岩层,这种上新下老的地层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15、生物地层学法,标准化石、指相化石(P15) 生物地层学法:根据地层中的生物化石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的生物演化规律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的方法。 标准化石:延续时间短、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特征显著,具有鉴定地质年代意义化石。 指相化石:有些生物只能生存在一定的环境,可以根据地层中的某些化石,推测当时的古地理环境,这些化石叫指相化石。16、岩石

11、地层学法,岩相和岩性(P15) 岩相:岩石的面貌,是岩石生成环境的反映。岩性:岩石组成成分、颜色、结构、构造等。一般情况下,相同环境下形成的岩层往往具有相同的岩性,岩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于是可根据岩性的变化来确定地质年代。17、构造地层学法(P15)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地壳长期处于下降地区,沉积物连续沉积,层理相互平行,沉积时间无间断的上下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假整合接触:地壳运动由下降转为上升,而在上升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只是沉积中断,并遭受剥蚀,而后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从而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某一时代的地层,但新老地层仍然平行的接触关系,也叫平行不整

12、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地壳在由下降转为上升过程中,原先沉积的地层发生强烈的变形,经风化剥蚀后,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这时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但有明显的缺失,而且上覆新地层与下覆老地层之间成一定角度相交的接触关系。第三章 大气圈18、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有效辐射、辐射平衡的概念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地面辐射:地面以电磁波的方式向上辐射能量。大气辐射:大气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发射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向下指向地面的部分,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和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气之差值。辐射平衡:地面吸收太阳总辐射获得能量,同时又通过有效

13、辐射而丧失能量,在某一时段内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平衡或辐射差额。19、温室效应 大气逆辐射对地球表面的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太阳短波辐射易于达到地面,地面长波辐射却不易散失到宇宙空间,从而对大气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变化不致过于剧烈,这就是温室效应。20、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概念 气温日较差:一天之内,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21、大气的干绝热过程、大气的湿绝热过程 大气的干绝热过程:气块和周围没有热量交换,而且气块还没有达到饱和,进行垂直运动,只因体积膨胀做功引起内能变化。 大气的湿绝热过程:如果抬升高度比较大,气块降温很多,达到

14、饱和,再继续抬升,就会有云滴凝结出来。22、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和影响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为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分量,水平方向分量对地球上任何作水平运动物体产生一个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作用力。导致地球表面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23、三圈环流(低纬度环流、中纬度环流、高纬度环流)的形成24、地面行星风系的形成和类型行星风系:发生在行星上的总的大气环流现象。25、气压带的形成: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26、冬季和夏季控制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夏季:亚洲低压,北美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儿高压。冬季:亚洲高压,北美高压,阿留申低亚,冰岛低亚。27、季风概念和类型:行星季风、热力季风

15、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 热力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季风。 行星季风(赤道季风):在两个行星风带相接的地区,由于行星风带的位移引起不同性质气流的季节性改变现象。28、我国季风的特点 (1)东亚季风,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2)夏季风的强弱、迟早,对东部降雨有很大影响。夏季风强,华北多雨,中南干旱;夏季风弱,华北干旱,华中涝;(3)行星季风:印度洋夏季影响我国,云南省、四川南部、西藏东南。(4)雨热同季。29、水气压、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的概念 大气湿度:大气中水分的含量。水汽压:空气中水汽的压强。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也叫水汽密度。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和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之比。饱和水汽压:一定体积空气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所具有的压力。30、对流雨的成因和特点 对流雨: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也叫热雷雨。成因: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会形成对流雨。 特点: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降水时间一般在午后。在中高纬度,对流雨主要出现在夏季半年,冬半年极为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