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4KB ,
资源ID:32310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310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哲 考试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哲 考试整理.docx

1、马哲 考试整理马克思主义原理一、唯物论,辩证法部分1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上的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 的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的问题。因此,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 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包括两个方面: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何者是世界的本原) 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划分可知论(唯物、彻底唯心)和不可知论(少数唯心)2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

2、观物质概念的历史演进:(1)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包括: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物质形态,是“个性”。“物质”最早由希腊文“母亲”变化而来,即创造者,它是天地之母。中国的五行说:“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印度的“地水火风”。王充的元气论:天地,含气之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也。天覆于上,地偃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气中间矣。德谟克利特:原子与虚空。周易:八卦象征八种实物,这八种东西交互配合,演化出万事万物。近代形而上学物质观:认为原子是“宇宙之砖”,原子的属性是物质的属性。特征: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克服了直观朴素

3、性。局限性在于:把特殊的物质层次(原子)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当成物质的共性,不理解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将特定历史条件下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混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不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原子,认为物质、原子的特性是广延性,不可分性、质量不变性等。(2)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恩格斯在理解物质概念时,把“物质”和“实物”加以区别,认为“物质”是一般的、共性的东西,而“实物”是个别的,感性经验的东西。经验世界中我们能用感官感知的物质具体形态,如山、水、桌子等都是“实物”。“物质”不同于“实物”,同时又同“实物”有内在联系,即它是从“实

4、物的总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实物的共同属性。恩格斯说,物质“这样的名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列宁主张必须从物质和精神的比照中来规定物质的特性。从物质、与精神的比照中看,物质只有一种特性,即客观实在性,至于说不可分性,广延性等,那都不是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说的。电子究竟可分不可分,质量不变等是科学上的事,不是哲学上的事,哲学所关心的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而非单独的物质问题。从物质和精神关系上来理解物质的特性,物质只有和精神相区别的客观实在性。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5、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28)(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 存在方式 和 根本属性;运动 是 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 存在方式 和 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用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物质是一起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其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

6、的,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暂时。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 和 有条件的相对静止 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绝对与相对的概念时间上;空间上;条件上。一切以时间上、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意识的起源: 意识不仅是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 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意识产生过程的三个决定性环节:其一,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其二,由低级生物刺激感应到高级

7、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其三,由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2)意识的本质: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3)意识的作用:(P49)5辩证法的总的基本特征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辩证法的总的基本特征:联系和发展(2)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知否定规律等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

8、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P38)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统一,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 与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

9、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性质和趋势。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依赖性,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贯通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对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P4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矛盾的共性是绝对、无条件的,矛盾呢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理解矛盾,才能掌握唯物辩证

10、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 辩证发展过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7质,量,度;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采取 量变和质变 两种 状态和形式。(1)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 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量和质的统一,体现在“度“上) 保持事物 质的稳定性 的 数量界限;即限度、幅度、范围(关节点、临界点)(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

11、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8辨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肯定因素: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1)辩证否定观: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b、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 孕

12、育产生于 旧事物;b、肯定和否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c、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克服消极因素、保留积极因素。(2)形而上学否定观:非科学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外部强加的,否认事物自我的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看不到肯定与否定的统一,认为凡是否定的地方就没有肯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否定一切;凡是肯定的地方就没有否定,肯定是绝对的肯定,是肯定一切。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看不到新旧事物间的本质区别,不承认否定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看不到新旧事物之间的历史联系,把否定理解为对旧事物的“一笔勾销”。 形而上

13、学的否定观,要么主张继承一切,全盘吸收,反对革命与创新;要么主张抛弃一切,一切从零开始,在空无所有的废墟上创造所谓的新事物,其后果都只能导致事物的衰落。9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41)(1)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2)前进行体现在: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又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从

14、而使事物在自己运动中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3)曲折性体现在: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都是同否定阶段相对立的,因而否定之否定阶段与肯定阶段必然有某些相似之处,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这样,事物的发展又仿佛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使事物发展过程呈现出近似圆圈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阶段既是前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样,事物的发展呈现为周期性的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事物发展具体道路是曲折的,还由于:第一,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第二,由于某些偶然的原

15、因,事物的发展会出现暂时的倒退,这也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4)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应采取批判继承创新的态度,不能全盘继承和全盘抛弃。反对 肯定一切 和 否定一切 的形而上学否定观。10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二、认识论部分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1)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可分为两大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二是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正是依靠这种中介系统,实践主体和客体才能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主要有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