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六校联考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Al:27 S:32 N:14 H:1 O:16 Ba:137 C:12 Cl:35.5 Mn:55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B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C“盐卤点豆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DCO2、NO2、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2、下列试剂的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钠保存在煤油中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
2、的试剂瓶C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D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要加入少量的铁粉3、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纯碱、烧碱、熟石灰都属于碱类C氨气、冰醋酸、食盐均为电解质 D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4、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A称量 B溶解 C转移 D定容5、根据右图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实验室制取、收集表中气体并进行尾气处理 (省略夹持、加热及净化装置),最合理的选项是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浓氨水CaONH3H2OB稀硫酸石灰石
3、CO2NaOH溶液C稀硝酸CuNO2H2OD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B. 常温常压下, 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C. 0.1L l molL1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0.1NA D50ml、l8.4 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7、用内置有螺旋状铜丝的胶头滴管小心吸取一滴管浓硝酸后迅速插入细口瓶中(如右图),滴管与瓶口接触处垫一小块滤纸使滴管与瓶口留少量空隙,依次观察到如下现象:滴管内产生红棕
4、色气体,液面下降;滴管内液面上升,气体变成无色;滴管内液面再次下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现象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为NO2 B产生现象的原因是NO2与水反应C产生现象的原因是铜与稀硝酸反应D最终瓶内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只有Cu(NO3)2 8、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NaHC
5、O3溶液显碱性:HCO3-+H2OH3O+CO32-B在明矾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C显蓝色的淀粉溶液中通入SO2后变成无色溶液:I2 +SO2+2H2O=2I-+SO42-+4H+D小苏打溶液中加少量Ba(OH)2溶液:HCO3-+Ba2+OH-=BaCO3+H2O10、含某元素的物质间能实现如下直接转化,该元素是A碳 B氮 C硫 D钠11、下列各离子组在溶液中能共存且通入括号中相应气体后,仍能大量存在的是 ANa+、Ba2+、HSO3-、I- (氯气) BCa2+、NO3-、Na+、Cl-(二氧化硫) CFe3+、SO42-、CO32-、N
6、O3- (氨气) DNa+、K+、HCO3-、Cl-(二氧化碳)12、Al、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两者的单质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C常温条件下,两种金属都能溶解于浓硝酸中D用惰性电极电解AlCl3、CuCl2的水溶液均可得到氯气13、下列反应所得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的是 A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 B向Ca(OH)2溶液中通入Cl2C向蒸馏水中加入少量金属Na D向Al2(SO4)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14、NH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
7、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发生水解反应15、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氯碱工业中的电解饱和食盐水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过程中结晶出的MgCl26H2O要在HCl氛围中加热脱水制得无水MgCl2C在过程中溴元素均被氧化D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 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16、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H2O、ClO-、
8、CN-(其中碳元素为+2价)、HCO3-、N2、Cl-六种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测得ClO-和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A还原剂是含CN-的物质,氧化产物只有N2B氧化剂是ClO-,还原产物是HCO3-C配平后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2 D若生成2.24LN2(标准状况),则转移电子0.5mol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0分)置换反应可用右图表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为黄绿色气体,单质乙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过量单质甲与化合物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 除
9、去反应后混合物中剩余的铝粉与生成的Al2O3所用的试剂是 , 写出铝粉与所用试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工业上利用置换反应原理制备一种半导体材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若单质乙是黑色非金属固体单质,化合物B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10分)1L某混合溶液,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H+、Ag+、Mg2+、Al3+、NH4+、Fe3+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Cl-、Br-、I-、CO32-、Al(OH)4-(或AlO2-)I、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0、(1)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阳离子是 。(2)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 。(3)mn反应的的离子方程式为 。(4)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对应的物质的量比为 。II、经检测,该溶液中还含有大量的Cl-、Br-、I-,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铁溶 液,请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9、(15分)用含有A12O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铝灰制备A12(SO4)318H2O,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1)滤渣a可用于制造 。(2)请将MnO4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若反应中转移了2mol电子,则消耗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A
11、l(OH)3Fe(OH)2Fe(OH)3开始沉淀时3.46.31.5完全沉淀时4.78.32.8调节溶液pH约为3的目的是: 。(4)取少量滤渣C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能使带火星小木条复燃的气体,说明滤渣C的主要成分是 。请写出加入MnSO4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A12(SO4)318H2O溶于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0、(17分)FeCl3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流程制备无水FeCl3,再用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有毒的H2S。I、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他们设计了制备无水 FeCl
12、3的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及操作步骤如下: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通入干燥的Cl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H2赶尽Cl2,将收集器密封。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第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A右端。要使沉积的FeCl3进入收集器,第步操作是 。(3)操作步骤中,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骤序号) 。(4)如果没有装置C的设计,会导致 。(5)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虚线框E中所增加装置和试剂的作用: 。(6)用装置D中的副产品FeCl3
1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I、反应结束后,将收集器中所得固体完全溶于稀盐酸,小组同学对所得溶液金属阳离子的成分有三种观点:只有Fe3+;只有Fe2+; 。为探究溶液的组成,实验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反应离子方程式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 。 说明:假设不成立,假设或成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另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 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退去说明: 。 综合上述实验分析,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 。六校联考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化学试题答题卷一、选择题(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二、填空题(共52分)17、(每空2分)(1) 。(2) , 。(3) 。(4) 。18、(每空2分)I、(1) , (2) 。 (3) 。 (4) 。II、 。19、(15分)(1) 。(2) mol。 (3) 。(4) 。 。 (5) 。20、(17分)I、(1) 。(2) 。(3) 。(4) 。(5) 。(6) 。II、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